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体系建设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90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体系建设指明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防控和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都有直接体现,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体系的制度安排和制度优势.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应从组织体系、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体系建设,形成有助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体系.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和传统小说观念一直处在发展变动之中,二者存在密切联系.《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对小说的定义,代表着汉唐以来以四部之学为知识结构、以宗经征圣为主导思想的士人小说观念;这一小说观念因士人对正统文化的垄断和对道统的竭力维护,表现得最为稳定,且一直占据学术思想的主流地位.以"说话"为基础而形成的通俗小说定义,与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独立后的文化消费相关联,反映着市民的小说观念;在这种小说观念指导下创作的小说,往往"资于通俗,谐于里耳",采用日常白话来表达,以休闲娱乐为目的,故长期被视
在晚明阳明学道德良知遭遇发展困境时,方以智深度阐释道与德之关系,以道援德,创造性地提出公道与公德,显示出现代伦理学的萌芽.道与德如君臣(主仆):道主德,公道的特质可赋予公德;德又主道,公德反作用于公道.道与德又如仁体与树用:传统儒学以德为仁体,通过体用互余,可将道视为体,德为用;通过仁生树、树生仁、仁又生树,道与德循环互生,并还原到"生生",以"生生"统贯道与德.公德与传统私德的关系包括由私德向公德的超越以及由公德向私德返回,从而实现两者交相益.
当前我国的环境教育发展仍处于传统教育课程模式之下,但环境教育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其鲜明的实践性、广泛的公益性要求其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应当有所区别.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了"过程性""关系性""多元化"以及"整体性"等思维导向.这种超越实体思维的教学观念为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维度,环境教育课程应当结合"过程性""关系性""整合性"形成新的研究理路,并在实践课程的设计、构建师生关系和人与环境的关系、整合多学科和课程机制要素等层面,提出方向性的课程实践策略.
詹姆逊将马克思主义置放于后现代与消费主义的历史处境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对话与耦合,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各种西方理论的“祛伪”,将马克思主
学界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依宪治国论所包含的科学内涵、法治价值、法治构型等已有一些研究,但研究中的体系化和结构化还相对缺失,尤其是对其科学内涵、法治价值及其构型等还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