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应当与应为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y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新任务,也是当今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学者不断深入探讨的新课题。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确保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达到核心素养要求,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本文就针对这一课题展开全面的研究与探索,就今后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应当注意什么、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加以阐述。希望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受到启发,确保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在课堂中得以全面培养。

一、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新挑战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方面内容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包括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又要包括学生想象与发散思维能力、审美取向与鉴赏能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当代有能力、高素质的青少年。
  为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都要面临新的,而且是严峻的挑战。教学理念上所要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全过程,尽量满足广大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方法上所要面临的新挑战是:教学方法如何实现多样化,为学生各项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渠道。教学内容上所要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增加新颖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应当


  1.应当始终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中心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各项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都需要根据学生个人意愿来完成,并不是教师觉得应该怎样做就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决定权在学生手中,学生学习的需要决定了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始终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中心,合理地设计、组织、运行各项教学活动,以求学生学习需要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进而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和提升。
  2.应当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追求目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包括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不难看出,这些新要求涉及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的培养与扩展、审美取向的准确、文化传承与弘扬能力四个方面。这显然高度概括了中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为此,在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追求目标,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应为


  1.应为学生学习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全过程中,学生普遍在“自由”二字上渴望非常明显,往往希望以个人的想法来完成课堂学习全过程。这样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被調动起来,学习的认真程度才会有着明显的提升。为此,在正式进入到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积极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有与众不同的需要,思考这些需要是否在课堂中能够予以满足,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来满足学生,进而确立起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改“一言堂”“灌输”“填鸭”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作用之下,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应用上必然会发生改变。教学环节中必然会涉及情境交际、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图片鉴赏等。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然会涉及中外优秀作品鉴赏等等。教学方法也会涉及探究性教学、情境教学、竞赛教学等等。由此形成一种能够普遍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会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习惯的养成。这显然可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课堂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也由此得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不言而喻。
  2.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是否丰富,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积极、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决定了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效果优劣。为此,在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微课”为主体,将教学活动全过程加以精心设计。因为“微课”中涉及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非常多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全面性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受到更多的启发,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可以达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到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一个师生共同的学习话题;二是要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制作微视频,并在微视频播放结束后开展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环节;三是要设计闯关环节和师生互评环节。微视频的制作应做到时长控制在两分钟之内。师生互评环节不仅要求教师评价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果、参与积极性,还要做到学生能对教师教学进度的控制、教学环节的设计、语言表达的清晰程度等方面作出评价,输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为教师今后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3.应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认知与传承能力的培养有了明确的方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必须做到两点要求:一是内容必须保证丰富多彩,二是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所谓的内容丰富多彩,是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收集更多教学素材,以求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需要。所谓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更愿意接受、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从中受到启发的教学内容。其中,既可以包括热点话题,又可以包括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充足的学习资源作为保证,各项能力的培养也不会只停留在表面。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并非易事,而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与探索,并将研究观点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调整,进而确保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以上观点仅是笔者一家之言,存在不足之处,还希望广大学者及中学语文教师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作者简介: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世界,吸收优秀文化,培养优良品质,还能完善汉语本体知识、语文基本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将更多的甚至全部的重心放在文本思想感情的体会以及思想道德的教育上,忽略了语文知识的建构和运用,也无法有效地运用语文知识来辅助阅读教学。  本文就语文教学内容的层面,讨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什么“语文知识”、怎么教“语文知识”和如何运用“语文知识”更好地
期刊
笔者借助学校省级重点课题“‘精彩童年’微型课程校本开发研究”,以“科学实验课程”之“小小气象员”课程开发案例为例,对趣味探究类微型课程的操作模式作简要介绍。一、课程设计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小小气象员。  2.教学材料:自编讲授提纲和活动设计。  3.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  4.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气象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有
期刊
丹阳市小学毕业考试结束后,对语文试卷,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仔细揣摩出题意图,分析当今小学语文考核的核心点与方向。对于这份试卷,很多语文老师发出了感慨: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核心学习板块。一、开展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  在五月份,我对任教班级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门的书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第一是阅读的类型:45%的同学喜欢看侦探小说,20%的同学喜欢看言情小说,15%的同学喜欢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文献《学记》一书中有这么几句“和、易、以思,可谓善喻”“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上文中的“喻”指诱导。语文教学中,也应注重“喻”的作用。“喻”不仅是指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修辞方法,更主要的是代表一种观念,即以熟知事物来让学生感知未知(尚难于理解)的事物。我国古代的著名学者,都能做到“善喻”。孔子的“苛政猛于虎”;《劝学》中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