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科学选种
水稻的品种众多,每个品种的产量、质量以及生长情况有所差别,若选择的水稻品种不佳,将进一步提升病虫害的发生率并降低产量。为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种子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种植地区的地质情况、水源和气候环境,例如北方水稻只种植一季,相比南方热量条件更应考虑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一般来说应会选择优秀厂家生产的良种,或是在当地长时间推广的品种。不过要注意,整个种植区域内应尽量避免选择同一品种水稻,避免病虫害发生时大面积传播,可穿插种植不同品种水稻或其他作物,以确保水稻栽培的质量。
2、合理育种
育种的首要步骤是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在发芽前确保水稻种子可以在阳光照射下晒48~72h,消除有害病菌。之后放入消毒液中,以5kg清水加入5g强氯精浸泡10h左右,再用清水处理便达到催芽效果。若只使用清水浸泡可准备60℃左右温水浸泡4h,连续1~3次,使种子充分浸湿。
3、播種插秧
播种时间主要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和地势因素进行设定,一般3月底播种早稻,遵循冷浸温播的规则,可使幼苗快速出芽;选择在4月左右播种的中稻需要根据收获时间来确定播种时间;晚稻应由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和秧龄期决定。水稻秧苗的培育方式有早育壮秧和软盘育秧两种,现阶段多使用早育壮秧的方式。在育苗时应选择背阳且土壤肥沃的地块,最好有配套的灌溉设施。苗床面积在25平方米左右,苗床深度约为13cm,将苗床土壤整平并浇足底水。在播种前3天要在苗床上播撒有机肥、氮钾肥等,播种前2天应对苗床进行消毒。之后才能进行播种育苗,当水稻幼苗长出一叶后,可喷洒多效唑,控制秧苗生长,使水稻能够多分蘖。
在水稻幼苗生长15~20天后,具有2~2.5片叶时,便可以利用机械进行移栽插秧;生长至25~30天时,叶龄达到5片,可进行人工插秧。人工插秧需要保证每穴有两棵稻苗,秧苗间隔大于15cm。若土壤墒情好,肥力足够,可以将间隔适度扩大。机械插秧应保证每穴4棵秧苗,一亩需要插足18万以上的秧苗。无论是人工插秧或是机械插秧,都需要保证秧苗浅直、均匀,保证插秧后幼苗不飘苗,根系应处在土壤2cm以下,可以直立生长不会倒伏。秧苗浅插在稻田中,可以缩短幼苗的返青期,在低位时就能多分蘖,实现多穗高产。要注意,除了弱苗和病苗外,隔夜未插的秧苗也不能入土,必须要保证秧苗的正常生长,才能保障水稻高产。为实现水稻的高产,还需确保水稻密植的合理状态,在对水稻种植土壤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后,才能确认水稻的密植情况。例如区域内土壤比较肥沃,结构较为疏松,水稻生长状态良好,每亩秧苗数量应在1.5万左右。
4、施肥灌溉
水稻种植的施肥较为简单,不过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需对施肥进行充分的优化。氮磷钾是对水稻生长影响的重要元素。其中氮的影响最大,纯氮应以90kg每亩的比例进行施肥,磷和钾的比例为1:1,都是氮的二分之一,氮磷钾整体每亩用量约为250kg,为满足幼苗生长可施用两次,底肥可与100kg硫酸铵一同施用。施肥前需检查幼苗,考察秧田,结合生长情况选择施肥,为提高水稻产量,在孕穗期至抽穗期间应适当增加钾肥。
水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水稻在浅水中长势最高,对水的需求量也非常高,通常遵循薄水插秧、寸水回青、浅水分蘖原则,保持稻田的浅水状态,阳光射入浅水可以提高水温,提升水中的氧气含量,从而达到隔热的效果。为保证水稻的产量,应当在水稻的生长期内维持充足的水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确保土壤也能够交换到空气,使水稻根部与外界进行交互。水稻喜湿,却对水量有一定要求,在插秧后的灌溉不应超过秧心,而生长过程中稻田内的水量要低于植株的二分之一,进入生长成熟期后还需及时排水,避免水量过大影响水稻成熟。在水稻收割前一周应当进行断水处理,提高水稻的活力,调节稻田的温度,促进水稻高产。
5、病虫害防治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为辅,再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强化治理效果。在水稻种植前需对稻田进行深耕处理,将土壤中的病虫害去除,为水稻生长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水稻幼苗移栽前还需对稻田进行灌溉处理,水深度约为5~6cm,维持3~4天,杀死稻田中的虫蛹。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应选择抗病虫害较强的品种。物理防治可采用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等方法,根据稻田面积安装振频式杀虫灯,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这些方法不会对水稻环境产生影响,不会干预水稻的正常生长。生物防治可在稻田中饲养鸭子,既可以解决禽畜类饲养的水源及饲料问题,也能减少稻田的虫害数量,禽畜排出的粪便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化学防治必须要选择对环境污染小,毒性低的试剂,一般多在水稻种植前进行拌种处理,杀死种子可能携带的病毒或虫卵。若水稻出现瘟病、纹枯病或需要化学防治的虫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防治。
水稻的品种众多,每个品种的产量、质量以及生长情况有所差别,若选择的水稻品种不佳,将进一步提升病虫害的发生率并降低产量。为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种子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种植地区的地质情况、水源和气候环境,例如北方水稻只种植一季,相比南方热量条件更应考虑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一般来说应会选择优秀厂家生产的良种,或是在当地长时间推广的品种。不过要注意,整个种植区域内应尽量避免选择同一品种水稻,避免病虫害发生时大面积传播,可穿插种植不同品种水稻或其他作物,以确保水稻栽培的质量。
2、合理育种
育种的首要步骤是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在发芽前确保水稻种子可以在阳光照射下晒48~72h,消除有害病菌。之后放入消毒液中,以5kg清水加入5g强氯精浸泡10h左右,再用清水处理便达到催芽效果。若只使用清水浸泡可准备60℃左右温水浸泡4h,连续1~3次,使种子充分浸湿。
3、播種插秧
播种时间主要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和地势因素进行设定,一般3月底播种早稻,遵循冷浸温播的规则,可使幼苗快速出芽;选择在4月左右播种的中稻需要根据收获时间来确定播种时间;晚稻应由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和秧龄期决定。水稻秧苗的培育方式有早育壮秧和软盘育秧两种,现阶段多使用早育壮秧的方式。在育苗时应选择背阳且土壤肥沃的地块,最好有配套的灌溉设施。苗床面积在25平方米左右,苗床深度约为13cm,将苗床土壤整平并浇足底水。在播种前3天要在苗床上播撒有机肥、氮钾肥等,播种前2天应对苗床进行消毒。之后才能进行播种育苗,当水稻幼苗长出一叶后,可喷洒多效唑,控制秧苗生长,使水稻能够多分蘖。
在水稻幼苗生长15~20天后,具有2~2.5片叶时,便可以利用机械进行移栽插秧;生长至25~30天时,叶龄达到5片,可进行人工插秧。人工插秧需要保证每穴有两棵稻苗,秧苗间隔大于15cm。若土壤墒情好,肥力足够,可以将间隔适度扩大。机械插秧应保证每穴4棵秧苗,一亩需要插足18万以上的秧苗。无论是人工插秧或是机械插秧,都需要保证秧苗浅直、均匀,保证插秧后幼苗不飘苗,根系应处在土壤2cm以下,可以直立生长不会倒伏。秧苗浅插在稻田中,可以缩短幼苗的返青期,在低位时就能多分蘖,实现多穗高产。要注意,除了弱苗和病苗外,隔夜未插的秧苗也不能入土,必须要保证秧苗的正常生长,才能保障水稻高产。为实现水稻的高产,还需确保水稻密植的合理状态,在对水稻种植土壤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后,才能确认水稻的密植情况。例如区域内土壤比较肥沃,结构较为疏松,水稻生长状态良好,每亩秧苗数量应在1.5万左右。
4、施肥灌溉
水稻种植的施肥较为简单,不过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需对施肥进行充分的优化。氮磷钾是对水稻生长影响的重要元素。其中氮的影响最大,纯氮应以90kg每亩的比例进行施肥,磷和钾的比例为1:1,都是氮的二分之一,氮磷钾整体每亩用量约为250kg,为满足幼苗生长可施用两次,底肥可与100kg硫酸铵一同施用。施肥前需检查幼苗,考察秧田,结合生长情况选择施肥,为提高水稻产量,在孕穗期至抽穗期间应适当增加钾肥。
水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水稻在浅水中长势最高,对水的需求量也非常高,通常遵循薄水插秧、寸水回青、浅水分蘖原则,保持稻田的浅水状态,阳光射入浅水可以提高水温,提升水中的氧气含量,从而达到隔热的效果。为保证水稻的产量,应当在水稻的生长期内维持充足的水分,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确保土壤也能够交换到空气,使水稻根部与外界进行交互。水稻喜湿,却对水量有一定要求,在插秧后的灌溉不应超过秧心,而生长过程中稻田内的水量要低于植株的二分之一,进入生长成熟期后还需及时排水,避免水量过大影响水稻成熟。在水稻收割前一周应当进行断水处理,提高水稻的活力,调节稻田的温度,促进水稻高产。
5、病虫害防治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为辅,再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强化治理效果。在水稻种植前需对稻田进行深耕处理,将土壤中的病虫害去除,为水稻生长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水稻幼苗移栽前还需对稻田进行灌溉处理,水深度约为5~6cm,维持3~4天,杀死稻田中的虫蛹。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应选择抗病虫害较强的品种。物理防治可采用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等方法,根据稻田面积安装振频式杀虫灯,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这些方法不会对水稻环境产生影响,不会干预水稻的正常生长。生物防治可在稻田中饲养鸭子,既可以解决禽畜类饲养的水源及饲料问题,也能减少稻田的虫害数量,禽畜排出的粪便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化学防治必须要选择对环境污染小,毒性低的试剂,一般多在水稻种植前进行拌种处理,杀死种子可能携带的病毒或虫卵。若水稻出现瘟病、纹枯病或需要化学防治的虫害,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