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旨在研究宝巾的化学诱变育种。以宝巾品种为母本,利用化学诱变法建立变异群体,用不同剂量的NaN3处理材料,对VM1代存活率、变异率及变异性状进行统计,对变异株系作同工酶的遗
【机 构】
:
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旨在研究宝巾的化学诱变育种。以宝巾品种为母本,利用化学诱变法建立变异群体,用不同剂量的NaN3处理材料,对VM1代存活率、变异率及变异性状进行统计,对变异株系作同工酶的遗传效应分析。建立了反映剂量和存活率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01.307-10.201x(R2=0.8922),确定了NaN3对宝巾诱变的半致死剂量为5.03mmol/L,剂量和存活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一定范围内剂量和变异率呈正相关。9个变异株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表明,BN6和BN7是有育种价值的变异株系,其与母本材料的相似系数分别为0
其他文献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酶活性测定和Western印迹技术,研究了套袋‘红富士’苹果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的活性及其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套袋‘红富士’苹
为了获得抗寒茶树品种或资源,提高茶园防冻减灾的能力,分别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叶片解剖结构和电导法对24个茶树品种和优质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浙农113’、
为了给碧蛾蜡蝉的防治、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提供参考,主要进行了茶碧蛾蜡蝉着卵分布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测定了碧蛾蜡蝉卵在茶园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空间分布
为了获得一株产乳糖酶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 ATCC12426)的最佳发酵参数,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产乳糖酶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种子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酵母
为提高萱草的繁殖效率,以‘金娃娃’萱草花蕾为试验材料,采用以子房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方法,对其组织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强度灭菌花蕾,无菌剥离子房的技
分析了造成英语专业学生重英语、轻汉语现象的原因,提出了英语专业汉语教学改革的措施:加强学生对汉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改革汉语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
为探索芦荟对微咸水灌溉栽培的适应性,研究不同盐浓度对其生长和离子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120天)以含盐溶液灌溉栽培,盐浓度达200mmol/L NaCl显著抑制芦荟生长,100mm
研究刀豆氨酸的提取及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在pH9.5硼砂缓冲溶液中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而优化测定刀豆氨酸的方法。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2,4-二硝基氟苯与刀豆氨酸的络合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