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生命意识,防止轻视生命现象的发生,提升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感。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全面系统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众多选择、压力与挑战,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产生困惑。这使得人们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非常关注。从生命教育现状来看,一方面大学生中伤人等生命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刚刚起步,普及程度不够,生命教育实践处于探索阶段。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使大学生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1]。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1959年出版了《死亡的意义》,引发了美国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日本在1989年《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热爱生命的教育理念。台湾东海大学从2004年开始,全校开设“生命教育”公共必修课程。2002年12月香港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在学校推广生命教育课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命教育逐步引起我国教育领域的关注,最初主要是将其视为一种安全教育。九十年代末,大陆学者提出生命教育应该关注当代大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服务于大学生生命成长的全过程,通过生命教育,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使大学生成为充满积极生命力的优秀人才。
在《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历史与现实依据》一文中,王晓虹认为生命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生命教育。冯建军在《生命与教育》一书中,强调教育即生命的理念,指出学校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2]。戴曦提出尊重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培育学生关爱生命的能力,高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010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高校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校对生命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近几年,大学生自杀、轻生等生命问题越来越突出,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的高校教育中,并没有全面系统引导大学生构建科学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只将生命教育当成预防自杀的工具,流于形式,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落实成为具体的教育实践,仅仅成为解决大学生生命问题的权宜之计。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只是针对突发事件而采取应急措施。高校在恶性事件发生后,例如有学生打架、斗殴、伤人或出现自杀等事件时,才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生命教育。当这些事件平息后,生命教育就不知所踪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学校的被动消极态度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开展与普及。
(二)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参与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师队伍力量十分薄弱,教师资源严重缺乏,人员配置不到位,严重制约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在安排生命教育及咨询人员时,更多考虑自愿的因素,教师和工作人员由大量未接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兼职教师组成,能否胜任生命教育工作及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同时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缺乏必要的稳定性。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较少。
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命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附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依靠校内有限的教学完成,缺少生命教育的实践及专题性的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亟待拓宽,从而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发展。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的相应机制没有成形,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及课时安排,生命教育设施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没有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目前零散的教育方式使生命教育无法向更深层次的领域伸展。
三、改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一)高校要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依靠学校教育开展的,高校应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展开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高校需要全面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生命状况,把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当前大学的教育安排中,使生命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校积极开设生命教育课,编写与大学生心理相适应的生命教育教材,并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及评估机制等。高校还应将生命教育的成效与大学生的思想操行评定挂钩,积极推进生命教育。
(二)加强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提升教育者的生命素养。
在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生命教育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生命教育的实施成效。我国生命教育师资匮乏,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专职教师成为高校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通过对教师培训,使教育者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了解科学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胜任生命教育教学。首先,专业教师的培训,利用教育培训基地,培养掌握生命教育理论知识与技巧的生命教育人才,建立科学、规范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其次,对其他学科的教师,通过知识讲座及专家指导等方式,进行生命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生命意义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理念。
(三)开辟生命教育多元途径。
生命教育必须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开展。首先,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之中。生命教育从课堂展开,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知识,让大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其次,将生命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生命教育不仅要传授生命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大学生切实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纪念日活动等社会实践,认识、理解生命的可贵。最后,开展专题教育。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专题教育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各种以生命为主题的读书、演讲等团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生命观,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效,也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建构生命教育体系及实施途径,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感,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雄.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5).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众多选择、压力与挑战,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产生困惑。这使得人们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非常关注。从生命教育现状来看,一方面大学生中伤人等生命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刚刚起步,普及程度不够,生命教育实践处于探索阶段。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使大学生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1]。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1959年出版了《死亡的意义》,引发了美国社会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日本在1989年《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热爱生命的教育理念。台湾东海大学从2004年开始,全校开设“生命教育”公共必修课程。2002年12月香港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在学校推广生命教育课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生命教育逐步引起我国教育领域的关注,最初主要是将其视为一种安全教育。九十年代末,大陆学者提出生命教育应该关注当代大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服务于大学生生命成长的全过程,通过生命教育,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使大学生成为充满积极生命力的优秀人才。
在《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历史与现实依据》一文中,王晓虹认为生命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生命教育。冯建军在《生命与教育》一书中,强调教育即生命的理念,指出学校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2]。戴曦提出尊重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培育学生关爱生命的能力,高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010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高校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校对生命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近几年,大学生自杀、轻生等生命问题越来越突出,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的高校教育中,并没有全面系统引导大学生构建科学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只将生命教育当成预防自杀的工具,流于形式,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落实成为具体的教育实践,仅仅成为解决大学生生命问题的权宜之计。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只是针对突发事件而采取应急措施。高校在恶性事件发生后,例如有学生打架、斗殴、伤人或出现自杀等事件时,才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生命教育。当这些事件平息后,生命教育就不知所踪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学校的被动消极态度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开展与普及。
(二)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参与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师队伍力量十分薄弱,教师资源严重缺乏,人员配置不到位,严重制约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在安排生命教育及咨询人员时,更多考虑自愿的因素,教师和工作人员由大量未接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兼职教师组成,能否胜任生命教育工作及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同时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缺乏必要的稳定性。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较少。
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命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附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依靠校内有限的教学完成,缺少生命教育的实践及专题性的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亟待拓宽,从而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发展。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的相应机制没有成形,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及课时安排,生命教育设施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没有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目前零散的教育方式使生命教育无法向更深层次的领域伸展。
三、改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一)高校要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依靠学校教育开展的,高校应为生命教育的有效展开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高校需要全面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生命状况,把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当前大学的教育安排中,使生命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校积极开设生命教育课,编写与大学生心理相适应的生命教育教材,并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及评估机制等。高校还应将生命教育的成效与大学生的思想操行评定挂钩,积极推进生命教育。
(二)加强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提升教育者的生命素养。
在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生命教育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生命教育的实施成效。我国生命教育师资匮乏,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专职教师成为高校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通过对教师培训,使教育者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了解科学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胜任生命教育教学。首先,专业教师的培训,利用教育培训基地,培养掌握生命教育理论知识与技巧的生命教育人才,建立科学、规范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其次,对其他学科的教师,通过知识讲座及专家指导等方式,进行生命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生命意义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理念。
(三)开辟生命教育多元途径。
生命教育必须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开展。首先,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之中。生命教育从课堂展开,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知识,让大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其次,将生命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生命教育不仅要传授生命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大学生切实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纪念日活动等社会实践,认识、理解生命的可贵。最后,开展专题教育。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专题教育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各种以生命为主题的读书、演讲等团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生命观,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效,也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建构生命教育体系及实施途径,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感,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雄.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