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寂的北方农村掷出我这样一枚小小的石头,被幸运地裹挟上神圣的海魂衫,伴随着《解放军军歌》和《人民海军向前进》,滚动数千里,一头扎进大潮涌动的北部湾,溅起一层层时隐时现的涟漪,继而悄无声息地匍匐在北海的胸脯上,成为她的子民……我与北海这种特殊关系的产生,就像成百上千名军人转业之后安置在这里一样,看似平淡而自然,可我始终觉得非同寻常,因为我从一系列有关“关系”的演绎中,深深领会到、也暖暖地感受到北海的宽厚、开放、包容与高尚——
在我还穿开裆裤时,我认为我家最硬的关系是做铁匠的远房二伯,因为即使我家拖欠他两块钱货款达三年之久,他仍然可以优先给我们打造锄头或镰刀。
在我上初中时,我最好的关系显然是同桌,他父亲在县化肥厂上班,他每次从厂里带回来的一包白亮亮、香喷喷的大馒头大半都是我的——这对我而言是饕餮盛宴,因为那时我几乎每天都处于饥饿状态。
在我上高中时,最让我期待的关系却是我们村的小学校长,他答应我,等我高中毕业后,可以在村里做代课教师。这是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因为那个时候,代课教师是个国家干部。
——我感到,有了这些“关系”,活着很有面子、很有希望!
对关系有了全新认识的转折点发生在二十四年前,就是我参军入伍的那个冬天。那年我参加高考落榜,又循着儿时的理想报名参军。报名时得知,全乡近百报名者中,唯有我具有高中文凭,我毫不怀疑自己是保家卫国的“优秀青年”,也是党和人民召唤的重点对象。
村支书是我邻居,按辈分我们还是兄弟。有了这层关系,我顺利参加了乡卫生院组织的初查。然而,在此之后,村干部对县武装部组织体检的问题却总是吞吞吐吐、闪烁其词,直到某个工作日,村委、乡武装部均已关门,我才得知,所有关键人物都到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去了。是我的身体在初查中出了问题?为什么我没得到去县武装部体检的通知?我赶紧到乡卫生院打听,好心的医生告诉我,一切正常。这时,我如梦方醒,骑着借来的自行车狂奔到体检地点——县民兵训练基地。然而,那里不仅铁门紧锁,而且还有令人不寒而栗的武警执勤。显然,我被抛弃在从军之路的起点,那条通往军营的魅力大道仿佛瞬间与我断了关系。可是,想到自小而生的从军理想和英雄情结,看到训练基地内来往穿梭、英姿勃发的军人,我内心升腾起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拗和无以复加的灵感,趁着一位上校进入的档口,我向卫兵指指他、暗示他是我的“关系”,然后贴着他混了进去。
走进体检区我才发现,那里早已人山人海。稍留意就会发现,每个干部模样的人周围,都圈着一群人,“干部”每次举手投足甚至颔首,似乎都会扯动人群,像极了人们常说的“网”。我在其中孤孤单单、诚惶诚恐地转悠,进入不了任何一张“网”,偶尔接近某一张,也只能换来几次“白眼”。在一张张网间无助地穿梭,我显得非常另类和可笑。但我想,我毕竟是党和政府这张大网中一个“结”,我应该有自己的位置。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及“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观念激励,我开始在偌大的训练基地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网,我先按图索骥找到村民兵营长及乡武装部干事、副部长、部长、乡长和书记,然后以程门立雪的方式等到县武装部部长,最后他们都说我参军入伍的事与他们有关又好像无关。而我在迷迷糊糊中,也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幸运的是,由于体检不合格人数太多,我最终进了体检站并顺利通过体检。然而在接下来的定兵会议上我再次被排除在“圈子”之外。据说后来是来自北海的接兵连连长力挺了我,他说通过谈话考察得知,我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在所有候选对象中出类拔萃。就这样,我又有幸闯过最后一关,并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但过山车式的入伍经历让我对“关系”问题一直心存忌惮。
不过,入伍后的经历却比预想中的要好很多,从军十五年,即人生最宝贵的十五年、价值观升华的十五年,我一直驻防在北海这座让很多人魂牵梦绕城市的中心,最美好的青春、最纯粹的灵魂连同密密麻麻的脚印一同编织进北海的梦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05年初,我提出转业,而且选择安置在北海。我不求进入人们常说的“好单位”,谋个“好岗位”,我只期待这个城市以另一种方式接纳我。
在我莽莽撞撞地做出转业的决定时,很多首长、战友都怀疑我在北海“有背景”“有门路”“有关系”,其实我有的仅仅是忐忑不安、听天由命……
不过,我的担心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在我临时到市人事局帮工的那两个月时间里,不知为何,我很快成为同事心中的“黄牛”、领导眼中的“人才”、办事群众口中的“公仆”。我反复检视自己,我也仅仅是用心完成他们交给我的那些临时事务而已。更让我受宠若惊的是,在我即将完成帮工使命继续回家“待命”的时候,先后有两位主任和两位局领导就我安置在该局工作向我“征求意见”,我开始的反应都是惊慌失措、语无伦次。那时的我,就像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就像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接到报到通知的随后几天,我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地邀请有关人员“吃饭”,以报答大家的“知遇提携之恩”,结果被一位局领导教育一顿,他说:“把你安置在我局是用当其才,是工作需要;感谢大家的最好方式是守好法纪节操,是干好本职工作,是用心服务群众;以后,你也是北海的主人,也是北海的子民……”随后的几年,我在这个部门获得三等功等十多项荣誉,被委以多个岗位负责人的重任。荣誉和重任的背后,是一只只公正无私投票的大手和一片片海纳百川的坦荡襟怀……
我目前所在的单位是政府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北海城镇乡村的每一个人。我们与他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在我还穿开裆裤时,我认为我家最硬的关系是做铁匠的远房二伯,因为即使我家拖欠他两块钱货款达三年之久,他仍然可以优先给我们打造锄头或镰刀。
在我上初中时,我最好的关系显然是同桌,他父亲在县化肥厂上班,他每次从厂里带回来的一包白亮亮、香喷喷的大馒头大半都是我的——这对我而言是饕餮盛宴,因为那时我几乎每天都处于饥饿状态。
在我上高中时,最让我期待的关系却是我们村的小学校长,他答应我,等我高中毕业后,可以在村里做代课教师。这是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因为那个时候,代课教师是个国家干部。
——我感到,有了这些“关系”,活着很有面子、很有希望!
对关系有了全新认识的转折点发生在二十四年前,就是我参军入伍的那个冬天。那年我参加高考落榜,又循着儿时的理想报名参军。报名时得知,全乡近百报名者中,唯有我具有高中文凭,我毫不怀疑自己是保家卫国的“优秀青年”,也是党和人民召唤的重点对象。
村支书是我邻居,按辈分我们还是兄弟。有了这层关系,我顺利参加了乡卫生院组织的初查。然而,在此之后,村干部对县武装部组织体检的问题却总是吞吞吐吐、闪烁其词,直到某个工作日,村委、乡武装部均已关门,我才得知,所有关键人物都到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去了。是我的身体在初查中出了问题?为什么我没得到去县武装部体检的通知?我赶紧到乡卫生院打听,好心的医生告诉我,一切正常。这时,我如梦方醒,骑着借来的自行车狂奔到体检地点——县民兵训练基地。然而,那里不仅铁门紧锁,而且还有令人不寒而栗的武警执勤。显然,我被抛弃在从军之路的起点,那条通往军营的魅力大道仿佛瞬间与我断了关系。可是,想到自小而生的从军理想和英雄情结,看到训练基地内来往穿梭、英姿勃发的军人,我内心升腾起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拗和无以复加的灵感,趁着一位上校进入的档口,我向卫兵指指他、暗示他是我的“关系”,然后贴着他混了进去。
走进体检区我才发现,那里早已人山人海。稍留意就会发现,每个干部模样的人周围,都圈着一群人,“干部”每次举手投足甚至颔首,似乎都会扯动人群,像极了人们常说的“网”。我在其中孤孤单单、诚惶诚恐地转悠,进入不了任何一张“网”,偶尔接近某一张,也只能换来几次“白眼”。在一张张网间无助地穿梭,我显得非常另类和可笑。但我想,我毕竟是党和政府这张大网中一个“结”,我应该有自己的位置。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及“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观念激励,我开始在偌大的训练基地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网,我先按图索骥找到村民兵营长及乡武装部干事、副部长、部长、乡长和书记,然后以程门立雪的方式等到县武装部部长,最后他们都说我参军入伍的事与他们有关又好像无关。而我在迷迷糊糊中,也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幸运的是,由于体检不合格人数太多,我最终进了体检站并顺利通过体检。然而在接下来的定兵会议上我再次被排除在“圈子”之外。据说后来是来自北海的接兵连连长力挺了我,他说通过谈话考察得知,我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在所有候选对象中出类拔萃。就这样,我又有幸闯过最后一关,并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但过山车式的入伍经历让我对“关系”问题一直心存忌惮。
不过,入伍后的经历却比预想中的要好很多,从军十五年,即人生最宝贵的十五年、价值观升华的十五年,我一直驻防在北海这座让很多人魂牵梦绕城市的中心,最美好的青春、最纯粹的灵魂连同密密麻麻的脚印一同编织进北海的梦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05年初,我提出转业,而且选择安置在北海。我不求进入人们常说的“好单位”,谋个“好岗位”,我只期待这个城市以另一种方式接纳我。
在我莽莽撞撞地做出转业的决定时,很多首长、战友都怀疑我在北海“有背景”“有门路”“有关系”,其实我有的仅仅是忐忑不安、听天由命……
不过,我的担心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在我临时到市人事局帮工的那两个月时间里,不知为何,我很快成为同事心中的“黄牛”、领导眼中的“人才”、办事群众口中的“公仆”。我反复检视自己,我也仅仅是用心完成他们交给我的那些临时事务而已。更让我受宠若惊的是,在我即将完成帮工使命继续回家“待命”的时候,先后有两位主任和两位局领导就我安置在该局工作向我“征求意见”,我开始的反应都是惊慌失措、语无伦次。那时的我,就像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就像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接到报到通知的随后几天,我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地邀请有关人员“吃饭”,以报答大家的“知遇提携之恩”,结果被一位局领导教育一顿,他说:“把你安置在我局是用当其才,是工作需要;感谢大家的最好方式是守好法纪节操,是干好本职工作,是用心服务群众;以后,你也是北海的主人,也是北海的子民……”随后的几年,我在这个部门获得三等功等十多项荣誉,被委以多个岗位负责人的重任。荣誉和重任的背后,是一只只公正无私投票的大手和一片片海纳百川的坦荡襟怀……
我目前所在的单位是政府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北海城镇乡村的每一个人。我们与他们每个人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