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巡途中的重要讲话,宛如解冻寒冰的一阵春风,对于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同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历史节点,被体制、权威束缚多年的中国人开始在松动的时代里尝试着对生活的解构,其中知识分子则是意识与行动的急先锋。不过,经历了1989年政治风波后,在知识分子内部,也出现了话语讲述方式的分化。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以小知识分子“调侃”式的语言风格、最普通大众的讲述视角,消解了“肃穆”的话语秩序,在上述时代背景下的播出,切合了社会变革心理,马上风光无限,同时这也成就了剧中李冬宝扮演者葛优、葛玲扮演者吕丽萍的知名度。
画面:葛优面带愁容,坐在椅子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冯巩从背后靠近……
冯巩:(满怀关切地问):冬宝,想谁呢?
葛优:(无心理睬、精神不振地回答)想葛玲!
冯巩:(温和、关切地继续问)别想葛玲了,我给你介绍一位新朋友——双汇(冯巩亲手切了盘火腿肠,葛优大吃……)。
冯巩 (关切地问):还想葛玲吗?
葛优:(表情惊讶地反问):葛玲是谁?
这就是1993年下半年播出的双汇火腿肠电视广告,选用《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主角,延续原剧的诙谐、调侃风格,做到了很好的借势,最终也让全国消费者认识了这个“新朋友”。“双汇是生产火腿肠较晚的企业,为尽快撬开市场之门,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决定请明星拍广告。”双汇市场战略部主任马保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不过,当年北京今世广告公司刚提出此广告的策划思路时,双汇对其中的创意并不认可,但最终的传播效果却证明了双方选择的正确。双汇当年的这支电视广告也开创了河南企业聘请明星做广告的先河。双汇火腿肠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投放不久后即为产品获得了全国性的品牌知名度,销量为之迅速提升,年销售额从5000万元跃升至2亿元。
在进行火腿肠广告投放的第二年6月,双汇以12万元的花费成为“逛北京、爱北京、建北京”大型旅游文化活动的唯一赞助商,以一条祝贺布幅的形式打破了天安门广场作为广告禁区的传统,引全国媒体竞相报道。有媒体甚至为之评论认为:双汇启示中国的企业家——请再大胆一些!双汇的这一做法被誉为一次成功的企业公关活动。获得全国性知名度后,双汇在1996年投放的“省优、部优、葛优”的电视广告可谓是其向品牌美誉度迈进的传播举措。
然而,在市场需求的号召下,国内生产火腿肠的企业越来越多,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战迅速上演、产品利润率随之下降。1996年底,3年合同到期,双汇并没有与葛优续约,曾为其打出知名度的明星广告之后停播。“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产品结构也有了调整,而且做广告的也越来越多了。再继续做下去对整个行业来讲,意义不大。”马保民为之曾解释道。2003年,距“葛优版”火腿肠广告首播10年后,双汇再次聘请明星代言,不过此次由邓婕、斯琴高娃联袂介绍的“新朋友”已由火腿肠变成了冷鲜肉。
广告的寿命永远短于商品,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广告主最为“势利”,广告则最为脆弱,再优秀也要看广告主的市场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