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中学生道德认识差异的剖析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会使他们具备立身处世之本,而且也为我们民族自强提供精神支柱和力量。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党中央把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到战略高度,我们如何适应中央提出的要求,这是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大课题。而当今中学生中存在的道德认识差异,则是道德教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优良的道德品质,是通过其正确的知、情、意、念、行五方面的完整统一表现出来的。“知”即认识,从伦理学上讲,就是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主要指对于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感情的陶冶。浅显地说,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关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感情,并有助于指导道德行动。因此,正确的道德认识是形成良好道德的先决条件。
  人们的道德认识必须符合社会集体的行为准则,如果与此相违背,就产生了道德认识差异。“差异”从哲学角度来讲,是指事物的矛盾还没有激化的一种状态或表现形式。毛泽东同志说:“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
  中学生道德认识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历史原因。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道德观念,对于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来说,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十年“文化大革命”,在所谓批“封、资、修”的口号下,对我们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中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东西进行了强制性的否定,而让一些应该扫除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蔓延,从而形成了某种程度上道德标准的颠倒。
  第二,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市场经济在激发人们意识更新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从西方渗入的价值观念、商品浪潮泛起的社会沉渣,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道德,从而造成一些社会道德认识水平不高、道德评价与我们社会制度相背离的现象。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与社会上有些人所作的道德评价之间形成了对抗。
  第三,中学生自身的原因。年龄特征使他们易于产生道德认识差异。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意识是有年龄特征的。中学生处于从少年走向青年的特殊阶段,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总喜欢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质疑态度,这在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更新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一般不囿于已知的结论,甚至对被确认为正确的东西也不肯相信。因此,往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道德要求,他们并不一定接受,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分歧。另一方面,他们毕竟思想不成熟,知识、阅历也有限,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批判也往往是盲目的。
  第四,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原因。从学校来说,在相当程度上,教育的内容、方法、条件等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存在着脱离实际的现象。由于多种原因,社会也往往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学校则以考分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一些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对理想的追求。从家庭教育来说,有的学生家庭难以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思想传授,对子女的教育或者尚未引起注意,重养轻教,养而不教;或者教育不甚得法,方法简单,宽严失度;或者言传身教较差,起点过低,甚至缺乏正确的道德标准。这些都会使中学生产生不良的道德认识差异。
  消除中学生道德认识差异,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更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中间,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不断努力,就可以使学生道德认识差异得到克服。
  学校道德教育要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人们的观念也处于更新阶段。因此,学校教育必须正视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引导学生面向实际,牢固树立实践观点,热情地给学生提供道德践行的机会,并使之在正确的道德评价中得以巩固和迁移。同时还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正确强化正面的道德观念。学校道德教育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中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这些实际状况,着眼于他们普遍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采取能被他们接受的方法,又要注意共性之中的个性,根据学生家庭环境、文化素养、性格特征、思想水平、行为习惯等差别所形成的不同认识层次,注意在普遍教育中加强个别教育。
  从实际出发,还要符合社会实际,向学生实事求是地提出道德认识的要求,使道德教育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之上。
  要努力提高学生自身思想保健能力,在增强学生的识别力、免疫力和抵制力上下功夫。所谓识别力,就是要使学生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能够辨真伪、明善恶、分美丑,不为迷雾所惑。所谓免疫力,就是要在错误思想观念面前不为所动。所谓抵制力,就是不仅能“洁身自好”,且能“兼施于人”,坚持原则,扶正祛邪。中学生有了这三方面的观察识别事物的基本功,就具备了立身处世、健康成长的条件。在加强学生自身思想保健上下功夫,可减少道德认识差异的产生。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提高“三力”,必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科学思维方法。
  要深入人脑。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他律过程,需要进行灌输,还要深入人脑。入情入理,才能入脑。所谓入情,一是情况真实,即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能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客观地承认我国现时期所存在的一些非社会主义因素,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既讲箭是直的,也讲弓是弯的,讲直的理直气壮,讲弯的恰如其分。二是真情实感对真理的追求。要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沟通彼此之间的思想,使学生在情感交流和共鸣中潜移默化。所谓入理,一是说理,摆事实讲道理,利用理论的力量去征服和打动人心;二是理解,这是窥探学生心灵的窗口,沟通思想的桥梁。理解的正确与否制约着教育的实效。在师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相互信任,避免道德认识分歧,从而共同提高教育效果。
  要多方面配合,相互协调,做到道德教育一致、道德要求一致、道德评价一致。对于中学生道德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各方面协调配合,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首先是校内外配合。这种配合必须得到社会重视,学校在这方面可以起协调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与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密切与家庭的联系。其次是校内各方面的配合。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共青团等方面互通情报,步调一致,管教结合,强化他律手段,使之逐步走向自律。
  中学生道德认识差异,有其产生的原因,也有克服的多种方法。但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道德认识上要求学生不存在一点差异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辩证法。学校只能通过多方努力,引导学生道德认识向好的方面转化。引导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这一艰巨任务的全部内容。
其他文献
河南省光山县仙居店老街北部,在一居民的门楼上悬挂着一块金碧辉煌的匾额,长3.18米,宽0.77米,厚0.10米,是清乾隆五十一年奉圣旨所刻,现保存基本完好。此匾额系清代建筑贞节牌楼的组成
主题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对话”,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的“对话”是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
期末考试后,老师们倒是更忙了。学校按惯例下发了一个长长的清单,列举着放假前要交材料的明细目录。各校大同小异,总有十几项吧,包括学生成绩册、自己的读书笔记、学科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记录、班主任工作总结、说课稿、教学反思、课题小结、教学论文……还规定了具体的篇数以及字数要求,涵盖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样也不能少,文字数量累计至少也在两万左右。为了培养研究型教师,近年来学校要求教师上交的资料名目有增无
介绍一种跟踪式圆台聚光装置,利用跟踪系统,沿着东西、南北两个方向,对太阳光线进行双向实时跟踪,使太阳光线垂直或近垂直照入大圆台大口部.经反射,以垂直或近垂直方式投射到
新教材中,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汉字,虽然这些要求认识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但对于接触汉字不多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相当难度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的识字变得更有趣、更有效呢?经过几年的摸索,我觉得学生识字需“两条腿走路”,即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内外互补。其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倡导学生自主识字尤为重要。  课内识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物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验仪器设备,改革现有教学体系,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一个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大学物理实
物理与文学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双子塔”,是人类在描绘自然时的两种不同语言,其对真理本质问题的揭示具有相似性.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以物理的视角审视文学,将文学的情趣渗透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财政赤字巨大,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的通货膨胀没有缓解,造成了中央财政极端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中央人民政府委托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上半年发行了新中国成立
兔子,生性乖巧。灵活善跳,一直是机敏和幸运的象征。古人盼望赤兔降临。以昭大瑞。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兔子还是长寿的象征。道学经典《抱朴子》称“兔寿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开放性、创新性、更新快等特点,因此在处理教材时空间弹性更大,开放性更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放可以放飞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