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将会有效的提高教学有效性,也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当前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将是一种科学方法与艺术,教师设计的任何教学环节都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利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完成有效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52-01
一、科学利用教材,整合资源
教材是本书,全国的教师都在使用,但是如何使用,如何充分的利用这本书要看教师个人了。实际是在编写教材的时候,编写者非常注重的是一这本书的整体性与宏观性。例如在《辛亥革命》这一课的编写时就通过宏观、综观、微观的目标做一个全盘的规划,做好统筹安排,通过各方面的专家与学者进行觀摩与讨论之后通过整合与修改之后基于平等民主与思维自由的基础上完成的,从而实现了历史课本中的每一章节都能实现课堂紧凑、教师引导的有效性,也能调动师生资源的高度整合性。因此在教师之前的备课中,应科学利用教材,合理的结合教材前后的有效资源,使所有的知识点形成有机的知识面在课堂上发挥效益。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较初中生趋天成熟,但是却没有更好的自我约束力,并且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基于这点教师就不能够强制性的教学,而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我都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在认知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对世界多极化的信息加以收集,并且设立“关于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好处与坏处”的课堂大辩论,这样不但让学生在这场大辩论中能够有效地表达口才,还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与积极思考的能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氛围。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加强教学。将一些历史上有名的典故像讲故事一样穿插进来,也可以与其他教学科目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2.历史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是一个与其他科目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还应当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历史规律进行科学的认识与评价,对历史人物如汉武帝、武则天等人能够从社会贡献、军事或政治等方面加以评论,同时结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行综合的评价。
三、用好历史史料
历史教材不是干枯的教材,而是具备了大量的史料与图文的新教材,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教材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史料是对教材更有效的提高,如果对教材更简单的重复而不能对其有效的利用将会影响课堂效果的有效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积极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将课本、史实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历史的特殊性在于其内容都是历史事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或其他途径完成对历史信息的掌握,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多种思维与多种解决办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与新理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实行小组教学的形式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与信息交流,实现知识上的提高与飞跃。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观察、思考、研讨交流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体验与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能逐步的解决问题。
五、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当代的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可以在广博的信息中查寻到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这些都会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基础与支撑点,将这些有机的融合到历史教学中,就有效地丰富了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兴趣,实现协作学习的教与学的方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当前课堂辅助教学的一部分,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他们都能根据本学校的特点,通过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在多媒体教学的参与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前敏.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79)
[2]孔海平.探索高中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52-01
一、科学利用教材,整合资源
教材是本书,全国的教师都在使用,但是如何使用,如何充分的利用这本书要看教师个人了。实际是在编写教材的时候,编写者非常注重的是一这本书的整体性与宏观性。例如在《辛亥革命》这一课的编写时就通过宏观、综观、微观的目标做一个全盘的规划,做好统筹安排,通过各方面的专家与学者进行觀摩与讨论之后通过整合与修改之后基于平等民主与思维自由的基础上完成的,从而实现了历史课本中的每一章节都能实现课堂紧凑、教师引导的有效性,也能调动师生资源的高度整合性。因此在教师之前的备课中,应科学利用教材,合理的结合教材前后的有效资源,使所有的知识点形成有机的知识面在课堂上发挥效益。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较初中生趋天成熟,但是却没有更好的自我约束力,并且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基于这点教师就不能够强制性的教学,而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我都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在认知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对世界多极化的信息加以收集,并且设立“关于世界多极化出现的好处与坏处”的课堂大辩论,这样不但让学生在这场大辩论中能够有效地表达口才,还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与积极思考的能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氛围。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加强教学。将一些历史上有名的典故像讲故事一样穿插进来,也可以与其他教学科目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2.历史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是一个与其他科目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还应当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历史规律进行科学的认识与评价,对历史人物如汉武帝、武则天等人能够从社会贡献、军事或政治等方面加以评论,同时结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行综合的评价。
三、用好历史史料
历史教材不是干枯的教材,而是具备了大量的史料与图文的新教材,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教材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史料是对教材更有效的提高,如果对教材更简单的重复而不能对其有效的利用将会影响课堂效果的有效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积极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将课本、史实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历史的特殊性在于其内容都是历史事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或其他途径完成对历史信息的掌握,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多种思维与多种解决办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与新理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实行小组教学的形式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与信息交流,实现知识上的提高与飞跃。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观察、思考、研讨交流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体验与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能逐步的解决问题。
五、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当代的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可以在广博的信息中查寻到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这些都会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基础与支撑点,将这些有机的融合到历史教学中,就有效地丰富了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兴趣,实现协作学习的教与学的方式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当前课堂辅助教学的一部分,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他们都能根据本学校的特点,通过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在多媒体教学的参与下,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前敏.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79)
[2]孔海平.探索高中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