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干预作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出院后进入社区的46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5例)与对照组(21例),患者在出院前均施行常规治疗。进入社区后,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不良心理、再次住院率、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不良心理、再次住院率、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护理干预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其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社区护理干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6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而多数患者往往重视急性期治疗,忽视稳定期防治与护理,往往会诱发其他心肺疾病[1-2]。因此,为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干预作用,本文特将我院出院后进入社区的46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出院后进入社区的46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011年版)。排除标准:心、肺等器官病变患者除外,患有精神病、肿瘤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除外。将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5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0例,有吸烟史患者13例,年龄45-57岁,平均(50.7±9.6)岁,平均病程(8.1±2.6)年;护理干预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有吸烟史患者12例,年龄46-58岁,平均(51.1±10.4)岁,平均病程(7.9±2.5)年。经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均施行吸氧、化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进入社区后,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嘱咐患者多休息,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做好排痰护理工作,采用鼻导管进行吸氧,氧流量为1-2 mL/min,每天吸氧14h,及时解决患者心中疑问,注意安抚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尽力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就患者产生的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予以积极疏导和安慰,排除不利于康复的心理因素,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宣讲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宣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预后等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合理用药治疗,戒烟忌酒,避免疾病恶化;(3)药物治疗:嘱咐患者遵医嘱按时、按要求服药,不应出现随意停药、换药的现象,及时向医护人员反应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4)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患病期间营养均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5)适当运动护理:嘱咐患者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及肺功能康复训练;(6)社区家庭访视:医护人员就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指导其进行呼吸道通畅、呼吸康复训练、氧疗等,并嘱咐患者进行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进入社区后的12个月内的疗效、遵医行为、不良心理(焦虑、抑郁、恐惧及孤独等)与再次住院率。其中遵医行为依从性判断标准:“是”指的是依从性好、“否”指的是依从性差。评价指标:临床症状积分(观察咳嗽、咳痰、喘闷严重程度,重度为3分,中度为2分,轻度为1分),FEV1、FEV1/FVC。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 1不良心理、遵医行为及再次住院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不良心理、遵医行为及再次住院率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不良心理、遵医行为及再次住院率比较[例(%)]
  组别(n) 不良心理 遵医用药 合理运动 合理饮食 吸烟 再次住院率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21) 10(47.6) 9(42.9) 9(42.9) 10(47.6) 9(42.9) 10(47.6) 10(47.6) 11(52.4) 11(52.4) 11(52.4) 7(33.3)
  护理干预组(25) 12(48.0) 2(8.0) 11(44.0) 23(92.0) 11(44.0) 20(80.0) 12(48.0) 20(80.0) 13(52.0) 2(8.0) 1(4.0)
  2.2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值、FEV1 (L)值及FEV1 (%)值比较(均值±标准差)
  组别(n) 临床症状积分 FEV1/FVC FEV1 (L) FEV1 (%)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21) 5.26±0.61 3.12±0.62 58.2±5.6 66.4±8.6 1.34±0.2 1.61±0.5 39.2±4.3 53.2±7.1
  护理干预组(25) 5.23±0.62 4.36±0.55 58.5±5.4 78.5±8.9 1.32±0.3 1.91±0.4 39.7±4.7 69.2±8.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是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的最佳时机[3],因此本文选取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观察患者进入社区后的12个月内的疗效、遵医行为、不良心理与再次住院率,比较常规护理与社区护理干预对其影响,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不良心理、遵医行为与FEV1(%)值等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护理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之前报道相符[4-5]。可以看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饮食护理、社区家庭访视、运动护理等)后,可及时给予患者帮助与指导,使其有利于其病情的康复。其中,心理护理指的是改变稳定期患者产生的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的情绪,只有心理护理到位,患者才会积极配合治疗,这样疗效才会显著,这与本文结果相符;健康教育指的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正确对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戒烟忌酒,避免疾病恶化;药物治疗护理指的是嘱咐患者要按时、按要求服药,避免患者出现随意停药、换药的现象,另嘱咐患者在服用药物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等;饮食护理指的是保证患者在稳定期内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切记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社区家庭访视护理指的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道通畅、呼吸康复训练、氧疗等,另嘱咐患者定期复查;运动护理干预指的是嘱咐患者及时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与呼吸训练等。
  综上所述,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是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争取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登红. 社区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 2014, 8: 020.
  [2] 潘玉嫦, 蔡艳铃, 黄玉娥,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4): 49-50.
  [3] 张兵, 郑玉龙, 闵晓红, 等. 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7(35): 4274-4276.
  [4] 黄惜惠, 朱旭斌.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疗效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11): 871-872.
  [5] 王佃云. 护理干预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7(35): 4311-43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护理风险的有效管理对于医院的交叉感染问题的控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16名护士作为试验对照的样本,将其分别常规管理组和风险管理组,同时确定理论常识知识、控制意识及其实际感染控制情况三个维度作为研究的基本要素。结果:整体来看,风险管理组的护士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结论:在医院的交叉感染问题的解决上,开展有效护理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防理风险管理;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则结合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并对不同程度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实施护理干预4周后,所有患者均顺利生产,产妇和婴儿均没有生命危险。观察组轻度患者有效率为87.5%,控制率为17.24%;中度患者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60例儿科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节管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雾化吸入后的SaO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雾化吸入方法 观察组采用氧气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全科护理意识在卫生院综合护理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当前卫生院综合护理的特点,基于现代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要求,研究护理意识对于卫生院综合护理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如何将全科护理意识推广至卫生院中,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结果 全科医疗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要突出综合性,还要凸显服务性,同时护理质量也要求提升,应基于全科医疗,在此发展趋势下,推广全科护理意识,逐渐建立起卫生院全科护理模式。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索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3年至2014年入住我院的100名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名患儿,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法,将两组患儿治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支气管肺炎情况明显好转,咳嗽、气喘等病情均消失,同时身体恢复得不错。但观察组患儿恢复时间远远快于对照组,观察组胸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患儿一共有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对病人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患儿症状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胸外科护士对肿瘤患者护理认知的现状,探讨提高胸外科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的对策。方法:抽取长沙市中医医院胸外科30名护士参与本次研究,制定胸外科肿瘤患者护理认知现状调查表,为30名护士发放,调查长沙市中医医院胸外科护士对肿瘤患者护理认知的现状,并根据现状制定提高护理质量对策。将在长沙市中医医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46例肿瘤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解决对策实施后,由参与本次研究的护士对研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2例,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92例,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为15.2%,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2.17%,对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一共有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流程,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对患者采取快捷临床护理路径抢救,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抢救时间、死亡率以及抢救费用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的平均抢救时间以及抢救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