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是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會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据此,江苏省邳州市闽江路小学围绕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儿童生长特点为基础,积极贯彻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打造学校“润养”特色课程。
一、润养特色课程的实施
为了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将润养特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规划和课程体系中,制定并落实课程纲要,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给予明确的规定和指引。
(一)基础学科课程
我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基础学科课程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语文学科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如名著阅读、绘本阅读、跟着古诗词游四季等活动,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数学学科以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指向创意学习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为抓手,坚持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创意数学实验教学,突出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开展画说数学、用智慧创造速度、七巧板与水浒人物等活动,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英语学科重视口语教学,通过开展说唱比赛和情景剧表演,营造英语口语表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常识、艺术、体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倡以艺术滋养生命,以文化塑造人格,通过社团、创意美术、艺术手工展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实践课程
学校以德育课程群和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学校的德育系列课程,促进师生习惯养成和品格塑造。德育课程包括仪式课程(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等)、节日课程(重阳节、妇女节等)、心理辅导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综合实践课程是学校依托国家课程,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对于心理辅导课程,学校确立了以下基本原则:以了解每个师生为前提,以创设良好的氛围为基础,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以互助、自助为取向,以师生发展为目标。同时,学校确立了三条路径,包括两周开展一次心理辅导活动课、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辅导渗透、专题讲座和热线电话。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先后开展了“用童心编织多彩秋天”“童眼赏秋、童心品秋、童手留秋”“阅读与实践同行人文共科学齐飞”活动,立足学生的现实基础,着眼学生的未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综合素养提高,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拓展体验课程
学校基于“课程赋能,五育并举”原则,在抓实、抓好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建设特色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发展。学校以语言、艺术、体育、科创为主题,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拓展体验课程。
1.语言类社团课程
语言类社团课程包括普通话训练、发声方法训练、文学作品演绎、气息训练、形体仪态训练、模拟主持、故事讲述、诗歌朗诵、多人协作故事演绎等内容。学生通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增强自信心,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做到在台上敢说话、不怯场。
2.艺术类社团课程
艺术类社团课程包括书法、美术、陶笛、舞蹈、茶艺、手工制作等内容。其中,书法社团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陶笛社团让学生从姿势、手型开始练习,通过音阶学习、左右手练习熟练掌握音的转换,后期通过小乐曲的练习逐渐达到独奏和表演的水平;茶艺社团介绍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茶学、茶道等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开展茶叶的冲泡、品饮、鉴别等茶道艺术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3.体育类社团课程
体育类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开展毅行课程。通过开展翻爬“毕业墙”活动,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挑战精神;通过开展“悦动花绳”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实现体育与艺术、科技与创新、趣味与竞技的完美统一。体育类课程让学生从小养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协调力和专注力,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科创类社团课程
为了实现“为未来培养技能”的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开设了科技制作、小牛顿、乐高、人工智能编程等科创类社团课程。乐高社团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自我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融入传统的应试教学,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让学生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人工智能编程社团课程侧重结合实际问题教会学生简单的编程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课程内容还加入了个人创造力发挥、想法实现等简单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既接受图形化编程的理论知识,同时配合动手实践,在具体的案例与项目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提升。
二、润养特色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课程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我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出价值多元、内容多维、手段多样的润养特色课程评价方法。
(一)基础学科课程模块化评价:聚焦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模块化评价是根据每个学科的知识领域和学科特点分别设计考核模块,强调基于标准的评价、强调多维度评价、强调分项呈现评价结果、强调日常观察和过程评价等。每个学科都有分项评价的具体内容,比如语文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三方面,数学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四方面,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五方面。除了评价内容的多维,评价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日常观察、作业分析、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等。
(二)德育实践课程展示性评价: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展示性评价是一种真实的课程评价方法,更是一种有意义的课程实施方式,可以采取小组展示、个人展示或小组秀 个人秀的方式。学校每年开展读书节、数学文化节、英语周、体育活动节、艺术周等大型展示性活动,既有学习小组优势展演,又有组员个人特长展示,最后经全校大众评委点评后,给优秀学生颁发纪念证书。另外,班级、场馆、学校都留出专门区域供学生展示书法、美术、手工创意等作品。学生也可以将作品带回家,让学生得到家长、亲朋的认可,使评价的范围超越课堂和校园。
此外,学校以财富存折、五星团队评比等方法,开展“阅读小达人”“小明星”“校园好声音”“闽小最可爱的人”等评选活动,给优秀学生颁发榜样徽章。评价活动能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也能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校教育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三)拓展体验课程差异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向光生长
差异性评价是基于学生发展不平衡性的评价,是教师在认识到学生发展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采取的一种差异性评价模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别特质,分为男生版和女生版,同一标准对男生和女生有不同要求。这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在于当学生的短板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让长板弥补短板的缺憾,甚至让长板更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我很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向光生长。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学校在“润养”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一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二是推动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品牌和影响力。全体教师协同合作,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了闽江路小学“润养”特色课程的系列内容和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全校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带动区域内学校构建各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张翠华,江苏省邳州市闽江路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靳晴晴
一、润养特色课程的实施
为了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将润养特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规划和课程体系中,制定并落实课程纲要,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给予明确的规定和指引。
(一)基础学科课程
我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基础学科课程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语文学科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如名著阅读、绘本阅读、跟着古诗词游四季等活动,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数学学科以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指向创意学习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为抓手,坚持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展创意数学实验教学,突出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开展画说数学、用智慧创造速度、七巧板与水浒人物等活动,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英语学科重视口语教学,通过开展说唱比赛和情景剧表演,营造英语口语表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常识、艺术、体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倡以艺术滋养生命,以文化塑造人格,通过社团、创意美术、艺术手工展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实践课程
学校以德育课程群和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学校的德育系列课程,促进师生习惯养成和品格塑造。德育课程包括仪式课程(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等)、节日课程(重阳节、妇女节等)、心理辅导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综合实践课程是学校依托国家课程,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对于心理辅导课程,学校确立了以下基本原则:以了解每个师生为前提,以创设良好的氛围为基础,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以互助、自助为取向,以师生发展为目标。同时,学校确立了三条路径,包括两周开展一次心理辅导活动课、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辅导渗透、专题讲座和热线电话。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先后开展了“用童心编织多彩秋天”“童眼赏秋、童心品秋、童手留秋”“阅读与实践同行人文共科学齐飞”活动,立足学生的现实基础,着眼学生的未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综合素养提高,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拓展体验课程
学校基于“课程赋能,五育并举”原则,在抓实、抓好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建设特色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发展。学校以语言、艺术、体育、科创为主题,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拓展体验课程。
1.语言类社团课程
语言类社团课程包括普通话训练、发声方法训练、文学作品演绎、气息训练、形体仪态训练、模拟主持、故事讲述、诗歌朗诵、多人协作故事演绎等内容。学生通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增强自信心,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做到在台上敢说话、不怯场。
2.艺术类社团课程
艺术类社团课程包括书法、美术、陶笛、舞蹈、茶艺、手工制作等内容。其中,书法社团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陶笛社团让学生从姿势、手型开始练习,通过音阶学习、左右手练习熟练掌握音的转换,后期通过小乐曲的练习逐渐达到独奏和表演的水平;茶艺社团介绍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茶学、茶道等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开展茶叶的冲泡、品饮、鉴别等茶道艺术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3.体育类社团课程
体育类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开展毅行课程。通过开展翻爬“毕业墙”活动,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挑战精神;通过开展“悦动花绳”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实现体育与艺术、科技与创新、趣味与竞技的完美统一。体育类课程让学生从小养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协调力和专注力,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4.科创类社团课程
为了实现“为未来培养技能”的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开设了科技制作、小牛顿、乐高、人工智能编程等科创类社团课程。乐高社团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自我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融入传统的应试教学,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让学生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人工智能编程社团课程侧重结合实际问题教会学生简单的编程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课程内容还加入了个人创造力发挥、想法实现等简单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既接受图形化编程的理论知识,同时配合动手实践,在具体的案例与项目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提升。
二、润养特色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课程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我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出价值多元、内容多维、手段多样的润养特色课程评价方法。
(一)基础学科课程模块化评价:聚焦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模块化评价是根据每个学科的知识领域和学科特点分别设计考核模块,强调基于标准的评价、强调多维度评价、强调分项呈现评价结果、强调日常观察和过程评价等。每个学科都有分项评价的具体内容,比如语文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三方面,数学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四方面,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五方面。除了评价内容的多维,评价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日常观察、作业分析、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等。
(二)德育实践课程展示性评价: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展示性评价是一种真实的课程评价方法,更是一种有意义的课程实施方式,可以采取小组展示、个人展示或小组秀 个人秀的方式。学校每年开展读书节、数学文化节、英语周、体育活动节、艺术周等大型展示性活动,既有学习小组优势展演,又有组员个人特长展示,最后经全校大众评委点评后,给优秀学生颁发纪念证书。另外,班级、场馆、学校都留出专门区域供学生展示书法、美术、手工创意等作品。学生也可以将作品带回家,让学生得到家长、亲朋的认可,使评价的范围超越课堂和校园。
此外,学校以财富存折、五星团队评比等方法,开展“阅读小达人”“小明星”“校园好声音”“闽小最可爱的人”等评选活动,给优秀学生颁发榜样徽章。评价活动能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也能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校教育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三)拓展体验课程差异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向光生长
差异性评价是基于学生发展不平衡性的评价,是教师在认识到学生发展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采取的一种差异性评价模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别特质,分为男生版和女生版,同一标准对男生和女生有不同要求。这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在于当学生的短板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让长板弥补短板的缺憾,甚至让长板更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我很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向光生长。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学校在“润养”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一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二是推动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品牌和影响力。全体教师协同合作,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了闽江路小学“润养”特色课程的系列内容和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全校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带动区域内学校构建各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张翠华,江苏省邳州市闽江路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靳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