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模块化,阐述工学结合的意义,工学结合模块化的理念、研究思路、设计框架和预期效果,把每个模块的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将其理论化,固化成培训教材,作为顶岗学生实战操作教材,相当于把教学课堂搬到企业中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实际操作情境,提高操作技能,更能适应岗位需求。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块化;顶岗实习
一、工学结合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已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又一次提出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略任务的新要求。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2.1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门目多而杂,缺乏针对性和探究性
作为中级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在生产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提高全民文化技能水平的一项教育,既应该为社会培养在第一线工作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又必须懂得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利用计算机来培养专业化人才。然而,许多学校在课程设计中就偏离了这个方向。为了体现本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的新颖性和全面性,紧跟时代的潮流,开设了大量与计算机有关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涉及了计算机专业的各个领域,从原理到操作系统,从办公软件到计算机程序设计,从平面设计到三维设计,从数据库到网页制作等,可谓十全十美,堪比研究生课程。但是脱离了学生的就业实际,忽略了学生的自身文化水平。一般选择就读中专的学生大多是在中考中失利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就很吃力,现在又让他们去学习一些远远超出他们接受范围的知识,没有基础知识的承载,对他们而言无疑是读天书,更不用说学到专业知识,精益求精了。再有就是,开设这样门目繁杂的课程使许多学生在毕业时只掌握了一些专业的皮毛,真正让他们去做程序设计他们做不来,做平面设计效果差劲,色彩匮乏,毕业时面临的是问我就懂,动手就蒙的尴尬。许多专业课的学习只是蜻蜓点水,样样都不精通,这种课程开设违背了中职教育以就业为主导,培养操作能力强,适应一线生产要求的目标。
2-2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任教师缺乏研究性和创新,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可谓是一天一个样,每天都会有计算机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出来,新的软件不断开发出来,新的技术不断发展起来。作为培养一线生产人才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应当及时加强专业继续教育,主动吸收新知识,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深刻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具有都对人才培养的敏锐嗅觉。但是许多一线的计算机教师因为过于注重理论的研究忙于学校的日常事务,加之有些校领导对计算机专业的不理解或跟风思想的误导,教师们没有机会进入企业实地接触和进行市场调研,对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行业缺乏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落后于时代,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几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人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在高等院校中走出一条新型的办学道路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中职学生就业的岗位需要以及学生的自身文化素质,确定技能培养方面、加强专业课程以及辅助课程的研究和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3-2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模式,开设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应变能力
在课程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注重理论教材编写的模式或者一味采用陈旧落后的教材,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多引用实际生产操作案例,更新计算机技术知识。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有效筛选,开设一些辅助课程,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做到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符合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避免理论直接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还有就是考试形式必须改革,不能沿用传统的作业和考试中的题型,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正确认识到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动手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完成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要重视上机实践环节教学,提倡教师单机操作控制辅导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强弱点进行有效的輔导。另外,学校要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和学习平台建设,不仅要用计算机知识去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去创建良好的、能调动教学双方积极互动的教学平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总而言之,为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是必行的阶段。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也只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再者就是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这样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块化;顶岗实习
一、工学结合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已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又一次提出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略任务的新要求。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2.1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门目多而杂,缺乏针对性和探究性
作为中级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在生产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提高全民文化技能水平的一项教育,既应该为社会培养在第一线工作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又必须懂得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利用计算机来培养专业化人才。然而,许多学校在课程设计中就偏离了这个方向。为了体现本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的新颖性和全面性,紧跟时代的潮流,开设了大量与计算机有关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涉及了计算机专业的各个领域,从原理到操作系统,从办公软件到计算机程序设计,从平面设计到三维设计,从数据库到网页制作等,可谓十全十美,堪比研究生课程。但是脱离了学生的就业实际,忽略了学生的自身文化水平。一般选择就读中专的学生大多是在中考中失利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就很吃力,现在又让他们去学习一些远远超出他们接受范围的知识,没有基础知识的承载,对他们而言无疑是读天书,更不用说学到专业知识,精益求精了。再有就是,开设这样门目繁杂的课程使许多学生在毕业时只掌握了一些专业的皮毛,真正让他们去做程序设计他们做不来,做平面设计效果差劲,色彩匮乏,毕业时面临的是问我就懂,动手就蒙的尴尬。许多专业课的学习只是蜻蜓点水,样样都不精通,这种课程开设违背了中职教育以就业为主导,培养操作能力强,适应一线生产要求的目标。
2-2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任教师缺乏研究性和创新,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可谓是一天一个样,每天都会有计算机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出来,新的软件不断开发出来,新的技术不断发展起来。作为培养一线生产人才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师,应当及时加强专业继续教育,主动吸收新知识,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深刻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具有都对人才培养的敏锐嗅觉。但是许多一线的计算机教师因为过于注重理论的研究忙于学校的日常事务,加之有些校领导对计算机专业的不理解或跟风思想的误导,教师们没有机会进入企业实地接触和进行市场调研,对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行业缺乏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落后于时代,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几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人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在高等院校中走出一条新型的办学道路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中职学生就业的岗位需要以及学生的自身文化素质,确定技能培养方面、加强专业课程以及辅助课程的研究和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3-2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模式,开设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应变能力
在课程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注重理论教材编写的模式或者一味采用陈旧落后的教材,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多引用实际生产操作案例,更新计算机技术知识。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有效筛选,开设一些辅助课程,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做到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符合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避免理论直接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还有就是考试形式必须改革,不能沿用传统的作业和考试中的题型,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正确认识到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动手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完成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要重视上机实践环节教学,提倡教师单机操作控制辅导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强弱点进行有效的輔导。另外,学校要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和学习平台建设,不仅要用计算机知识去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去创建良好的、能调动教学双方积极互动的教学平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总而言之,为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是必行的阶段。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也只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再者就是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这样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