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两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学案的同步互动起来,以实现教学相长。学案能解决了学生在课前准备什么,上课听什么,课后做什么。当前语文教学急切需要一种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两案教学模式”可以迎接這个挑战。学案与教案不同,它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反思三个部分。学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新的方式,它把散乱的知识任务化,把语文学习方案化,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制定学习目标的习惯,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愉悦感。教案和学案同步实施,是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尝试,它有助于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它把教和学有机的统一起来,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关键词:教学相长,两案教学模式,教案,学案
一、什么是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对于“教学相长”一词的理解,学术界还存在争议。在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就将其作为教学原则来解释,认为这一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本人比较赞同这一说法。在语文教学中,我借鉴了“两案教学模式”,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学案的同步互动起来,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学案的内涵。
教案在此不多赘述,那么学案是什么呢? "学案" 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困扰,它解决了学生在课前准备什么,上课听什么,课后做什么。学案和教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语文教学制定学案的重要性。
我从实际语文教学中体验到,语文教学急切需要一种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前语文教学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语文虽然是三大主课,却无法和数学以及最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不太重视语文成绩如何提高,就连校外培训学校也很少有语文辅导班的影子,语文课始终处于劣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很难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觉得语文课可听可不听,可学可不学,学习也只是背点古诗词。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再大的工夫也不一定能得高分,不如数学英语提高成绩快。写作文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抄袭就是滥造,语法修辞很少润色。因此,教师很被动,语文课有点形式主义的味道。于是,我尝试着把教案和学案同步实施于课堂,把希望寄托在学案身上。
四、学案设计的程序和要求
我在教学中把学案简单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反思三个部分。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明确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在此,我不会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这是教师应该明确的)。学生此时的任务是为上课学习做准备,为上课扫清障碍。例如,在《桃花源记》学案设计中,课前预习我布置了三个任务。1、读课文,看注释,了解大意。2、借助工具书,解决如下生字生词的含义。3、陶渊明简介。这三点,其实是每个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去做的。但是以学案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此时的任务,目标明确了,学生就会觉得有事可做。同样是老师的要求,一个口头,一个书面,书面上的任务完成的效果明显要好。
课堂探究阶段,首先要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使课下课上合理的衔接,也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督促和检验。然后就自然的引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了。这部分我在学案中设计了几个课堂任务。
1、诵读课文。教案上的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在学案上同样出现。学生课上诵读,也算做一个任务,并进行自我评价(优秀,合格,不满意)。
2、整体感悟课文。(小组讨论并自我评价)
(1)、找出发现桃花源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2)、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3)、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4)、作者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5)、桃花源中的人是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6)、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村原因的句子。写出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7)、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优秀,合格,不满意)
教案和学案在此有高度重合,但是教案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而学案是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明晰,学生逐一完成并自我评价。
课后总结阶段。
1、诵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
2、反思没有完成的任务,并把题号写下来。
这样,一堂课的学案完成了。这里需要注意几点:1、学案要在讲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学习时间。2、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求客观公正,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找出自己的不足。3、每篇学案要有学习的日期。4、学案必须保留。
五、学案应用的探讨。
学案在语文教学中,我屡次尝试,也不断修正,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学案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见得每节课都要用,但只要用就一定要发挥它的作用。它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散乱的东西条理化,把无从下手变成有的放矢。通过学案的完成情况也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因此,我把学案称之为教案的姊妹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得力助手。
学案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新的方式,它把散乱的知识任务化,把语文学习方案化,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制定学习目标的习惯,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愉悦感。
教案和学案不矛盾,教案体现了老师既定的教学构思,学案则是把这种构思转化成学生的学习任务。教案和学案同步实施,是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尝试,它有助于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它把教和学有机的统一起来,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关键词:教学相长,两案教学模式,教案,学案
一、什么是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对于“教学相长”一词的理解,学术界还存在争议。在毛礼锐、沈灌群主编的《中国教育通史》中就将其作为教学原则来解释,认为这一原则“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关系”。本人比较赞同这一说法。在语文教学中,我借鉴了“两案教学模式”,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学案的同步互动起来,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学案的内涵。
教案在此不多赘述,那么学案是什么呢? "学案" 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困扰,它解决了学生在课前准备什么,上课听什么,课后做什么。学案和教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语文教学制定学案的重要性。
我从实际语文教学中体验到,语文教学急切需要一种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前语文教学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语文虽然是三大主课,却无法和数学以及最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不太重视语文成绩如何提高,就连校外培训学校也很少有语文辅导班的影子,语文课始终处于劣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很难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觉得语文课可听可不听,可学可不学,学习也只是背点古诗词。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再大的工夫也不一定能得高分,不如数学英语提高成绩快。写作文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抄袭就是滥造,语法修辞很少润色。因此,教师很被动,语文课有点形式主义的味道。于是,我尝试着把教案和学案同步实施于课堂,把希望寄托在学案身上。
四、学案设计的程序和要求
我在教学中把学案简单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反思三个部分。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明确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在此,我不会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这是教师应该明确的)。学生此时的任务是为上课学习做准备,为上课扫清障碍。例如,在《桃花源记》学案设计中,课前预习我布置了三个任务。1、读课文,看注释,了解大意。2、借助工具书,解决如下生字生词的含义。3、陶渊明简介。这三点,其实是每个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去做的。但是以学案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此时的任务,目标明确了,学生就会觉得有事可做。同样是老师的要求,一个口头,一个书面,书面上的任务完成的效果明显要好。
课堂探究阶段,首先要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使课下课上合理的衔接,也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督促和检验。然后就自然的引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了。这部分我在学案中设计了几个课堂任务。
1、诵读课文。教案上的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在学案上同样出现。学生课上诵读,也算做一个任务,并进行自我评价(优秀,合格,不满意)。
2、整体感悟课文。(小组讨论并自我评价)
(1)、找出发现桃花源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2)、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3)、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4)、作者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5)、桃花源中的人是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6)、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村原因的句子。写出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的句子。(优秀,合格,不满意)
(7)、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优秀,合格,不满意)
教案和学案在此有高度重合,但是教案体现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而学案是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明晰,学生逐一完成并自我评价。
课后总结阶段。
1、诵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
2、反思没有完成的任务,并把题号写下来。
这样,一堂课的学案完成了。这里需要注意几点:1、学案要在讲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学习时间。2、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求客观公正,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找出自己的不足。3、每篇学案要有学习的日期。4、学案必须保留。
五、学案应用的探讨。
学案在语文教学中,我屡次尝试,也不断修正,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学案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见得每节课都要用,但只要用就一定要发挥它的作用。它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散乱的东西条理化,把无从下手变成有的放矢。通过学案的完成情况也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因此,我把学案称之为教案的姊妹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得力助手。
学案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新的方式,它把散乱的知识任务化,把语文学习方案化,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制定学习目标的习惯,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愉悦感。
教案和学案不矛盾,教案体现了老师既定的教学构思,学案则是把这种构思转化成学生的学习任务。教案和学案同步实施,是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尝试,它有助于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它把教和学有机的统一起来,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