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父母来说,要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需要建立自信心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各持己见,时常一个护、一个骂,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论教育的方法,不论哪一方胜利,对孩子无疑是失败的教育。“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人们的赏识。试想,一个做父母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度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不要对孩子希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要根据孩子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
三、家长教育子女的“三观”不正确
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自我教育中逐步形成的,家长作为子女的启蒙教育者,其“三观”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部分家长的头脑中,拜金主义思想较重,人生理想和信念淡漠,放弃了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把孩子当作自己某种人生的寄托,自己则时常泡在麻将和吃喝之中,这种颓废的人生观是对孩子最恶劣的身教。
四、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视道德品质教育
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分和在班里的名次,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品质差一点关系不大。久而久之,孩子从小养成了任性、懒散、自私等恶习。
五、家庭教育简单粗暴
现在家长很少注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孩子犯了错误,非打即骂。岂不知打骂孩子会使孩子产生怨恨、撒谎、害怕、逃避、压抑的心理,长期下去,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
六、有求必应,过分溺爱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对子女生活上百依百顺,孩子在家里为所欲为,把父母对他的照顾认定为理所当然,稍有不如意,大发脾气。父母过分宠爱孩子的结果是从“爱之切”转化为“恨之深”。
七、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注重提高自身修养。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做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着人的终身的。其次,要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孩子,冷漠孩子,这样会抹杀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八、家庭中民主气氛较差,孩子在家庭成员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在家庭里要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孩子提出所谓“怪论”或做“怪事”时,家长不要轻易否定,要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自己的“才干”。孩子潜藏的智慧非常之大,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孩子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父母应同等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充分尊重子女的意见,孩子在家庭中应该有发言权。跟孩子讲自己的心里话,体现真正的交流和沟通。
九、尊重孩子,注意培养独立性
所有孩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天性——好问为什么,这表明孩子也在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想办法让孩子多长知识,引导启发孩子动脑去想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应该多听孩子的意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拿主意做决定。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孩子缺少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有决定权,这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极为不利。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不要将孩子的一切都予以否定,而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就应该让孩子自己作决定,时间长了孩子就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十、言教、身教和境教相结合
平等对待孩子,不居高临下,不以审问式的语气问孩子问题。好多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说”孩子、“驯”孩子,天天数落,事事唠叨,不厌其烦,滔滔不绝,效果如何呢?孩子会洗耳恭听、认真接受吗?大多数孩子不是这样,越是家长越说起劲,孩子越听越烦,有的想躲开,有的顶上几句,“别说了,别说了,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人啊?”,效果肯定不会好。我们不是反对说教,教育孩子,说是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要想孩子接受说教,必须做到:(1)说得有理,符合孩子实际;(2)说得有力,有实际例证;(3)说得精要,不啰唆;(4)说得适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
十一、对子女的关心,必须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进行
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成绩的好坏往往只看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分数,一开口就是“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内心世界、情感世界,以及理想、兴趣、意志等不闻不问。
十二、对子女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必须同步进行,相互配合
有些家长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学习上让他自己把握;有些家长借口工作忙,或者借口自己文化低,不懂教育,放松对子女的教育。更有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甚至对学校横加指责,把孩子的不良表现归之于学校。这些都是不负责任;不好的行为。教育子女,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更是家长的职责,只有双方相互配合,加强联系(家访、校访、电话询问等),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教育好子女。
十三、多接近自然和社会
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每一个人都应当向它们讨教,向它们探讨。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孩子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追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长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青海省德令哈市民族联校)
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需要建立自信心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各持己见,时常一个护、一个骂,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争论教育的方法,不论哪一方胜利,对孩子无疑是失败的教育。“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人们的赏识。试想,一个做父母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度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不要对孩子希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要根据孩子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
三、家长教育子女的“三观”不正确
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自我教育中逐步形成的,家长作为子女的启蒙教育者,其“三观”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部分家长的头脑中,拜金主义思想较重,人生理想和信念淡漠,放弃了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把孩子当作自己某种人生的寄托,自己则时常泡在麻将和吃喝之中,这种颓废的人生观是对孩子最恶劣的身教。
四、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视道德品质教育
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分和在班里的名次,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品质差一点关系不大。久而久之,孩子从小养成了任性、懒散、自私等恶习。
五、家庭教育简单粗暴
现在家长很少注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孩子犯了错误,非打即骂。岂不知打骂孩子会使孩子产生怨恨、撒谎、害怕、逃避、压抑的心理,长期下去,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
六、有求必应,过分溺爱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对子女生活上百依百顺,孩子在家里为所欲为,把父母对他的照顾认定为理所当然,稍有不如意,大发脾气。父母过分宠爱孩子的结果是从“爱之切”转化为“恨之深”。
七、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注重提高自身修养。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做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着人的终身的。其次,要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孩子,冷漠孩子,这样会抹杀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八、家庭中民主气氛较差,孩子在家庭成员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在家庭里要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孩子提出所谓“怪论”或做“怪事”时,家长不要轻易否定,要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自己的“才干”。孩子潜藏的智慧非常之大,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孩子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父母应同等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充分尊重子女的意见,孩子在家庭中应该有发言权。跟孩子讲自己的心里话,体现真正的交流和沟通。
九、尊重孩子,注意培养独立性
所有孩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天性——好问为什么,这表明孩子也在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想办法让孩子多长知识,引导启发孩子动脑去想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应该多听孩子的意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拿主意做决定。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孩子缺少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有决定权,这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极为不利。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不要将孩子的一切都予以否定,而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就应该让孩子自己作决定,时间长了孩子就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
十、言教、身教和境教相结合
平等对待孩子,不居高临下,不以审问式的语气问孩子问题。好多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说”孩子、“驯”孩子,天天数落,事事唠叨,不厌其烦,滔滔不绝,效果如何呢?孩子会洗耳恭听、认真接受吗?大多数孩子不是这样,越是家长越说起劲,孩子越听越烦,有的想躲开,有的顶上几句,“别说了,别说了,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人啊?”,效果肯定不会好。我们不是反对说教,教育孩子,说是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要想孩子接受说教,必须做到:(1)说得有理,符合孩子实际;(2)说得有力,有实际例证;(3)说得精要,不啰唆;(4)说得适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
十一、对子女的关心,必须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进行
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成绩的好坏往往只看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分数,一开口就是“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内心世界、情感世界,以及理想、兴趣、意志等不闻不问。
十二、对子女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必须同步进行,相互配合
有些家长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学习上让他自己把握;有些家长借口工作忙,或者借口自己文化低,不懂教育,放松对子女的教育。更有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甚至对学校横加指责,把孩子的不良表现归之于学校。这些都是不负责任;不好的行为。教育子女,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更是家长的职责,只有双方相互配合,加强联系(家访、校访、电话询问等),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教育好子女。
十三、多接近自然和社会
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每一个人都应当向它们讨教,向它们探讨。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孩子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追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长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青海省德令哈市民族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