汪洋赞成“介绍出席领导时不鼓掌”有何现实意义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3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一出席有人带头鼓掌,汪洋说:我看了也觉得别扭。“介绍出席领导时不鼓掌。我看这个改革也非常好。”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用志昨天参加分组讨论时感慨。(据2012年3月7日《南方都市报》)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上的热门词,也是这次两会广东代表频频使用的热词,广东省长朱小丹也提到,“广东是靠改革发展起来的,改革是广东的根,广东的魂。”把“介绍领导出席不鼓掌”这样的细节提出来改革,不但不是捡芝麻丢西瓜,反而反映出改革深化到一定程度就更应该注意到这些陈腐的“繁文缛节”,改革就应该把这些没有实际意义、又让老百姓反感的东西革掉。
  “介绍出席领导时不鼓掌”,应当成为当前整治会风的一项内容。被人们诟病已久的文山会海如何改?很多会议我们都可以看到介绍领导出场的时间占去了很大一部分时间,从大到小、从高到底的车轮式介绍,台下掌声一片,貌似气氛热烈,但当进入正题的时候,有的会议却鼾声一片。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并不是真的喜欢开这些会,鼓掌也就不具有什么实在意义了。鼓掌只是反映了一些积淀已久的“潜规则”,这些地球人都知道的“潜规则”,助长了陈腐的风气,将会议开成了场面会、亮相会,应该改。
  “介绍出席领导时不鼓掌”,应该作为改会风、转作风的一个“点”,并由点及面,寻找其他应该改、必须改的“小节”。我们也曾见过一些报道,在一些会议上,在烈日或雨中,用一些学生作迎宾礼仪,或为领导打伞,会议终了,一些人也趴下了……诸如此类的做法,或者不是一些领导所愿看到的,但是这就是我们一直约定俗成的“规矩”,没人想到去“破”。但是一旦暴露在公众面前时,很多人都会揪心。说明什么?说明群众不乐意见到这样的“规矩”,这些都要改。
  把这些细节改好了,有助于我们的政府在群众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我们的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有助于我们的领导干部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这一角色定位,有助于我们的党委政府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为人民办实事好事上面,可谓一举多得。所以,改革进行到今天,就更应该从“介绍领导出席该不该鼓掌”这些细节去着眼,从抓落实去着手,使改革做到精、简、实,进而从根本上推动新一轮的改革。
  
  (来源于:人民网,作者:幽谷论剑)
其他文献
我是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人,出生农家。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宁城以后,国共两党一直在这里进行拉锯战。1947年,中共东北民主联军在宁城站住了脚,我被推选为村农会主席。1948年1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人民军队的行列。不久后,我们部队被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的15兵团。  1949年8月,我随解放大军南下到了江西赣州。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此成立,从北京来的叶剑英同志担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当时从北京只带来五
期刊
往事依稀,这里叙述的是半个世纪前一次令人难忘的统战活动。当年发生的事,不但新的一代难以知晓,就是较老的一辈也许知之不多。  回顾人类历史可以看到,国家的强盛,除了有优良的、巩固的内政以外,更需要广泛的密切的国际关系,也就是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以来,当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一些国家首先承认我国,并建立最高级别的大使级外交关系。但直至1957年,全世界百多个国家中,也
期刊
东宝工农红军领导机关旧址——东山庙,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境内的东山。  1928年5月28日,东莞、石龙、宝安三地党组织在东山庙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决定东莞、宝安两县派出工农武装集结于东山,并以东山为中心,向东莞、宝安邻近地区发展,实行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东莞、宝安两县的县委负责人随即进驻东山,在东山庙设立领导机关。两县党组织领导的部分武装队伍,也开进东山,按照工农红军建制进行整编,准备从游击战争入
期刊
一个研究宣传党的历史的刊物——《红广角》(原名《广东党史》),已经历了32年,办刊200期。  办刊的道路和人的道路一样,历史都记录了她的足迹。回首这200期走过的路程,这三十多年,从原来一个内部资料变成一个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一定读者群的党史月刊,成为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重点“党报党刊”之列,发行量从原来的内部赠刊变为月发行量上万册,十几个全国重点网络进行全文刊载的月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青
期刊
党外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长期以来,我们党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我国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广东省委对在广东的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和证明。建国初期,广东省聚集了大批的知识分子,陈寅恪就是其典型代表,对他的统战
期刊
2012年5月是《红广角》(原《广东党史》)杂志创刊32年、办刊200期的大喜日子。作为一个关心党史研究的老同志,《红广角》杂志的一个老读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也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与《红广角》杂志的交往确实有很长一段历史了,还挂了一个顾问的头衔,可以这样说,我亲眼见证了这份党史杂志的成长和进步。这个杂志1980年创刊,是内部资料不定期刊物,在全国党史界属最早创办的期刊之一;1994年有新的进步
期刊
今年是龙年,是《广东党史》杂志创刊32周年,5月出版第200期的大喜之年,人逢喜事精神爽,民富国强喜洋洋,龙腾虎跃,双喜临门,很值得隆重纪念。  1980年,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恢复不久,5月,《广东党史资料》创刊,只是资料性、信息性不定期的内部刊物,主要在省内交流。1989年,省委党史研究室成立(实际是研究委员会改称),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1991年3月刊名改为《广东党史》,该刊是学习、研
期刊
企业文化的效用如何实现?中山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关键在于“虚工实做”,就是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与企业发展和中心任务的完成紧密结合,把企业文化做成“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就自然能够实现其效用。  一、文化深植一体化,培养队伍建团队  用一体化的思想,深植南网价值理念。加入到南网大家庭以来,中山供电局以《南方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及广东电网企业文化战略为指导,按照“规范深化”和“深植
期刊
陈独秀与毛泽东曾经是师生,是同志,后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毛泽东早年为何会近乎狂热地崇拜陈独秀?后又为何与其分道扬镳?这是一个耐人寻味而又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后期毛泽东对陈独秀的狂热崇拜及其原因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并亲自担任主笔。在发表于该杂志的第1卷第1号的《敬告青年》一文,他开宗明义向当时中国社会的广大民众宣称“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
期刊
由段云章、沈晓敏、倪俊明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历有争议的陈炯明》一书,在一些人看来,为一本颇具“争议”的学术著作,是耶非耶?值得一评。  有争议方显其神  陈炯明是民国时期广东政坛的风云人物,亦是历来颇具争议的重要角色。比如,他在清末立宪运动中是否“投机革命”?1911年“三·二九黄花岗起义”是否“逃跑”?于民国初年督粤之布政是否得当?他对广东“二次革命”失败的责任何在?中华革命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