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并且将家庭农场作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给予鼓励和支持。
山区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耕地面积等因素限制,发展家庭农场难以像平原地区那样借鉴“欧美模式”,走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之路,必须因地制宜、另辟蹊径。近日,有来自台湾的庄先生意欲在鄂西北竹山县寻觅建设“生态农庄”的理想之处,笔者曾多次参与陪同。在与庄先生交流中,深感台湾的“生态农庄”模式,在经营理念、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诸多方面,与一般人印象中的家庭农场有着明显不同,对山区家庭农场建设颇有借鉴之处,对意欲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的鄂西北山区,更是极具参考价值。
台湾的“生态农庄”,有以下鲜明特点:
1. 注重生态,着眼长远
台湾的生态农庄,有不少建设者的最初目的是在乡村为自己营造一个能够亲近自然、亲近田野,远离俗世烦扰、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宁静港湾,因此他们在农庄建设过程中,不是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功能的恢复放在第一位。他们常常花费数年工夫,把很多钱投资到改善环境上。在种植或养殖生产过程中基本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有的甚至连农家肥也不使用。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就是靠逐年恢复、改善、培肥地力。其目的一是确保所处生态环境不受外来化学污染,二是确保自己的产品质量原汁原味,营养、安全、健康。这种农庄经营模式,与内地很多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心态相比,有着很大不同,因此他们的经营理念也常常不被外人所理解。但从长远看,这种生态农庄极具生命力。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几乎触及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就是在一些偏远山区也不例外。当越来越多的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当人们很难再找到不被污染、不被破坏的生态居住环境后,这种苦心经营的生态农庄就会显得弥足珍贵,越来越多的人就会对其感到向往,进而前去游玩、观赏、放松、体验。因此台湾的很多生态农庄,建园的初衷虽然是为了“悦己”,不是为了赚钱,但经过多年经营后,不少最终成了“悦人”的场所,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 融入自我,特色鲜明
由于建设的初衷是营造自己理想中的环境与生活,因此台湾的生态农庄,很多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都明显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创意与追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位于台湾宜兰大同乡的“不老部落”,由重回故土的7户泰雅族原住民创建。该农庄的最大特色就是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庄园的房屋都是用木头、茅草等自然材料搭建,与当地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住在庄园的人们坚持沿袭人与自然的古老法则耕种、纺织、狩猎,依自然农法种植作物、照顾动物,依从大自然的秩序自给自足。庄园提供的食材,都是完全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有机食材,很多采摘后不用清洗就可直接食用,非常新鲜、地道,但每一道菜肴的制作却独具匠心,极为精致、时尚,富有特色。经过多年经营,目前不老部落是台湾原住民对外观光发展中最受好评的部落之一,吸引了世界上众多游客的关注。但为了保护庄园的生态环境,不老部落严格控制每天观光人员数量。游客们在庄园中虽然只能停留短短数小时,但却可尽情地品米酒、啖美食,欢歌笑语,享受大自然,完全抛弃俗世的烦恼,进入“不老”的境界。“薰衣草森林庄园”则是台湾的两位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女生用爱打造的梦幻庄园。她们选择在环境优雅、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凭借自己的双手开辟出的一片庄园里种上花色艳丽、香气扑鼻的薰衣草,自己动手提取各种香精,制作各种精油香皂。其鲜明的特色,不仅引来众多游人参观,其产品也受到众人“热捧”。因为生意红火,目前该庄园在台湾的乡间开设了多家分店。还有位于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种向日葵,除免费观赏外,游客在这里还可品尝到农庄特别开发的向日葵花茶以及向日葵蒸饭、葵花油鸡、葵花卤蹄膀等向日葵大餐。“波的农场”专门种植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食虫植物,数量达两万余盆,游客在农场解说员的引导下,可以亲眼观看到食虫植物的秘密。“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主要种植从各地收集到的蝴蝶兰,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高雅美丽的蝴蝶兰从组培幼苗直到开花全过程。“花开了休闲农场”专门种植珍贵的树木与奇花异草,环境清新优雅,让人流连忘返。
3. 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台湾的生态农庄,在建设过程中汲取了不少老子的道教思想,特别注意发现、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和本土历史文化,讲究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师法自然、道法自然,而不是墨守成规、复制照搬,更不是依靠人力或者机械的力量去改造自然。笔者曾和庄先生一道看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处,庄先生在仔细查看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禀赋后,都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方案,有的地方建议种花,有的地方建议种草,有的地方建议搞生态养殖,有的地方建议加强生态保护将来供游人参观,在建设上尽量做到就地取材、科学利用、点石成金,用最小的代价发掘、彰显出当地的个性与特色。
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与想象力,注重创意与创新,也是台湾生态农庄的一大特色。例如,位于台湾新竹关西的“金勇DIY休闲农场”,坚持每年都从国外引进十余种最新的番茄、彩色甜椒、水果玉米等特色蔬菜,目前仅大小、形状不一,色彩缤纷艳丽的番茄就种植了数十种,在这里游客可以购买到“联合国番茄礼盒”,每盒内26个不同品种、16种不同颜色的番茄,让游客一次就可观赏、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番茄。由于创意无限、创新不断,台湾的不少农庄,游客参观多次后仍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庄先生反复强调,台湾农庄赚钱是靠头脑、靠创意、靠创新。正因如此,才使台湾的生态农庄各具特色,而且常去常新。
4. 做精做透,以质取胜
台湾的生态农庄,多以“小而精”取胜。他们不刻意追求农庄的面积、规模,不一定非要种植多少作物,获得多高产量,产品有多大的批量,但非常注重精细管理,精深加工,融入创意,提升品质。有的产品甚至限量供应,量少质精,坚持以质取胜,以特色取胜。例如,种植茶叶的农庄,有的只采一道春茶,然后将其精心加工、制作、包装,使其成为茶叶中的“极品”。其他时间则搞好茶园管理,让茶树健康生长,养精蓄锐,确保春茶品质上乘。有的农庄则利用溪流养殖虹鳟、银鳟或其他观赏鱼类,游客可以在农场购买饲料喂食、嬉戏、体验、观赏,鱼却并不对外出售。如此做法,反倒吊足了游客的胃口,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保持了产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资源消耗,保证了良好效益。他们的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台湾山多、地少、面积小,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这一实情。反观我们抓农业产业,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总是把面积、产量、产值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总想“做大做强”,以规模论英雄,却忽视了实际效益;总想在单位面积上创造出更高的产量,却忽视了土壤也需要“休养生息”;总想售出更多的产品,却忽视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压力。这些对山区而言,既缺乏竞争优势,也不利于持续发展。而台湾的生态农庄,通过深挖特色、扬长避短,有效地避开竞争;通过做精做透、提质增效,实现资源节约、持续发展。此种发展方式,非常值得与台湾情况类似的山区参考、借鉴。 5. 注重口碑,就地销售
由于规模不大,所以台湾的生态农庄,非常注重产品的“口碑”而不是“品牌”。他们认为,“口碑”比“品牌”更重要,因此他们宁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保证产品质量上,放在让顾客满意上。为保证产品安全营养,他们严格控制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宁可增加投入、减少产量,也要保证产品质量;为了让游客品尝到口感最佳的产品,台湾很多生态农庄免费对游客开放,目的是吸引游客自己到农庄购买最新鲜、成熟度最适宜的农产品。庄先生告诉笔者,台湾的生态农庄大多建在偏远的郊区,吸引游客自己到农庄购买产品,实现产品就地销售,不仅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农庄可以免掉一大笔销售费用。为此庄先生特地给笔者打了一个比方:农庄生产的土鸡蛋,如果游客自己去购买,既可保证鸡蛋的真实性与新鲜程度,又可省掉将鸡蛋拉到市场销售的运输、破损、营销等费用。如果将鸡蛋贴上标签或标明品牌外销,储藏时间过长或保管方法不当,就有可能变质。如果产品几经转手,最终的消费者就会认为,是该农庄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品牌”做不好,会毁掉多年积累起来的“口碑”。而我们现在的许多企业,宁可花费巨资做广告、争虚名,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却不肯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工夫;总想把产品销得更远,最好出口到国外,却忽视了本土市场的开拓,实在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
6. 强调参与,寓教于乐
台湾的生态农庄,不仅设法吸引游客前往观赏、购买产品、享受服务,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互动。很多农庄都设有采果区、烤肉区、游戏区、垂钓区、农耕体验区和手工制作区等,游客在农庄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自己动手享受耕种、管理、采摘、喂养和加工的乐趣,品尝到亲手烤制的甘薯、土鸡等,或者利用农庄提供的材料,自己加工制作各种特色产品。有的农庄还经常举办与农业有关的知识讲座、趣味比赛,许多学校将这些农庄作为户外教学场所,还有不少家庭周末专门到农庄度假。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避开城市的喧嚣,充分地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尽情地游玩、休闲、娱乐,还可学到不少在城市里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因而很受欢迎。
除以上特点外,台湾的生态农庄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资源、差异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产研结合、周到服务,政府扶持、民间拉动,网络营销、宣传推介,示范带动、强农富民,回报社会、合作共赢等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作者简介:熊飞 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及农业规划起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工作。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邮编:442200。
山区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耕地面积等因素限制,发展家庭农场难以像平原地区那样借鉴“欧美模式”,走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之路,必须因地制宜、另辟蹊径。近日,有来自台湾的庄先生意欲在鄂西北竹山县寻觅建设“生态农庄”的理想之处,笔者曾多次参与陪同。在与庄先生交流中,深感台湾的“生态农庄”模式,在经营理念、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诸多方面,与一般人印象中的家庭农场有着明显不同,对山区家庭农场建设颇有借鉴之处,对意欲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的鄂西北山区,更是极具参考价值。
台湾的“生态农庄”,有以下鲜明特点:
1. 注重生态,着眼长远
台湾的生态农庄,有不少建设者的最初目的是在乡村为自己营造一个能够亲近自然、亲近田野,远离俗世烦扰、远离现代都市生活的宁静港湾,因此他们在农庄建设过程中,不是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功能的恢复放在第一位。他们常常花费数年工夫,把很多钱投资到改善环境上。在种植或养殖生产过程中基本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有的甚至连农家肥也不使用。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就是靠逐年恢复、改善、培肥地力。其目的一是确保所处生态环境不受外来化学污染,二是确保自己的产品质量原汁原味,营养、安全、健康。这种农庄经营模式,与内地很多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心态相比,有着很大不同,因此他们的经营理念也常常不被外人所理解。但从长远看,这种生态农庄极具生命力。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几乎触及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就是在一些偏远山区也不例外。当越来越多的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当人们很难再找到不被污染、不被破坏的生态居住环境后,这种苦心经营的生态农庄就会显得弥足珍贵,越来越多的人就会对其感到向往,进而前去游玩、观赏、放松、体验。因此台湾的很多生态农庄,建园的初衷虽然是为了“悦己”,不是为了赚钱,但经过多年经营后,不少最终成了“悦人”的场所,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 融入自我,特色鲜明
由于建设的初衷是营造自己理想中的环境与生活,因此台湾的生态农庄,很多在建设与经营过程中,都明显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创意与追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位于台湾宜兰大同乡的“不老部落”,由重回故土的7户泰雅族原住民创建。该农庄的最大特色就是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庄园的房屋都是用木头、茅草等自然材料搭建,与当地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住在庄园的人们坚持沿袭人与自然的古老法则耕种、纺织、狩猎,依自然农法种植作物、照顾动物,依从大自然的秩序自给自足。庄园提供的食材,都是完全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有机食材,很多采摘后不用清洗就可直接食用,非常新鲜、地道,但每一道菜肴的制作却独具匠心,极为精致、时尚,富有特色。经过多年经营,目前不老部落是台湾原住民对外观光发展中最受好评的部落之一,吸引了世界上众多游客的关注。但为了保护庄园的生态环境,不老部落严格控制每天观光人员数量。游客们在庄园中虽然只能停留短短数小时,但却可尽情地品米酒、啖美食,欢歌笑语,享受大自然,完全抛弃俗世的烦恼,进入“不老”的境界。“薰衣草森林庄园”则是台湾的两位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女生用爱打造的梦幻庄园。她们选择在环境优雅、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凭借自己的双手开辟出的一片庄园里种上花色艳丽、香气扑鼻的薰衣草,自己动手提取各种香精,制作各种精油香皂。其鲜明的特色,不仅引来众多游人参观,其产品也受到众人“热捧”。因为生意红火,目前该庄园在台湾的乡间开设了多家分店。还有位于桃园观音乡的“青林农场”,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种向日葵,除免费观赏外,游客在这里还可品尝到农庄特别开发的向日葵花茶以及向日葵蒸饭、葵花油鸡、葵花卤蹄膀等向日葵大餐。“波的农场”专门种植猪笼草、捕蝇草、毛毯苔、瓶子草等食虫植物,数量达两万余盆,游客在农场解说员的引导下,可以亲眼观看到食虫植物的秘密。“宾朗蝴蝶兰观光农园”主要种植从各地收集到的蝴蝶兰,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高雅美丽的蝴蝶兰从组培幼苗直到开花全过程。“花开了休闲农场”专门种植珍贵的树木与奇花异草,环境清新优雅,让人流连忘返。
3. 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台湾的生态农庄,在建设过程中汲取了不少老子的道教思想,特别注意发现、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和本土历史文化,讲究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师法自然、道法自然,而不是墨守成规、复制照搬,更不是依靠人力或者机械的力量去改造自然。笔者曾和庄先生一道看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处,庄先生在仔细查看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禀赋后,都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方案,有的地方建议种花,有的地方建议种草,有的地方建议搞生态养殖,有的地方建议加强生态保护将来供游人参观,在建设上尽量做到就地取材、科学利用、点石成金,用最小的代价发掘、彰显出当地的个性与特色。
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与想象力,注重创意与创新,也是台湾生态农庄的一大特色。例如,位于台湾新竹关西的“金勇DIY休闲农场”,坚持每年都从国外引进十余种最新的番茄、彩色甜椒、水果玉米等特色蔬菜,目前仅大小、形状不一,色彩缤纷艳丽的番茄就种植了数十种,在这里游客可以购买到“联合国番茄礼盒”,每盒内26个不同品种、16种不同颜色的番茄,让游客一次就可观赏、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番茄。由于创意无限、创新不断,台湾的不少农庄,游客参观多次后仍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庄先生反复强调,台湾农庄赚钱是靠头脑、靠创意、靠创新。正因如此,才使台湾的生态农庄各具特色,而且常去常新。
4. 做精做透,以质取胜
台湾的生态农庄,多以“小而精”取胜。他们不刻意追求农庄的面积、规模,不一定非要种植多少作物,获得多高产量,产品有多大的批量,但非常注重精细管理,精深加工,融入创意,提升品质。有的产品甚至限量供应,量少质精,坚持以质取胜,以特色取胜。例如,种植茶叶的农庄,有的只采一道春茶,然后将其精心加工、制作、包装,使其成为茶叶中的“极品”。其他时间则搞好茶园管理,让茶树健康生长,养精蓄锐,确保春茶品质上乘。有的农庄则利用溪流养殖虹鳟、银鳟或其他观赏鱼类,游客可以在农场购买饲料喂食、嬉戏、体验、观赏,鱼却并不对外出售。如此做法,反倒吊足了游客的胃口,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保持了产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资源消耗,保证了良好效益。他们的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台湾山多、地少、面积小,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这一实情。反观我们抓农业产业,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总是把面积、产量、产值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总想“做大做强”,以规模论英雄,却忽视了实际效益;总想在单位面积上创造出更高的产量,却忽视了土壤也需要“休养生息”;总想售出更多的产品,却忽视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压力。这些对山区而言,既缺乏竞争优势,也不利于持续发展。而台湾的生态农庄,通过深挖特色、扬长避短,有效地避开竞争;通过做精做透、提质增效,实现资源节约、持续发展。此种发展方式,非常值得与台湾情况类似的山区参考、借鉴。 5. 注重口碑,就地销售
由于规模不大,所以台湾的生态农庄,非常注重产品的“口碑”而不是“品牌”。他们认为,“口碑”比“品牌”更重要,因此他们宁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保证产品质量上,放在让顾客满意上。为保证产品安全营养,他们严格控制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宁可增加投入、减少产量,也要保证产品质量;为了让游客品尝到口感最佳的产品,台湾很多生态农庄免费对游客开放,目的是吸引游客自己到农庄购买最新鲜、成熟度最适宜的农产品。庄先生告诉笔者,台湾的生态农庄大多建在偏远的郊区,吸引游客自己到农庄购买产品,实现产品就地销售,不仅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农庄可以免掉一大笔销售费用。为此庄先生特地给笔者打了一个比方:农庄生产的土鸡蛋,如果游客自己去购买,既可保证鸡蛋的真实性与新鲜程度,又可省掉将鸡蛋拉到市场销售的运输、破损、营销等费用。如果将鸡蛋贴上标签或标明品牌外销,储藏时间过长或保管方法不当,就有可能变质。如果产品几经转手,最终的消费者就会认为,是该农庄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品牌”做不好,会毁掉多年积累起来的“口碑”。而我们现在的许多企业,宁可花费巨资做广告、争虚名,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却不肯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工夫;总想把产品销得更远,最好出口到国外,却忽视了本土市场的开拓,实在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
6. 强调参与,寓教于乐
台湾的生态农庄,不仅设法吸引游客前往观赏、购买产品、享受服务,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互动。很多农庄都设有采果区、烤肉区、游戏区、垂钓区、农耕体验区和手工制作区等,游客在农庄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自己动手享受耕种、管理、采摘、喂养和加工的乐趣,品尝到亲手烤制的甘薯、土鸡等,或者利用农庄提供的材料,自己加工制作各种特色产品。有的农庄还经常举办与农业有关的知识讲座、趣味比赛,许多学校将这些农庄作为户外教学场所,还有不少家庭周末专门到农庄度假。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避开城市的喧嚣,充分地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尽情地游玩、休闲、娱乐,还可学到不少在城市里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因而很受欢迎。
除以上特点外,台湾的生态农庄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资源、差异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产研结合、周到服务,政府扶持、民间拉动,网络营销、宣传推介,示范带动、强农富民,回报社会、合作共赢等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作者简介:熊飞 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及农业规划起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工作。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邮编:4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