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胸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中淋巴结意外照射的剂量学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iri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上胸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淋巴结意外照射中的剂量学差异,评估两种方式在上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

方法

选取20例典型的上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进行靶区勾画时,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不包含所有淋巴结,而将淋巴结单独勾画作为正常组织。对这20例患者分别制定两套计划,即VMAT与5F-IMRT,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10;危及器官(OAR)评估包括肺的DmeanV5V20V30,心脏的DmeanV25,脊髓的Dmax,机器调数(MU)。同时评估各个淋巴结的等效均衡剂量(EUD)与接受40 Gy照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40

结果

5F-IMRT计划在V95%上具有较高的计划靶区(PTV)剂量覆盖率(t=-9.4,P<0.05),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优于5F-IMRT(t=-5.3,P<0.05);5F-IMRT计划较VMAT计划降低平均肺V5 10.9%(t=-7.8,P<0.05),降低平均脊髓Dmax 9%(t=-10.2,P<0.05);VMAT计划较5F-IMRT计划降低平均MU 18.6%(t=-6.2,P<0.05);5F-IMRT计划在所有上胸段淋巴结区域的平均EUD值为32.3~61.5 Gy,较VMAT计划(32.5~61.1 Gy)提高4.7%,平均V40提高2.4%。各个上胸段淋巴结区域除左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6tbL)外的意外照射剂量,与PTV的体积大小充分相关(R=0.716~0.933,P<0.05)。

结论

5F-IMRT的放射治疗计划在上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意外照射中更具剂量学优势,且肿瘤靶区较大的患者淋巴结区域具有更高的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射波刀(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发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不同计划设计方式对颅内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CyberKnife中心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多发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例患者分别选择单靶区多计划和多靶区单计划进行治疗计划设计。通过对计划靶区(PTV)及其周围正常脑组织、危及器官(OARs
目的了解宁德核电站运行后核电站周围监测点区域内放射性核素90Sr放射性水平,并与其对照区域90Sr放射性水平进行比较。方法在宁德核电站周边30 km范围内的监测点区域及其对照点区域进行布点,采集食品样品,利用二-(2-乙基已基)磷酸脂萃取色层法对食品样品中90Sr放射性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完成宁德核电站周围监测区域及对照区域的6大类,30个品种的食品样品中90Sr放射性水平的分析。监测区域
目的通过形变配准及刚性配准进行左侧乳腺癌放疗中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累加的研究,探讨二者受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6例女性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包括锁上淋巴结引流区加胸壁,均采用6 MV X射线调强放疗(IMRT)。所有患者均接受定位、二程CT扫描,在定位图像(CT1)上制定放疗计划为Plan1,在二程定位图像(CT2)上制定放疗计划为Plan2。利用Velocity软件将Plan2的剂量进
目的探讨FOXO4-DRI多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为检测FOXO4-DRI对NSCLC细胞的影响,将H460和A549细胞按照射与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FOXO4-DRI组、单纯照射组、照射+FOXO4-DRI组。采用剂量率为0.99 Gy/min γ射线单次照射,在照射前10 min对H460细胞给予FOXO4-DRI 6 μmol/L,A549细胞给予FOXO4
目的探讨利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技术治疗T2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SBRT治疗的30例不适合手术T2N0M0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8.4个月。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2.2%、92.2%和80.6%,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5.7%、95.7%和
期刊
目的探讨氚水(HTO)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迁移相关因子表达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取24 h内新生鼠脑海马细胞培养,培养第7天以0、3.7×102、3.7×103、3.7×104、3.7×105、3.7×106 Bq/ml终浓度氚水培养细胞24 h;Western blot法、RT-PCR法分别检测各浓度氚水处理后的神经细胞骨架蛋白(F-肌动蛋白、α-微管蛋白、tau蛋白及MAP2蛋白)、脑源
目的研究PTW729二维矩阵电离室验证Acuros BV算法在相对剂量分布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该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自建测量模体,在相同计划和测量条件下,使用PTW729和胶片方法,分别测试相同位置处的剂量分布,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和Acuros BV算法计算结果分别进行γ比对分析,并测试PTW729方法的稳定性。结果PTW729和胶片的测试结果与Acuros BV
目的研究基于计划靶区(PTV)的前列腺癌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与光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性,评估其计划质量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1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别用RayStation和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基于PTV设计IMPT和快速旋转容积调强(RapidArc)计划,前者采用两平行对穿野进行多野优化(MFO),分别用笔形束(PB)和蒙特卡罗(MC)进行
目的在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粪便样本中代谢产物的表达变化与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宫颈癌放疗的患者51例(其中1名患者因入组后不能按要求留存有效标本而剔除,实际共50例),收集患者放疗期间4个时间点的粪便样本,即放疗开始、放疗2周、放疗4周、放疗结束,共计200个,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采用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