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5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一篇题为《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的匿名文章,作者以隐藏在政府内部的不具名高官身份,痛斥特朗普偏爱独断专权,藐视民主,压制自由媒体,因此既不适合担任总统,也无法代表美式价值观。文章的发表掀起了自2016年大选以来美国“反特朗普”运动的又一轮高潮,表明建制派与反建制派之间的斗争进一步显性化。
这篇匿名文章“证实”特朗普“浮躁好斗、气量狭小,毫无效率可言”,开会往往“离题万里”,不断“咆哮和申斥”,让白宫工作人员“神经紧张”,而他冲动的个性又导致各种“不成熟、信息缺失,或者鲁莽而必须撤回的决策接连发生”。这些爆料与《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鲍勃·伍德沃德所著新书《恐惧:特朗普在白宫》的有关描述形成呼应。那本书披露,白宫内讧不断,工作文化“毒恶且反复无常”,根源就在于总统“毫无道德感且朝令夕改”。伍德沃德认为,特朗普的许多高级顾问,尤其是国家安全顾问,都非常担心他的古怪、无知和拒绝学习会给美国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篇匿名文章承认,白宫建制派曾试图推翻特朗普的统治。早在特朗普执政之初,就有媒体披露共和党高层曾讨论援引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罢免其总统职务。该修正案第四款规定,凡当副总统和行政各部长官的多数,向参议院临时议长和众议院议长提交书面声明,声称总统不能够履行总统职务的权力和责任时,副总统应立即作为代理总统履职。罢免特朗普的关键在于如何认定他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赋予的权力和责任”。目前看,特朗普仍在基层保守派选民中拥有众多支持者。多项民调显示,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也就是那些无论他言行如何都无条件支持的人,约占美国选民的三成,而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超过八成。在这种情况下,共和党高层很难抛弃特朗普,更何况在临近中期选举的关键时刻,罢免特朗普无异于“自废武功”,平白让出共和党在国会的多数党地位。
这篇匿名文章也揭示了特朗普与行政部门政策“不合拍”的缘由:白宫内部的建制派一直在竭力阻止特朗普任意妄为,避免他更大程度地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文章称,白宫官员“希望政府取得成功”,“但我们的首要职责是对国家负责,而总统的行事方式对这个共和政体来说是有害的”。因此,政府内部许多官员都在暗中抵制,试图“挫败他的部分议程和最恶劣倾向”。《恐惧:特朗普在白宫》一书也披露,前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加里·科恩在任时,为避免特朗普签署废除美韩自贸协定和北美自贸协定,从椭圆形办公室把有关文件“偷走”,特朗普对此毫不知情。特朗普一心期望缓和美俄关系,积极寻机举行美俄峰会,国会却不断推进制裁俄罗斯“干涉美国选举”的法案。
反对特朗普参选、当选和担任总统的运动从2016年大选开始延续至今,还在继续发展。这场运动反映的是美国建制派对特朗普这个反建制派代表人物的抵制,展現出传统精英对美国宪政体制和价值观的维护。
特朗普2016年5月宣布参选总统之初,没人把这个地产大亨放在眼里。多数人以为这只是他的政治“真人秀”,退选是早晚之事。在建制派看来,“暴发户”特朗普参选本身就是个笑话。然而,凭借准确把脉基层保守派选民诉求和大肆宣扬自身民粹主张,特朗普在党内一路过关斩将,不仅把建制派的“宠儿”、前总统小布什之弟杰布·布什挑下马,还迫使其他竞争对手联手阻挡自己。特朗普在竞选中不断爆出反移民、反穆斯林和歧视女性的言论,这让共和党建制派对其能否胜出深感担忧。由此,党内爆发第一波名为“永远不应是特朗普”(Never Trump)的“反特朗普”运动,旨在阻挡特朗普成为总统候选人。
特朗普当选前,“反特朗普”运动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部分国会议员为代表的共和党建制派联手阻止他获得党内提名,主要行动是游说出席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拒绝投票支持特朗普。第二个层面,共和党高层一度酝酿通过修改全国代表大会规则阻止特朗普获得提名。第三个层面,众多保守主义倾向的学者和前政府官员发表联名信,谴责特朗普的不当言行,宣布拒绝投票支持他。前两个层面的活动最终失败,原因是共和党内实在挑不出能与希拉里·克林顿相匹敌的强有力竞争者,党内大老们意识到富有基层煽动力的特朗普是他们无奈的选择,遂选择放水稀释“反特朗普”运动。
特朗普就任总统前后,“反特朗普”运动持续展开。一方面,体制外精英继续以各种形式反对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为其当选和施政制造障碍。2016年11月1日,大选投票前几天,《华尔街日报》刊登370名经济学家联署的公开信,称特朗普对美国“极具破坏性”,他的当选将危及美国经济运行。另一方面,体制内的建制派频繁以“匿名消息来源”泄露白宫决策内情,破坏特朗普及其团队形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披露特朗普不顾国家安全理事会成员强烈反对,执意向成功连任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致贺。
而在更大范围内,“反特朗普”运动一直活跃在自由派媒体上。在“通俄门”事件不断发酵的过程中,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内的诸多媒体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特朗普还能在白宫待多久。特朗普访欧的新闻经自由派媒体操作变成了针对特朗普在英国的举止是否得体、“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的着装能否胜过欧洲女政要的讨论。这种对总统的轻慢态度激起特朗普强烈反感,促使他在推特上轮番痛斥报道“假新闻”的媒体是“人民公敌”。
匿名文章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很快掀起全民竞猜热潮。特朗普本人也表达了极大“震怒”,指示下属彻查,誓言揪出“内奸”。于是,美国政府内部人心惶惶,高官们纷纷发声明或推文自证“清白”。舆论最终锁定的几名“嫌犯”包括副总统彭斯、白宫办公厅主任凯利、驻俄大使洪博培,也有人怀疑匿名文章或许只是了解白宫决策内幕人士写下的“托伪之作”,目的是要在中选前给特朗普“致命一击”。
副总统彭斯成为头号“嫌疑人”并不意外。自特朗普选择他作为竞选搭档以来,彭斯就被认为是连接特朗普和共和党建制派的“桥梁”。每当共和党内反特朗普声浪高涨,彭斯都会被认为是取代特朗普的恰当人选,加之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如总统被罢免,副总统将代行总统职权,这也使得彭斯在很多人眼中有充足的动机。有眼尖之人发现匿名文章使用了一个生僻词“lodestar”(指引船只方向的星星,通常指北极星)来赞扬刚去世的联邦参议员、特朗普的头号党内政敌约翰·麦凯恩,而彭斯曾在过去的讲话中使用过这个词。对于外界的指控,彭斯忙不迭地出面否认,甚至声称愿接受测谎。他还严厉谴责匿名文章是“一场欺骗”、对“美国民主的亵渎”,要求作者“站出来辞职”。
登上“嫌疑人”名单的还有现任驻俄大使、前驻华大使洪博培。有分析称,这篇文章展现出“彻头彻尾的洪博培风格”:对保守主义政策的情感溢于言表,对低下的道德品质直斥不讳;强调美国人应当知道在白宫还有“成年人”在掌舵,这种说法与洪博培今年7月在《盐湖城论坛报》(盐湖城为洪博培家乡州犹他州的首府)所发的一篇文章主题高度吻合;谈起美国对俄政策来头头是道,表明作者对俄有深入了解。面对猜测,洪博培已通过美国驻俄使馆发言人在推特上发文予以否认。
总之,匿名文章事件标志着美国建制派与反建制派的斗争在中选前夕走向高潮。目前,建制派要想推翻特朗普有三条路可走,分别是援引宪法修正案的罢免、基于“通俄门”调查的弹劾,以及在2020年大选中使其败选,但前两条路缺乏充分证据,难度极大。由此可见,2018年中选注定成为一场事关特朗普政治前景的大战,既是2020年大选的预演,也将决定未来两年特朗普的执政环境。无论如何,特朗普施政只会面临更多掣肘。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匿名文章披露诸多“白宫内幕”
这篇匿名文章“证实”特朗普“浮躁好斗、气量狭小,毫无效率可言”,开会往往“离题万里”,不断“咆哮和申斥”,让白宫工作人员“神经紧张”,而他冲动的个性又导致各种“不成熟、信息缺失,或者鲁莽而必须撤回的决策接连发生”。这些爆料与《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鲍勃·伍德沃德所著新书《恐惧:特朗普在白宫》的有关描述形成呼应。那本书披露,白宫内讧不断,工作文化“毒恶且反复无常”,根源就在于总统“毫无道德感且朝令夕改”。伍德沃德认为,特朗普的许多高级顾问,尤其是国家安全顾问,都非常担心他的古怪、无知和拒绝学习会给美国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篇匿名文章承认,白宫建制派曾试图推翻特朗普的统治。早在特朗普执政之初,就有媒体披露共和党高层曾讨论援引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罢免其总统职务。该修正案第四款规定,凡当副总统和行政各部长官的多数,向参议院临时议长和众议院议长提交书面声明,声称总统不能够履行总统职务的权力和责任时,副总统应立即作为代理总统履职。罢免特朗普的关键在于如何认定他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赋予的权力和责任”。目前看,特朗普仍在基层保守派选民中拥有众多支持者。多项民调显示,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也就是那些无论他言行如何都无条件支持的人,约占美国选民的三成,而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超过八成。在这种情况下,共和党高层很难抛弃特朗普,更何况在临近中期选举的关键时刻,罢免特朗普无异于“自废武功”,平白让出共和党在国会的多数党地位。
这篇匿名文章也揭示了特朗普与行政部门政策“不合拍”的缘由:白宫内部的建制派一直在竭力阻止特朗普任意妄为,避免他更大程度地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文章称,白宫官员“希望政府取得成功”,“但我们的首要职责是对国家负责,而总统的行事方式对这个共和政体来说是有害的”。因此,政府内部许多官员都在暗中抵制,试图“挫败他的部分议程和最恶劣倾向”。《恐惧:特朗普在白宫》一书也披露,前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加里·科恩在任时,为避免特朗普签署废除美韩自贸协定和北美自贸协定,从椭圆形办公室把有关文件“偷走”,特朗普对此毫不知情。特朗普一心期望缓和美俄关系,积极寻机举行美俄峰会,国会却不断推进制裁俄罗斯“干涉美国选举”的法案。
“反特朗普”运动经久不息
反对特朗普参选、当选和担任总统的运动从2016年大选开始延续至今,还在继续发展。这场运动反映的是美国建制派对特朗普这个反建制派代表人物的抵制,展現出传统精英对美国宪政体制和价值观的维护。
特朗普2016年5月宣布参选总统之初,没人把这个地产大亨放在眼里。多数人以为这只是他的政治“真人秀”,退选是早晚之事。在建制派看来,“暴发户”特朗普参选本身就是个笑话。然而,凭借准确把脉基层保守派选民诉求和大肆宣扬自身民粹主张,特朗普在党内一路过关斩将,不仅把建制派的“宠儿”、前总统小布什之弟杰布·布什挑下马,还迫使其他竞争对手联手阻挡自己。特朗普在竞选中不断爆出反移民、反穆斯林和歧视女性的言论,这让共和党建制派对其能否胜出深感担忧。由此,党内爆发第一波名为“永远不应是特朗普”(Never Trump)的“反特朗普”运动,旨在阻挡特朗普成为总统候选人。
特朗普当选前,“反特朗普”运动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部分国会议员为代表的共和党建制派联手阻止他获得党内提名,主要行动是游说出席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拒绝投票支持特朗普。第二个层面,共和党高层一度酝酿通过修改全国代表大会规则阻止特朗普获得提名。第三个层面,众多保守主义倾向的学者和前政府官员发表联名信,谴责特朗普的不当言行,宣布拒绝投票支持他。前两个层面的活动最终失败,原因是共和党内实在挑不出能与希拉里·克林顿相匹敌的强有力竞争者,党内大老们意识到富有基层煽动力的特朗普是他们无奈的选择,遂选择放水稀释“反特朗普”运动。
特朗普就任总统前后,“反特朗普”运动持续展开。一方面,体制外精英继续以各种形式反对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为其当选和施政制造障碍。2016年11月1日,大选投票前几天,《华尔街日报》刊登370名经济学家联署的公开信,称特朗普对美国“极具破坏性”,他的当选将危及美国经济运行。另一方面,体制内的建制派频繁以“匿名消息来源”泄露白宫决策内情,破坏特朗普及其团队形象,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披露特朗普不顾国家安全理事会成员强烈反对,执意向成功连任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致贺。
而在更大范围内,“反特朗普”运动一直活跃在自由派媒体上。在“通俄门”事件不断发酵的过程中,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内的诸多媒体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特朗普还能在白宫待多久。特朗普访欧的新闻经自由派媒体操作变成了针对特朗普在英国的举止是否得体、“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的着装能否胜过欧洲女政要的讨论。这种对总统的轻慢态度激起特朗普强烈反感,促使他在推特上轮番痛斥报道“假新闻”的媒体是“人民公敌”。
告密者究竟是谁
匿名文章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很快掀起全民竞猜热潮。特朗普本人也表达了极大“震怒”,指示下属彻查,誓言揪出“内奸”。于是,美国政府内部人心惶惶,高官们纷纷发声明或推文自证“清白”。舆论最终锁定的几名“嫌犯”包括副总统彭斯、白宫办公厅主任凯利、驻俄大使洪博培,也有人怀疑匿名文章或许只是了解白宫决策内幕人士写下的“托伪之作”,目的是要在中选前给特朗普“致命一击”。
副总统彭斯成为头号“嫌疑人”并不意外。自特朗普选择他作为竞选搭档以来,彭斯就被认为是连接特朗普和共和党建制派的“桥梁”。每当共和党内反特朗普声浪高涨,彭斯都会被认为是取代特朗普的恰当人选,加之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如总统被罢免,副总统将代行总统职权,这也使得彭斯在很多人眼中有充足的动机。有眼尖之人发现匿名文章使用了一个生僻词“lodestar”(指引船只方向的星星,通常指北极星)来赞扬刚去世的联邦参议员、特朗普的头号党内政敌约翰·麦凯恩,而彭斯曾在过去的讲话中使用过这个词。对于外界的指控,彭斯忙不迭地出面否认,甚至声称愿接受测谎。他还严厉谴责匿名文章是“一场欺骗”、对“美国民主的亵渎”,要求作者“站出来辞职”。
登上“嫌疑人”名单的还有现任驻俄大使、前驻华大使洪博培。有分析称,这篇文章展现出“彻头彻尾的洪博培风格”:对保守主义政策的情感溢于言表,对低下的道德品质直斥不讳;强调美国人应当知道在白宫还有“成年人”在掌舵,这种说法与洪博培今年7月在《盐湖城论坛报》(盐湖城为洪博培家乡州犹他州的首府)所发的一篇文章主题高度吻合;谈起美国对俄政策来头头是道,表明作者对俄有深入了解。面对猜测,洪博培已通过美国驻俄使馆发言人在推特上发文予以否认。
总之,匿名文章事件标志着美国建制派与反建制派的斗争在中选前夕走向高潮。目前,建制派要想推翻特朗普有三条路可走,分别是援引宪法修正案的罢免、基于“通俄门”调查的弹劾,以及在2020年大选中使其败选,但前两条路缺乏充分证据,难度极大。由此可见,2018年中选注定成为一场事关特朗普政治前景的大战,既是2020年大选的预演,也将决定未来两年特朗普的执政环境。无论如何,特朗普施政只会面临更多掣肘。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