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变革的目的是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符合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提升他们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着手,展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
关键词:课程改革;音乐教育;改革趋势
音乐教育是青少年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音乐教育隐藏着很多的弊端,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因此,重视音乐教育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快音乐教育的变革,构建完善的音乐课程体系,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也已经开始实施,如何更好的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变革,让其更好的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地方。
一、让音乐放飞童年梦想
童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一个人为未来打下基础的阶段。童年应该是多姿多彩,是青少年放飞梦想的阶段。音乐对于增加中小学生生活色彩,为他们的生活插上理想的翅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充满色彩和情感的世界,让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向往。音乐教学的教育目标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世界观,为学生热爱生命和艺术,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让音乐贴近校园生活
在2003年人代会上,推出了《关于推动创作中小学校园歌曲的建议》的文件,其中明确指出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现状:专门为中小学生制定的校园歌曲十分稀少,中小学生可以接触的音乐大部分是成人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大部分是成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其内容十分不适合青少年的年龄,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说到青少年音乐教育的现状,都感到形势非常紧迫,前景不容乐观。
对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总结,可以为归结两个方面:1、报酬和付出不成正比。在目前情况下,进行成人音乐歌曲的创作,或者是流行小说的创作,报酬相对较高,但是进行校园音乐歌曲创作的报酬却非常低。同样是进行创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差不多,甚至后者花费的精力更多,但是前者比后者得到的报酬要高的多,这就导致很多的创作者更热衷于成人音乐题材的创造。2、进行校园歌曲创作的作者和青少年儿童的接触比较少,和他们的生活相分离,不了解青少年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内心世界。因此,创作出来的歌曲和青少年儿童的生活脱节,走不进他们的内心,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我们想要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以校园歌曲的创作为突破口,变革校园歌曲创作的激励机制,推动校园歌曲的创造,让学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是真正可以代表青少年心声的歌曲,让音乐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
三、让音乐触摸纯稚心灵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开展的音乐教育中有着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教育内容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严重脱节,教学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存在过度专业化的现象。眼下流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大都依照大中专音乐学院教材的标准编制,其内容和教学形式是按照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设置的,其知识相对来说专业、系统,是一个整体的体系。这些对于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来说,都太专业,难度过高,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不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他们缺乏音乐教学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条框划割,把完整的音乐划分为若干的知识,失去了音乐的独特性;在内容教学上,重教师教授,轻学生学习,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失去音乐教育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作用;过于重视教学结果在成绩上的表现,而轻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降低了学生情感和音乐中蕴含情感之间的交流。
总之,这种过于专业、系统的音乐教学是不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在音乐教学变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改变这种局面,让音乐成为真正的心灵鸡湯,引导学生的心灵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四、让音乐启迪人生智慧
音乐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每一首音乐的接受过程,都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与创造力,经过学生的内心改造,对音乐中形象和情感进行重新塑造,逐渐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鉴别能力,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生活,从而改变生活。
五、让音乐凝聚精神力量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现阶段,由于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人们的情感正在逐渐的淡漠,特别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越来越远离年轻人的视线。因此,在中小学生心中播下爱国主义情感的种子,让学生明白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成为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教学目标。从这种教学目的来说,音乐教育无疑具有更加强大的作用。同时,优秀的音乐是一脉相通的,无论是古代音乐还是现代音乐,其蕴含在形式中的本质都是追求真善美,都是追求自然和谐,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加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他们团结的力量。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理解音乐教育的实质和内涵,逐渐增加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让音乐真正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动力。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美]H-加登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垒日制小学和韧中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1(1)
音乐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变革的目的是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符合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提升他们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着手,展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
关键词:课程改革;音乐教育;改革趋势
音乐教育是青少年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音乐教育隐藏着很多的弊端,有很多不和谐的地方。因此,重视音乐教育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快音乐教育的变革,构建完善的音乐课程体系,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也已经开始实施,如何更好的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变革,让其更好的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地方。
一、让音乐放飞童年梦想
童年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一个人为未来打下基础的阶段。童年应该是多姿多彩,是青少年放飞梦想的阶段。音乐对于增加中小学生生活色彩,为他们的生活插上理想的翅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充满色彩和情感的世界,让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向往。音乐教学的教育目标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世界观,为学生热爱生命和艺术,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让音乐贴近校园生活
在2003年人代会上,推出了《关于推动创作中小学校园歌曲的建议》的文件,其中明确指出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现状:专门为中小学生制定的校园歌曲十分稀少,中小学生可以接触的音乐大部分是成人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大部分是成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其内容十分不适合青少年的年龄,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说到青少年音乐教育的现状,都感到形势非常紧迫,前景不容乐观。
对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总结,可以为归结两个方面:1、报酬和付出不成正比。在目前情况下,进行成人音乐歌曲的创作,或者是流行小说的创作,报酬相对较高,但是进行校园音乐歌曲创作的报酬却非常低。同样是进行创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差不多,甚至后者花费的精力更多,但是前者比后者得到的报酬要高的多,这就导致很多的创作者更热衷于成人音乐题材的创造。2、进行校园歌曲创作的作者和青少年儿童的接触比较少,和他们的生活相分离,不了解青少年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内心世界。因此,创作出来的歌曲和青少年儿童的生活脱节,走不进他们的内心,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我们想要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以校园歌曲的创作为突破口,变革校园歌曲创作的激励机制,推动校园歌曲的创造,让学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接触到的是真正可以代表青少年心声的歌曲,让音乐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
三、让音乐触摸纯稚心灵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开展的音乐教育中有着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教育内容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严重脱节,教学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存在过度专业化的现象。眼下流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大都依照大中专音乐学院教材的标准编制,其内容和教学形式是按照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设置的,其知识相对来说专业、系统,是一个整体的体系。这些对于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来说,都太专业,难度过高,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学习。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不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他们缺乏音乐教学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条框划割,把完整的音乐划分为若干的知识,失去了音乐的独特性;在内容教学上,重教师教授,轻学生学习,这严重打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失去音乐教育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作用;过于重视教学结果在成绩上的表现,而轻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降低了学生情感和音乐中蕴含情感之间的交流。
总之,这种过于专业、系统的音乐教学是不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在音乐教学变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改变这种局面,让音乐成为真正的心灵鸡湯,引导学生的心灵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四、让音乐启迪人生智慧
音乐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每一首音乐的接受过程,都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与创造力,经过学生的内心改造,对音乐中形象和情感进行重新塑造,逐渐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和鉴别能力,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生活,从而改变生活。
五、让音乐凝聚精神力量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现阶段,由于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人们的情感正在逐渐的淡漠,特别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越来越远离年轻人的视线。因此,在中小学生心中播下爱国主义情感的种子,让学生明白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成为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教学目标。从这种教学目的来说,音乐教育无疑具有更加强大的作用。同时,优秀的音乐是一脉相通的,无论是古代音乐还是现代音乐,其蕴含在形式中的本质都是追求真善美,都是追求自然和谐,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加他们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他们团结的力量。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理解音乐教育的实质和内涵,逐渐增加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让音乐真正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动力。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美]H-加登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垒日制小学和韧中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