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欣赏教育、正面教育、榜样教育,甚至提出“无惩戒教育”等等,极力强调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尊重孩子。于是就有某些学校明文规定“禁止请家长”,说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更有甚者,竟大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说教育走向产业化,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因为教育也是服务行业,“要把学生当成上帝,对他们要始终微笑服务”,即使对待学生的无理,也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等等。笔者认为“无惩戒教育”是违反教育常理的,是一种教育的献媚。
一、“无惩戒教育”是“无知”的教育
有游戏就有规则。教育虽不是游戏,但同样得遵守规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那么如何教人变好、变活?如果一味“惯”着学生,对任何学生都“无惩戒”、都讲究“和平演变”,这既不符合“因材施教”,更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是教育的一种浅薄和“无知”。曾听说过我所敬仰的一位老教师的遭遇:一天,那位老教师在上课时有几个男生迟到了,秉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位老教师于是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没想到在放学后,这几个被批评的同学把这个老师强留在了教室,并关上门和灯,对其一顿暴打。我还心酸地记得见到这位老师时他鼻青脸肿的样子。他还没对学生进行惩戒,只是批评就招来这样的结果,试想如果他对那几个学生进行了惩戒,又会招来什么结果?后果真得难以想象。近年来,诸如此类事例屡屡见于报端。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现在的教育都怎么了?究其原因,还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使然。如果他们早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要受到严厉的惩戒,他们还会这么明目张胆和猖狂吗?还会把“自己是未成年人”当作自己行为保护的有力武器吗?这就是一味倡导“无惩戒教育”的后果,无疑这是对教育的极端无知。
二、“无惩戒教育”是“无能”的教育
“无惩戒教育”乍听起来似乎颇具人文色彩,也颇合大众口味。而实质上是一种反科学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无能。“惩戒权是教师拥有的一项权力,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针对的是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是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的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是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权力,也是教师的职业权力之一。”但这项权力在社会舆论的“炮轰”下逐渐丧失。古人云:“严师出高徒。”这种严不仅仅是教学的严格,更是管理的严格,而真正要严格的管理,必然少不了一些惩戒措施。学生是受教育者,如果在学校我行我素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还有必要来受教育吗?教师若没法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课堂秩序,这跟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警察、军队有什么区别?当一节课被班上极个别学生搞得无法正常进行时,若对其惩戒,比如请这学生先到办公室反省,教师下课后再和他个别交谈,这样的惩戒不可以吗?可这时就有人说这是侵犯了该生受教育的权利,是极端粗暴的做法等等。试想,若不对其这样惩戒,老师课上不下去,是不是剥夺了其他绝大部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三、“无惩戒教育”是“缺德”的教育
教育就是是非曲直让愚者变智、智者更智。应该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是一项慈善事业。从孩子的成长角度看,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可能成为劳模、企业家等对社会有用的人,也可能沦为罪犯为社会带来不安宁,其实违纪与违法仅一寸之遥。孩子本是白纸一张,主要看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涂抹。在学习期间,用恰当的惩戒手段会让他们铭记终生,使他们明白哪些界限是不可逾越的,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对待自己。例如,针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老是开小差的学生,学校安排了专门的定力训练,比如,站桩训练、穿珠子训练等。站桩要求初期一小时,后期两小时;穿珠子要求专注、连续、限量地坚持,初期两小时,后期四小时。如果我们的教育缺少了惩戒,没有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那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是不负责任的,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缺德”的教育。“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正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而要使学生成为一个明礼、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必要的惩戒措施是万万不可少的。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对学生爱的外化,其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从而使他成为一个敢作敢当、有错可改的理性的人。
总之,“无惩戒教育”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违反了教育的规律。正如“没有惩戒的法制是不健全的法制一样”,“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是教育的手段之一,更是教育的一种艺术,是学生贪婪汲取知识、明辨是非所不可或缺的清新氧气。
(责任编校:蓉莞)
一、“无惩戒教育”是“无知”的教育
有游戏就有规则。教育虽不是游戏,但同样得遵守规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那么如何教人变好、变活?如果一味“惯”着学生,对任何学生都“无惩戒”、都讲究“和平演变”,这既不符合“因材施教”,更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是教育的一种浅薄和“无知”。曾听说过我所敬仰的一位老教师的遭遇:一天,那位老教师在上课时有几个男生迟到了,秉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位老教师于是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没想到在放学后,这几个被批评的同学把这个老师强留在了教室,并关上门和灯,对其一顿暴打。我还心酸地记得见到这位老师时他鼻青脸肿的样子。他还没对学生进行惩戒,只是批评就招来这样的结果,试想如果他对那几个学生进行了惩戒,又会招来什么结果?后果真得难以想象。近年来,诸如此类事例屡屡见于报端。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现在的教育都怎么了?究其原因,还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使然。如果他们早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要受到严厉的惩戒,他们还会这么明目张胆和猖狂吗?还会把“自己是未成年人”当作自己行为保护的有力武器吗?这就是一味倡导“无惩戒教育”的后果,无疑这是对教育的极端无知。
二、“无惩戒教育”是“无能”的教育
“无惩戒教育”乍听起来似乎颇具人文色彩,也颇合大众口味。而实质上是一种反科学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无能。“惩戒权是教师拥有的一项权力,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针对的是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是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的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是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权力,也是教师的职业权力之一。”但这项权力在社会舆论的“炮轰”下逐渐丧失。古人云:“严师出高徒。”这种严不仅仅是教学的严格,更是管理的严格,而真正要严格的管理,必然少不了一些惩戒措施。学生是受教育者,如果在学校我行我素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还有必要来受教育吗?教师若没法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课堂秩序,这跟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警察、军队有什么区别?当一节课被班上极个别学生搞得无法正常进行时,若对其惩戒,比如请这学生先到办公室反省,教师下课后再和他个别交谈,这样的惩戒不可以吗?可这时就有人说这是侵犯了该生受教育的权利,是极端粗暴的做法等等。试想,若不对其这样惩戒,老师课上不下去,是不是剥夺了其他绝大部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三、“无惩戒教育”是“缺德”的教育
教育就是是非曲直让愚者变智、智者更智。应该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是一项慈善事业。从孩子的成长角度看,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可能成为劳模、企业家等对社会有用的人,也可能沦为罪犯为社会带来不安宁,其实违纪与违法仅一寸之遥。孩子本是白纸一张,主要看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涂抹。在学习期间,用恰当的惩戒手段会让他们铭记终生,使他们明白哪些界限是不可逾越的,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对待自己。例如,针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老是开小差的学生,学校安排了专门的定力训练,比如,站桩训练、穿珠子训练等。站桩要求初期一小时,后期两小时;穿珠子要求专注、连续、限量地坚持,初期两小时,后期四小时。如果我们的教育缺少了惩戒,没有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那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是不负责任的,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缺德”的教育。“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正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而要使学生成为一个明礼、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必要的惩戒措施是万万不可少的。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对学生爱的外化,其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从而使他成为一个敢作敢当、有错可改的理性的人。
总之,“无惩戒教育”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违反了教育的规律。正如“没有惩戒的法制是不健全的法制一样”,“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是教育的手段之一,更是教育的一种艺术,是学生贪婪汲取知识、明辨是非所不可或缺的清新氧气。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