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锦州市农业示范区规划是指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展示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目标,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以市农科院和辽宁省农科院技术研发部在北镇市的实验基地作为技术依托,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外商投资,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开发,形成集农业高新技术设施、国内外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确保我市蔬菜行业科学、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锦州市;现代化;蔬菜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03-2
1 规划背景及依据
1.1 规划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13亿人口的基本生存,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现代农业的支撑。同时,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营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业的氛围;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政策的新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1.2 规划依据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辽政办发[2011]24号文件)“辽宁省人民办公厅转发省农委省海洋渔业省畜牧局关于加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意见的通知”及(辽农农[2011] 17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辽宁省决定建设10个区域性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2 项目建设条件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优势 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锦州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海拔400米的山区,向南逐渐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滨平原。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
2.1.2 温光优势 我市地处东经120°40′-122°36′,北纬40°50′-42°08′中纬度地带,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温差较大。于干旱少雨,天高气爽,温光资源充沛,日照时数2747—2848小时,≥0℃年积温3788-3979℃,≥5℃3835℃,≥10℃3531.5℃,极端最高气温37.1-41.8℃,极端最低气温-24.7—-29.9℃,年平均气温9℃,无霜期180天。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各有特色,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较强。为发展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光条件。
2.1.3 水资源优势 我市年降水量540-600毫米,水资源总量12.5立方米。地表径流量0.3亿立方米,地下水量12.2亿立方米,设施蔬菜生产水资源充足。
2.2 社会经济条件
2.2.1 人口 锦州市下属11区县(市),常住人口有312.91万人。
2.2.2 土地 锦州市总面积10301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 606万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到2010年底达195.6万亩。
2.2.3 社会经济效益 2010年,锦州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8万亩,占蔬菜面积近80%,产值87亿元,占总产值90%以上。高效节能温室的发展促进了设施生产效益的提高。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12950元,其中70%来源于设施蔬菜产业。
2.2.4 区域交通 锦州地处关内外咽喉要道,是连接我国东北和华北腹地的交通枢纽。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锦阜、锦朝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横贯全境。锦州港也是中国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商港。锦州机场是辽宁省西部唯一一座达国际4C级标准的民航机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锦州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物流中心城市奠定了独特的基础。
3 园区现状概述
3.1 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95.6万亩,巩固了在省内外的产地优势。同时,逐步缩小露地蔬菜的基础上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8.4万亩,总产量达到566.7万吨,产值87.8亿元。
3.1.1 重点推广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加大对旧棚室的改造力度 我办切实把设施蔬菜小区建设作为农业工作的重头戏,通过政策调动、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推动,不断掀起设施蔬菜小区建设高潮。面对农民扣棚面积大、投资多,面临资金、办电、修路、技术等很多方面困难。各级政府采取四优先的办法:一是优先帮助联系贷款;二是与农电部门联系优先解决办电;三是优先解决修路;四是优先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四项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扣棚的积极性。
3.1.2 蔬菜品种趋于优化,结构趋于合理 开展适合设施化生产要求的番茄、黄瓜、青椒、甜瓜、茄子等40余个新品种的试种,从中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迎合市场消费的品种,为设施蔬菜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储备。
3.1.3 具有较高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 近几年,在新建温室的结构及配套栽培技术上做了大量的技术推广,组装配套了选用良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根外追肥、杀虫灯、黄色诱虫板诱杀、反光幕应用、微滴灌技术、高垄栽培、生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多茬次立体栽培、多层覆盖和黄瓜双根嫁接等十几项先进技术,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3.1.4 技术宣传与指导 从蔬菜生产的实际出发,在蔬菜生产的关键阶段,通过印发蔬菜生产技术指导简报,结合蔬菜专业农民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利用锦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在希望的田野》《锦州新闻》栏目,电视台《新视点》节目,《锦州晚报》等媒体,针对市民和菜农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就当前最新的蔬菜技术向菜农进行推介。
3.2 批发市场建设
位于锦州中部地区的北镇市窟窿台批发市场,是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认可建设完善的市场。获得了众多荣誉和更高的评价:1995年和1999年分别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为 “定点市场”;2002年被确认为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被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评为“东北地区信誉市场”;2006年被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等权威部门确认为“中国AAA级重质量、守信用企业”,同年又被全国城市贸易中心联合会授予“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百强市场”;2007年被商务部确认为“双百市场工程”重点扶持企业。
3.2.1 批发市场发展情况 北镇市蔬菜产业发展得力于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建设。2006年末,市场实行股份制改革,组建成立了北镇市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构建了以窟窿台市场为主体,以中安、五粮、柳家、季家、黑山大十字、中安竹材6个分市场为辅助的市场建设新格局。七大市场总体占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拥有蔬菜中介服务栈414家,从业人员10,000人。
3.2.2 市场蔬菜基地辐射面积情况 由北镇市窟窿台镇的10万亩直接辐射到北镇、黑山两县市45个乡镇100万亩,并间接带动周边的义县、凌海、盘锦、大洼、新民、辽中等地10县市80个乡镇近500万亩。
3.2.3 批发市场销售情况 以窟窿台市场为中心七大市场蔬菜销售实现了春菜北销和秋菜南销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春菜北销辐射辽吉黑、冀京津、内蒙等地300多座大中城市,秋菜南销辐射9省78个县市,部分蔬菜还通过珲春、绥汾河、满洲里等边贸城市远销到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七大市场年蔬菜成交量12亿公斤,年成交额25亿元。
3.3 制约因素
3.3.1 园区未经过系统规划 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种功能布局分散,不能发挥规模效益。
3.3.2 园区科技水平高低不等 仍存在过去粗放式管理方式,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3.3.3 园区运营模式 现在运营模式还停留在“政府基建、分散经营”的老路上,不能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
3.3.4 园区配套不足 没有配套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4 示范区建设规划
4.1 总体目标
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基地规模,建成锦州市以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园区基础设施要高标准建设,高层次配套;提高园区引进和优质苗的生产力,增强蔬菜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功能;培育具有区域蔬菜主导产业,优质产业,集现代化蔬菜生产、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观光于一体,进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化蔬菜园区。
4.2 重点目标
4.2.1 以中安镇为基点 以102国道为主线,建设100万亩跨县的现代化示范园区。主要乡镇包括中安、赵屯、青堆子、吴家、新立 、高山子、柳家、段家、大虎山、四家子、常兴、大兴、吴家等。形成广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2.2 通过园区建设 建立一个集技术开发引进、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及产业化于一身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点带面,向生产基地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运转顺畅、功能配套的服务体系。
4.2.3 在现代化蔬菜生产、示范的基础上 建设一个具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于一身的展示田。发展蔬菜科普教育,形成一条良性的“科研+生产+示范+科普教育”产业链,使展示田成为高、新、奇、特的科普实践基地。
5 保障措施
5.1 组织管理措施
高标准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一个从市到乡到点,各个级别的管理体系,做到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各负其责。
5.2 技术管理措施
组织技术体系。组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包片、包村,做到每塊地头都有专人负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3 资金措施
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和工作程序的管理规定,争取取得市级专业扶持资金,帮助县级部门取得专业配套资金,保障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简介:石红(1965-),女 ,汉族,凌海人,锦州市蔬菜生产办公室高级农艺师,从事锦州市蔬菜行业的整体规划、项目规划,市蔬菜数据调查、整理等工作。
关键词:锦州市;现代化;蔬菜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03-2
1 规划背景及依据
1.1 规划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13亿人口的基本生存,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现代农业的支撑。同时,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营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业的氛围;以城乡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政策的新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1.2 规划依据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辽政办发[2011]24号文件)“辽宁省人民办公厅转发省农委省海洋渔业省畜牧局关于加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意见的通知”及(辽农农[2011] 17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辽宁省决定建设10个区域性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2 项目建设条件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优势 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与葫芦岛、盘锦、朝阳、阜新构成一小时经济圈。锦州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海拔400米的山区,向南逐渐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滨平原。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具特色。
2.1.2 温光优势 我市地处东经120°40′-122°36′,北纬40°50′-42°08′中纬度地带,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温差较大。于干旱少雨,天高气爽,温光资源充沛,日照时数2747—2848小时,≥0℃年积温3788-3979℃,≥5℃3835℃,≥10℃3531.5℃,极端最高气温37.1-41.8℃,极端最低气温-24.7—-29.9℃,年平均气温9℃,无霜期180天。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各有特色,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较强。为发展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光条件。
2.1.3 水资源优势 我市年降水量540-600毫米,水资源总量12.5立方米。地表径流量0.3亿立方米,地下水量12.2亿立方米,设施蔬菜生产水资源充足。
2.2 社会经济条件
2.2.1 人口 锦州市下属11区县(市),常住人口有312.91万人。
2.2.2 土地 锦州市总面积10301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 606万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到2010年底达195.6万亩。
2.2.3 社会经济效益 2010年,锦州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8万亩,占蔬菜面积近80%,产值87亿元,占总产值90%以上。高效节能温室的发展促进了设施生产效益的提高。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12950元,其中70%来源于设施蔬菜产业。
2.2.4 区域交通 锦州地处关内外咽喉要道,是连接我国东北和华北腹地的交通枢纽。京哈铁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京哈公路、京沈高速公路锦阜、锦朝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横贯全境。锦州港也是中国沿海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商港。锦州机场是辽宁省西部唯一一座达国际4C级标准的民航机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锦州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物流中心城市奠定了独特的基础。
3 园区现状概述
3.1 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95.6万亩,巩固了在省内外的产地优势。同时,逐步缩小露地蔬菜的基础上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8.4万亩,总产量达到566.7万吨,产值87.8亿元。
3.1.1 重点推广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加大对旧棚室的改造力度 我办切实把设施蔬菜小区建设作为农业工作的重头戏,通过政策调动、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推动,不断掀起设施蔬菜小区建设高潮。面对农民扣棚面积大、投资多,面临资金、办电、修路、技术等很多方面困难。各级政府采取四优先的办法:一是优先帮助联系贷款;二是与农电部门联系优先解决办电;三是优先解决修路;四是优先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四项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扣棚的积极性。
3.1.2 蔬菜品种趋于优化,结构趋于合理 开展适合设施化生产要求的番茄、黄瓜、青椒、甜瓜、茄子等40余个新品种的试种,从中筛选出品质好、产量高、迎合市场消费的品种,为设施蔬菜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储备。
3.1.3 具有较高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 近几年,在新建温室的结构及配套栽培技术上做了大量的技术推广,组装配套了选用良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根外追肥、杀虫灯、黄色诱虫板诱杀、反光幕应用、微滴灌技术、高垄栽培、生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多茬次立体栽培、多层覆盖和黄瓜双根嫁接等十几项先进技术,使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3.1.4 技术宣传与指导 从蔬菜生产的实际出发,在蔬菜生产的关键阶段,通过印发蔬菜生产技术指导简报,结合蔬菜专业农民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利用锦州市人民广播电台《在希望的田野》《锦州新闻》栏目,电视台《新视点》节目,《锦州晚报》等媒体,针对市民和菜农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就当前最新的蔬菜技术向菜农进行推介。
3.2 批发市场建设
位于锦州中部地区的北镇市窟窿台批发市场,是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认可建设完善的市场。获得了众多荣誉和更高的评价:1995年和1999年分别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为 “定点市场”;2002年被确认为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被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评为“东北地区信誉市场”;2006年被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等权威部门确认为“中国AAA级重质量、守信用企业”,同年又被全国城市贸易中心联合会授予“全国农产品综合批发百强市场”;2007年被商务部确认为“双百市场工程”重点扶持企业。
3.2.1 批发市场发展情况 北镇市蔬菜产业发展得力于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建设。2006年末,市场实行股份制改革,组建成立了北镇市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构建了以窟窿台市场为主体,以中安、五粮、柳家、季家、黑山大十字、中安竹材6个分市场为辅助的市场建设新格局。七大市场总体占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拥有蔬菜中介服务栈414家,从业人员10,000人。
3.2.2 市场蔬菜基地辐射面积情况 由北镇市窟窿台镇的10万亩直接辐射到北镇、黑山两县市45个乡镇100万亩,并间接带动周边的义县、凌海、盘锦、大洼、新民、辽中等地10县市80个乡镇近500万亩。
3.2.3 批发市场销售情况 以窟窿台市场为中心七大市场蔬菜销售实现了春菜北销和秋菜南销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春菜北销辐射辽吉黑、冀京津、内蒙等地300多座大中城市,秋菜南销辐射9省78个县市,部分蔬菜还通过珲春、绥汾河、满洲里等边贸城市远销到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七大市场年蔬菜成交量12亿公斤,年成交额25亿元。
3.3 制约因素
3.3.1 园区未经过系统规划 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种功能布局分散,不能发挥规模效益。
3.3.2 园区科技水平高低不等 仍存在过去粗放式管理方式,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3.3.3 园区运营模式 现在运营模式还停留在“政府基建、分散经营”的老路上,不能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
3.3.4 园区配套不足 没有配套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4 示范区建设规划
4.1 总体目标
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基地规模,建成锦州市以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园区基础设施要高标准建设,高层次配套;提高园区引进和优质苗的生产力,增强蔬菜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功能;培育具有区域蔬菜主导产业,优质产业,集现代化蔬菜生产、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观光于一体,进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化蔬菜园区。
4.2 重点目标
4.2.1 以中安镇为基点 以102国道为主线,建设100万亩跨县的现代化示范园区。主要乡镇包括中安、赵屯、青堆子、吴家、新立 、高山子、柳家、段家、大虎山、四家子、常兴、大兴、吴家等。形成广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2.2 通过园区建设 建立一个集技术开发引进、示范推广、科技培训及产业化于一身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点带面,向生产基地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运转顺畅、功能配套的服务体系。
4.2.3 在现代化蔬菜生产、示范的基础上 建设一个具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于一身的展示田。发展蔬菜科普教育,形成一条良性的“科研+生产+示范+科普教育”产业链,使展示田成为高、新、奇、特的科普实践基地。
5 保障措施
5.1 组织管理措施
高标准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一个从市到乡到点,各个级别的管理体系,做到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各负其责。
5.2 技术管理措施
组织技术体系。组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包片、包村,做到每塊地头都有专人负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3 资金措施
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和工作程序的管理规定,争取取得市级专业扶持资金,帮助县级部门取得专业配套资金,保障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简介:石红(1965-),女 ,汉族,凌海人,锦州市蔬菜生产办公室高级农艺师,从事锦州市蔬菜行业的整体规划、项目规划,市蔬菜数据调查、整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