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怎么个“大”法?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asdf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创生之柱”,呈现了鹰星云内圆柱形的星际气体和尘埃。2007年,专家宣布“创生之柱”将会被6000年前超新星爆炸的冲击波摧毁。目前可以看到冲击波接近“创生之柱”,但因为光速有限,地球上的观测者在未来的1000年仍看不出破坏的发生

  人们说,宇宙很大。但要真正了解宇宙有多大,我们可能无能为力。一方面,我们日常的语言和概念很难形容宇宙的广阔;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的宇宙范围有限;再一方面,我们可能甚至遭到无法克服的束缚,从而使我们永远没有观察宇宙真相的工具。

天文数字


  大部分人连对地球的大小都没有概念,更别说银河系和星际空间了。我们常常使用光年—光一年能走过的距离—作为度量单位,因为用光速形容,似乎比一个几万亿公里之类的数值更加直观。当光成为参照物时,我们就可以说光从地球到达月亮需要1.3秒,来描述地月距离。
  然而,我们日常所感知的光是一种瞬间到来、瞬间消失的物质。这种无法捕捉到距离概念的物质,又怎样帮助我们真正感受距离呢?用光来描述距离,就好像用原子的数量来描述高楼大厦的高度。
  再有创意一点,我们可以将生活经验代入。月亮离地球有3200万台校车连起来那么长!如果你以60英里时速开校车去月球,要走166天!看上去很形象,但这能有多大帮助呢?不好说。
  数字大到一定程度、远离我们生活的范畴,我们就对它失去概念了。有时,为了让大数字看上去不要那么夸张,我们会“作弊”一下。例如把描述天文距离的计量单位弄得数值很大,从公里到光年,到秒差距,到千秒差距、兆秒差距、千兆秒差距……这样写起来比较舒服。
  还有幂的帮忙,1000是10的三次幂,1万亿是10的12次幂。数字位数每十倍增加一位,再使用科学计数法,数字看上去又变得简练了。
  在太阳系之内,我们去到某一个点(例如太阳系边缘)要花多长时间、走多远路,多少都可以用人们能理解的方式描述一番。但理解整个宇宙不能用这种方法。
  理解宇宙距离的困难,不仅仅在于数字大得没边,而且和宇宙的性质有关。从“大爆炸”开始,宇宙就在扩张,而且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当仰望天上星河的时候,你不但要明白那些星星的年龄已经十分古老,你还要知道它们早就不再留在你所看到的位置了。
  就拿超新星爆发来说吧。10亿光年外的超新星爆发,意味着爆发发生在10亿年前,因为光走了10亿年才被我们看到。但是随着宇宙扩张,现在它却离我们不止10亿光年了。
  所以讨论宇宙距离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犯迷糊:讨论天体离我们有多远,究竟是讨论它们过去离我们有多远、还是现在离我们有多远呢?比较A天体离我们有多远和B天体离我们有多远,A天体、B天体和地球三者之间的距离关系又怎样理解呢?

无限有界


  虽然宇宙距离概念令人头晕脑涨,但科学家依然努力尝试了解宇宙的大小和边界。无数的星系被观察,无数的星系图被绘制。人们试图从中寻找线索,了解宇宙的边缘或者中心在哪里。
从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万公里,图为“欧西里斯-雷克斯”号宇宙飞船在大约300万英里外观察到的地球和月球

  宇宙诞生的第一束光,用了138亿年才让人类看到。

  然而,一无所获。
  人们似乎只能相信,宇宙是无限的。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它的形式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在的银河就像沙漠中的一粒沙,一旦把镜头拉远,沙漠中的所有东西,多多少少都是同一个样子。
  宇宙可能是无限的,但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是有边界的。无论望远镜有多强大、无论观察多长的时间,人类的观察,无法突破一个叫作“可观测宇宙”的范围的束缚。可观测宇宙是一个想象中的球状物,人类处于球的中心。球的大小由光速和宇宙的年龄来界定:当一束光用宇宙诞生的所有时间来到我们眼前时,这束光走过的距离,就是可观测宇宙的球半径。
  宇宙诞生的第一束光,用了138亿年才让人类看到。人们看到这束光时,就看到宇宙的过去,看到宇宙最初的样子。这束光被称为“宇宙地平线”。而宇宙地平线以外的东西实在太遠,即使从宇宙诞生起就开始出发,现在依然不能走到人类面前。
  人们相信,宇宙地平线以外肯定还有星系。正如当人站在陆地上望向海洋,海洋看似一望无际;但人坐上船后,地平线会发生变化,最终在某一个位置,人会看到另一片陆地。假如乘着星际飞船飞到宇宙另一个角落,人类也会看到新的宇宙地平线。可惜受物理定律和科技发展的限制,人类目前无法去另一个能对宇宙展开全新观察的地方,但依然可以通过观察宇宙地平线本身,来猜想地平线以外的世界。
  可观测宇宙的边缘是一幅令人震撼的图景。越遥远的光越古老,最早的宇宙像烘炉一样,热气和火焰稠密地混合在一起。随着宇宙扩张,烘炉状态在38万年后开始缓和,宇宙的温度逐渐冷却,光以及其他粒子开始可以自由运动。
  燃烧的宇宙构成了可观测宇宙的边界。但正如前面超新星例子所说明那样,宇宙地平线离我们远远不只138亿光年。通过收集各类数据,人们可以测算宇宙扩张的速度,从而得知可观测宇宙的边界目前离地球约有450亿光年之遥。
  人们还尝试推测可观测宇宙之外的样子。宇宙向各个方向膨胀,膨胀到离地平线远得多的地方。这意味着假如我们生存在一个宇宙地平线以外的星系,我们看到的宇宙与现在看到的大同小异。当然,理论上说,也许在一个与地平线距离无比遥远的位置,宇宙的样子会截然不同。不过,那真的是我们连推测都推测不出样子的宇宙了。

高维困境


  宇宙之大,我们不能想象。甚至宇宙之大,我们也可能找不到办法想象。这就涉及维度问题了。
  人类认识的空间是三维空间,点构成线(一维),线构成面(二维),面构成体(三维)。人类感知的方向,主要是由上下、左右和前后三组方位组合而成。普通人的日常体验,无法想象出第四组方位、进而无法想象四维空间。而经过训练的研究者,尽管可以用数学工具来描述四维空间,但作为三维空间生物,可能无论如何研究,都不能真正体验、感受四维空间。
四维空间立方体模型

  四维宇宙中还有更多的“膜宇宙”,“膜”与“膜”之间碰撞,形成所谓“大爆炸”的状态。

  好比一张正常的纸接近是二维物体(虽然有厚度,但为了便于理解忽略不计),如果我们硬要把它弄出高来,我们就要把它折叠或者撕开。三维空间的物体进入四维空间很可能也会遭受这种“折磨”。假如进入四维空间,可能我们的身体也会被撕碎。
  科学家之所以推测四维空间存在,是因为这有助于解释一个疑问:为什么引力的大小远小于其他三种自然界基本力(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四维空间理论,想象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是一张“膜”,处于四维空间这个“体”内。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只在“膜”里面生效,但引力会“流出”到“体”之中,这就造成了引力的大小大大降低。
  这跟宇宙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膜”的假设引申出“膜宇宙”理论。我们所认识的三维宇宙,依附于一个四维宇宙。四维宇宙中还有更多的“膜宇宙”,“膜”与“膜”之间碰撞,形成所谓“大爆炸”的状态。大爆炸之后宇宙扩张,最终又会再次碰撞到其他宇宙,出现坍缩,再重新爆炸,如此周而复始。“膜宇宙”理论认为,目前可观测宇宙边缘的熊熊烈火,就是不同宇宙碰撞后的产物。
  “膜宇宙”对经典的大爆炸理论有一定修正。后者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极紧密、极炽热的奇点,逐渐膨胀到现在的状态。但是这套理论解释不了一种现象:大爆炸会留下一种叫宇宙微波背景的辐射,就是这种辐射向我们透露了宇宙在38万年前开始“降温”。无论我们从哪个方向观察,任何观察到的宇宙微波背景的数据,包括光谱、密度等高度一致,误差程度只有10万分之一。
  这让人产生疑问:不同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彼此距离非常遥远,它们如何保持状态一致?即使在奇点阶段,宇宙只是很小的一团,保证各个位置的状态均匀,但扩张的过程中难道不应该出现各种不同情况、令向外扩张的不同位置演化出不同状态吗?
  科学家提出“暴涨”理论,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宇宙可能遭遇过瞬间扩张,可观测宇宙在很短时间内、从古老宇宙的很小范围中“膨胀”而成。所以,当我们顺着宇宙微波背景观察可观测宇宙的过去时,会发现各处状态一致。
蟹狀星云超新星爆炸遗迹

  “膜宇宙”理论补充了“暴涨”理论的一些空白,它推测“暴涨”的动力来源于“膜”与“膜”在四维空间的碰撞。两者相接触后产生巨大能量,激发瞬间扩张,同时让我们看到可观测宇宙边缘灿烂的火光四射场景。
  然而,怎样证明四维空间存在呢?就算能证明四维空间存在,我们又能否到四维空间观察到不同宇宙之间的碰撞呢?这是将猜想转化为证明的困难所在,这也是即使“膜宇宙”理论言之有理、我们却也难以看清宇宙真正大小的原因所在。
  不过,无论探索宇宙之大有多困难,人类从不停止努力。古人又何尝想到,我们现在已经有能力看到宇宙原始的样子呢?或许随着时间流逝,人类将继续前进,揭开宇宙故事的完整真相。
  责任编辑荣智慧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2018年9月,在距离贝尔格莱德国会大厦50米的街道上,竖着一幅华为手机的大型广告牌。  “中國是真兄弟。”“塞中友谊是钢铁般的友谊。”  因为疫情的蔓延与总统的诚恳态度,塞尔维亚频频现身微博热搜。  这座首个对中国护照免签的欧洲国家,最近不断被中国网友列入疫情结束后的出游地清单。在新贝的“70号”商城,当地市民经过一家菜摊,摊上摆有中国常见的蔬菜品种。一家裁缝店外,一台老式的“华南牌”缝纫机负责
虽说特朗普在参加总统竞选之前,在美国国内就已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但在其他国家,对于特朗普其人其事恐怕大都不怎么了解。要是没有参加总统大选,特朗普应该很难迅速变身为世界级名人;要不是成功入主白宫,特朗普又怎么能够站在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央?  从商界名流、政界新人,一举打败各路政坛老手,走进白宫,特朗普的政坛逆袭恐怕会让一些美国人觉得赢得总统大选好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这不,一些好莱坞明星、美国媒体大
"我把它看作是在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莱特兄弟的故事。"最近,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第五个火星探测器"毅力"号,这次旅程将持续6个月。"毅力"号将启动一项任务,以收集可能具有古代生命痕迹的火星尘土样本,这些样本将在几年后的另一项任务中返回地球。它的负载中还有一个特殊物品:一架名为"创造力"号的小型自动驾驶直升机。明年春天的某个时候,"创造力"号将悠悠启动,成为第一架在火星飞行的飞行器。
2018年12月23日晚间,印尼爪哇和苏门答腊之间的巽他海峡,因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导致海啸,至少造成430人死亡。这起灾难由于波及旅游区,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注意。其实整个2018年,这个风光奇异的“千岛之国”灾难不断,有媒体甚至称之为“灾难之年”。  譬如6月18日,在开斋节后,一艘载有165名乘客的渡轮,因强风、大浪和超载,在苏门答腊的多巴湖沉没。官方在7月2日宣布停止搜索时,通报3人死亡、100
6月1日,人们在英国伦敦的伯勒市场内购物  随着疫情蔓延,尽管并非所有经济领域的情况都那么糟糕,但总体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为美国45万家小企业处理交易的软件服务公司Womply的数据显示,各行业的企业都遭受了相当大的收入损失。  比如,餐馆、酒吧和娱乐业受打击严重,自3月15日以来,其收入下降了约2/3。出行和旅游业则更为惨重。在旅游业占GDP约4%的欧盟,乘飞机出行的人数从500万跌到5万,意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1954年前后写过一部名为《洛丽塔》的长篇小说,描述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伯特与美国少女洛丽塔的畸恋悲剧。1955年,法国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了《洛丽塔》,引起舆论热议。后来,该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许多人就此好奇该书作者的私生活。纳博科夫1899年生于圣彼得堡的贵族之家,1919年移民欧洲。他先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3年后迁往柏林与家人同住
在19世纪中后期的纽约州奥奈达社区,任何男性都可以要求和任何女性发生关系,每位女性也都可以拒绝任何男性  新冠病毒肺炎让很多平时一天只见几个小时的伴侣,24小时待在一起,这种几乎毫无个人空间的“陪伴”,造成了难以忍受的厌恶和疲倦。病毒带来的次生危害里,也许要算上一条“破坏婚姻”。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长时间的“隔离”带来的是反思婚姻和长久关系的良机,那些因此破裂的婚姻,可能从“结合”起就是盲
“麻烦给我的爱人来一杯Mojito,我喜欢阅读她微醺的眼眸,而我的咖啡,糖不用太多,这世界已经因为她甜得过头。”  近期,这杯Mojito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地迎来了一波暴红,背后的男人正是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歌手之一—周杰伦。  6月12日0点,周董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他的最新单曲《Mojito》,在短短12小时内就达到了4000多万的播放量。比起之前几支作品甜甜软软的风格,这首带有拉美舞曲欢快风格的新
美髯公  胡子也可以参加“选美”。锦标赛让世界各地的“胡子”们聚集在一起,展示奇葩的胡子造型。图为2018年英国黑潭举办的胡子锦标赛。沐浴阳光  桑格拉提节是印度传统的节日之一,意为“太阳的力量”,表示太阳开始变得比较暖和。信徒们认为,在桑格拉提节这一天,通过在恒河中沐浴就可以洗凈自己身上的罪孽。
《现代医学小史》  [ 墨西哥] 弗兰克·冈萨雷斯- 克鲁希 著  王宸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年5 月  自古希腊人的时代到20 世纪初,画面大致是一片荒芜:在过去,婴儿死亡率至少是1/10;肺结核、白喉、风湿热、破伤风、肺炎、脑膜炎等传染性恶疾肆虐,夺走大量生命;女性生育时要经历剧烈的痛苦,危险也始终存在;新生儿夭折相当常见,无数新生儿因疾病、照顾不周而死亡。  就减轻这些苦难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