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几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形势非常严峻。如何通过改革传统考试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着重从考试的内容、题型、方式、评分、试卷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等方面加以全面的论证,并指出针对考试环节上学生和老师转变观念的必要性。
关键词:能力和素质;考试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50-02
早在2006年11月20日温家宝总理与国内6所重点大学校长与教育专家的会议上就谈到大学应重新审视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宜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还要看其是否具有迅速学习并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和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河南省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10个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为国贸专业)位列第四,这也是连续两年进入失业最多专业排行了。这些数据反映出我省高等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是存在问题的。在专门对郑州市20多家外贸企业所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外贸企业对应届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当然,这需要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环节进行多方位的调整,其中,考试模式的调整就是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1 传统国际贸易专业考试存在的弊端
1.1 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为郑州航院)的国际贸易专业必修课中,八门学科基础课(包括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和五门专业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结算和国际金融)都是采用学期末闭卷笔试的方式结课。
1.2 试卷内容还是重理论要点,轻实际操作
现行国贸专业的考试内容,特别是专业课的命题内容看来,仍然偏重于知识记忆,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虽然也有上机操作的实践课,但它只能是平时成绩的参考分。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学习状况的真实写照。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向老师索取多媒体课件,上课连笔记也不用费劲写了。
1.3 平时成绩比重偏低,给分随意
平时成绩往往包括考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作业成绩等。很多同学往往抓住老师“心软”的心理,只要最后突击考试通过,老师不会难为学生。而老师们往往也认为,平时成绩只不过是平衡卷面成绩的工具,很少有老师认真的按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加权取值,非常随意。
1.4 客观性试题比重过大
从考试题型看,大多是只有唯一答案的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客观题型,综合分析等考核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观题型较少。这样做的结果是强化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弱化了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5 考试内容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国贸专业课程考核内容,更多地偏重于对概念、原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完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再认与重现。这只能有效地监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却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程度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比如,“简述××理论的主要内容”。
1.6 试卷答案过于呆板
每次考试教师所给出的标准答案,虽然将每个知识点得分都能细化,但是,并不是所有课程的答案都只有唯一答案。
1.7 对试卷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环节不够重视
2 国际贸易专业考试内容的改革
从考试内容上看,既要有考核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试题,也要有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试题,并尽量加大后者的比例。具体到每一门课程,虽然课程性质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我认为都可以归纳为认知性试题(20%)、理解性试题(30%)、应用性试题(40%)和综合提高性试题(10%)四大类。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国际经济学》为例,作为讲述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课程,表面上看,书本上的内容都是纯理论的。但是,教师在命题时,纯理论的内容所占比重却不多。比如,“美国劳工运动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从美国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运用所学的要素禀赋理论来分析,这个政策是否合理?”这道分析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要素禀赋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显然要比简答题“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更胜一筹。
3 国际贸易专业考试题型改革
在国贸专业大多数的课程考试中,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判断和简答等客观性试题比重大,而综合思考题、创新提高题和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比重太少。这样的考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如果选择和判断题比重过大,还容易出现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所以,我认为除实务类型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之外,都应该适当减少,甚至取消简答题,增加案例分析题,即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实际现象的题目。
4 国际贸易专业考试方式改革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考试仍采取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法,这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并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适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想真正达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就需要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并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灵活运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答辩、论文、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和方法。
4.1 开卷考试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完全可以利用开卷考试加以考核,比如宏观经济學、国际经济学等。这样,可以有机结合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的改革,从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开卷考试有可能忽视了对基本问题的考察,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投机取巧心理。
4.2 上机实际操作
郑州航院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和外贸单证实务授课过程中都设置有上机操作,但上机操作这一环节从没有以考试的方式的出现,仅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分。而这些实务性的课程,某种程度上实际操作能力比单一的闭卷笔试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我认为这类课程应着重将操作环节作为考试的重点方式。
4.3 口试
至于口试方式,这种方式在郑州航院国贸专业除商务英语口语之外,没有一门课程作为结课的考试方式来应用。对于口试要求学生当面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及反应能力。特别是一些专业选修课,如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等课程的考试中,不仅可以采用口试的方式结课,甚至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共同完成某一课题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时小组每一位代表都要就研究内容进行答辩,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打分。
5 国际贸易专业考试评分改革
5.1 改变“重分数、轻素质”的评分模式
考核标准要多元化,既可以是学生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是社会调研报告、实践活动分析、产品制作、发明成果等。例如,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每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将在相关课程的最后考试成绩中加5-10分。改变以往评分标准的单一性,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有创意并言之有理的答案才能获得高分。
5.2 改变“重期末、轻平时”的评分模式
首次,平时成绩若为100分,则其中考勤成绩20分(含课堂纪律),课堂表现成绩50分(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测试成绩30分。其次,对于设有实验课的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平时成绩内容不变,但是其所占最终成绩的比重降为20%,上机操作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最终成绩的50%。
6 国际贸易专业试卷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的研究
6.1 试卷质量分析
6.1.1 考试试题评价
考试试题评价内容一般要涉及到:依据考试标准判断试卷是否遵循了既定的原则,对试题执行命题依据的情况做出分析和基本判断;试题总体的特点是什么,对教育教学改革有什么作用;试题结构是否合理,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控制得怎样,是否反映了教学实际情况和基本要求;试题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今后命题的建议,等等。
6.1.2 考生水平评价
考生水平的评价内容一般要涉及到:依据考试标准判断考生水平是否达到了既定的要求,对考生水平的真实性做出分析和基本判断,考生总体水平是否符合大纲的要求状况;考生水平的差异状况如何,考生总体水平的特点是什么,考生水平的结构性的特征分析;考生水平的典型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判断;针对考生水平所折射出教学问题提出教学建议,等等。
6.2 考试信息反馈
很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没有设立后续课程参考文档,而后续课程参考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今后同班级学生的授课老师来说,可以根据后续课程参考的有关信息了解学生有何特点,相关基础课程是否扎实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7 其他
7.1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有些专业课若在大四开设,有些考研的学生忙于复习,甚至不去实验室上机实际操作,他们往往抱着这样一种思想“反正上机课只是参考分,期末临时抱佛脚来得及”。从科研能力上看,发表专业性很强的论文也许对国贸专业的学生难度很大,但是他们在寒暑假的实习中获取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调研论文,这是可行的。
同时老师们对现行的考试模式早已熟悉,如果改为多次考试和多样化考试,则其管理难度与工作量无形中扩大许多,对于以学术地位为最高追求的教师来说,探索和实践新的考试模式无疑是一件付出大而收益小的事情。
7.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国贸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的基础。推行考试改革,重点是考核学生的独立思维习惯、创新思维能力等,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求真意识和探究能力,而非被动接受。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养成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7.3 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
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是国际贸易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的保障。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做到学生成绩切实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7.4 建立合理的审批和激励机制
对于国贸专业核心课程考试的方式、内容、频率、要求和成绩评定等均由郑州航院教务处进行规范,而了解课程特点的任课教师并无多少自主权。如要对某一课程的考试进行改革,必须先申请,经国贸教研室主任、经贸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等逐级的审批后方能进行。而采用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笔试考试则不经任何部门审批就可顺理成章地进行。这种考试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贸教研室教师进行考试改革的热情,也阻碍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因进行考试改革而付出的更多精力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考试,既简单又易行,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參考文献
[1]詹晶.浅谈KASO模式下国贸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方凯.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J].当代经济,2007,(18).
[3]杨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关键词:能力和素质;考试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50-02
早在2006年11月20日温家宝总理与国内6所重点大学校长与教育专家的会议上就谈到大学应重新审视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宜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还要看其是否具有迅速学习并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和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河南省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10个专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为国贸专业)位列第四,这也是连续两年进入失业最多专业排行了。这些数据反映出我省高等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是存在问题的。在专门对郑州市20多家外贸企业所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外贸企业对应届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当然,这需要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环节进行多方位的调整,其中,考试模式的调整就是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1 传统国际贸易专业考试存在的弊端
1.1 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为郑州航院)的国际贸易专业必修课中,八门学科基础课(包括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和五门专业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结算和国际金融)都是采用学期末闭卷笔试的方式结课。
1.2 试卷内容还是重理论要点,轻实际操作
现行国贸专业的考试内容,特别是专业课的命题内容看来,仍然偏重于知识记忆,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虽然也有上机操作的实践课,但它只能是平时成绩的参考分。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学习状况的真实写照。有些学生甚至直接向老师索取多媒体课件,上课连笔记也不用费劲写了。
1.3 平时成绩比重偏低,给分随意
平时成绩往往包括考勤成绩、课堂表现成绩、作业成绩等。很多同学往往抓住老师“心软”的心理,只要最后突击考试通过,老师不会难为学生。而老师们往往也认为,平时成绩只不过是平衡卷面成绩的工具,很少有老师认真的按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加权取值,非常随意。
1.4 客观性试题比重过大
从考试题型看,大多是只有唯一答案的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客观题型,综合分析等考核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观题型较少。这样做的结果是强化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习惯,弱化了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5 考试内容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国贸专业课程考核内容,更多地偏重于对概念、原则、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完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再认与重现。这只能有效地监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却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程度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比如,“简述××理论的主要内容”。
1.6 试卷答案过于呆板
每次考试教师所给出的标准答案,虽然将每个知识点得分都能细化,但是,并不是所有课程的答案都只有唯一答案。
1.7 对试卷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环节不够重视
2 国际贸易专业考试内容的改革
从考试内容上看,既要有考核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试题,也要有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试题,并尽量加大后者的比例。具体到每一门课程,虽然课程性质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我认为都可以归纳为认知性试题(20%)、理解性试题(30%)、应用性试题(40%)和综合提高性试题(10%)四大类。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国际经济学》为例,作为讲述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课程,表面上看,书本上的内容都是纯理论的。但是,教师在命题时,纯理论的内容所占比重却不多。比如,“美国劳工运动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从美国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运用所学的要素禀赋理论来分析,这个政策是否合理?”这道分析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要素禀赋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显然要比简答题“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更胜一筹。
3 国际贸易专业考试题型改革
在国贸专业大多数的课程考试中,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判断和简答等客观性试题比重大,而综合思考题、创新提高题和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比重太少。这样的考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如果选择和判断题比重过大,还容易出现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所以,我认为除实务类型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之外,都应该适当减少,甚至取消简答题,增加案例分析题,即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实际现象的题目。
4 国际贸易专业考试方式改革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考试仍采取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法,这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并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适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想真正达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就需要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并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灵活运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答辩、论文、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和方法。
4.1 开卷考试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完全可以利用开卷考试加以考核,比如宏观经济學、国际经济学等。这样,可以有机结合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的改革,从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开卷考试有可能忽视了对基本问题的考察,对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投机取巧心理。
4.2 上机实际操作
郑州航院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和外贸单证实务授课过程中都设置有上机操作,但上机操作这一环节从没有以考试的方式的出现,仅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分。而这些实务性的课程,某种程度上实际操作能力比单一的闭卷笔试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我认为这类课程应着重将操作环节作为考试的重点方式。
4.3 口试
至于口试方式,这种方式在郑州航院国贸专业除商务英语口语之外,没有一门课程作为结课的考试方式来应用。对于口试要求学生当面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及反应能力。特别是一些专业选修课,如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等课程的考试中,不仅可以采用口试的方式结课,甚至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共同完成某一课题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时小组每一位代表都要就研究内容进行答辩,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打分。
5 国际贸易专业考试评分改革
5.1 改变“重分数、轻素质”的评分模式
考核标准要多元化,既可以是学生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是社会调研报告、实践活动分析、产品制作、发明成果等。例如,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每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将在相关课程的最后考试成绩中加5-10分。改变以往评分标准的单一性,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有创意并言之有理的答案才能获得高分。
5.2 改变“重期末、轻平时”的评分模式
首次,平时成绩若为100分,则其中考勤成绩20分(含课堂纪律),课堂表现成绩50分(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测试成绩30分。其次,对于设有实验课的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平时成绩内容不变,但是其所占最终成绩的比重降为20%,上机操作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最终成绩的50%。
6 国际贸易专业试卷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的研究
6.1 试卷质量分析
6.1.1 考试试题评价
考试试题评价内容一般要涉及到:依据考试标准判断试卷是否遵循了既定的原则,对试题执行命题依据的情况做出分析和基本判断;试题总体的特点是什么,对教育教学改革有什么作用;试题结构是否合理,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控制得怎样,是否反映了教学实际情况和基本要求;试题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今后命题的建议,等等。
6.1.2 考生水平评价
考生水平的评价内容一般要涉及到:依据考试标准判断考生水平是否达到了既定的要求,对考生水平的真实性做出分析和基本判断,考生总体水平是否符合大纲的要求状况;考生水平的差异状况如何,考生总体水平的特点是什么,考生水平的结构性的特征分析;考生水平的典型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判断;针对考生水平所折射出教学问题提出教学建议,等等。
6.2 考试信息反馈
很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没有设立后续课程参考文档,而后续课程参考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今后同班级学生的授课老师来说,可以根据后续课程参考的有关信息了解学生有何特点,相关基础课程是否扎实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7 其他
7.1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有些专业课若在大四开设,有些考研的学生忙于复习,甚至不去实验室上机实际操作,他们往往抱着这样一种思想“反正上机课只是参考分,期末临时抱佛脚来得及”。从科研能力上看,发表专业性很强的论文也许对国贸专业的学生难度很大,但是他们在寒暑假的实习中获取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调研论文,这是可行的。
同时老师们对现行的考试模式早已熟悉,如果改为多次考试和多样化考试,则其管理难度与工作量无形中扩大许多,对于以学术地位为最高追求的教师来说,探索和实践新的考试模式无疑是一件付出大而收益小的事情。
7.2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国贸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的基础。推行考试改革,重点是考核学生的独立思维习惯、创新思维能力等,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求真意识和探究能力,而非被动接受。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养成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7.3 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
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是国际贸易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的保障。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做到学生成绩切实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7.4 建立合理的审批和激励机制
对于国贸专业核心课程考试的方式、内容、频率、要求和成绩评定等均由郑州航院教务处进行规范,而了解课程特点的任课教师并无多少自主权。如要对某一课程的考试进行改革,必须先申请,经国贸教研室主任、经贸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等逐级的审批后方能进行。而采用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笔试考试则不经任何部门审批就可顺理成章地进行。这种考试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贸教研室教师进行考试改革的热情,也阻碍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因进行考试改革而付出的更多精力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考试,既简单又易行,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參考文献
[1]詹晶.浅谈KASO模式下国贸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方凯.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J].当代经济,2007,(18).
[3]杨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