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班集体的建设,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人,在班级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和谐班集体的建设中,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关键词】学生 中心 和谐集体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06-01
和谐的班集体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班级。一个具有人际关系和谐、乐学向上的班集体,始终都在熏陶、感染着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一、强化自我教育,渗透主人翁意识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在班级中的自我表现,强调他们在班级中的自我教育,以此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实践证明,主人翁意识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使他们时刻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利益和自己息息相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关心班级,关注自己发展上。
作为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兴趣爱好,思考和审视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成长计划,引导学生分阶段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激发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在关注自己发展的同时,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
教会学生做人,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随着中职生年龄的低龄化,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弱点,是非观念淡薄的现象。因此,班级管理中应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是非标准,适时开展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氛围中。
二、积极引导,培养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心理学硏究表明,个人交际的范围愈广泛,他同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就愈多样,深入到社会的关系也就愈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愈丰富。作为班主任,必须要重视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设。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教师与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不存在卑尊关系,人格各自独立。学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必须理解、尊重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才能建立和谐的班集体。那么,如何做到师生平等呢?
1.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的错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尤其是中职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标准,但却不一定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则是一门艺术,包含着不少学问。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帮助他认识错误,不必大惊小怪,更要小心地维护他们的自尊。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以利于今后的改正和发展。
2.要让学生感到你是他的朋友,一个能体会他心情的朋友。因此,教师要进入学生的世界里,利用角色互换,用同龄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分辨是非,走正确的人生道路,而不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去说教,更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他们身上。
3.谈心是师生交流的必需。教师与学生谈心是经常的也是必须的。我们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促膝而谈”,也可以通过周记、书信等间接谈心,还可以开拓时空,通过QQ群与学生网上谈心,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应随时调节双方的心理距离,既要形成自身的凝聚力,还要形成学生指向教师的向心力。正如古人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乐其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出现了独立性意向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等等。这种社会性的需求,引起学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疏远父母、老师的“闭锁性”和寻求能坦言相告的伙伴的“开放性”趋向。这要求班主任既是严师又是良友,让学生与多位老师建立关系,从而让他们在众多成人的影响下,从“闭锁性”中解放出来。
三、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学生的重要特点,对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往往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并渴望展示自己的价值。但是,很多时候,教师都在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着“这不能”、“那不该”,总是在“替”学生包办着一切活动。如果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就永远不会练硬翅膀,就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老师应该把活动课的时间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把丰富的校园生活还给学生。
我做班主任时,把活动课的组织、主持、安排的权利都交给学生。一般是先引导团支部、班委会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再进行分工,诸如节目的安排、主持、写串连词等都有专人负责。每到活动课,简直就是同学们盼望已久的盛会。由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相声、小品、唱歌、朗诵等节目,一切是那么的热闹,那么的活跃,那么的和谐,因为在这丰富多彩的校园里面,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
四、以灵活的奖励,加强班级的民主管理
和谐班集体的形成,量化考核必不可少,但是班主任灵活的奖励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一下:第一,定几条不是奖励的“奖励”。比如同学忘记打扫卫生了,可以“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若说成“罚他打扫卫生一次”,则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师生容易形成对立情绪。第二,多写些鼓励性的评语。一篇好的评语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意,使学生更信任老师,而且它能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加快他们前进的步伐。第三,设立多种多样的奖励项目。学生不可能要求他们各方面都比较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总可以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因此可设立不同的奖励项目来鼓励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如班级单课奖、进步奖、集体荣誉奖、活动奖等。使大部分学生都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奖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教师要善于思考,营造一个宽松、融洽、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可惠.职中班主任要立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职教论坛. 2006.12
[2]罗鸣春,杨家丽.运用强化理论促进职校生行为规范培养.职教论坛.2006.12
【关键词】学生 中心 和谐集体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06-01
和谐的班集体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班级。一个具有人际关系和谐、乐学向上的班集体,始终都在熏陶、感染着集体中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一、强化自我教育,渗透主人翁意识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在班级中的自我表现,强调他们在班级中的自我教育,以此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实践证明,主人翁意识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使他们时刻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利益和自己息息相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关心班级,关注自己发展上。
作为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兴趣爱好,思考和审视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成长计划,引导学生分阶段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激发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在关注自己发展的同时,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
教会学生做人,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随着中职生年龄的低龄化,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弱点,是非观念淡薄的现象。因此,班级管理中应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是非标准,适时开展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氛围中。
二、积极引导,培养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心理学硏究表明,个人交际的范围愈广泛,他同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就愈多样,深入到社会的关系也就愈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愈丰富。作为班主任,必须要重视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设。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教师与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不存在卑尊关系,人格各自独立。学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必须理解、尊重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才能建立和谐的班集体。那么,如何做到师生平等呢?
1.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的错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尤其是中职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标准,但却不一定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则是一门艺术,包含着不少学问。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帮助他认识错误,不必大惊小怪,更要小心地维护他们的自尊。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以利于今后的改正和发展。
2.要让学生感到你是他的朋友,一个能体会他心情的朋友。因此,教师要进入学生的世界里,利用角色互换,用同龄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分辨是非,走正确的人生道路,而不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去说教,更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他们身上。
3.谈心是师生交流的必需。教师与学生谈心是经常的也是必须的。我们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促膝而谈”,也可以通过周记、书信等间接谈心,还可以开拓时空,通过QQ群与学生网上谈心,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应随时调节双方的心理距离,既要形成自身的凝聚力,还要形成学生指向教师的向心力。正如古人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乐其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出现了独立性意向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等等。这种社会性的需求,引起学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疏远父母、老师的“闭锁性”和寻求能坦言相告的伙伴的“开放性”趋向。这要求班主任既是严师又是良友,让学生与多位老师建立关系,从而让他们在众多成人的影响下,从“闭锁性”中解放出来。
三、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学生的重要特点,对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往往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并渴望展示自己的价值。但是,很多时候,教师都在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着“这不能”、“那不该”,总是在“替”学生包办着一切活动。如果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就永远不会练硬翅膀,就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老师应该把活动课的时间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把丰富的校园生活还给学生。
我做班主任时,把活动课的组织、主持、安排的权利都交给学生。一般是先引导团支部、班委会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再进行分工,诸如节目的安排、主持、写串连词等都有专人负责。每到活动课,简直就是同学们盼望已久的盛会。由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相声、小品、唱歌、朗诵等节目,一切是那么的热闹,那么的活跃,那么的和谐,因为在这丰富多彩的校园里面,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
四、以灵活的奖励,加强班级的民主管理
和谐班集体的形成,量化考核必不可少,但是班主任灵活的奖励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一下:第一,定几条不是奖励的“奖励”。比如同学忘记打扫卫生了,可以“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若说成“罚他打扫卫生一次”,则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师生容易形成对立情绪。第二,多写些鼓励性的评语。一篇好的评语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意,使学生更信任老师,而且它能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加快他们前进的步伐。第三,设立多种多样的奖励项目。学生不可能要求他们各方面都比较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总可以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因此可设立不同的奖励项目来鼓励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如班级单课奖、进步奖、集体荣誉奖、活动奖等。使大部分学生都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奖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教师要善于思考,营造一个宽松、融洽、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可惠.职中班主任要立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职教论坛. 2006.12
[2]罗鸣春,杨家丽.运用强化理论促进职校生行为规范培养.职教论坛.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