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居时 广东肇庆人,1970年出生于书画世家,1990年代在深圳新桥打工、画画。现任上海市赵朴初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七岁习书画,承庭训而耽于笔墨丹青,得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等指导。十六岁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曾多次送美国、日本等海外艺术馆展出,并被海外藏家收藏。
3月初,一个暖阳普照的下午,我有幸到位于新桥中心路上的大道文化公司拜访了疫情期间在这里进行创作的画家刘居时先生。眼前的刘居时精神饱满,飘逸发须透出艺术家的风范。我们的话题从刘居时的六祖情结开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六祖大师是继释迦牟尼佛后令众生开悟最多的人,汉传藏传六祖坛经唯一被称为佛经,南传禅宗遍及全世界。刘居时采用水墨画形式讲述六祖故事。刘居时年前来到深圳是为今年3月在广州举办的六祖画展做准备的。“没想到遇到疫情,很多活动都取消了,到现在都不能出门,不过也好,大道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正好可以在这里专心创作。我住在这里,很少出门,专心画点画,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吧。”这期间,刘居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精力,先后创作了十八罗汉、陆羽等大大小小上百幅人物专题画。
刘居时出生于书画世家,父亲是一名中医,虽对书画艺术造诣很深,但深知画画不能养家糊口,一心指引刘家兄弟走从医之路,不主张他们画画。而出生在“端砚”之乡的刘居时耳濡目染,似乎与画画有着天然的缘分,他从六、七岁便开始习书画,凭着难得的韧劲,他临摹齐白石画作、芥子园画谱等。后有幸得到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师指导,为他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十六岁读初三那年,他成功举办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画展,轰动一时。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也蛮好玩的。”刘居时淡然一笑。“其实新桥这个地方很有文化底蕴,我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来到深圳打工,在新桥上寮一家印刷厂画画、做设计,做了七八年,我为厂里设计了很多产品,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厂子因此由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当年条件很苦,没有电脑,整个工厂就我一个人搞设计,所有设计全部都是用手画,好在老板专门给了一间办公室,工作完成了就自己画画,那时候画得最多的就是《清明上河图》临摹图。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大道文化公社的石总。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感觉新桥这里聚集了一群比较喜欢玩文艺的人,喜欢写作的人,很有气场。特别是这次疫情期间在这里创作,这里的画画环境很好,我很喜欢。”
据了解,2008年洪田公园爱心亭落成之际,邀请刘居时为亭顶作画时,他欣然答应,没有一点犹豫。
谈到刘居时最擅长的人物故事创作时,他说,自己的家乡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他从小就耳闻目睹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和史料,家乡流传关于六祖、龙母、包拯等故事,影响了他。从那时起,他暗暗发誓要把这些人物故事变成画,以画作形式宣扬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几十年来,他游五湖四海,览天下胜景,拜诸佛道场,读诸子百家,察人间冷暖,采天地之灵气而入于画中。其画风挥洒自如,刻画入微,笔下人物栩栩如生,悠闲自然,得到画界、佛教界和文化界的充分认可,在上海、广东、安徽以及英国、日本等海内外巡回展出。
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刘居时历时三载,以《六祖坛经》为主线,自《六祖诞生》发轫,至《塔光冲天三日始散》圆满完成,通过71幅系列故事画回顾六祖惠能大师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用中国画特有的虚实相生的笔法,在笔墨纸间表现无处不在的禅意,生动展现了惠能大师的非凡人生和不朽功绩,弘扬大师的人格风范和禅学奥义。其作品用笔、构图、意趣皆从传统中来,又不泥于传统,深得禅宗奥旨,是不可多得之艺术臻品。2018年5月,该系列画在上海一经展出即好评如潮。
“六祖坛经文化包含了整个人类的哲学思想,一个人变成佛,已经超出神的范围,不生不灭,永久性跟宇宙在一起,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已经成为人类哲学的中心,成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就是为整个人类服务,要感恩,要爱国,要有正能量,为社会稳定,为大众服务。我之所以要画六祖,就是基于对六祖的敬仰。”
也就是在谈笑之间,刘居时已经现场为我们画了一幅竹子图,由此可见其功夫深厚,非同凡响。
刘时居介绍说,2015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包拯勤政廉政故事畫展》也是他数年心血的积累。60幅画作,讲的是包拯主政端州时惩治贪官污吏、保护砚工利益、减轻百姓负担以及挖水井治瘴痢、建书院兴教育等故事。该系列画运用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艺,结合西画的写生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名臣包拯清心直道、报国尽忠的精神特征,刻画了包拯刚正不阿、廉洁奉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人物形象。刘居时已将这组作品全部无偿捐赠给广东肇庆市政府修建的包拯祠及端州包拯文化园,以让包拯主政端州的故事永久流传。他以包拯廉政为题材创作的12尺整张宣纸巨幅历史绘画,已由包拯博物馆永久收藏。根据他画作内容雕刻在端州宋代城墙上的永久性石刻画,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名片。
如果说六祖和包拯是有记载的人物形象,刘居时笔下的另一个巾帼英雄式的人物----龙母,则是根据家乡真人真事而创作出来的80幅故事画,龙母传说故事有2300多年的历史,由秦始皇册封的龙母庙至今还在。龙母匡扶正义、扬善惩恶、治理水患、普济苍生、大慈大悲的形象在刘居时的笔下得到生动体现。其为广东德庆龙母传说绘制的86帧12尺整张巨幅创世纪神话故事,已被印制成传播孝道的文化画册,配合电影《六祖》及六祖巨幅绘画在沪、粤等地巡回展出。
无论是历史人物包拯、慧能,还是传说中的龙母,都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人物,凝聚着一种东方文化的精神。这类主题性水墨人物画,均为重大题材,追求画面恢宏气势,具有史诗般的壮阔场景,画作展现的不仅仅是历史故事简单的叙述和历史画面单一的还原,更是揭示画作和故事背后更为深沉的历史内涵。透过历史邃远之感,我们似乎能触摸到悠远的历史沉淀。
谈及创作体会时,刘居时娓娓道来。
艺术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意工程,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当年父亲不让自己画画就是知道靠画画很难生存。自己当年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去上海的,当年是在新桥的一次画展偶然遇到了著名画家,在其鼓励下才决定前往上海谋生和发展,当时就做好了为艺术吃苦献身的准备。刚到上海时,先是在部队画画,靠卖画挣钱补贴家用,开始一幅画卖到二三百到四五百元,后来慢慢好一点,能卖到一千两千元,但自己还是很穷,还要继续做吃苦受穷的打算。画画不是单单画下来就可以了,一定要深入体验,故事也一定要求证,有著作就看著作,没有著作就找民间传说,像我画六祖时,就根据记载,到庙里住了三个多月,切身体验,仔细琢磨,还沿着六祖走过的路一一走了好几遍,才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当地人对他的评价。根据故事画画难度很大,要构思,要有灵魂,不能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你的画画得再像,如果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就没有灵气,那还不如直接照相得了。所以说,这个创作真的很难。但是你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学会受苦,又想艺术又想赚钱是没有的。
再有就是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朋友之前专门画西方现代画,一天几十幅几百幅地画,但是最终都没能成功,为什么?就是他的作品没有思想。
相由心生,画如其人。以禅入画 、以禅入思、以禅入心。在刘居时眼前,一张柔和的宣纸,宛若一片飘动的祥云,云彩上舞动的,是文字的魂灵,还有悠远的精神的呼唤,每一幅作品,笔锋间都有编钟般的余音袅袅而来,穿越时空,引领未来。
与刘居时握手告别,走在新桥中心路上,路边争艳绽放的各种花木生机勃勃,无不昭示着春天来临的无限希望,我们期待刘居时有更多画作问世,为弘扬中华书画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3月初,一个暖阳普照的下午,我有幸到位于新桥中心路上的大道文化公司拜访了疫情期间在这里进行创作的画家刘居时先生。眼前的刘居时精神饱满,飘逸发须透出艺术家的风范。我们的话题从刘居时的六祖情结开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慧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六祖大师是继释迦牟尼佛后令众生开悟最多的人,汉传藏传六祖坛经唯一被称为佛经,南传禅宗遍及全世界。刘居时采用水墨画形式讲述六祖故事。刘居时年前来到深圳是为今年3月在广州举办的六祖画展做准备的。“没想到遇到疫情,很多活动都取消了,到现在都不能出门,不过也好,大道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正好可以在这里专心创作。我住在这里,很少出门,专心画点画,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吧。”这期间,刘居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精力,先后创作了十八罗汉、陆羽等大大小小上百幅人物专题画。
刘居时出生于书画世家,父亲是一名中医,虽对书画艺术造诣很深,但深知画画不能养家糊口,一心指引刘家兄弟走从医之路,不主张他们画画。而出生在“端砚”之乡的刘居时耳濡目染,似乎与画画有着天然的缘分,他从六、七岁便开始习书画,凭着难得的韧劲,他临摹齐白石画作、芥子园画谱等。后有幸得到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师指导,为他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十六岁读初三那年,他成功举办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画展,轰动一时。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也蛮好玩的。”刘居时淡然一笑。“其实新桥这个地方很有文化底蕴,我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来到深圳打工,在新桥上寮一家印刷厂画画、做设计,做了七八年,我为厂里设计了很多产品,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厂子因此由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当年条件很苦,没有电脑,整个工厂就我一个人搞设计,所有设计全部都是用手画,好在老板专门给了一间办公室,工作完成了就自己画画,那时候画得最多的就是《清明上河图》临摹图。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大道文化公社的石总。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感觉新桥这里聚集了一群比较喜欢玩文艺的人,喜欢写作的人,很有气场。特别是这次疫情期间在这里创作,这里的画画环境很好,我很喜欢。”
据了解,2008年洪田公园爱心亭落成之际,邀请刘居时为亭顶作画时,他欣然答应,没有一点犹豫。
谈到刘居时最擅长的人物故事创作时,他说,自己的家乡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他从小就耳闻目睹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和史料,家乡流传关于六祖、龙母、包拯等故事,影响了他。从那时起,他暗暗发誓要把这些人物故事变成画,以画作形式宣扬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几十年来,他游五湖四海,览天下胜景,拜诸佛道场,读诸子百家,察人间冷暖,采天地之灵气而入于画中。其画风挥洒自如,刻画入微,笔下人物栩栩如生,悠闲自然,得到画界、佛教界和文化界的充分认可,在上海、广东、安徽以及英国、日本等海内外巡回展出。
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刘居时历时三载,以《六祖坛经》为主线,自《六祖诞生》发轫,至《塔光冲天三日始散》圆满完成,通过71幅系列故事画回顾六祖惠能大师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用中国画特有的虚实相生的笔法,在笔墨纸间表现无处不在的禅意,生动展现了惠能大师的非凡人生和不朽功绩,弘扬大师的人格风范和禅学奥义。其作品用笔、构图、意趣皆从传统中来,又不泥于传统,深得禅宗奥旨,是不可多得之艺术臻品。2018年5月,该系列画在上海一经展出即好评如潮。
“六祖坛经文化包含了整个人类的哲学思想,一个人变成佛,已经超出神的范围,不生不灭,永久性跟宇宙在一起,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已经成为人类哲学的中心,成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就是为整个人类服务,要感恩,要爱国,要有正能量,为社会稳定,为大众服务。我之所以要画六祖,就是基于对六祖的敬仰。”
也就是在谈笑之间,刘居时已经现场为我们画了一幅竹子图,由此可见其功夫深厚,非同凡响。
刘时居介绍说,2015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包拯勤政廉政故事畫展》也是他数年心血的积累。60幅画作,讲的是包拯主政端州时惩治贪官污吏、保护砚工利益、减轻百姓负担以及挖水井治瘴痢、建书院兴教育等故事。该系列画运用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艺,结合西画的写生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名臣包拯清心直道、报国尽忠的精神特征,刻画了包拯刚正不阿、廉洁奉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人物形象。刘居时已将这组作品全部无偿捐赠给广东肇庆市政府修建的包拯祠及端州包拯文化园,以让包拯主政端州的故事永久流传。他以包拯廉政为题材创作的12尺整张宣纸巨幅历史绘画,已由包拯博物馆永久收藏。根据他画作内容雕刻在端州宋代城墙上的永久性石刻画,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名片。
如果说六祖和包拯是有记载的人物形象,刘居时笔下的另一个巾帼英雄式的人物----龙母,则是根据家乡真人真事而创作出来的80幅故事画,龙母传说故事有2300多年的历史,由秦始皇册封的龙母庙至今还在。龙母匡扶正义、扬善惩恶、治理水患、普济苍生、大慈大悲的形象在刘居时的笔下得到生动体现。其为广东德庆龙母传说绘制的86帧12尺整张巨幅创世纪神话故事,已被印制成传播孝道的文化画册,配合电影《六祖》及六祖巨幅绘画在沪、粤等地巡回展出。
无论是历史人物包拯、慧能,还是传说中的龙母,都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人物,凝聚着一种东方文化的精神。这类主题性水墨人物画,均为重大题材,追求画面恢宏气势,具有史诗般的壮阔场景,画作展现的不仅仅是历史故事简单的叙述和历史画面单一的还原,更是揭示画作和故事背后更为深沉的历史内涵。透过历史邃远之感,我们似乎能触摸到悠远的历史沉淀。
谈及创作体会时,刘居时娓娓道来。
艺术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意工程,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当年父亲不让自己画画就是知道靠画画很难生存。自己当年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去上海的,当年是在新桥的一次画展偶然遇到了著名画家,在其鼓励下才决定前往上海谋生和发展,当时就做好了为艺术吃苦献身的准备。刚到上海时,先是在部队画画,靠卖画挣钱补贴家用,开始一幅画卖到二三百到四五百元,后来慢慢好一点,能卖到一千两千元,但自己还是很穷,还要继续做吃苦受穷的打算。画画不是单单画下来就可以了,一定要深入体验,故事也一定要求证,有著作就看著作,没有著作就找民间传说,像我画六祖时,就根据记载,到庙里住了三个多月,切身体验,仔细琢磨,还沿着六祖走过的路一一走了好几遍,才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当地人对他的评价。根据故事画画难度很大,要构思,要有灵魂,不能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你的画画得再像,如果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就没有灵气,那还不如直接照相得了。所以说,这个创作真的很难。但是你既然选择了这行,就要学会受苦,又想艺术又想赚钱是没有的。
再有就是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朋友之前专门画西方现代画,一天几十幅几百幅地画,但是最终都没能成功,为什么?就是他的作品没有思想。
相由心生,画如其人。以禅入画 、以禅入思、以禅入心。在刘居时眼前,一张柔和的宣纸,宛若一片飘动的祥云,云彩上舞动的,是文字的魂灵,还有悠远的精神的呼唤,每一幅作品,笔锋间都有编钟般的余音袅袅而来,穿越时空,引领未来。
与刘居时握手告别,走在新桥中心路上,路边争艳绽放的各种花木生机勃勃,无不昭示着春天来临的无限希望,我们期待刘居时有更多画作问世,为弘扬中华书画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