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建设中,建构一个完整的理念体系对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为知识理念,具体包括社会认识的强化,自我认识的改善与基本知识的拓展;其二为精神理念,具体包括人生理想的完善,个人价值的体现,职业生涯的明确;其三为行为理念,具体包括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体系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高校学子面临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也对职业规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展开教育活动时,必须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只有确保理论体系的完善性,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为了对其建构理念体系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知识理念
(一)强化社会认识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存在于完整的社会体系中,不同的社会体现均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研究这些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学生作为职业生涯的主体,需要把握这些规律,对自己的精神理念进行武装,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奠定基础。通过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二)改善自我认识
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最终意义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逐渐将自己训练为栋梁之才的过程。基于此,学生必须对人才的本质具有全面的认识,进而明确人才观念设定的正确性,在学会了解他人的同时,对自我建树也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全面掌握人才知识,进而使学生明确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从而使其人生观念不断创新,同时也使其创造性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需求。
(三)拓展基本知识
在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时,具体包括四个步骤,分别为剖析自我、认识市场整体环境、确定职业目标以及实施办法、反馈与修改。其中剖析自我是指学生必须客观全面的对自己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市场整体环境,调查分析职业环境、企业环境、行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并对其进行有效衡量。职业目标和实施办法的确定需要学生在完成对市场和自我的衡量之后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反馈修订需要学生对个人职业规划不断调整,总结经验教训,对自我认知不断修改。
二、精神理念
(一)完善人生理想
在精神层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明确自我的理想,使学生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始终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使学生的心理弹性进一步增强,进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奠定精神基础。总而言之,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需要从发展史、人类学、生命学三个角度展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怀,构建职业理想。同时也使合作、心理以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职业品质得到锻炼,从而使职业理想的方向更为明确。
(二)体现个人价值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选择,这些选择的本质也是每个人对个人价值的判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可以确保学生在实现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始终具有美好的精神。基于此,在进行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时,需要教育学生在社会经济条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進行判断,进而使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进一步提升个人的人格品质,确保职业规划的正确性。
(三)明确职业生涯
职业规划这一行为主要特征在于探索和实践。对于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而言,原始的冲动都来自于对理想的追求。价值理论对个人行为进行判断,使学生产生更高的道德底线,职业生活也具有更大的方向性。与此同时,职业规划课程更需要对学生的内心进行教育。职业生涯的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更为明确的个人认知,更为全面的社会发展,同时辩证思维能力也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行为理念
(一)管理行为
职业规划教育的管理包括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两个部分。学术管理行为需要管理人员基于学术理论发展与职业规划知识管理实验项目和学术性事物。行政管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政府机构提出的发展规划,其二为校园管理主体采取合理措施计划、实施,协调职业规划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职业规划教育是利用实践活动和学术性事物发挥其功能性,因此,规划教育管理的核心事物是学术管理,而行政管理处于附属地位,必须服从学术管理。
(二)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采用不同的手段形式展开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教育目标实现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教师人格素养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师的教学行为[2]。与教学行为相对比,规划教育与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规划教育更为突出的是教育行为的“社会性”,“互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因此,职业规划教育也是学生参与职业的基础,其教学核心在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行为
建构主义要求在进行学习行为过程中需要对教师输出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一过程进一步强化。在建构主义内,学习这一实践过程是指学生在社会整体环境中,经过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而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创造性,由简单性学习逐渐转变为复杂性学习。因此,在我国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不仅要对学生知识理念和精神理念的内容展开教育,同时还应该对学生创造性和实践性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社会需求,提升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育中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理念体系,分别为知识理念,精神理念和行为理念,其中每个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三个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只有同时确保三个方面的内容都能够得到提升,才能够进一步确保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华杨.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J].知识文库,2016(8):26-27.
[2]李永霞,张焕荣,郎文革.大学本科全过程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7):92-94.
作者简介:雷长青,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体系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高校学子面临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也对职业规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展开教育活动时,必须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只有确保理论体系的完善性,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为了对其建构理念体系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知识理念
(一)强化社会认识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存在于完整的社会体系中,不同的社会体现均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研究这些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学生作为职业生涯的主体,需要把握这些规律,对自己的精神理念进行武装,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奠定基础。通过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判断能力与思考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二)改善自我认识
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最终意义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逐渐将自己训练为栋梁之才的过程。基于此,学生必须对人才的本质具有全面的认识,进而明确人才观念设定的正确性,在学会了解他人的同时,对自我建树也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全面掌握人才知识,进而使学生明确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从而使其人生观念不断创新,同时也使其创造性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需求。
(三)拓展基本知识
在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时,具体包括四个步骤,分别为剖析自我、认识市场整体环境、确定职业目标以及实施办法、反馈与修改。其中剖析自我是指学生必须客观全面的对自己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市场整体环境,调查分析职业环境、企业环境、行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并对其进行有效衡量。职业目标和实施办法的确定需要学生在完成对市场和自我的衡量之后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反馈修订需要学生对个人职业规划不断调整,总结经验教训,对自我认知不断修改。
二、精神理念
(一)完善人生理想
在精神层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明确自我的理想,使学生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始终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使学生的心理弹性进一步增强,进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奠定精神基础。总而言之,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需要从发展史、人类学、生命学三个角度展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怀,构建职业理想。同时也使合作、心理以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职业品质得到锻炼,从而使职业理想的方向更为明确。
(二)体现个人价值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选择,这些选择的本质也是每个人对个人价值的判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可以确保学生在实现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始终具有美好的精神。基于此,在进行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时,需要教育学生在社会经济条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進行判断,进而使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进一步提升个人的人格品质,确保职业规划的正确性。
(三)明确职业生涯
职业规划这一行为主要特征在于探索和实践。对于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而言,原始的冲动都来自于对理想的追求。价值理论对个人行为进行判断,使学生产生更高的道德底线,职业生活也具有更大的方向性。与此同时,职业规划课程更需要对学生的内心进行教育。职业生涯的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更为明确的个人认知,更为全面的社会发展,同时辩证思维能力也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行为理念
(一)管理行为
职业规划教育的管理包括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两个部分。学术管理行为需要管理人员基于学术理论发展与职业规划知识管理实验项目和学术性事物。行政管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政府机构提出的发展规划,其二为校园管理主体采取合理措施计划、实施,协调职业规划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职业规划教育是利用实践活动和学术性事物发挥其功能性,因此,规划教育管理的核心事物是学术管理,而行政管理处于附属地位,必须服从学术管理。
(二)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采用不同的手段形式展开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教学行为是教师教育目标实现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教师人格素养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师的教学行为[2]。与教学行为相对比,规划教育与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规划教育更为突出的是教育行为的“社会性”,“互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因此,职业规划教育也是学生参与职业的基础,其教学核心在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行为
建构主义要求在进行学习行为过程中需要对教师输出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一过程进一步强化。在建构主义内,学习这一实践过程是指学生在社会整体环境中,经过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而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创造性,由简单性学习逐渐转变为复杂性学习。因此,在我国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不仅要对学生知识理念和精神理念的内容展开教育,同时还应该对学生创造性和实践性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社会需求,提升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育中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由三个方面共同构成理念体系,分别为知识理念,精神理念和行为理念,其中每个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三个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只有同时确保三个方面的内容都能够得到提升,才能够进一步确保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华杨.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J].知识文库,2016(8):26-27.
[2]李永霞,张焕荣,郎文革.大学本科全过程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7):92-94.
作者简介:雷长青,湖南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