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榜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zan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钱村姓钱的人有个传统,就是在家族祠堂两边设“红黑榜”,凡族人中有考取功名,或是在单位任有职务的,其个人事迹上红榜,以激励其他族人;凡族人中有违法犯罪的,其个人劣迹上黑榜,以警醒其他族人。没有人知道这个传统始于何年何月,反正村中老者小孩都知道,这是钱家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到了我这一代,有个婶子生下了钱村有史以来的第一对双胞胎,而且都是带把的男娃,这在重男轻女的乡村,可以说非常激励人。经九叔公提议,这事破例上了红榜。
  时光如水,眨眼间,这对双胞胎就能在祠堂里追逐玩耍了,当然也会不时跟着婶子,去祠堂聚餐、看榜、听教诲。
  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励志。因为钱哥考上了大学,其事迹上了红榜,和他的母亲排在一起。这可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族人因此喜气洋洋,杀猪宰牛,摆酒庆祝。
  那天我也在场,我发现钱弟躲在边上,眼红红的,好像刚哭过。等庆祝的人们离开后,我看见他走过去,朝着钱哥的红榜久久地看。
  钱弟跟我是同班同学,学习成绩比我好多了,甚至比钱哥还好,可是,命运弄人,他没考上。本来我想过去安慰他,可笨嘴笨舌的,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最后只能一声叹息作罢。
  族人敲锣打鼓送钱哥坐车去学校报道。而钱弟,只能和我一样,背着行囊走向村口,外出打工。
  多少年过去了,钱弟和我一样,一直在外边艰难打拼。听说钱哥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大公司,很快又升了职,过年开车回乡,再次荣登红榜。
  最让族人开心的是,钱哥发达后不忘大家,大手大脚地给族人派利是,都是红彤彤的百元票。此举让村中外姓人好不眼红。
  婶子问他哪来这么多钱?他笑答:“妈,咱姓钱,不差钱。”
  那年我回家过春节,去祠堂给祖宗烧香时,看见婶子站在祠堂红榜前久久地看。我发现,当年美美的婶子,头发已经花白了,面庞也远不如记忆中的那般光洁闪亮。唉,真的是时光无情呀!
  有年,钱弟说他想回村做公益,把通向钱村小学的泥巴路铺成了水泥路,问我要不要一起。我也是钱村人,我当然满口答应。
  说干就干,我们背着工具坐长途汽车回钱村,还带回来一帮打工兄弟。我们甩开膀子,热火朝天地干开了。等路修好了,村娃们上学就再也不用泥一脚水一脚了。想想都激动。
  婶子也很激动,都一把年纪了,还忙前忙后,为我们煮饭、洗衣服,端茶递水。本来,九叔公觉得这事是可以上红榜的,弄得我很高兴,我们家可从来没人上过榜呢,而且是上红榜!要是我上了,那就是第一个……啊呀,真的是想想都激动呀!
  可是,有人不同意九叔公的提议,说几个泥水匠,一没当官二没发财,要是修条路就可以上榜,岂不是坏了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结果这榜就没上成,搞得我好几天不开心。
  只是没想到,更不开心的事还在后头。我们路都还没铺完呢,坏消息就传回了钱村——钱哥因為贪腐被查了,抓起来了,戴手铐了。
  没说的,钱哥的名字和照片被请下红榜,列入黑榜。
  那天,我看见婶子站在黑榜前抹泪。
  钱弟听到这个消息,连手都顾不上洗,就从工地上急匆匆地赶过来了。他搓着满手泥灰,站在婶子身后。那个场景,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
  那天,我对我们钱村祠堂榜有了很深的认识。我在心里骂了句脏话,心想这辈子上不上红榜没关系,但老子打死都不想上黑榜。
  “不要让父母流泪,不能给祖宗丢人!”这是我们钱村人都不知道传了多少代的《钱氏家训》。
  那天,我真的很替钱弟可惜,当年,他也是考上大学了的,可是,家里的经济情况根本不可能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为了钱哥,钱弟悄悄地撕掉了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养家,供钱哥上大学。
  要不是有次他喝醉了,无意中讲出真相,我还以为是他没考上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蒋晚艳,湖南武冈人,现居广州,广东省作协会员,黄埔区作协理事,著有长篇 《一诺端阳》 《如此活着》,中篇 《谁勒了她的咽喉》 《疯婶》,散文集 《母亲的老屋》 等。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他,记福,如酒。——题记  前 言  2020年9月,我以作者的身份,随海南海口市文联《椰城》杂志中国行,走进贵州茅台。  在密不透风的行程里,周边除了酒味,全是嘈杂声。他,活动承办方、贵州邹旺酒业股份有
期刊
作者简介:南岛,男,原名苏兴龙,1979年出生于海南,现居海口。海口市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 《诗歌月刊》 《山东文学》 《诗潮》 《上海诗人》 《中国诗歌》 《椰城》等杂志。  1  沿著漫长的海岸线,一直走  如果你喊,我会用一朵浪花回答你  如果你来,我会是一棵椰子树  站在你必经的路旁  如果感到人间的冷,阳光铺就的  软绒绒的沙滩,是我的胸膛  足够你取暖  2 
期刊
作者简介:邱晓兰,江西玉山人,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 《山东文学》 《星星散文诗》 《北极光》 《散文诗》 《新青年》 《新老年》 等150余家国内外报刊。  6月13日上午,我们去采访抗战老兵——柳蕙清。柳老蹒跚着脚步走出卧室,对我们频频点头。大病初愈的他穿上军装后,顿时精神焕发,他朝我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回忆往昔峥嵘。说到激动之处,柳老眼泛泪光,身子随着语调微微颤抖。通过柳老的口述、家人
期刊
作者简介:南城小圣,本名刘圣贺,海南乐东人,90后,黎族。作品见《椰城》《中国汉诗》等。  夏天,正打马而来  夏天来临,可见的大海上藏了几百匹骢马  晨起的薄雾中,一路马不停蹄  在空中,咴咴而叫  脚印,正在季节的漩涡里深陷  无人察觉的赶海小孩  在岸边捡拾走失的碎银  夏风无垠。白马的蹄子溅起千堆雪  又轻轻落在手心  清凉,温暖  仿佛一片片白云,海绵似的  一层又一层镶入手中的雪花糕 
期刊
学校在胡家桥大庙里。大庙其实叫清宁寺,但村人慢慢都叫成了大庙。  据说清宁寺建于金朝,大殿里曾经有佛像、大钟,但现在啥也没有了,大殿成了老师们的办公室,东厢房、西厢房成了教室,院里老桕树上挂着一个钟。  清宁寺院里有四个教室,东西各两个。后来学生多了,就紧挨大庙东边又建了两排房。初一教室在西厢房南头。  范思云和方小刚是初一的学生,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他俩此刻正在教室写黑板报,班主任黄老师布置的。
期刊
作者简介:王晓玲,女,60后,现居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以散文创作为主,有作品刊于 《洛阳日报》 《辽河》 《岁月》 等刊物。  我总是想,我和北京的那个男人结婚就好了。  高中毕业的那年夏天,一个午后,我串门回来,院外站着双手插着裤兜的姥姥,她说,你二姐领着媒人刚走,北京的,有钱,离婚的,二十七岁。我说,离婚的我不干。我没进家,坐在院外的石头上想这件事。即将黄昏,我进家,有意待在母亲身边,她啥也没
期刊
作者简介:梁永平,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 《中国校园文学》 《四川文学》 《校园作家》 《未来文学家》 《章回小说》 等刊物及文学网络平台上发表近百篇作品。2005年12月出版个人小说集《人活一张脸》。  整理书房时,无意中发现一个账本,皱皱巴巴,页面开始发黄,且缺角少页,上面有些字被时光洇得模糊难辨,但有一笔账却异常清晰,直灼我的眼——蒲兴安:46.5元。  这是一笔压在心头的良心账,债
期刊
一  娘在我哥两岁时又一次怀孕了,姥姥偷偷找算命瞎子算了一卦,瞎子说爹娘命里有两个儿子,还说两个儿子将来都有出息,“不愁吃不愁穿,还能出个大军官”。瞎子这么一说,姥姥心动了,颠着小脚来到我家,一进屋就跟爹娘转述了瞎子的话,还说这事得听神仙的,说啥也得把这个“军官”生下来。爹盼着再生一个儿子壮门户,娘觉得一根独苗太单了。于是一家人拧成了一股绳:生!  娘后来跟我说,我出生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紧,村头
期刊
一  一阵窸窸窣窣声响,隐隐约约。他回头一看,果然又是那只大黑狗,贴着路边的草丛灌木,走走停停,盯梢一般跟随过来。一路上,他嘘它、呵斥它,甚至捡起小石头打它,一次又一次,就是不想让它跟着,可它总是不即不离,影子一样,怎么也赶不走。他瞪去一眼,大黑狗赶紧的就收住脚步,两眼死死地看着他,既敬畏又乞怜,夹紧的尾巴拨浪鼓一般来回摆动不停。他知道,再驱赶也是枉然,一会它还一样回来的,便不再理睬,只嘀咕了一句
期刊
樟木头  曾听朋友说起这个地方  朋友从千里之外的向阳山来到这个地方  背着向阳山的阳光、杂草和好心绪  淹没在流水线上的嘈杂声里  他在疲惫的梦境里杀掉向阳山的一头老牛  牛的身体里钻出一棵有脚的柳树  逃走了  晃晃悠悠像个伤了一条腿的乞丐  那棵树跑到观音山脚站立不动  “这段话不像诗歌,不像小说,也不像童话。”  “但它就是诗歌、小说和童话。”  “关于什么呢?关于牛和树的故事。”  “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