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书写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汉字书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学会做人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科学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写好汉字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要求。
刚刚落幕的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观众广泛关注,节目内外频现的“提笔忘字”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汉字文化的重视。反思当今小学教育,小学生汉字规范书写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初入小学的学生约50%在坐姿和握笔姿势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头歪,眼睛距离书本近(即便起初正确,但不能坚持),双脚随意放置(脚尖点地;一脚外侧着地,另一脚翘于其上;双脚踩在板凳枨上),握笔太低,五指放置位置不当(四指位于笔前,小手指放于笔后;大拇指位于笔前,其余放于笔后),笔的方向与身体垂直等。其次,很多学生书写笔顺不规范、布局不合理,字迹潦草,错别字频出。究其原因,有信息化技术对执笔写字的冲击,有社会不规范用字对学生的误导;更有教师对汉字书写教学的忽视,对自身书写能力的漠视;还有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无暇正正规规写字、认认真真练字。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与能力呢?
一、教师为范,唤醒学生的练字细胞
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汉字书写的教学方法、书写姿势等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较深的书写基本功。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模仿意识与能力很强,学习阶段的他们特别喜爱模仿自己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用心练就一手好字。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板书,勇于将自己的字展示给学生,不要用多媒体完全替代板书;其次,教师的板书和作业批语一定要工整规范、美观大方、运笔正确、布局合理,切勿随心所欲、龙飞凤舞。只有教师敢写字、好写字、写好字,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唤醒学生认真练写汉字的细胞。
二、兴趣为师,调动学生的练字兴趣
古人云: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只有激发学生的练字兴趣才能使他们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首先,教师可以介绍汉字的渊源,激发学生热爱之情。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字形结构是方块形,所以又称作方块字。汉字是一种魅力无穷的文字,它的来源、演变和发展,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相当多而有趣的故事,如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语文课堂上,教师适时给学生讲一讲有关汉字发展的生动故事,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其次,教师可以讲述书法家的动人故事,引发学生钦佩之情。如王羲之“临池学书”,使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欧阳询露宿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怀素写字写穿木板的故事;岳飞沙土练字的故事……了解了这些动人的故事,学生会对他们肃然起敬,引发写字练字的浓厚兴趣。再次,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欣赏优秀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古色古香的隶书、行云流水的行书、端庄严谨的楷书、凤舞龙翔的草书,均给人以美的享受。课上或课下,教师可选择恰当时机,与学生共赏名家优秀书法作品。尤其是楷书精品,教师应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无限魅力,进而爱上书法,爱上练字。
三、指导为主,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郭沫若先生的这句话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汉字书写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端正地书写汉字。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并注意时时提醒、坚持纠正。部分教师因日常教育教学任务繁忙,对学生“双姿”关注和纠正力度不够,只停留在口号上,导致学生的错误姿势很难纠正。所以,教师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的笔顺和合理的间架结构。课堂上,教师要利用田字格逐一示范、认真讲解。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临帖与摹贴,并,要给学生规定目标任务,每天量化,加强练习。
四、减负为辅,留给学生练字时间
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必将使学生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对作业产生应付心理。作业书写是学生规范写字练字的重要途径,而繁重的作业让学生无暇顾及自己“双姿”是否正确、笔顺与间架结构是否合理、字迹是否端正美观。“练字同时也是练人”,心浮气躁是难以练好字的。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与良好平和的心态边完成作业边练习写字。
汉字书写教学工作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练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际行动,不折不扣地将此项工作稳健、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为学生练就“一手好字”奠基。
(责编 张敬亚)
刚刚落幕的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观众广泛关注,节目内外频现的“提笔忘字”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汉字文化的重视。反思当今小学教育,小学生汉字规范书写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初入小学的学生约50%在坐姿和握笔姿势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头歪,眼睛距离书本近(即便起初正确,但不能坚持),双脚随意放置(脚尖点地;一脚外侧着地,另一脚翘于其上;双脚踩在板凳枨上),握笔太低,五指放置位置不当(四指位于笔前,小手指放于笔后;大拇指位于笔前,其余放于笔后),笔的方向与身体垂直等。其次,很多学生书写笔顺不规范、布局不合理,字迹潦草,错别字频出。究其原因,有信息化技术对执笔写字的冲击,有社会不规范用字对学生的误导;更有教师对汉字书写教学的忽视,对自身书写能力的漠视;还有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无暇正正规规写字、认认真真练字。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与能力呢?
一、教师为范,唤醒学生的练字细胞
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汉字书写的教学方法、书写姿势等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较深的书写基本功。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模仿意识与能力很强,学习阶段的他们特别喜爱模仿自己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用心练就一手好字。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板书,勇于将自己的字展示给学生,不要用多媒体完全替代板书;其次,教师的板书和作业批语一定要工整规范、美观大方、运笔正确、布局合理,切勿随心所欲、龙飞凤舞。只有教师敢写字、好写字、写好字,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唤醒学生认真练写汉字的细胞。
二、兴趣为师,调动学生的练字兴趣
古人云: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只有激发学生的练字兴趣才能使他们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首先,教师可以介绍汉字的渊源,激发学生热爱之情。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字形结构是方块形,所以又称作方块字。汉字是一种魅力无穷的文字,它的来源、演变和发展,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相当多而有趣的故事,如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语文课堂上,教师适时给学生讲一讲有关汉字发展的生动故事,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其次,教师可以讲述书法家的动人故事,引发学生钦佩之情。如王羲之“临池学书”,使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欧阳询露宿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怀素写字写穿木板的故事;岳飞沙土练字的故事……了解了这些动人的故事,学生会对他们肃然起敬,引发写字练字的浓厚兴趣。再次,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欣赏优秀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古色古香的隶书、行云流水的行书、端庄严谨的楷书、凤舞龙翔的草书,均给人以美的享受。课上或课下,教师可选择恰当时机,与学生共赏名家优秀书法作品。尤其是楷书精品,教师应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无限魅力,进而爱上书法,爱上练字。
三、指导为主,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郭沫若先生的这句话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汉字书写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端正地书写汉字。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并注意时时提醒、坚持纠正。部分教师因日常教育教学任务繁忙,对学生“双姿”关注和纠正力度不够,只停留在口号上,导致学生的错误姿势很难纠正。所以,教师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汉字书写正确的笔顺和合理的间架结构。课堂上,教师要利用田字格逐一示范、认真讲解。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临帖与摹贴,并,要给学生规定目标任务,每天量化,加强练习。
四、减负为辅,留给学生练字时间
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必将使学生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对作业产生应付心理。作业书写是学生规范写字练字的重要途径,而繁重的作业让学生无暇顾及自己“双姿”是否正确、笔顺与间架结构是否合理、字迹是否端正美观。“练字同时也是练人”,心浮气躁是难以练好字的。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与良好平和的心态边完成作业边练习写字。
汉字书写教学工作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练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际行动,不折不扣地将此项工作稳健、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为学生练就“一手好字”奠基。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