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不同立地等级的马尾松林生物量估计和不确定性度量

来源 :林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适合的单木地上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形式,获得区域尺度马尾松林生物量及其误差在不同立地等级下的估计,为精准估计不同立地质量的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为森林立地生产力估计提供参考。【方法】在马尾松林3种单木生物量模型gi=aDib+ε[式(1)]、gi=a(Di2Hib+ε[式(2)]、gi=aDibHic+ε[式(3)]形式下(式中:gi为单木生物量,Di为单木胸径,Hi为单木树高,a、b、c为估计参数,ε为残差),运用优势木树高分级法对我国江西省马尾松林占优势的样地进行立地质量分级,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估计3种模型形式下不同立地质量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值和不确定性。【结果】1)3种生物量模型形式的决定系数(R2)及调整决定系数(Radj2)均达到0.95以上,拟合效果良好。从综合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及均方根误差来看,式(3)模型较优。2)用优势木树高等级代替立地等级,利用树高分级法建立优势木树高-胸径模型,曲线的R2为0.907,平均偏差为0.001,平均绝对偏差为0.559,均方根误差为0.027,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相同立地等级的样地成片分布,相对集中,每一立地等级的样地在江西省全境范围内均有分布。3)采用蒙特卡洛法对马尾松不同立地等级下的3种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估计结果及误差进行10 000次模拟后,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均值和误差的估计结果均达到稳定。在同一单木生物量模型形式下,不同立地等级的地上生物量均值估计结果随着立地等级的升高而增大;相对误差估计值在中间立地等级(3级)时最小,并有随着立地等级升高或降低而增大的趋势。相同立地等级下,3种模型地上生物量均值估计结果为式(1)>式(3)>式(2);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估计结果为式(2)<式(3)<式(1)。【结论】1)区域尺度下的3种马尾松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从评价指标来看式(3)最好;从生物量估计误差结果相比较,3种模型的估计效果为式(2)好于式(3)好于式(1),带有树高因子的式(2)和式(3)的相对误差较式(1)更小。2)不同立地条件下,立地质量越接近平均水平,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值估计的相对误差越小。3)结合优势木树高分级对立地等级进行划分,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不同立地等级下的生物量均值和误差进行估计,可以得到生物量及估计误差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分布。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进步,各行各业对机械工程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机械工程加工中,难免会出现一部分误差,影响加工质量和水平。对于机械工程而言,合理控制和提高加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械工程;加工质量;控制  引言:  当今时代社会生产技术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机械的效用越加显著,人们对机械的制造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机械工艺的工序流程,并相对应的对方案设计、加工质量、绿色理念、精度提高四种优化机械设计的方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精度质量  前言:  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同的机械制造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机械工艺的精细程度也越加的被重视。因此,提高机械加工工艺不
摘要: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以及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形成,电网的电压稳定性问题日趋凸显和复杂。本文针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着重对静态电压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概述了静态电压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分析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基本方法。考虑到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问题主要由重负荷引起,论文着重讨论了采用最大功率法来分析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并针对IEEE39节点系统做了
研究了正常国人股骨下端松质骨弯曲蠕变粘弹性力学性质.方法是对正常国人股骨下端松质骨进行三点弯曲蠕变实验.得出股骨下端松质骨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国防战略需求,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起陆续建立了一批国家实验室.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国家实验室的职能也在积极调整,为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
本文叙述了磁粉探伤机的原理、结构和检验方法。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structure and testing methods of magnetic particle inspection machine.
利用2013-2017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 000强的数据,对中国大陆企业研发投入结构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性统计发现:重视研发投入成为新趋势,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显著提高,其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