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将杭州互联网技术的独特优势有机融入志愿服务之中,以网为媒,聚焦组织化动员、精准化服务、制度化激励,打好战“疫”组合拳,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志愿者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切实助力复工复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志愿力量。
面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志愿者需求量大等现实问题,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极速、辐射面广的优势,利用“门户网站+官微+微信群+微视频”“一网三微”第一时间发出《有序参与,投身全市防疫志愿服务》倡议,建立市、区(县)、镇(街道)团组织三级工作联络群,发布防疫微视频,全面启动防疫志愿者招募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招募储备志愿者95300余人,其中,90 后(18-30 周岁)志愿者占比24.56%;80 后志愿者(31-40 周岁)占比28.86%,青年志愿者成为防疫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全面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线上”优势服务“线下”,切实打造疫情防控智慧化支撑体系。
夯实阵地,推进服务管理信息化。全力推动“志愿汇”平台使用,实现对防疫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态监管,借助大数据分析,有效监测志愿者人群密度,并结合基层需求,及时进行志愿者调配及分流工作。同时,加大对志愿服务积分在入户、入学、就业等方面效用的宣传,持续鼓励青年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服务。
网络连通,实现物资采购全球化。面对国内物资采购的巨大压力,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联合杭州青荷公益基金会向全社会发出募捐号召。志愿者们通过微信接力、线上动员等多种形式筹集物资,并利用互联网在全球采购符合要求的紧缺医疗物资,先后为浙江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和武汉、恩施、荆门等地捐助物资13 万余件,价值1000 余万元。
“云”上驰骋,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为贯彻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要求,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广泛动员各行业志愿者组建“复工帮帮团”,启动“云协作”模式:开展“线上推送”,帮助企业解读复工政策;推进“线上办事”,提升企业事项办理效率;启动“线上学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第一课;开展“线上助学”,解决复工企业职工“后顾之忧”;拓展“线上直播”,助农助销实现真效益。
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通过网络在线课堂、全媒体宣传典型、智慧化激励赋能,持续激发志愿服务活力,为全面打赢疫情阻击战积蓄力量。
推出“抗疫志愿服务线上课堂”。围绕一线防控、复工复产、关爱服务等方面定期推送线上培训课程,强化志愿者自身安全防护和岗前培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营造立体化全媒体舆论宣传氛围。广开渠道、挖掘选树十大防疫志愿服务榜样人物及十大防疫志愿服务榜样服务队,激发正能量;利用“3·5”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等关键节点,全面整合平面、网络、电视、移动、广播及户外媒体,加强对志愿服务及志愿文化的宣传,切实营造致敬志愿者、感恩志愿者、全民爱志愿的良好氛围。
打造智慧化长效性激励机制。借助疫情期间全市营造的感恩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志愿者长效性激励机制的建设。如,杭州青荷公益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启动设立“志愿者关爱基金”,为全市注册志愿者保驾护航;杭州市滨江区推出“志愿码”,提供线下商户优惠,让志愿者们得到更多礼遇,激发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热情;杭州西子志愿服务中心广泛征集疫情期间典型个人及集体案例,发布《榜样的力量》一书,宣传杭城防疫志愿服务,铸造防疫志愿服务精神品牌。
坚持与祖国并进,志愿服务事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凝心聚力、无私奉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定跟党走的初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志愿服务事业就有了正确的政治纲领、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
坚持与青年携手,志愿服务事业才能迸发出更为持久的活力。青年是渴望发展的一代。在杭州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尊重青年志愿者的主体地位,搭建丰富的志愿服务平台,激发青年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志愿服务事业才能在新时代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
坚持与时代同行,志愿服务事业才能积蓄不竭的发展动力。智慧化是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志愿服务管理的智慧化,推动动员方式创新,完善线上记录规范,实现激励回馈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志愿服务运作的智慧化,鼓励志愿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为志愿服务事业添砖加瓦。
未来,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将全方位总结疫情期间志愿服务工作经验,趁热打铁,固化好做法,传承好经验:
顺势推进青年进社区专项行动。借助疫情期间发动志愿者深入社区,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志愿服务,指导高校基层团支部独立或者联合成立志愿服务团队结对社区或认领社区服务项目,强化青年社会组织项目合作机制,有序推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在街道社区的有效覆盖,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和专业化。
顺势加强志愿服务智慧化管理水平。借助疫情期间全市志愿服务智慧化管理的有益经验,督促基层志愿者常态化使用“志愿汇”平台,明确“志愿汇”人脸识别签到方式记录志愿服务时长的要求,充分挖掘志愿服务大数据,切实利用“数据”做好全市志愿服务的顶层设计。
顺势拓展对志愿者的激励保障机制。借助疫情期间全市营造的感恩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对志愿者在专项保险、荣誉授予等方面的保障和激励,不断激发志愿者的获得感与荣誉感。
面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志愿者需求量大等现实问题,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极速、辐射面广的优势,利用“门户网站+官微+微信群+微视频”“一网三微”第一时间发出《有序参与,投身全市防疫志愿服务》倡议,建立市、区(县)、镇(街道)团组织三级工作联络群,发布防疫微视频,全面启动防疫志愿者招募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招募储备志愿者95300余人,其中,90 后(18-30 周岁)志愿者占比24.56%;80 后志愿者(31-40 周岁)占比28.86%,青年志愿者成为防疫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双线作战,打响战“疫”攻坚战
疫情防控期间,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全面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线上”优势服务“线下”,切实打造疫情防控智慧化支撑体系。
夯实阵地,推进服务管理信息化。全力推动“志愿汇”平台使用,实现对防疫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态监管,借助大数据分析,有效监测志愿者人群密度,并结合基层需求,及时进行志愿者调配及分流工作。同时,加大对志愿服务积分在入户、入学、就业等方面效用的宣传,持续鼓励青年积极投身防疫志愿服务。
网络连通,实现物资采购全球化。面对国内物资采购的巨大压力,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联合杭州青荷公益基金会向全社会发出募捐号召。志愿者们通过微信接力、线上动员等多种形式筹集物资,并利用互联网在全球采购符合要求的紧缺医疗物资,先后为浙江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和武汉、恩施、荆门等地捐助物资13 万余件,价值1000 余万元。
“云”上驰骋,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为贯彻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要求,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广泛动员各行业志愿者组建“复工帮帮团”,启动“云协作”模式:开展“线上推送”,帮助企业解读复工政策;推进“线上办事”,提升企业事项办理效率;启动“线上学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第一课;开展“线上助学”,解决复工企业职工“后顾之忧”;拓展“线上直播”,助农助销实现真效益。
三管齐下,奏响战“疫”奋进曲
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通过网络在线课堂、全媒体宣传典型、智慧化激励赋能,持续激发志愿服务活力,为全面打赢疫情阻击战积蓄力量。
推出“抗疫志愿服务线上课堂”。围绕一线防控、复工复产、关爱服务等方面定期推送线上培训课程,强化志愿者自身安全防护和岗前培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营造立体化全媒体舆论宣传氛围。广开渠道、挖掘选树十大防疫志愿服务榜样人物及十大防疫志愿服务榜样服务队,激发正能量;利用“3·5”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等关键节点,全面整合平面、网络、电视、移动、广播及户外媒体,加强对志愿服务及志愿文化的宣传,切实营造致敬志愿者、感恩志愿者、全民爱志愿的良好氛围。
打造智慧化长效性激励机制。借助疫情期间全市营造的感恩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志愿者长效性激励机制的建设。如,杭州青荷公益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启动设立“志愿者关爱基金”,为全市注册志愿者保驾护航;杭州市滨江区推出“志愿码”,提供线下商户优惠,让志愿者们得到更多礼遇,激发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热情;杭州西子志愿服务中心广泛征集疫情期间典型个人及集体案例,发布《榜样的力量》一书,宣传杭城防疫志愿服务,铸造防疫志愿服务精神品牌。
多面延伸,寫好战“疫”行思录
坚持与祖国并进,志愿服务事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凝心聚力、无私奉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定跟党走的初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志愿服务事业就有了正确的政治纲领、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
坚持与青年携手,志愿服务事业才能迸发出更为持久的活力。青年是渴望发展的一代。在杭州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尊重青年志愿者的主体地位,搭建丰富的志愿服务平台,激发青年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志愿服务事业才能在新时代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
坚持与时代同行,志愿服务事业才能积蓄不竭的发展动力。智慧化是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志愿服务管理的智慧化,推动动员方式创新,完善线上记录规范,实现激励回馈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志愿服务运作的智慧化,鼓励志愿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为志愿服务事业添砖加瓦。
未来,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将全方位总结疫情期间志愿服务工作经验,趁热打铁,固化好做法,传承好经验:
顺势推进青年进社区专项行动。借助疫情期间发动志愿者深入社区,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志愿服务,指导高校基层团支部独立或者联合成立志愿服务团队结对社区或认领社区服务项目,强化青年社会组织项目合作机制,有序推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在街道社区的有效覆盖,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和专业化。
顺势加强志愿服务智慧化管理水平。借助疫情期间全市志愿服务智慧化管理的有益经验,督促基层志愿者常态化使用“志愿汇”平台,明确“志愿汇”人脸识别签到方式记录志愿服务时长的要求,充分挖掘志愿服务大数据,切实利用“数据”做好全市志愿服务的顶层设计。
顺势拓展对志愿者的激励保障机制。借助疫情期间全市营造的感恩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对志愿者在专项保险、荣誉授予等方面的保障和激励,不断激发志愿者的获得感与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