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选取内科60 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与传统的常规护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护理质量日益受到关注,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是针对已确诊的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护理工作计划,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我院内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不存在并发症。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5-71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职业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包括:按护理常规,立即进入CCU病室、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不良刺激、吸氧2-5ml/min,持续心电、血氧监测、止痛镇静、扩冠、静脉溶栓,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观察病情等[1]。实验组根据科内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路径表进行护理,从入院第1天开始到第7天,分阶段实施护理内容;护理项目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入院时诊断、治疗、检查、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及出院计划等,通过搜集的病人资料,为患者制订标准化的护理康复流程。每天在晨会交班前护士长组织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一起评价前一天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护士长随时监督检查指导,当发现病人有病情变化或路径在执行中有异常时要及时进行修改。同时,护士长要组织大家分析原因,是否存在对病情预测不足或者人力和物力不足造成的,把发现的异常情况作为护理记录的重点,重新评估并制订护理计划,然后与医生一起评价是否重新执行临床护理路径,如有必要则再次使用临床护理路径。
1.3 评价指标
1.3.1 健康教育效果
制定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调节、心理指导、康复指导、用药指导、活动指导及戒烟限酒等问题,患者能复述相关疾病知识和康复技能,每个问题按:掌握、部份掌握、不掌握评分,分别为6分、4分、2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教育效果越好。
1.3.2 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主要项目有:①当您入院到病房时,你对护士接待服务态度是否满意?②您对病区的环境是否满意?③您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是否满意?④当您输液时,护士是否经常巡视?您是否满意?⑤您对护士的疾病知识宣教是否满意?⑥您需要做检查时护士是否讲解注意事项,您是否满意?⑦护士指导你服药时,您对护士讲解药物的主要作用和注意事项是否满意?⑧您对护士的主动服务是否满意?⑨您对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是否满意?⑩当您需要帮助时,护士有没有及时提供帮助?每个问题按: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为6分、4分、2分共100分,得分越高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3.3 住院天数
患者从住院第1天起至出院日。
1.3.4 住院费用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费用。
1.3.5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和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见表1。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制订好的计划,它的功能是采用表格的形式使诊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缩短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护士按制定的标准计划为患者进行治疗、检查、护理和健康宣教,每天按步骤实施,边工作边学习,可以增强护士的自主、自律性,增强成就感。患者可以逐步掌握该疾病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患者和护士的互动交流增加了,患者满意度也不断提高,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而传统护理是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分级,护士无权为患者制订护理级别,使护理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患者也得不到整体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护士每天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特别是宣教工作,护士会对患者的宣教工作进行评价,使患者很容易接受和掌握,避免了传统护理的无计划和无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内容,使患者接受的宣教知识不全面,不能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2];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护士可以每天根据项目内容逐项实施,使护理工作更具“量”化,护士长可以根据标准进行有效质控,保证了护理质量。表中可见,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要好。
3.2 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缩短其住院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患者掌握对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知识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健能力,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每天派发一日清单,让患者及家属能及时了解医疗费用,减少顾虑,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减少,能有效节约医疗成本,医疗费用增长得到了控制。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计划由护士个人制定的,主管医师也是根据个人不同的观点、患者用什么药、做什么检查、何时出院等由医师自已决定;护理工作无统一计划,按医嘱执行治疗,缺乏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治疗、护理计划没有标准化,造成医疗费用高,住院日长,而引起患者的不满意,表中可见住院费用和住院日,实验组比对照组要少。
3.3 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医疗目标和具体的治疗护理措施都很清楚,对患者治疗护理计划心中有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能给予满意的回答。同时将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
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较完整地展示给患者,使患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3]。表中可见,满意度调查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在传统护理过程中,没有标准化护理流程,由于护士个人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参差不齐,使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患者不能够全面了解病情,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护士回答不全面而造成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
4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能了解自已的病情,掌握该疾病的预防、保健及自我护理知识,使患者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热情、细心的服务,准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单病种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后,能有效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種可行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尢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 陈凌.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1-2.
[3] 王翠芳.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实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6):200-20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护理质量日益受到关注,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是针对已确诊的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护理工作计划,现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我院内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不存在并发症。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5-71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职业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包括:按护理常规,立即进入CCU病室、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不良刺激、吸氧2-5ml/min,持续心电、血氧监测、止痛镇静、扩冠、静脉溶栓,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观察病情等[1]。实验组根据科内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路径表进行护理,从入院第1天开始到第7天,分阶段实施护理内容;护理项目内容包括:入院指导,入院时诊断、治疗、检查、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及出院计划等,通过搜集的病人资料,为患者制订标准化的护理康复流程。每天在晨会交班前护士长组织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一起评价前一天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护士长随时监督检查指导,当发现病人有病情变化或路径在执行中有异常时要及时进行修改。同时,护士长要组织大家分析原因,是否存在对病情预测不足或者人力和物力不足造成的,把发现的异常情况作为护理记录的重点,重新评估并制订护理计划,然后与医生一起评价是否重新执行临床护理路径,如有必要则再次使用临床护理路径。
1.3 评价指标
1.3.1 健康教育效果
制定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调节、心理指导、康复指导、用药指导、活动指导及戒烟限酒等问题,患者能复述相关疾病知识和康复技能,每个问题按:掌握、部份掌握、不掌握评分,分别为6分、4分、2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教育效果越好。
1.3.2 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院护理部制定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主要项目有:①当您入院到病房时,你对护士接待服务态度是否满意?②您对病区的环境是否满意?③您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是否满意?④当您输液时,护士是否经常巡视?您是否满意?⑤您对护士的疾病知识宣教是否满意?⑥您需要做检查时护士是否讲解注意事项,您是否满意?⑦护士指导你服药时,您对护士讲解药物的主要作用和注意事项是否满意?⑧您对护士的主动服务是否满意?⑨您对护理过程中的服务是否满意?⑩当您需要帮助时,护士有没有及时提供帮助?每个问题按: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为6分、4分、2分共100分,得分越高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3.3 住院天数
患者从住院第1天起至出院日。
1.3.4 住院费用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费用。
1.3.5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和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见表1。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制订好的计划,它的功能是采用表格的形式使诊疗、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缩短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护士按制定的标准计划为患者进行治疗、检查、护理和健康宣教,每天按步骤实施,边工作边学习,可以增强护士的自主、自律性,增强成就感。患者可以逐步掌握该疾病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患者和护士的互动交流增加了,患者满意度也不断提高,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而传统护理是根据医嘱进行护理分级,护士无权为患者制订护理级别,使护理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患者也得不到整体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护士每天有目的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特别是宣教工作,护士会对患者的宣教工作进行评价,使患者很容易接受和掌握,避免了传统护理的无计划和无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内容,使患者接受的宣教知识不全面,不能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能力,达不到预期目标[2];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护士可以每天根据项目内容逐项实施,使护理工作更具“量”化,护士长可以根据标准进行有效质控,保证了护理质量。表中可见,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要好。
3.2 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缩短其住院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患者掌握对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知识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健能力,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每天派发一日清单,让患者及家属能及时了解医疗费用,减少顾虑,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减少,能有效节约医疗成本,医疗费用增长得到了控制。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计划由护士个人制定的,主管医师也是根据个人不同的观点、患者用什么药、做什么检查、何时出院等由医师自已决定;护理工作无统一计划,按医嘱执行治疗,缺乏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治疗、护理计划没有标准化,造成医疗费用高,住院日长,而引起患者的不满意,表中可见住院费用和住院日,实验组比对照组要少。
3.3 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医疗目标和具体的治疗护理措施都很清楚,对患者治疗护理计划心中有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能给予满意的回答。同时将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
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较完整地展示给患者,使患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3]。表中可见,满意度调查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在传统护理过程中,没有标准化护理流程,由于护士个人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参差不齐,使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患者不能够全面了解病情,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护士回答不全面而造成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
4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能了解自已的病情,掌握该疾病的预防、保健及自我护理知识,使患者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热情、细心的服务,准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单病种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后,能有效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種可行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尢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 陈凌.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1-2.
[3] 王翠芳.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实施[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