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教育才可能按规律水到渠成;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保证,只有贯彻了尊重幼儿,教育可能收到最佳效果;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只有发扬了尊重幼儿,教育才可能充满生机和朝气。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幼儿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尊重幼儿就要正视孩子间的个体差异。
关键词:尊重幼儿;灵魂;幼儿教育
一、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的奠基教育,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与重视
从社会角度而言,人们纷纷出资出力,兴办各种幼儿教育中心、兴趣园所、特长班,名目繁多,足见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家庭角度而言,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学绘画、练跳舞,今日琴棋、明日书画,足见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
自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颁布以来,相关学习心得和教育教学感悟的文章多如牛毛,众口一辞的是,新《纲要》充分尊重了幼儿、珍视了幼儿的生命,树立了“儿童高于一切”的新儿童观。人们尽量以新《纲要》的精神指导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努力使自己原本急于求成的“功力”心与新纲要精神相互协调、达成一致,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大多数成人还是“换汤不换药”,幼儿教育并没有按新纲要预设的方向前进。
如何协调二者,如何在新儿童观的指导下教育幼儿,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住新儿童观的精髓——尊重幼儿。我们过于强调了成人的干涉作用,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和体验。这种有意无意的“不尊重”严重挫伤了幼儿的心理,是现代幼儿教育坚决扬弃的。
二、对幼儿而言,尊重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鼓励和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1)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信任。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一种教育力量,尊重幼儿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信任幼儿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信任幼儿就是将幼儿看作是一个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的独特个体。
(2)尊重就是对幼儿的鼓励。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
(3)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人文关怀。人们往往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以至于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了培养幼儿能够达到什么标准,而不是关注培养出来的人是否有个性、是否有健康的心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潜能。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独特的、唯一的,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和自己特有的成长轨迹,我们不能漠视人类丰富的心理,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幼儿生命活动的过程。
三、尊重幼儿对幼儿意义如此重大,尊重幼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不论孩子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在幼儿期教育中,表现较普遍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缺乏等待幼儿自然成长的耐心,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中,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幼儿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另外,过早进入学习阶段,免不了遭遇种种困境与失败,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判、责骂孩子,却很少检讨自己的确心态和行为,父母和老师在急于求成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他自己自然成长发展的时间表,成人应让他们按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这是尊重幼儿的基础和保障。
(2)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幼儿虽然年幼,思想很不成熟、思维很具体形象,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成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弱小、因为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自我意识是幼儿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独立性等。这些素质在幼儿期如果发展不好,就会影响他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是来自父母、老师对他的评价,当他肯定被父母、老师爱着时,他就有一种满足、快乐感和安全感。幼儿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成人往往怕他们做不好或者添乱,从而常常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而当幼儿长到一定年龄却什么也不会或做不好时,却又遭到父母的指责和埋怨,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3)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研究表明,受成人支配太多,指责太多的孩子自我激励能力很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好奇心受到打击,他们很难发现自我价值。在当今智力开发热潮的推动下,幼儿从小就肩负着学科知识学习的重大使命。由于社会对幼儿过高的期望,成人希望将大量的知识尽快装进幼儿“一穷二白”的脑袋里,于是,幼儿被要求学习各种“特长”:乐器、舞蹈、绘画、识字、书法、英语等等,许多要到小学才学的内容也被提前到学前阶段。同时,孩子由于过早地承受超强的学习压力,而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乐趣,这将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其它各种能力的发展,并影响其心理发育和心理健康。尊重幼儿,就应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内容,成人应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只有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当然,尊重幼儿并不是一味的顺从孩子,而是应当放下架子,把自己摆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幼儿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從中感受到爱和尊重,并学会爱别人、尊重别人。
关键词:尊重幼儿;灵魂;幼儿教育
一、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的奠基教育,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与重视
从社会角度而言,人们纷纷出资出力,兴办各种幼儿教育中心、兴趣园所、特长班,名目繁多,足见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家庭角度而言,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学绘画、练跳舞,今日琴棋、明日书画,足见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
自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颁布以来,相关学习心得和教育教学感悟的文章多如牛毛,众口一辞的是,新《纲要》充分尊重了幼儿、珍视了幼儿的生命,树立了“儿童高于一切”的新儿童观。人们尽量以新《纲要》的精神指导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努力使自己原本急于求成的“功力”心与新纲要精神相互协调、达成一致,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大多数成人还是“换汤不换药”,幼儿教育并没有按新纲要预设的方向前进。
如何协调二者,如何在新儿童观的指导下教育幼儿,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住新儿童观的精髓——尊重幼儿。我们过于强调了成人的干涉作用,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和体验。这种有意无意的“不尊重”严重挫伤了幼儿的心理,是现代幼儿教育坚决扬弃的。
二、对幼儿而言,尊重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鼓励和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1)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信任。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一种教育力量,尊重幼儿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信任幼儿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信任幼儿就是将幼儿看作是一个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的独特个体。
(2)尊重就是对幼儿的鼓励。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
(3)尊重幼儿是对幼儿的人文关怀。人们往往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以至于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关注了培养幼儿能够达到什么标准,而不是关注培养出来的人是否有个性、是否有健康的心理、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的潜能。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独特的、唯一的,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和自己特有的成长轨迹,我们不能漠视人类丰富的心理,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幼儿生命活动的过程。
三、尊重幼儿对幼儿意义如此重大,尊重幼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幼儿,就要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不论孩子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相应地,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在幼儿期教育中,表现较普遍的就是父母和老师缺乏等待幼儿自然成长的耐心,迫不及待的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中,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幼儿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另外,过早进入学习阶段,免不了遭遇种种困境与失败,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判、责骂孩子,却很少检讨自己的确心态和行为,父母和老师在急于求成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他自己自然成长发展的时间表,成人应让他们按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这是尊重幼儿的基础和保障。
(2)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幼儿虽然年幼,思想很不成熟、思维很具体形象,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成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弱小、因为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自我意识是幼儿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独立性等。这些素质在幼儿期如果发展不好,就会影响他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是来自父母、老师对他的评价,当他肯定被父母、老师爱着时,他就有一种满足、快乐感和安全感。幼儿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成人往往怕他们做不好或者添乱,从而常常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而当幼儿长到一定年龄却什么也不会或做不好时,却又遭到父母的指责和埋怨,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3)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研究表明,受成人支配太多,指责太多的孩子自我激励能力很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好奇心受到打击,他们很难发现自我价值。在当今智力开发热潮的推动下,幼儿从小就肩负着学科知识学习的重大使命。由于社会对幼儿过高的期望,成人希望将大量的知识尽快装进幼儿“一穷二白”的脑袋里,于是,幼儿被要求学习各种“特长”:乐器、舞蹈、绘画、识字、书法、英语等等,许多要到小学才学的内容也被提前到学前阶段。同时,孩子由于过早地承受超强的学习压力,而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乐趣,这将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其它各种能力的发展,并影响其心理发育和心理健康。尊重幼儿,就应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内容,成人应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只有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当然,尊重幼儿并不是一味的顺从孩子,而是应当放下架子,把自己摆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幼儿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從中感受到爱和尊重,并学会爱别人、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