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yu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简约、扎实、高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的指导切入点都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教学,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尊重学生 已有经验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35-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广大教师需要真正深刻地理解新课改的理念,更新学生观、教学观和教材观,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一、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课例1:《找规律》教学片断
  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3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生说)
  其中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A:(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B: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在汽车还没有开走之前,我们能猜出来吗?
  评析:
  这两位教师都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但是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A教师与B教师对生活经验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A教师注重的还是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以及经验状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要的一条是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牢牢记住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一句话吧:“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
  二、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课例2: 《9加几》教学片段
  师:一共有几盒牛奶呢?算式怎么列?
  生: 9+4
  师: 9+4等于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小朋友思考,试着说一说。
  生1:我是数出来的。
  生2:我跟他不同,我觉得已经有9盒了,再往上数4个,10、11、12、13,就是13盒了。
  生3:我先从外面拿1盒进来就是10盒,再加外面的3盒就是13盒了。
  生4:因为10+4=14,所以9+4=13。
  生5:因为6+4=10,我从9盒里拿出6盒给4盒,就组成了10盒,再把剩下的3盒加起来就是13盒了……
  评析:
  课堂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取决于教师是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为本”,帮助他们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课例中,教师不是先把书上的“凑十法”直接教给学生,也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去用“凑十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去解决问题,有数数的、有用整十数加一位数知识迁移的、有用凑十法的等等,充分尊重了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课例3:《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圆。那你们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生画圆:有的用硬币、墨水瓶、钢笔套等工具画,有的用两只铅笔加上硬纸条、回形针、橡皮筋、线等工具画,也有的用圆规作工具画。
  师:好!一会儿工夫,大家就画出了一个个漂亮的圆形图案。你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愿意交流一下吗?(生交流)
  生1:我是用硬币画的,
  生2:我是用墨水瓶画的(解决“封闭的曲线”)
  生3:我是用圆规画的(简单介绍“两针”“针尖之间”,稍后处理)
  生4:我是用两只铅笔加上硬纸条(已经打好两个眼)画的(展示画的过程,其他学生提出注意点,感知“定长”和“定点” )
  生5:我是用两只铅笔加上回形针画的(展示画的过程,解决“定点” )
  ……
  师:为什么用橡皮筋画的不圆呢?(解决“定长” )
  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出圆心、半径、直径。
  评析:
  有效的学习总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成为不断激活学生经验的过程。只有在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里,只有在不断地对话和刺激中,学生沉睡的经验才有可能被唤醒而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同化、调整或重构。
  课例4: 《分与合》教学片段
  A教学
  师:小朋友,7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生1:7可以分成2和5。
  生2:7可以分成3和4。……
  师:很好!跟老师读,7可以分为2和5……
  B教学
  师:小朋友,帮老师思考一个问题。地上放着两只盘子,里面放了些米。现在有7只小鸡去吃米,想象一下,小鸡吃米可能会有哪些情况呢?
  生1:一边4只,一边3只。
  生2:一边6只,一边1只。
  生3:一边7只,一边0只。……
  评析:
  数字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会变得活泼可爱起来了。给数字赋予生活的意义(最好是“拟人化”的),让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多一些形象上的依托,也许我们的数学会容易和有趣得多。
  【案例引发的思考】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假如让我们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
  一、理解“教学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一理念,需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材观。
  二、落实“教学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这一理念,需要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三、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促进学生的发展
  2.通过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3.通过探究合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讨论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单个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已经显得越发渺小,更多的事务要求人们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妈妈带我去超市买吃的,我看到一种叫“比巴卜”的东西,便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妈妈说:“这是泡泡糖,在嘴巴里能吹出大泡泡。”我感到很新奇,就对妈妈说:“那我们买一包吧。”  到家后,我打开泡泡糖的包装,放在手上看着看着,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把鲜果味的泡泡糖放入口中嚼起來。哇!甜津津的汁水流入我的心田,真是甜蜜无比!嚼了一会儿,泡泡糖变软
排列组合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概率的基础,在高考中多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每年必考由于有些问题比较抽象,题型繁多,解法独特再加上限制条件,往往容易发生错误。本文就排列组合问题的常见题型的求解方法加以归类,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