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印度北部的一块农田里,一群来自西方的水利专家正在指导本地农民如何使用滴灌设备。这些专家保证,滴灌系统不但节省水源,而且能让作物更好地生长。
他们并非来自食品公司,也不是志愿者,而是来自看似毫不相关的可口可乐公司。
身为用水大户的可口可乐为什么热衷保护水源呢?
化身“水资源专家”
对于国际饮料巨头们来说,印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上世纪50年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先后来到印度,几年后,百事可乐公司黯然撤离,可口可乐公司一家独大。
但这种局面并不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的日子有多好过。不到20年,可口可乐公司也因为政府政策的原因被迫离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两家可乐厂商才得以重返印度,但之后也是麻烦不断。
这些麻烦,大多同水有关。
几年前,印度爆出可乐中杀虫剂含量超标的风波,还闹出过若干次“毒可乐”事件。喀拉拉邦佩鲁马蒂村的居民还发现,随着附近可口可乐瓶装工厂生产能力的增加,无论他们打多深的水井,抽上来的水都少得可怜,而且水质很差。他们指责可口可乐应为地下水位下降负责。
该事件引发了环保组织的关注,影响从印度扩散到全球。这次动荡对不断扩大矿泉水产品生产的可口可乐公司而言,可谓重要的警示信号。
可口可乐公司及时认识到,在印度遭遇的麻烦,根源在于影响了当地人的水源。为此,可口可乐公司专门建立了环境数据库,包括用水数据和生产地区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指标预测,详细分析之后发现,在印度各地的工厂未来都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
于是,可口可乐公司制定了详细的用水计划,管理者可以借此了解他们的用水来源,还能制定保护水源的措施。
类似的举动不仅发生在印度。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可口可乐工厂的重点工作是节约用水;在爱尔兰,该公司帮助当地升级供水设施;在印度,可口可乐还雇佣了农业教授,帮助农民学习滴灌技术,在越南和泰国,可口可乐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台作保护湄公河的水质。
可口可乐全球水管理项目的负责人格雷格·科赫倒是很坦率,他承认这些项目不是纯粹的公益:“这些举措与我们的核心商业利益不可分离,盈利是我们参与这些环保活动最主要的动力。”
皮草公司的环保经
在秘鲁的骆马保护区,工作人员驯服性情孤僻、暴烈的骆马,像剪羊毛一样将它珍贵的毛发取下。而在几十年前,人们获取骆马毛的方法,还是将其一枪毙命,然后扒皮取毛。
意大利奢侈品品牌Loro Piana的特色产品,就是用骆马毛制作的各种服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司CEO皮埃尔-路易吉就千方百计地想控制原材料的供给。因为当时,这种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骆马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国际组织也颁布了关于骆马的皮毛贸易的禁令,Loro Piana公司眼看就要因为缺乏原材料而停产。
这种骆马的皮毛比最优质的羊绒还要保暖,因而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价格水涨船高。但不断的捕杀导致骆马种群数量最低时只剩下5000头左右。尽管贸易禁令使骆马的数量有些许反弹,但再次颁发捕捉许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终,皮埃尔决定主动投身动物保护事业中。Loro Piana公司与秘鲁政府开展合作,投入巨资帮助骆马种群的回复,同时,开发了用类似修剪羊毛的方法来获取骆马皮毛的新技术,不必再杀掉骆马,时装公司也能获得原料制造奢华的外套、围巾和毛衣。
“如果一种动物活着就能创造价值,秘鲁人就会更有动力去保护它,”皮埃尔·路易吉表示,“因为活着的骆马要比死的价值更高。”
目前,Loro Piana公司参与管理南美洲2000公顷的骆马保护区,并投入相应的研究费用。安第斯山区域的骆马数量已经增加到近20万头。每两年,这些秘鲁骆马就被驱赶到一起,剪去皮毛,其他的时间内则任其自由生存。
“利己的环保”能走多远?
这个事例被国际组织成为“利己主义的环境行为”。Loro Piana不是唯一一家投身“绿色生产线”的公司,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高管也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潜在地威胁自己的利益。
反观国内,我们的企业连这种“自私自利”的环保都没有兴趣参与。近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被媒体曝出明目张胆偷排乱放: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启动,、污水直排入河;大量废渣或简单焚烧,或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据悉,该集团年广告预算超过5亿元,而环保预算仅为1960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7倍。
不止哈药一家,紫金矿业、中石油等大企业都曾深陷“污染门”。与国外大企业在面临污染环境的指责时主动采取措施不同,在中国一些企业看来,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永远只是对立的两面,非但不能主动消除影响以挽回消费者的支持,事后还千方百计希望逃脱追责。这同政府的政策直接相关。
国际保护组织商业活动部副主席贾斯丁·沃德曾经说过,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环保行为,需要与政府的许多政策和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发挥效用。跨国公司在环保领域的嗅觉要比监管机构敏锐得多,但能否调动其投身环保的积极性,还要看外部的大环境。
当前,全球变暧对各国政客和公司高管来说,都是最热的话题。就连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店星巴克都表示:“气候变化,对我们而言实质上是产品供应链数量和质量的降低。”
表面看来,全球变暖对于这家起家于西雅图的连锁咖啡店来说没有直接影响。但只要看看这个事实——星巴克最重要的原材料阿拉比卡咖啡豆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一些小型供应商已经发现,近年来不断变化的气候状况已经开始影响其产量:暖冬令害虫数量增加,提早到来的雨季淹没作物。尽管这样的环境变化并不能直接同全球变暖联系起来,但星巴克已经对此“高度重视”,表示“不会等到环境恶化到无法挽回的时候再去补救。”
在一些政客和学者对全球变暖仍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星巴克已经与一些全球知名公司如耐克、天伯伦、李维斯、太阳微系统公司等结成联盟,游说美国政府对全球变暖采取行动。目前,这个商业联盟的行动已经显现出效果,美国的官员非常重视来自商业领袖们的意见。所以,当谈及环境问题时,金钱有时仍是最强大的动力。
当然,这样的环保模式也是有局限的。例如,Loro Piana公司现在也在销售羊绒制品,如果有一天,羊绒制品的销量远远超过骆马皮毛制品,LoroPiana是否还愿意继续在保护骆马的事业上一掷千金?
他们并非来自食品公司,也不是志愿者,而是来自看似毫不相关的可口可乐公司。
身为用水大户的可口可乐为什么热衷保护水源呢?
化身“水资源专家”
对于国际饮料巨头们来说,印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上世纪50年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先后来到印度,几年后,百事可乐公司黯然撤离,可口可乐公司一家独大。
但这种局面并不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的日子有多好过。不到20年,可口可乐公司也因为政府政策的原因被迫离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两家可乐厂商才得以重返印度,但之后也是麻烦不断。
这些麻烦,大多同水有关。
几年前,印度爆出可乐中杀虫剂含量超标的风波,还闹出过若干次“毒可乐”事件。喀拉拉邦佩鲁马蒂村的居民还发现,随着附近可口可乐瓶装工厂生产能力的增加,无论他们打多深的水井,抽上来的水都少得可怜,而且水质很差。他们指责可口可乐应为地下水位下降负责。
该事件引发了环保组织的关注,影响从印度扩散到全球。这次动荡对不断扩大矿泉水产品生产的可口可乐公司而言,可谓重要的警示信号。
可口可乐公司及时认识到,在印度遭遇的麻烦,根源在于影响了当地人的水源。为此,可口可乐公司专门建立了环境数据库,包括用水数据和生产地区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的指标预测,详细分析之后发现,在印度各地的工厂未来都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
于是,可口可乐公司制定了详细的用水计划,管理者可以借此了解他们的用水来源,还能制定保护水源的措施。
类似的举动不仅发生在印度。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可口可乐工厂的重点工作是节约用水;在爱尔兰,该公司帮助当地升级供水设施;在印度,可口可乐还雇佣了农业教授,帮助农民学习滴灌技术,在越南和泰国,可口可乐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台作保护湄公河的水质。
可口可乐全球水管理项目的负责人格雷格·科赫倒是很坦率,他承认这些项目不是纯粹的公益:“这些举措与我们的核心商业利益不可分离,盈利是我们参与这些环保活动最主要的动力。”
皮草公司的环保经
在秘鲁的骆马保护区,工作人员驯服性情孤僻、暴烈的骆马,像剪羊毛一样将它珍贵的毛发取下。而在几十年前,人们获取骆马毛的方法,还是将其一枪毙命,然后扒皮取毛。
意大利奢侈品品牌Loro Piana的特色产品,就是用骆马毛制作的各种服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司CEO皮埃尔-路易吉就千方百计地想控制原材料的供给。因为当时,这种生活在安第斯山区的骆马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国际组织也颁布了关于骆马的皮毛贸易的禁令,Loro Piana公司眼看就要因为缺乏原材料而停产。
这种骆马的皮毛比最优质的羊绒还要保暖,因而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价格水涨船高。但不断的捕杀导致骆马种群数量最低时只剩下5000头左右。尽管贸易禁令使骆马的数量有些许反弹,但再次颁发捕捉许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终,皮埃尔决定主动投身动物保护事业中。Loro Piana公司与秘鲁政府开展合作,投入巨资帮助骆马种群的回复,同时,开发了用类似修剪羊毛的方法来获取骆马皮毛的新技术,不必再杀掉骆马,时装公司也能获得原料制造奢华的外套、围巾和毛衣。
“如果一种动物活着就能创造价值,秘鲁人就会更有动力去保护它,”皮埃尔·路易吉表示,“因为活着的骆马要比死的价值更高。”
目前,Loro Piana公司参与管理南美洲2000公顷的骆马保护区,并投入相应的研究费用。安第斯山区域的骆马数量已经增加到近20万头。每两年,这些秘鲁骆马就被驱赶到一起,剪去皮毛,其他的时间内则任其自由生存。
“利己的环保”能走多远?
这个事例被国际组织成为“利己主义的环境行为”。Loro Piana不是唯一一家投身“绿色生产线”的公司,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高管也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潜在地威胁自己的利益。
反观国内,我们的企业连这种“自私自利”的环保都没有兴趣参与。近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被媒体曝出明目张胆偷排乱放:工厂周边废气排放严重超标-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启动,、污水直排入河;大量废渣或简单焚烧,或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药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显示,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据悉,该集团年广告预算超过5亿元,而环保预算仅为1960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7倍。
不止哈药一家,紫金矿业、中石油等大企业都曾深陷“污染门”。与国外大企业在面临污染环境的指责时主动采取措施不同,在中国一些企业看来,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永远只是对立的两面,非但不能主动消除影响以挽回消费者的支持,事后还千方百计希望逃脱追责。这同政府的政策直接相关。
国际保护组织商业活动部副主席贾斯丁·沃德曾经说过,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环保行为,需要与政府的许多政策和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发挥效用。跨国公司在环保领域的嗅觉要比监管机构敏锐得多,但能否调动其投身环保的积极性,还要看外部的大环境。
当前,全球变暧对各国政客和公司高管来说,都是最热的话题。就连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店星巴克都表示:“气候变化,对我们而言实质上是产品供应链数量和质量的降低。”
表面看来,全球变暖对于这家起家于西雅图的连锁咖啡店来说没有直接影响。但只要看看这个事实——星巴克最重要的原材料阿拉比卡咖啡豆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一些小型供应商已经发现,近年来不断变化的气候状况已经开始影响其产量:暖冬令害虫数量增加,提早到来的雨季淹没作物。尽管这样的环境变化并不能直接同全球变暖联系起来,但星巴克已经对此“高度重视”,表示“不会等到环境恶化到无法挽回的时候再去补救。”
在一些政客和学者对全球变暖仍持怀疑态度的时候,星巴克已经与一些全球知名公司如耐克、天伯伦、李维斯、太阳微系统公司等结成联盟,游说美国政府对全球变暖采取行动。目前,这个商业联盟的行动已经显现出效果,美国的官员非常重视来自商业领袖们的意见。所以,当谈及环境问题时,金钱有时仍是最强大的动力。
当然,这样的环保模式也是有局限的。例如,Loro Piana公司现在也在销售羊绒制品,如果有一天,羊绒制品的销量远远超过骆马皮毛制品,LoroPiana是否还愿意继续在保护骆马的事业上一掷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