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陆机的《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对我国的古代文学批评史有着非凡的意义,《文赋》中的一些理论,在当时有着引导作用,引导了其以后诗歌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文学自觉陆机缘情 创作理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的开头,以五言古今体诗的兴盛为标志,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发展,文学创作呈现个性化和集团化。中国文学史的黄金时代在唐宋,而批评史则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一个高潮。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有曹丕、曹植、陆机、刘勰、钟嵘、沈约、萧统、颜之推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因为战争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可概括为儒学衰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自从汉武帝始,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而汉末的大混乱则加速了儒学的衰落。儒学独尊的地位一旦打破,人的思想一旦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于是便出现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各种“异端”思想便流行起来。玄学的兴盛和三教合流打开了精神的自由,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精神自由又一同促进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学又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人们开始自觉的去创作,不再以取悦皇帝,歌功颂德为主流,开始表现自己的情感,生活情趣。文学创作主题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文学批评的新观念,新思想。自司马氏夺取政权之后,政局动荡,文士常常遭到迫害,于是,儒学衰落,玄学兴起,文学趋于注重形式,陆机的《文赋》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陆机,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有着显赫的家世,与潘岳合称为“潘江陆海”,钟嵘在《诗品》中更称其为“太康之英”。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赋序中就有体现,就是谈如何写好文章的问题,方法千变万化,其间的好与坏可以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己亲身实践的经验,有所了解。困难之处就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所以,在对许多诗文创作过程与诗文现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之后,写成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比较详细地探讨文学创作活动的文章——《文赋》。
陆机在《文赋》中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创作动机,创作构思的过程,仔细分析了文章的利弊得失和创作规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篇有比较完整,深入论述创作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批评有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深受其影响,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就说到“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
《文赋》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性、文辞华美的赋,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增强了文章的魅力,但却不太适合说理,阐明观点,这是文体的局限性。
陆机首先论述了文章的创作动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颐情志于典坟”、“游文章之林府”,就是从古代的文献作品中得到启发进行创作,从读书中进行创作;二是“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就是对外物有感而发进行创作。这一点,陆机是较早的提出者;三是“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这与他个人的出身有关,祖父陆逊,父亲陆抗,先辈的业绩也激励文人们进行文学创作。
其次,陆机又论述了写作艺术构思的问题,在陆机的笔下,艺术想象自由无碍,它迅疾飘忽,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这样,就扩大了创作题材的来源。但是,陆机只是看到了想象的表面现象,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而灵感,也行动迅速,飘忽不定,不能控制,在灵感涌现之时,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越来越明确,所要反应的事物也会越来越清晰;而消失了,也就无处寻找。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
第三,陆机认为写作应以内容为主,文辞为辅。但是,当时的文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不了这个问题,包括陆机在内。关于写作特点,他认为要抒写真感情,有独创性。这对以后文学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他的缘情认为诗歌应抒发个人的感情,在之前的文人都秉承“诗言志”,而陆机扬弃了这种正统思想,突出了感情的重要性。
第四,将文学题材分成了10种,比《典论·论文》多了两种。他把诗、赋提升到文体的前列,做了更详细的论述,即“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为了区别文体,分别对不同题材进行了定义,除了上面说到的诗、赋,还有“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陆机关于作品中的诸多问题也进行了分析,比如前后矛盾,词不达意,主旨不明等。《文赋》特别重视文章感情的表达,同时,也重文采,还有声韵。这说明,陆机特别注意文章的审美性,这正是当时文学自觉的一个表现。
参考文献:
[1]《陆机集》.陆机著.金涛声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2]李建中.《中国文学批评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4]韩经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5]李秀花.《陆机的文学创作与理论》.齐鲁书社.2008年8月第一版
关键词:文学自觉陆机缘情 创作理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的开头,以五言古今体诗的兴盛为标志,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发展,文学创作呈现个性化和集团化。中国文学史的黄金时代在唐宋,而批评史则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一个高潮。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有曹丕、曹植、陆机、刘勰、钟嵘、沈约、萧统、颜之推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因为战争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可概括为儒学衰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自从汉武帝始,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而汉末的大混乱则加速了儒学的衰落。儒学独尊的地位一旦打破,人的思想一旦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于是便出现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各种“异端”思想便流行起来。玄学的兴盛和三教合流打开了精神的自由,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精神自由又一同促进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学又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人们开始自觉的去创作,不再以取悦皇帝,歌功颂德为主流,开始表现自己的情感,生活情趣。文学创作主题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文学批评的新观念,新思想。自司马氏夺取政权之后,政局动荡,文士常常遭到迫害,于是,儒学衰落,玄学兴起,文学趋于注重形式,陆机的《文赋》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陆机,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有着显赫的家世,与潘岳合称为“潘江陆海”,钟嵘在《诗品》中更称其为“太康之英”。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赋序中就有体现,就是谈如何写好文章的问题,方法千变万化,其间的好与坏可以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自己亲身实践的经验,有所了解。困难之处就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所以,在对许多诗文创作过程与诗文现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之后,写成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比较详细地探讨文学创作活动的文章——《文赋》。
陆机在《文赋》中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创作动机,创作构思的过程,仔细分析了文章的利弊得失和创作规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篇有比较完整,深入论述创作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批评有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深受其影响,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就说到“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
《文赋》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性、文辞华美的赋,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增强了文章的魅力,但却不太适合说理,阐明观点,这是文体的局限性。
陆机首先论述了文章的创作动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颐情志于典坟”、“游文章之林府”,就是从古代的文献作品中得到启发进行创作,从读书中进行创作;二是“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就是对外物有感而发进行创作。这一点,陆机是较早的提出者;三是“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这与他个人的出身有关,祖父陆逊,父亲陆抗,先辈的业绩也激励文人们进行文学创作。
其次,陆机又论述了写作艺术构思的问题,在陆机的笔下,艺术想象自由无碍,它迅疾飘忽,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这样,就扩大了创作题材的来源。但是,陆机只是看到了想象的表面现象,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而灵感,也行动迅速,飘忽不定,不能控制,在灵感涌现之时,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越来越明确,所要反应的事物也会越来越清晰;而消失了,也就无处寻找。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
第三,陆机认为写作应以内容为主,文辞为辅。但是,当时的文人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不了这个问题,包括陆机在内。关于写作特点,他认为要抒写真感情,有独创性。这对以后文学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他的缘情认为诗歌应抒发个人的感情,在之前的文人都秉承“诗言志”,而陆机扬弃了这种正统思想,突出了感情的重要性。
第四,将文学题材分成了10种,比《典论·论文》多了两种。他把诗、赋提升到文体的前列,做了更详细的论述,即“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为了区别文体,分别对不同题材进行了定义,除了上面说到的诗、赋,还有“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陆机关于作品中的诸多问题也进行了分析,比如前后矛盾,词不达意,主旨不明等。《文赋》特别重视文章感情的表达,同时,也重文采,还有声韵。这说明,陆机特别注意文章的审美性,这正是当时文学自觉的一个表现。
参考文献:
[1]《陆机集》.陆机著.金涛声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2]李建中.《中国文学批评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3]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4]韩经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5]李秀花.《陆机的文学创作与理论》.齐鲁书社.2008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