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d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婚姻本是通往幸福的道路,但逐渐被“婚姻是青春的坟墓”这个概念慢慢覆盖。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离婚率逐步升高,而原因之一就是家庭暴力,其所占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敢于反抗的妇女还只是少数。作为弱势群体,妇女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办呢?本文结合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从抗逆力理论中妇女的视角展开分析,并简要总结建议。
  关键词:家庭暴力;抗逆力;妇女;《天水围的夜与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02
  0 引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化条件,并且可以从多方面满足我们提出的各种需求。而一切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都必须建立在家庭关系稳定及和谐的基础上。
  墨菲定律提到任何事情都有变坏的可能性,而家庭暴力的存在将会诱导其负功能的发挥。家庭暴力的出现严重威胁甚至会破坏一个原本完整美好的家庭。它严重影响了家庭成员、家庭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其中妇女是家暴的主要受害者。妇女作为家庭关系中的弱势群体,长期受封建思想“家丑不可外扬”的影响以及基于男权思想的封建伦理观念根深蒂固。对于家暴行为一般都选择容忍,最后形成了麻木的态度,抱着“忍忍就过去了,日子还是继续过吧”的念头继续婚姻,但往往此念头会助长施暴者的恶劣行为。并且许多妇女在遭受长期家暴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用最简单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家庭暴力的存在宛如一颗定时炸弹,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对妻子、孩子都会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因此,在家庭暴力中,妇女不仅要懂得反抗,而且应该具有理智、客观地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抗逆力。
  《天水围的夜与雾》是以发生在香港天水围的真实新闻为蓝本拍摄的一部影片,影片用倒叙的拍摄手法讲述了生活在香港社会最底层的李森和在深圳打工的王晓玲相识、结婚和生子,全家靠微薄的综援①生活,由于经济来源有限,王晓玲外出在餐厅做服务员,对婚姻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李森在酗酒后对王晓玲实施身体虐待和语言辱骂,最后行为失控毁灭了整个家庭的惨案。
  1 概念介绍
  1.1 家庭暴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总则第二条,家庭暴力指的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语言侮辱、软禁等方式对家庭成员从心理、生理、性等多方面多形式的不法侵害行为。暴力的受害者多为妻子和孩子,但也不排除丈夫和家庭其他成员。
  1.2 抗逆力
  抗逆力[1](Resilience)又被称作复原力、心理弹力、韧性,指的是个体、家庭、社区等所拥有的一种能力和特质,是在面对风险和困难时,受到挫折的人作出积极应对策略和方式的一种能力。不仅限于青少年儿童群体,也适用于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跟优势视角模式一样具有高度相似的作用。
  1.3 家庭抗逆力
  目前对家庭抗逆力[2](Family Resilience)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且其产生和发展相对较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抗逆力才渐渐引入家庭领域,主要强调在遇到风险、危机时,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能够迅速调整及面对,并对其所作出积极正向的行为和反应[3]。
  2 家庭暴力关系中的妇女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都遭受过家庭的身体虐待,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暴力具有广泛、循环和隐蔽性等特点。目前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冷暴力、精神虐待、高知阶层。在家庭暴力关系中,妇女大多处于不對等婚姻关系中弱势地位的一方,极度缺乏自信。目前,语言侮辱也属于家庭暴力的种类之一,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妇女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困境,认为婚姻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不足造成的,会不断地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并责怪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患抑郁症的概率。与此同时,家庭暴力的产生还会引发受虐妇女综合征、暴力循环等方面的问题,对妇女的负面影响极大。
  在家庭暴力关系中,妇女处于弱势地位,极少数人敢为自己发声,更别提站出来反抗,包括在影片中,晓玲鼓起勇气打电话向父母求助时,母亲告诉晓玲要看到李森好的一面,要为丈夫着想,做女人就要学会忍耐,有时候就是要让丈夫发泄一下,并没有责怪李森的行为。在某明星的婚姻关系中,女方的父亲说是女方没有尽好妻子的责任,才会导致出轨行为的发生,丝毫没有站在女性的角度去思考。许多社会现象都在隐晦地传达家庭关系中男尊女卑的不对等关系,但这样的现象很容易危害社会,让受暴妇女采取“以暴制暴”的极端方式,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和产生[4]。
  3 结合电影分析家庭暴力中妇女的抗逆力
  影片中的些许镜头短暂地呈现了两人幸福的相处时光,之后王晓玲跟随李森回到香港,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家庭负担日益沉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的这一幕:李森送两个女儿上学时,老师追上前去询问李森是否为孩子们的爷爷,并催促其缴纳生日会费使其自信心再度受挫。这为之后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留下了伏笔和暗示。
  3.1 妇女抗逆力提升分析——以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为例
  影片中,女主角王晓玲虽然是一个将很大期望寄托于婚姻的妇女,但庆幸的是并没有像大多数女性群体一样麻木地服从现实处境,她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思想,并没有完全服从丈夫,比如她会外出做餐厅服务员来补贴家用。以她为代表,从抗逆力视角我们可分析出在面对家庭关系中经济收入不平衡所导致的不对等关系时,女性并没有完全坐以待毙,没有任何劳动能力,她们也愿意牺牲自己。可从主观思想上提升其抗逆力认知,如在她有空时带领她参加一些讲座和其他渠道的培训。在影片中,王晓玲路过社区里面的跳舞队时,内心非常渴望加入,只是困于经济能力有限,因此提升其主观抗逆力没有太大的难度。
  俗话说“为母则刚”,我们谁都无法预估一个已婚妇女在面对复杂的困境时所能承受的压力,但对于母亲来说这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孩子既可以是她们的软肋,也可以成为她们的盔甲。为了孩子,大多数妇女都选择了无限度的容忍和退让。因此,当社工及相关人员介入家庭暴力纠纷时,别忽略孩子是她们的盔甲这一点,要对其加以充分利用,从优势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当受暴妇女出现相关非理性情绪和行为时,可引导其认识到孩子是她们活下去的希望,从而提升她们的抗逆力。说到这里,不能忽略一个概念:角色代偿意识①。当今社会的妇女,无论是职业女性还是家庭主妇,角色都是多重的,母亲、妻子等角色都需要她们无缝扮演,可以引导其树立角色代偿意识,拥有自己的生活,为自己而活。与此同时,从受暴妇女身边紧密联系的社会支持网络中[5],挖掘妇女生活的环境并与之建立起联系,由此提升她们面对风险和逆境时的抗逆力。例如,影片中王晓玲不小心打翻了米,丈夫李森滥打乱骂,并将母女三人赶出家门,好心的邻居将她们带去求助区议员,在入住妇女庇护中心时,王晓玲认识了同乡小莉等朋友,建立起了社会网络支持系统[4]。在庇护中心的那个夜晚,她们相互认识,与对方交换自己的内心想法,让晓玲暂时将丈夫带来的负面情绪抛之脑后,当太阳升起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3.2 妇女抗逆力的重构过程
  抗逆力的运作过程是指个体内部的一个能力运作,这其中包括个体与父母、家庭和社会等相关环境之间的一些互动。
  虽然王晓玲的婚姻后期并不和谐,但两个女儿非常爱她,也非常听晓玲的话,这在无形中给她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生态系统理论中有观点提出,人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其与周边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自己不能独立承受的情况下,周围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提升妇女的抗逆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例如,家暴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时,大多数妇女在面对离婚还是容忍这两个选项时都选择了后者。在庇护中心,以小莉为主的妇女代表听闻晓玲事件后,给出的回答是“赶紧离婚啊,不然等着被他打死啊”。这类妇女就是非常典型的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想法,不为丈夫或者其他原因而活着的女性,她就是她自己,不是别人,具有强大的抗逆力,并且还可以正向影响和鼓励其他人。晓玲第二次被家暴进入妇女庇护中心时,小莉曾多次鼓励和安慰晓玲,让晓玲没有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境地,并且在小莉的多次鼓励下,王晓玲勇于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鼓起勇气离开丈夫,不再选择忍受。
  社区是家庭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特别是外来流动妇女在外嫁到陌生地方没有亲人时,社区中的邻居以及工作人员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晓玲被第一次家暴后,是邻居发现并带她去找的区议员和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者将夫妻双方聚拢在一起进行沟通,调解了夫妻矛盾,在很大程度上给晓玲提供了支柱。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发生在中国香港,香港地区建立了香港妇女中心协会,在内地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来保障妇女的权益,这为妇女抗逆力的重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 结语
  想要提升妇女在面对家庭暴力和其他复杂情况时的抗逆力,可以从以下幾个方面进行: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发现自己的长处,而不是长期将自己放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中,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正向社会支持网络,使其在遇到困境和危急状况时可以倾诉、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在其他群体的陪伴和鼓励下找回自我,在周围群体正面的影响下摆脱非理性情绪的影响;政府、社会支持网络的有效保障,目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条例明确保障了妇女的权益,能够为她们保驾护航;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不能忽略妇女的内心世界,要培养女性的自我意识,因为只有她们的内心世界真正强大起来,才能由内而外坚强和自信,真正独立,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经济能力,不依赖任何人,不为任何人而活,只为自己而活,才能提高家庭和社会地位,真正地“站”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玉兰.西方抗逆力理论:转型、演进、争辩和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11(06):67-74.
  [2] 叶明明,张薇,周兰姝.家庭抗逆力实践干预项目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护理学杂志,2020,35(18):110-113.
  [3] 冯跃.国外家庭抗逆力的内涵及模式研究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40-145.
  [4] 魏书豪.家庭暴力下受虐妇女犯罪行为研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20(06):2-8.
  [5] 卓立立.关于优势视角的理论评析——基于对受暴妇女的介入研究[J].长江丛刊,2017(20):122-123.
  作者简介:杨宇(1997—),女,贵州贵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妇女社会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国内动画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以光线传媒为首的电影制作公司将经典神话进行电影改编搬上银幕。经典神话的电影改编问题是国内动画产业近些年来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经典神话人物形象的电影改编角度出发,对动画电影《姜子牙》人物外形的动画塑造、人物性格的再塑造和人物价值观念的重构进行分析,阐述当今经典神话电影改编状况。  关键词:电影改编;人物形象;《姜子牙》;经典神话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预约挂号、超市扫码支付、线上叫车等生活场景都离不开智能手机的操作。但对于部分老年人而言,科技的便利反倒成了不便,他们难以融入数字生活,逐渐被阻隔在科技的围墙外。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群体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列举他们使用微信时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期帮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鸿沟,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  关键词:数字鸿沟;老年群体;数字困境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暴露出的各种风险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AI换脸技术已经引起了争议。要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有效的规范,需要从治理理论视角出发,从国家、市场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制,防止人工智能技术带来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AI换脸;风险;治理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艺术是一种隐喻,艺术作品以隐喻的形式现物外之景、述言外之情。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隐喻符号、隐喻叙事结构、隐喻语境等层面使不同认知域的事物实现意义间的滑行,这种意义间的置换赋予了动画以诗意、浪漫、启发人心的美学特性。在迈克尔·度德威特的动画作品中,隐喻的使用使动画文本具备了更深刻的情感与意义。本文以迈克尔·度德威特动画作品为例,从隐喻符号、隐喻叙事结构、隐喻语境这三个层面来探讨动画中隐喻
期刊
摘要:中国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依靠土地,一直以来,乡土在写作和影视作品中都有着深刻的意味,而在乡土社会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从乡土文学作品中典型女性的角色演变我们可以感知到中国文学史的变化,甚至是中国社会的变迁,而改编后的电影更深化了典型的角色。本文论述经典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中几种典型的乡土女性角色,并探讨产生这些女性形象的原因,感受不同社会时期
期刊
摘要:伴随《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大火,“姐姐”这一新的女性形象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它打破了以往女性的年龄束缚。它的构建对女性话语权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拟剧理论的视角对该形象的构建进行探析。  关键词:姐姐;拟剧理论;女性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02  伴随2020年最热门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出现,全网掀起了一股“姐姐热”
期刊
摘要:通过对南京林业大学西潭进行系统的场地分析与植物统计,针对该场地的现有问题,根据植物造景原理及方法对其进行更新与维护,旨在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景观。  关键词:植物造景;改造;南京林业大学西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南京林业大学西潭环境概况  本次调查项目地址位于南京。南京处于北亚热带地区,气候潮湿,有明显季风,四
期刊
摘要:本文以游戏IP电影为分析样本,对电影与游戏这两种媒介形态的融合前景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具体文本,梳理粉丝参与电影生产的价值点,以及这类电影在粉丝文化视域下的传播特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游戏IP电影;粉丝文化;电影改编;传播特征;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J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02  1 游戏IP改编电影与粉丝文化  1.1
期刊
摘要:作为城市文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力量,本文讨论的城市广电媒体限于地级城市的广电媒体,立足于媒体融合理念,并试图对其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与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呈现出城市广电媒体当前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探讨其在理论转变后所具备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实践。  关键词:媒体融合;城市广电媒体;实践与价值;文化空间;媒介权利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对民族艺术文化、民族特色概念的认知,通过文献的阅读和整合,发现民族地区在艺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居民对本民族艺术文化的认同感削弱、民居特色建筑翻建与消失、民族技艺后继乏人、民族歌舞逐渐模糊、民族习俗内涵消失等一系列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传承在现代性干预下面临的难题,认为首先要培养人民对本民族的艺术文化认同感;其次,要把文化保护放在旅游开发的首位,制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