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个性化教育”引领中国教育改革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仍然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我们至今没有办出世界一流的学校,也难以培育世界一流人才。中国教育不仅落后于世界一流二流水准,而且落后于国内改革进程。我们看到基础薄弱而又积弊重重的交通管理也能达到当前水准,我们看到卫生部门虽然改革也是步履艰难,但至少已经开始触及医院、医生、病人权责等实质性问题,而教育在重大实质性问题上一筹莫展。几乎所有行业在改革发展方面都走到教育前面去了。当我们为中国梦而激动、而奋发的时候,难免不为中国教育而担忧、而着急。
  中国教育改革口号喊得震天响,花样层出不穷,而其实很多在隔靴搔痒、反复折腾,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全国都在改革发展之时,教育也没闲着。纲要、规划之类不断推出,新概念、新模式、国家、地方教育改革举措甚至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论进步乏善可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应该被看作政府的成就),看问题涛声依旧。就说基础教育吧。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个概念并视其为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弊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对一破一立的新概念。围绕这些概念,从管理部门、学校到民间,写出了汗牛充栋的论文、报告、工作总结之类。但实际问题解决了吗?除了办学条件改善和技术进步的因素之外,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水准整体上提升了吗?结论不容乐观。记得当年一位省教育厅普教处长说:学生家长感兴趣的,学校就反对,学校感兴趣的,教育部门就批评。这就是基础教育的现状。现在还是这样!这意味着至关重要的三大教育主体缺乏教育共识。在这种状态下能把基础教育办出高质量,那才真是怪事。说到折腾,最典型的是以高考为中心的考试改革。我们以教育公平为由引进在发达国家基本过时的标准化考试,奉若至宝,同时对其暴露出来的扼杀创新人才的弊端又无法视而不见,在必须改革的内外压力下,只好在没有理顺外部关系和缺乏整体设计的情况下仓促改革,今天改科目,明天改评卷方式,后天又推出自主招生,改来改去,始终也没见把问题解决。
  涉及亿万家庭和民族未来的教育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教育部十分清楚这一点并作出了积极努力,所推出的素质教育概念已经得到教育界内外积极响应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非常遗憾,素质教育并未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其对教育实践的积极作用也象一场毛毛雨只能触及地表。其原因在于: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而应试教育虽然也涉及到了中国教育的一些特征和弊端,但并未抓住最大特征和最大弊端。中国教育改革之所以让人感觉如隔靴搔痒,原因就在于此。什么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呢?如果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这个视角看过去应当是“试”,但那样看显然是片面的。因为一则考试恰恰是中国教育对世界的较大贡献,而且中国教育几乎难以找到比这个更大的贡献了;二则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教育还离不开考试,无论我们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可能办出一个没有考试的教育。从这个角度看,提倡素质教育固然不错,而批判应试教育则难免产生误导,特别是在强化考试制度的同时批判应试教育难免让人无所适从。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地方和学校在考试上胡乱动刀瞎折腾后果难以估量,教育工作者普遍陷入迷茫,社会上关心教育的人们则失望和困惑。
  中国教育的最大特征其实是“选”。为国家选育人才是我国教育工作者代代相传的崇高使命;选好苗子被认为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对入选的学校不惜投入、对入选的学生青睐有加被认为天经地义,至今仍占据多数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支配地位。尽管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也成为官方语言,但迄今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更没有根本改变教育部门、教育机构以及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模式。于是重点学校得天独厚或名利双收或名无实存,薄弱学校惨淡经营虽天天加强仍难见起色;于是教育民主化、教育公平口号动听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美丽的谎言。选的结果是:每个教育机构和每个教师任何情况下都有一大堆成绩,因为他们总是为最容易见到成效的所谓“好苗子”做锦上添花的工作,而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准却总是走不出落后状态。
  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其实是“弃”。选不上的就放弃,堪称中国教育界一大潜规则。不仅放弃,过去还冠以“差生”之污名,以维护师道尊严。现在说法好听些了,而实质则改进不大。吊诡之处在于:在目前教育政策下,那些被“弃”之学生及其家长只有自认命苦、“不聪明,不是读书的料,不怪老师和学校”,没有像卫生系统闹个“医患纠纷”什么的。不过,这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教育改革落后于卫生改革。“弃”的结果当然非常严重:一是一大群带着浓厚失败情绪的年轻人进入社会;二是许多家庭因为教育失败而解体或大大降低幸福指数;三是教育公平难以真正实现。而最大问题在于:在中国,教育者似乎拥有“天赋选择权”可以任意放弃不入法眼的学生,因材施教变成了选材施教。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都源于此。如果不把这个最大弊端找出来,中国教育真是希望不大。
  从“选”与“弃”这个角度,可以看清楚中国教育观念层面和行为模式的状况和问题。相比之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只是二级概念,用素质教育作为旗帜不能引领中国教育改革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深度和高度。要搞好中国教育改革,换一面更好的旗帜已成当务之急。这面旗帜就是“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延续了孔子、苏格拉底等中西传统文化大师和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个性化教育”能够吸收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等一切有利于人发展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个性化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彻底改变中国教育观念和面貌,使教育民主、教育公平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个性化教育”将使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很容易很清晰地找到工作目标,并大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法逾越的教育制高点;“个性化教育”是整个世界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不少注重创新务实的教育机构的招牌和广告,它象即将跃上地平线的太阳,就要喷薄而出了。
  用“个性化教育”引领中国教育改革!
其他文献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涉及诸多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方面,在实践中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推动广西文化大
神华黄骅港港务公司从企业管理需要出发,创建与现代港口企业管理制度相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管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教师的评价语是老师课堂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从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关注,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给学生以明确的目标导向,更好
期刊
开放包容是广西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桂林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一五”时期,桂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17.77亿元,年均增长35.5%.地
国共两党之间是阶级利益上的对立与民族利益上的统一关系,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使国共两党有了许多共同点.两党关系发展的历史曲线折射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两党斗争相
每次作文课都会让一些同学“谈文色变”,怎么样让孩子们不再怕写作文,不再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成为广大语文老师长期探究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期刊
期刊
近年来我国对法制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大,经济法表明实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差别。本文将对经济法的私人实施与社会实施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做出详细的阐
小学学习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和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乡镇的小学学校,根据低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