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艺术从继承到发展经历了极其艰难的进化过程,而平安时代流传下来的“雪月花”审美传统则倾向于赞美四季规律。笔者从将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艺术反推“雪月花”的审美传统,探析平安时代的艺术本质。
关键词:“雪月花”审美传统;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
“雪月花”审美传统是从日本和歌中演变而来。臧运发认为“雪月花”审美传统起源于日本先民原始的自然崇拜和“言灵”信仰。自《古今和歌集》的出现,日本国风文化才开始着回暖。“雪月花”审美传统的确立,主要是由于当时政治体制的转变。从清和天皇开始,日本的政治体制由中央集权转变成为摄关体制。摄关体制下,藤原氏通过与天皇联姻掌握政权,压迫其他贵族。其他贵族男子没有进仕的途径,就培养自己的女儿,从礼仪教养到风雅文化通过联姻的方式以此来巩固本族的势力。但由于当时的女儿无法摄政,便涌现出一批以天皇后宫贵族女儿为首的和歌创作者,而“雪月花”的审美传统便是在此背景下确立的。在此之下,人们的审美方式便有了很强的“游离”特性。主要表现为,“游离”于政治之外,赞美自然风物,赞赏四季更替,景物变换,讲究闲适、风雅等特点。
日本浮世绘版画起源于庆长八年的江户时代,这一时期,天皇重新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政治实权却是掌握在作为幕府将军的德川家族手中。由于当时的各藩大名只要效忠将军就能得到世袭王位,所以德川家族當时达到了高度的集权并且实行了锁国政策。在此政策下,浮世绘艺术为代表的的市井文化便由此而发展壮大。由于幕府为集权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日本的女性地位极为低下,在当时的吉原街买卖女性做艺伎还债合法化。因此,浮世绘艺术作品前期多以美人画为主。自喜多川歌磨的“锦绘”之后,美人画趋向于典雅细致,但缺少特点与活力,与此同时,葛饰北斋的风景画《神奈川冲浪里》应运而生。
一、文化背景下的张力
由于当时的社会颓废、腐败,美人画已经逐渐成为了装饰品,失去了自身的艺术价值。此时出现的风景画无疑是为浮世绘艺术开辟了新的艺术风格。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的文学作品到艺术作品,不难窥见,日本的文化艺术都倾向于一种“游离”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了日本的审美传统倾向于自然崇拜。《神奈川冲浪里》描绘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汹涌澎湃的海浪,浪里有三条奋进的船只,勇敢的船工为了生命正在与大自然抗衡。从“雪月花”的审美传统来说,这一作品对于生命的敬畏其实并不符合“风雅”这一特性,并且违背了四季交替的,自然风物时移世易的审美规律。《神奈川冲浪里》虽然作为风景画推动着浮世绘艺术的发展,但表达的主题却并不是赞叹自然风物的汹涌澎湃,更多的则是感叹生命的坚强勇敢。《古今和歌集》中写道:“红叶随流水,漂浮满御河。深深堆积厚,汹涌似红波。”红色的枫叶随着水流漂浮满御河,厚厚的堆积像汹涌的红色波浪。可以见得,平安时期的审美传统是缺乏张力的,他们由于“游离”的这一特性,只能赞美在眼前“风雅”的事物,这种事物的特性需的闲适、唯美,才有格调。但反观《神奈川冲浪里》,汹涌的自然景物就缺失了“风雅”这一特性,但生命的蓬勃张力缺失“雪月花”这一审美传统下的所缺失的政治悲剧。
二、作品本我的动能
《神奈川冲浪里》的构图方式极为别致,它有一个动态的趋向,正如传统浮世绘的构图特性一样,这种非对称式构图使得画面的平衡感有所动摇。葛饰北斋的风景画其实更多的在表现出一种“动”的趋向,这种趋向是作品内容本我的张力。其一是由于画面中翻滚浪花与远处静谧的富士山对比下的“动”。的翻卷的浪花像一个庞大的怪物张牙舞爪地迎面扑来,他把浪花的边缘画的极为特别,让人觉得很像抽象主义画家的作品。画的前方涌动的浪花形成了一座小山,与远方的富士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一种“动”态的感觉。其二,则是浪花之下的灾难,这里所指的灾难其实隐喻了当时的幕府政治,为了集权而出现的锁国政策其实并不能抵挡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动”则是隐喻了危机意识的“动”。而对于“雪月花”的审美传统来说,“动”并不风雅,华丽的辞藻,整齐的俳句,这种仗势工整的作品才能欣赏。日本著名思想史学家家永三郎强调 “上至国家的政治判断下至贵族个人的私生活都广泛地被阴阳道所支配。特别是在失去进取敢为、寻求平安无事的充满萎靡风气的平安贵族社会,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囿于阴阳道的吉凶,墨守各种禁忌,这一习惯已经扎根于那个社会。”由此可见,这里的“雪月花”的审美传统必定是要被阴阳道所影响的。它的“动”诚然不是没有《神奈川冲浪里》的“动”势,只有囿于当时的阴阳道,不得不闲适、优雅罢了。
三、结语
“雪月花”审美传统作为日本的传统审美艺术从平安时代流传下来,但这种审美传统显然有别于现代的艺术风格。从《神奈川冲浪里》可以窥见,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艺术具有较强的斗争意识,其斗争主体有着极为鲜明的危机感和压迫感。但平安时代的封建统治下,祈求庇护,粉饰太平才是当时艺术的真正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臧运发.日本和歌“雪月花”审美传统的确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41(02):145-151.
[2]王静.日本“阴阳道”成立端委探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78-83.
作者简介:
江雨薇(1996.8),女,汉族,籍贯:江苏徐州,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版画,研究方向:版画。
关键词:“雪月花”审美传统;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
“雪月花”审美传统是从日本和歌中演变而来。臧运发认为“雪月花”审美传统起源于日本先民原始的自然崇拜和“言灵”信仰。自《古今和歌集》的出现,日本国风文化才开始着回暖。“雪月花”审美传统的确立,主要是由于当时政治体制的转变。从清和天皇开始,日本的政治体制由中央集权转变成为摄关体制。摄关体制下,藤原氏通过与天皇联姻掌握政权,压迫其他贵族。其他贵族男子没有进仕的途径,就培养自己的女儿,从礼仪教养到风雅文化通过联姻的方式以此来巩固本族的势力。但由于当时的女儿无法摄政,便涌现出一批以天皇后宫贵族女儿为首的和歌创作者,而“雪月花”的审美传统便是在此背景下确立的。在此之下,人们的审美方式便有了很强的“游离”特性。主要表现为,“游离”于政治之外,赞美自然风物,赞赏四季更替,景物变换,讲究闲适、风雅等特点。
日本浮世绘版画起源于庆长八年的江户时代,这一时期,天皇重新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政治实权却是掌握在作为幕府将军的德川家族手中。由于当时的各藩大名只要效忠将军就能得到世袭王位,所以德川家族當时达到了高度的集权并且实行了锁国政策。在此政策下,浮世绘艺术为代表的的市井文化便由此而发展壮大。由于幕府为集权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日本的女性地位极为低下,在当时的吉原街买卖女性做艺伎还债合法化。因此,浮世绘艺术作品前期多以美人画为主。自喜多川歌磨的“锦绘”之后,美人画趋向于典雅细致,但缺少特点与活力,与此同时,葛饰北斋的风景画《神奈川冲浪里》应运而生。
一、文化背景下的张力
由于当时的社会颓废、腐败,美人画已经逐渐成为了装饰品,失去了自身的艺术价值。此时出现的风景画无疑是为浮世绘艺术开辟了新的艺术风格。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的文学作品到艺术作品,不难窥见,日本的文化艺术都倾向于一种“游离”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了日本的审美传统倾向于自然崇拜。《神奈川冲浪里》描绘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汹涌澎湃的海浪,浪里有三条奋进的船只,勇敢的船工为了生命正在与大自然抗衡。从“雪月花”的审美传统来说,这一作品对于生命的敬畏其实并不符合“风雅”这一特性,并且违背了四季交替的,自然风物时移世易的审美规律。《神奈川冲浪里》虽然作为风景画推动着浮世绘艺术的发展,但表达的主题却并不是赞叹自然风物的汹涌澎湃,更多的则是感叹生命的坚强勇敢。《古今和歌集》中写道:“红叶随流水,漂浮满御河。深深堆积厚,汹涌似红波。”红色的枫叶随着水流漂浮满御河,厚厚的堆积像汹涌的红色波浪。可以见得,平安时期的审美传统是缺乏张力的,他们由于“游离”的这一特性,只能赞美在眼前“风雅”的事物,这种事物的特性需的闲适、唯美,才有格调。但反观《神奈川冲浪里》,汹涌的自然景物就缺失了“风雅”这一特性,但生命的蓬勃张力缺失“雪月花”这一审美传统下的所缺失的政治悲剧。
二、作品本我的动能
《神奈川冲浪里》的构图方式极为别致,它有一个动态的趋向,正如传统浮世绘的构图特性一样,这种非对称式构图使得画面的平衡感有所动摇。葛饰北斋的风景画其实更多的在表现出一种“动”的趋向,这种趋向是作品内容本我的张力。其一是由于画面中翻滚浪花与远处静谧的富士山对比下的“动”。的翻卷的浪花像一个庞大的怪物张牙舞爪地迎面扑来,他把浪花的边缘画的极为特别,让人觉得很像抽象主义画家的作品。画的前方涌动的浪花形成了一座小山,与远方的富士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一种“动”态的感觉。其二,则是浪花之下的灾难,这里所指的灾难其实隐喻了当时的幕府政治,为了集权而出现的锁国政策其实并不能抵挡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种“动”则是隐喻了危机意识的“动”。而对于“雪月花”的审美传统来说,“动”并不风雅,华丽的辞藻,整齐的俳句,这种仗势工整的作品才能欣赏。日本著名思想史学家家永三郎强调 “上至国家的政治判断下至贵族个人的私生活都广泛地被阴阳道所支配。特别是在失去进取敢为、寻求平安无事的充满萎靡风气的平安贵族社会,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囿于阴阳道的吉凶,墨守各种禁忌,这一习惯已经扎根于那个社会。”由此可见,这里的“雪月花”的审美传统必定是要被阴阳道所影响的。它的“动”诚然不是没有《神奈川冲浪里》的“动”势,只有囿于当时的阴阳道,不得不闲适、优雅罢了。
三、结语
“雪月花”审美传统作为日本的传统审美艺术从平安时代流传下来,但这种审美传统显然有别于现代的艺术风格。从《神奈川冲浪里》可以窥见,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艺术具有较强的斗争意识,其斗争主体有着极为鲜明的危机感和压迫感。但平安时代的封建统治下,祈求庇护,粉饰太平才是当时艺术的真正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臧运发.日本和歌“雪月花”审美传统的确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41(02):145-151.
[2]王静.日本“阴阳道”成立端委探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78-83.
作者简介:
江雨薇(1996.8),女,汉族,籍贯:江苏徐州,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版画,研究方向: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