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但蓬勃的发展势头中,也有暗礁潜藏。在9月1日至2日召开的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比往年受到更多关注。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效有目共睹。从产业规模来看,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不足500辆,今年预计将达到150万辆;从技术水平来看,新能源乘用车的主流车型续驶里程已提升至300公里以上;从国际竞争力来看,2017年4家中国企业跻身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
“但我们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然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在论坛上指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三大风险”。
第一大风险是结构性产能过剩。宋秋玲解释说,结构上,国内新能源汽车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二大风险是市场竞争。这种竞争既来自传统燃油车,也来自国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也仍然有较大差距。”宋秋玲说。财政部关税司司长冯晋平在论坛上介绍,我国自今年7月1日起大幅降低了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进口关税,涵盖78%的汽车整车税目和81%的汽车零部件税目。这无疑会为处于起步加速期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带来生存压力。第三大风险是资源环境的制约。宋秋玲解释说,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加,全球金属资源争夺日益激烈。而我国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资源缺乏,资源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用电清洁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在论坛上呼吁,尽快解决国内新能源汽车在推广、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纯电动汽车最大的风险就是电池的安全性,所以必须确保电池安全。”欧阳明高认为,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没有年检制度,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密封失效或质保期过期后缺乏管理,隐藏不少安全隐患。
在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全面放开市场竞争的新挑战时,欧阳明高认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更大力度的开放,大量外资新能源汽车品牌将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之后国内电动车的竞争格局将出现全方位变化。
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此次论坛热点话题之一。
“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全面落后,同时产品质量也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宋秋玲指出。
就燃料电池技术而言,欧阳明高介绍,膜电极占燃料电池电堆成本的70%,相当于燃料电池的芯片。然而目前国内仍未突破这一“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效有目共睹。从产业规模来看,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不足500辆,今年预计将达到150万辆;从技术水平来看,新能源乘用车的主流车型续驶里程已提升至300公里以上;从国际竞争力来看,2017年4家中国企业跻身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
“但我们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然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在论坛上指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三大风险”。
第一大风险是结构性产能过剩。宋秋玲解释说,结构上,国内新能源汽车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并存。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二大风险是市场竞争。这种竞争既来自传统燃油车,也来自国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也仍然有较大差距。”宋秋玲说。财政部关税司司长冯晋平在论坛上介绍,我国自今年7月1日起大幅降低了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进口关税,涵盖78%的汽车整车税目和81%的汽车零部件税目。这无疑会为处于起步加速期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带来生存压力。第三大风险是资源环境的制约。宋秋玲解释说,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加,全球金属资源争夺日益激烈。而我国金属锂、钴等主要动力电池资源缺乏,资源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挑战较大。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用电清洁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欧阳明高在论坛上呼吁,尽快解决国内新能源汽车在推广、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纯电动汽车最大的风险就是电池的安全性,所以必须确保电池安全。”欧阳明高认为,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没有年检制度,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密封失效或质保期过期后缺乏管理,隐藏不少安全隐患。
在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全面放开市场竞争的新挑战时,欧阳明高认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更大力度的开放,大量外资新能源汽车品牌将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之后国内电动车的竞争格局将出现全方位变化。
另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此次论坛热点话题之一。
“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全面落后,同时产品质量也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宋秋玲指出。
就燃料电池技术而言,欧阳明高介绍,膜电极占燃料电池电堆成本的70%,相当于燃料电池的芯片。然而目前国内仍未突破这一“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