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对学生来说,兴趣最重要,兴趣是动力,兴趣是智慧,兴趣是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的特点,以趣激学,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 兴趣教学 高效课堂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积极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趣激学”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和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溶于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下传授知识和接受数学信息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关爱学生,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把教师当成朋友。实践表明,学生喜欢具有和蔼可亲、民主公正、平易近人、知识渊博、热情开朗等性格特点的教师,这种教师有兴趣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精通教学艺术,应用富于情趣的教学,激动其心灵,使之乐而好学。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总是以他的整体人格和威信对学生产生整体影响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投入越多,给学生带来学习数学的力量就越大;教师爱得越深,学生就学得越有劲,效果就越佳。所以,只有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都有真情实感时,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使教育和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的时候,才会出现和谐的促进思维活动的教育场面。正是这种和谐的场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情感纽带。
二、利用好奇心,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动力
学生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的知识都感到新鲜。教学中必须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激发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乐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犹如磁石吸铁,紧扣学生的心弦。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起点,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动力。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好奇”的心理特点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从开始就引入最佳状态,为顺利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每节新课导入的设计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努力创造条件增强求趣意识。导入新课时力求新颖、多样、有趣,刚上课时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投入欲”。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介绍一些数学现象,讲一些数学小故事,或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或用一些数学小游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生追根究底、探知奥秘、想获得知识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都知道由于好奇才会求知。如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与众不同,不是记叙文,而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题目如下:这里是一座石碑,里面安葬着丢番图。他的寿命有多长,下面这些文字可以告诉你。他的童年占一生的1/6,接着1/12是少年时期,又过了1/7的时光,他找到了终生伴侣。5年之后,婚姻之神赐给他一个儿子,可是儿子命运不济,只活到父亲寿数的一半,就匆匆离去。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4年,丢番图因为失去爱子而伤悲,终于告别科学,离开了人世。这时学生太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可设丢番图活了x岁。
解:x=1/6x+1/12x+1/7x+5+1/2x+4
x=25/28x+9
3/28x=9
x=84
由此可知丢番图活了84岁。
第二种解法:12×7=84
解答:既然“1/12”、“1/6”、“1/7”对应的年龄段必然是整数,那答案就是“12”、“6”、“7”中最大互质因子的乘积——“12×7=84”。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发现、研究、探索,注重情感的沟通、情境的创设、情趣的激发,才能以趣导学,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三、营造数学情趣,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发展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乌申斯基强调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趣中学习、趣中求知。
营造数学情境,以趣激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保持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学生在听课时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领会的程度、对教师教学的情趣密切相关。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呆板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要对枯燥乏味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语言加工、新奇的教授、有趣的语言、奇特的方法、形象的比方、通俗的举例,将抽象的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问题中,使数学课富有情趣。
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创设这种情境,把学生带入愉快和谐、富于情趣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使大脑皮层处于学习状态,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学生乐于从形象、生动的事例中接受教育。针对教材特点,教师对教学中所举的例子要进行认真筛选和加工,注意穿插趣闻、介绍轶事。如数学家维纳的故事:在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上,执行主席看到一脸稚气的维纳,颇为惊讶,于是就当面询问他的年龄。维纳不愧为数学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岁数的立方是个四位数,岁数的四次方是个六位数,这两个数,刚好把十个数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这意味着全体数字都向我俯首称臣,预祝我将来在数学领域里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维纳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大家都被他的这道妙题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学生在这种故事氛围下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探索灵感在碰撞。数学课堂就是科学殿堂,学生学得有趣,无疑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实践探究智趣,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数学实践”符合学生好奇、探索的心理特点,能满足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自己做决定等心理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智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是一个脑力劳动、智慧活跃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智趣时,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讲授“概率”时,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分组抛掷硬币的活动,通过抛掷,使学生获取第一手材料——数据,然后通过学生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逐渐明白频率越来越接近某一常数,当实践的次数无限增多时,这一常数更加凸现出来,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一常数就是我们要找到的概率。该部分的活动重点在于把实践和操作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实践,教师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高效。
“动手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问题情境,把数学学习对象当作一个解决问题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合作)的探索活动,做出发现和猜想,构建自己的数学认识,领悟概率本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智趣,体验数学的学习智趣,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终身的发展,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享受成功乐趣,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成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取得好的成绩,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学习乐趣,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达到预定目标。如采用电视里“一分钟回答”的竞赛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抢答,让“乐”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给每个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学习动力。又如教学《中心对称》时,教师把“跳棋”搬进课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对称的基本特征,不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了自信心,又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同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当代著名学者奥本海末说:“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如引导学生把一些公式或解题方法编成通俗、生动的歌诀,提高记忆的乐趣和效果。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真切的赞扬和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看到光明前景,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以趣激学,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音吸引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以师爱去关怀每个学生,创造出一种良好、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兴趣中才能想学、好学、爱学、乐学数学。通过学生主动求知、探索,数学课堂才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教得轻松快乐,学生学得其乐融融,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玉仁 课堂教学艺术集萃[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燕良轼 毛晋平 教育心理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数学课堂 兴趣教学 高效课堂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积极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趣激学”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和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溶于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下传授知识和接受数学信息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关爱学生,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把教师当成朋友。实践表明,学生喜欢具有和蔼可亲、民主公正、平易近人、知识渊博、热情开朗等性格特点的教师,这种教师有兴趣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精通教学艺术,应用富于情趣的教学,激动其心灵,使之乐而好学。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总是以他的整体人格和威信对学生产生整体影响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投入越多,给学生带来学习数学的力量就越大;教师爱得越深,学生就学得越有劲,效果就越佳。所以,只有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都有真情实感时,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使教育和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的时候,才会出现和谐的促进思维活动的教育场面。正是这种和谐的场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情感纽带。
二、利用好奇心,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动力
学生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的知识都感到新鲜。教学中必须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激发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乐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犹如磁石吸铁,紧扣学生的心弦。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起点,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动力。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好奇”的心理特点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从开始就引入最佳状态,为顺利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每节新课导入的设计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努力创造条件增强求趣意识。导入新课时力求新颖、多样、有趣,刚上课时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投入欲”。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介绍一些数学现象,讲一些数学小故事,或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或用一些数学小游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生追根究底、探知奥秘、想获得知识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都知道由于好奇才会求知。如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与众不同,不是记叙文,而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题目如下:这里是一座石碑,里面安葬着丢番图。他的寿命有多长,下面这些文字可以告诉你。他的童年占一生的1/6,接着1/12是少年时期,又过了1/7的时光,他找到了终生伴侣。5年之后,婚姻之神赐给他一个儿子,可是儿子命运不济,只活到父亲寿数的一半,就匆匆离去。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4年,丢番图因为失去爱子而伤悲,终于告别科学,离开了人世。这时学生太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可设丢番图活了x岁。
解:x=1/6x+1/12x+1/7x+5+1/2x+4
x=25/28x+9
3/28x=9
x=84
由此可知丢番图活了84岁。
第二种解法:12×7=84
解答:既然“1/12”、“1/6”、“1/7”对应的年龄段必然是整数,那答案就是“12”、“6”、“7”中最大互质因子的乘积——“12×7=84”。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发现、研究、探索,注重情感的沟通、情境的创设、情趣的激发,才能以趣导学,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三、营造数学情趣,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发展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乌申斯基强调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趣中学习、趣中求知。
营造数学情境,以趣激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保持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学生在听课时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领会的程度、对教师教学的情趣密切相关。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呆板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要对枯燥乏味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语言加工、新奇的教授、有趣的语言、奇特的方法、形象的比方、通俗的举例,将抽象的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问题中,使数学课富有情趣。
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创设这种情境,把学生带入愉快和谐、富于情趣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使大脑皮层处于学习状态,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学生乐于从形象、生动的事例中接受教育。针对教材特点,教师对教学中所举的例子要进行认真筛选和加工,注意穿插趣闻、介绍轶事。如数学家维纳的故事:在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上,执行主席看到一脸稚气的维纳,颇为惊讶,于是就当面询问他的年龄。维纳不愧为数学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岁数的立方是个四位数,岁数的四次方是个六位数,这两个数,刚好把十个数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这意味着全体数字都向我俯首称臣,预祝我将来在数学领域里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维纳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大家都被他的这道妙题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学生在这种故事氛围下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探索灵感在碰撞。数学课堂就是科学殿堂,学生学得有趣,无疑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实践探究智趣,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数学实践”符合学生好奇、探索的心理特点,能满足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自己做决定等心理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智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是一个脑力劳动、智慧活跃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智趣时,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讲授“概率”时,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分组抛掷硬币的活动,通过抛掷,使学生获取第一手材料——数据,然后通过学生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逐渐明白频率越来越接近某一常数,当实践的次数无限增多时,这一常数更加凸现出来,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一常数就是我们要找到的概率。该部分的活动重点在于把实践和操作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实践,教师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高效。
“动手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问题情境,把数学学习对象当作一个解决问题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合作)的探索活动,做出发现和猜想,构建自己的数学认识,领悟概率本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智趣,体验数学的学习智趣,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终身的发展,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享受成功乐趣,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成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取得好的成绩,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学习乐趣,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达到预定目标。如采用电视里“一分钟回答”的竞赛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抢答,让“乐”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给每个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学习动力。又如教学《中心对称》时,教师把“跳棋”搬进课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对称的基本特征,不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了自信心,又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同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当代著名学者奥本海末说:“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如引导学生把一些公式或解题方法编成通俗、生动的歌诀,提高记忆的乐趣和效果。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真切的赞扬和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看到光明前景,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以趣激学,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音吸引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以师爱去关怀每个学生,创造出一种良好、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兴趣中才能想学、好学、爱学、乐学数学。通过学生主动求知、探索,数学课堂才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教得轻松快乐,学生学得其乐融融,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玉仁 课堂教学艺术集萃[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燕良轼 毛晋平 教育心理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