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老年群体的数字困境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预约挂号、超市扫码支付、线上叫车等生活场景都离不开智能手机的操作。但对于部分老年人而言,科技的便利反倒成了不便,他们难以融入数字生活,逐渐被阻隔在科技的围墙外。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群体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列举他们使用微信时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期帮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鸿沟,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
  关键词:数字鸿沟;老年群体;数字困境
  中图分类号:G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如今,微信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部分老年群体也成了微信的忠实用户。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微信系统服务的更新与完善逐渐出现向年轻用户靠拢的趋势:微信最新推出的表情更贴近年轻用户的使用偏好,新上线的“添加状态”功能也更符合年轻用户的使用习惯。当年轻人迈入5G时代时,还有不少老年人停留在“无G时代”,无法连接、无法融入数字时代的现状让他们陷入尴尬的数字困境。
  1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老年群体使用微信的困境
  1.1 个体:社交媒体平台的乱象让老年人抗拒使用微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即60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从个体角度出发,老年人使用微信的困境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首先是生理方面。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下降,视觉、听觉、触觉的减弱导致他们使用微信的难度较大[1]。触屏手机反应灵敏,稍不注意就会跳转到新的页面,如果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的帮助,就会十分慌乱,对使用微信产生畏惧心理。
  其次是心理方面。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生产把关严格,新闻信息大多真实可信[2]。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爆炸、众声喧哗,信息的真实性让位于时效性,媒介伦理失范的现象频发。老年群体接入互联网的时间较短,媒介素养欠缺,对信息真伪的识别能力不强,很容易掉进社交媒体平台的陷阱中[3]。例如,“搞促销”“领红包”等活动,其实是骗子为了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噱头[4]。媒体平台的种种乱象会使得老年人在使用微信时产生警惕心理,他们会在内心筑起防御堡垒,从而抗拒和排斥使用微信。
  1.2 群体:微信使用的差异扩大了代际数字鸿沟
  代际关系指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代际关系的两代,泛指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新技术面前,年轻一代通常无师自通,而年长一代受经济、教育、职业等因素的制约,媒介素养与年轻人相比较低,因此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
  以微信表情使用为例,其主要表现在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老年群体作为意义的编码者和解码者,对表情符号本身的含义容易存在错误理解和误用,年轻一代在对表情符号进行再次编码和重新解读的过程中处于缺席状态,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最后造成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障碍。以微信表情“微笑”为例,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微笑”被用来表达一种友好、认可的积极态度,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微笑”则被用来表示不满、嘲讽的消极态度[5]。对不同表情符号的差异化解读和使用,体现出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或父母文化之间的碰撞,这也是两代人之间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的表征[6]。
  1.3 社会:媒介排斥损害了老年群体平等的数字权利
  媒介排斥主要指弱势群体以及他们的声音和意见在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系统中遭轻视、误解、歧视甚至被排除的现象[7]。老年人作为大众传播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容易被媒介排斥。尽管老年群体的互联网接入率在逐渐提高,但是老年群体的总体触网率低、潜在消费意愿较弱的现实使得互联网商业机构在受众最大公约数的原则下有选择性地忽视了老年群体,在内容与产品的供给上更看重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微信团队宣布更新表情包后,澎湃新闻在新浪微博平台发布投票“#微信新表情#上线,网友我裂开了,你还希望上线什么功能?”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投票或评论的形式对微信下次的功能更新和完善提出意见。数据显示,青年白领群体是微博用户的主力群体,而40岁以上的用户不足10%。和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使用媒体的渠道更多元,他们的意见更容易被采纳[8]。
  2 老年人使用微信的必要性
  2.1 生活消费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老年群体对新事物的学习意愿强烈,对老年生活的态度积极。2020年,一则“上海老人记下43位外卖小哥名字,每次都会提前开门等待取餐”的新闻引起热议。从这则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79岁的上海老人已经能够灵活使用线上外卖程序,从而解决因身体不便无法买菜做饭的生活难题。
  老年群体受年龄、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出行会受到诸多限制。以出门买菜这一生活场景为例,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如老年人记性不好,钱包容易丢失,买菜途中存在交通安全问题,现金交易过程中存在误收伪钞问题等。如果老年人能学会使用微信小程序、在线选购食材、外卖上门,就能有效解决外出买菜的许多问题。目前,我国老年消费呈现出规模迅速扩张、消费需求向高品质提升、消费内容更加多元的特点。因此,老年群体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觑,在未来,“银发经济”或将成为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转机。
  2.2 情感需求
  如今,数字科技飞速发展,微信等社交媒体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文字、语音以及视频通话功能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老年人的生理局限,使老年人无须走动就能即时与亲友取得联系,寻回缺位的真实陪伴。
  增进亲情是老年群体使用微信的重要动机之一。由于子女常年在外,老年人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失落的情绪,他们将微信当作与子女沟通、联系感情的重要工具。调查显示,“发/抢红包”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微信功能。“发/抢红包”之所以深受老年群体喜爱,主要在于它契合了用户内心的情感互动需求以及在这种互动体验中产生的“情感能量”[9]。相比年轻群体,老年群体更加渴望社交。微信红包作为一个社交的契机,能够让平时联系甚少的亲友参与其中,还能聚焦大家的目光,既活跃了气氛又能在彼此的互动中建立情感基调,老年人可以在这种互动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情感能量[10]。   2.3 社会公平需求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社会精英书写文化的格局,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信息传播和内容创作[11]。4G成就了短视频的空前繁荣,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贴近大众的接收习惯,丰富的图片、跳跃的影像,即便是目不识丁的人也能看懂听懂,并且参与其中[12]。技术的进步未能及时兼顾老年群体,视觉、听觉以及感知能力的弱化使得老年群体无法长时间使用社交媒体,而娱乐化和后现代内容的输出和表现形式让他们望而却步,最终逐渐与数字生活脱轨。
  老年人在退休后,落差感也随之而来,他们需要找到重新与社会接轨的通道和路径,并实现自我价值。微信替代性地满足了社交需要,或许能够让老年群体避免情感上的孤独,但数字技术背后隐藏的商业运作逻辑往往会忽略一部分群体[13]。因此,为了让数字技术更加普惠,除了老人自身和政府的努力,还需要一种新的商业理念——不是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注重实现价值的共同创造,让老年群体平等地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红利。
  3 创造数字时代的年龄友好氛围
  3.1 家庭反哺是现实解决路径
  数字化带来的代际关系的转变,是横亘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一条数字鸿沟。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年轻一代在利用数字化设备、获取和传播信息方面远超其亲代,而在接受新事物方面反应本就较慢的亲代长辈逐渐被隔离在围墙之外,导致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重重障碍[14]。但这并不代表亲代和子代的永久隔阂,家庭反哺的方式相较于政府和媒体渠道有着更强的便利性。老人随时可以询问子女,同时子女对老人的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等情况十分清楚,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老人进行指导[15]。“手把手教长辈使用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使用微信等客户端”,这样的生活场景在冰冷的数字鸿沟面前显得尤为温暖。家庭反哺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和谐、互助、温馨的家庭氛围[16]。
  3.2 完善社交媒体“老年通道”功能
  从整体上看,微信的信息发送功能操作简单且形式多样,但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看似简易的操作却存在较大难度。尽管微信在不断更新与完善相关系统,并且考虑到青少年群体的媒介素养问题,特别上线了“青少年模式”,但却未能照顾到老年群体,很多功能的优势也难以在老年人身上得到发挥。因此,微信研发团队也可以开启“老年人模式”,对微信进行适老化改造,如优化微信界面,使功能一目了然,便于老人快速寻找;开设健康社区[17],甄选适合老年群体阅读的公众号等。微信研发团队也可以对老年群体的微信使用情况进行调研,针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优化部分功能,让微信能够更好地服务老年人[18],让他们享受到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
  3.3 加强线下传统渠道的公共服务建设
  在数字化时代,微信等平台的线上服务程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对于没有接触或不能灵活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而言,科技的便利反倒变成了不便。因此,需为尚未触网的人群保留线下服务的窗口,加强线下传统渠道的公共服务建设。对于老年群体而言,融入数字生活是可选项而非必选项,只有提倡数字融入而非强迫数字融入,才能体现公共服务的善意和温度。
  4 结语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问题对于推动“积极老龄化”工作意义重大。融入数字生活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利用数字网络实现社会参与,实现老年人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这对“老年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卜嘉敏,戴蔓琳.乡村振兴语境下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偏好研究——基于对淮安市Y镇的调查[J].东南传播,2020(05):59-62.
  [2] 位云玲.新闻反转的内在机理、影响及治理探究[J].新闻知识,2019(04):86-89.
  [3] 徐燕萍.“深度伪造”背景下新闻事实核查的路径探析[J].新媒体研究(下),2021(02):8-10,17.
  [4] 葛婷婷.绿色广告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研究——以L村为例[J].东南传播,2020(11):50-53.
  [5] 甘露颖.自媒体时代“网络缩写”的话语特征解析[J].新媒体研究(上),2021(04):102-104,115.
  [6] 裴敏.风格·抵抗·收编——伯明翰视角下“饭圈”文化时代性解读[J].新媒体研究(上),2021(04):78-80,88.
  [7] 王灿.融合、精准、细化——对国产化妆品企业营销渠道设计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9,32(04):227,274.
  [8] 馮菊香,刘俊怡.抖音短视频中农村青年女性媒介形象建构[J].新媒体研究(下),2021(03):81-84.
  [9] 杨鑫,冯广圣.基于趣缘的隐性连接下文化的狂欢——基于“惊雷”“淡黄长裙”现象的考察[J].东南传播,2020(11):83-85
  [10] 冯菊香,刘俊怡.抖音短视频中农村青年女性媒介形象建构[J].新媒体研究(下),2021(03):81-84.
  [11] 杨艺,谢慧.融合传播语境下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盐城市A镇为例[J].东南传播,2020(07): 51-52.
  [12] 冯广圣.互嵌与协同:社会结构变迁语境下乡村传播结构演变及其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91-101
  [13] 李惠敏.助力乡村文化自信:涉农纪录片的当代价值研究——以记住乡愁为例[J].东南传播,2020(06): 35-37.
  [14] 刘雯.浅析巴金小说《家》中反封建文化的体系建构[J].汉字文化,2020(15):58-59,61.
  [15] 李越,吴斯,冯广圣. UGC视角下的网络社区内容分层管理个案研究——以站酷社区为例[J].东南传播,2019(07):121-123.
  [16] 张荣.新媒体视域下互动剧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以腾讯视频《摩玉玄奇》为例[J].新媒体研究(下),2021(03):72-73,100.
  [17] 冯菊香,邹嘉楠.认同与重塑:网络游戏社区中拟态关系的影响研究[J].新闻知识,2021(02):21-26.
  [18] 王灿.基于营销3.0视角的企业整合品牌传播研究——以宜家家居为例[J].东南传播,2019(05):136-138.
  作者简介:王菲(1998—),女,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们通行、交往等功能。本文以西安市南二环为调研对象,采用全天行为观察的方法,对比周末与工作日各类行为活动的种类及人数,研究影响街道活力的环境因素,提出激发街道活力的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街道活力;环境因素;街道空间;设计策略  中图分類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兼具自身餐饮文化特色与地域风情的一家曼谷餐厅为例,探究其空间的意境美学及营造元素,以呼吁餐饮空间设计关注空间意境及营造细节,并使其作为设计的一种语言,创造出具有和谐特色与文化底蕴的空间。  关键词:餐饮空间;空间意境;心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情理形神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
期刊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本文结合近年来太原市的发展状况,为挖掘好山西晋文化,以迎泽公园为研究对象,进行文化经济与景观的结合设计探讨,目的在于加强文化旅游与生态开发,在公园建设中融入传统与时代色彩。适度开展一般公益园林项目,提升文化型经济项目的体验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山西太原的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迎泽公园;晋文化;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文献标
期刊
摘要:韦伯与阿多诺作为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社会理论家,其社会学理论具有深远影响,但两者的音乐社会学理论却较少被提及。韦伯的音乐社会学理论以其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将音乐作为社会理性化进程的渗透领域,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理论则立足于社会批判理论,重心是对流行音乐产业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两者的音乐社会学理论恰代表了两种取向的音乐社会学研究,即历史性的和现实性的、历时的和共时的。  关键词:音乐社会
期刊
摘要:白族传统民居是白族人民为适应自然环境,结合本民族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体现了白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有许多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的地方,本文分析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住宅装饰形式。  关键词:传统民居;民族文化;建筑形式  中图分类号:TU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白族民居结构特点  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独特,最具代表性
期刊
摘要: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园林建设和生态氛围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城市化建设影响了鸟类对原本栖息地的利用,屋顶花园具有营造城市生态栖息环境的潜力,可成为鸟类迁徙驻留的重要落脚地。本文以紫竹领世幼儿园为例,从植物、水源和栖息地等方面,研究引鸟型屋顶花园的设计,在景观规划设计上阐述屋顶花园如何吸引和保护鸟类,最后从园林养护和鸟类保护方面提出建造和管理鸟类生态栖息地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
期刊
摘要:一座城有一座城的韵味,每一座城市都有它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且仍在延续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南京作为知名文化古城,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民国时期,那个极具魅力被人深深留恋的时代,也曾在南京留下一段特色历史。本文以南京珠江路地铁站地铁壁画《民国叙事》为例,结合南京民国文化对该壁画进行具体分析,反映出地铁壁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性表达。  关键词:地铁壁画;历史文化性;民国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
期刊
摘要:信阳为河南省南部地区,兼具南北风貌,文化多元,是我国传统村落的重要聚集地。本文以信阳商城县四楼湾村为例,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分析村落公共空间特征和现存问题,为信阳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四楼湾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信阳地区地处河南省最南端,是河
期刊
摘要:数字经济战略迅速推进到广大农村地区,传统农村电商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以直播带货为主的农村新电商形式,因具有便捷性、交互性、服务性、体验性等优势,成为农村电商新一轮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贵州省茶叶、春笋、刺梨等特色农产品的直播带货为研究案例,揭示农村电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并结合相关治理理论,为农村电商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农村电商;数字化转型;农产品;直播带货;治理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内动画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以光线传媒为首的电影制作公司将经典神话进行电影改编搬上银幕。经典神话的电影改编问题是国内动画产业近些年来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经典神话人物形象的电影改编角度出发,对动画电影《姜子牙》人物外形的动画塑造、人物性格的再塑造和人物价值观念的重构进行分析,阐述当今经典神话电影改编状况。  关键词:电影改编;人物形象;《姜子牙》;经典神话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