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劼人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作家群中既不属于京派也并非海派,可以说,在政治氛围极其浓厚的三十年代,李劼人坚持非意识形态化的创作,可谓是一个独特而耀眼的存在。纵观李劼人的创作生涯,其作品大都围绕着四川城乡的人和事进行创作,并融入了大量四川方言,直观地向读者展现出巴蜀地区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而他所塑造出的众多人物形象也无不鲜活灵动。
关键词:巴蜀地区;死水微澜;李劼人;成都;人文风貌
李劼人出生于四川成都,其作品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囊括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十余年间的人际悲欢、思潮演进和政治风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这三部巨作奠定了李劼人的文学史地位,又被郭沫若先生称赞为“小说的近代史”[1]。《死水微澜》创作于1935年,刚一出版便轰动一时。
《死水微澜》的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小说语言也很生动,与同时期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死水微澜》跃出了传统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藩篱,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将天回镇的浮生百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主线在抽丝剥茧之后才呼之欲出,对市民心理的刻画亦是细致入理、惟妙惟肖。
一、川西风土的展现
(一)老成都的社会风貌
在李劼人的笔下,川西平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历史上,成都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地理位置上,成都“偏安一方、绝于中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成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成都人民“安逸悠闲,贪图享乐”的生活态度便是由此而来。李劼人在《死水微澜》里把上个世纪的成都勾画得十分细腻,读起来引人入胜。作品以距成都二十公里的天回镇为背景,地方色彩浓厚,小说的女主人公蔡大嫂,在还未嫁给天回镇的蔡兴顺蔡掌柜之前,尚是一个农家青涩少女“邓幺姑”,天生要强的她心中充斥着对大城市成都的倾慕与渴望,邓幺姑最喜欢的便是找邻院韩二奶奶讲关于成都的奇闻轶事,从韩二奶奶的摆谈中,一个生动的成都跃然纸上。文殊院、东大街、总府街、湖广馆、青羊宫、百花潭……这些成都人耳熟能详的地标性名称从韩二奶奶的口中娓娓道来,事实上,韩二奶奶口中的成都被她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而正是因为她把成都说得无与伦比,邓幺姑的“成都夢”才会逐渐滋长蔓延开来,对尚未见过世面的邓幺姑来说,成都就是“她将来最好归宿的地方”。
命运的安排没能让邓幺姑实现嫁到成都的梦想,却阴差阳错地到了成都旁边的天回镇。《死水微澜》的故事背景是清朝末年的乱世,以罗歪嘴为代表的袍哥,是中国传统社会势力在巴蜀地区的代表;以顾天成为代表的是教民,是外国势力庇护和扶持下的力量,两种势力相互斗争。官、绅、商、粮户、市井闲杂,各色人物均有描写,李劼人对当年巴蜀风物、特有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地方特产等的描述尤为精到。
李劼人对生活真实的还原使人读起来仿佛置身于市集中一般,他对成都风土人情的高度概括使人不得不佩服其知识的渊博和对小说语言的把控,一张一弛,尽在笔下。
(二)巴蜀美食的呈现
作为一个地道的成都美食家,李劼人曾亲自开过一家名叫“小雅轩”的餐厅,对于川菜的烹饪技术了若指掌。在《死水微澜》里,李劼人写到了天回镇的茶坊、酒店、烟馆、饭铺、小食摊……天回镇居然有三四家红锅饭店,掌瓢厨师大多是郫县人,颇能炒几样菜,但都不及云集栈门前的饭馆有名,云集饭馆蒸炒齐备,就中顶出色的是猪肉片生焖豆腐……
著名作家张秀熟曾评价道:“李写四川真写神了。写成都的猪饲料不同,故成都的白肉片别有一种特殊的生核桃香味。”可见李劼人对四川美食的细心钻研和对生活的深入观察。
(三)妙趣横生的方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李劼人在写作时融入了四川方言,把大量口语词汇运用到人物的言谈之中,好似“摆龙门阵”一样地叙述整个故事,凸显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浓郁的“老成都”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全程带入成都口语,即便不是巴蜀地区的读者,在读到这些文字时,也能被四川话的幽默所折服。
比起其他地方的方言,成都话要易懂得多,所以更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例如《死水微澜》中,罗歪嘴在向其弟兄们谈及蔡大嫂时说道:“蔡傻子,哪个人不晓得是老子的表弟?他的老婆,自是老子的表弟妇。虽是长得伸抖一点,也是各人的福气……”这里的“伸抖”,即形容一个人长相好看、外貌得体。在写作时,李劼人充分地运用了成都口语,小说里,不用“那个女人”而是“那个婆娘”;不用“摸不着火门”而用“摸不着头脑”,显示出巴蜀地区的生活气息,为人物对白平添了一丝俏皮的趣味,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成都。
二、市井小民的多姿多彩
自古以来,成都就是一块富庶的宝地,物产丰富、人民和谐,有一种“安逸”的社会氛围,所以才有人说“少不入蜀”,在这种氛围熏染下的成都人民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你可以说他们好吃懒做、享乐主义、安于现状,也可以说他们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爱耍小聪明,他们是多种特质的综合体,李劼人精准地抓住了川西地区人物的性格特点,秉持着中立的价值态度塑造出许多市井小人物。
(一)义气与匪气并存的袍哥形象
作为巴蜀地区历史悠久而影响巨大的民间社会组织,袍哥在乡村社会里扮演者至关重要而且重大的角色。袍哥又称哥老会,兴起于明朝末年,“是以哥老为胚胎,吸收、融合了天地会、白莲教的某些特点,在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定社会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无业游民组织。”《死水微澜》里的罗歪嘴就是典型的四川袍哥,他在天回镇叱咤风云、呼风唤雨,作为“话事人”,他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气,也有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并未束缚他,他的一生注定不像普通的农民那样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而是波澜壮阔。 虽然罗歪嘴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可他依然有一条自己的底线,对于女人,他所持有的是情欲剥离的态度,即使与蔡大嫂的不伦之恋“酽到彼此都发了狂”,但在仓皇出逃的紧急关头,还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拒绝了蔡大嫂想做“长久夫妻”的要求,走后便了无音讯,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个十足的“负心汉”。“李劼人完全没有停留在简单地对人物的道德划分上,而是刻画出一系列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3] ,罗歪嘴对待情感的态度足以显现出其性格的多面性。
(二)敢爱敢恨的“川辣子”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李劼人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极具特点,颠覆了我们以往“男强女弱”的刻板印象,把女性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些女性率性自然、勇于争取自身幸福、追求自由与平等。除了主要角色蔡大嫂以外,他还塑造了刘三金、韩二奶奶、招弟、春兰等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共同交织出一幅四川女性的人物群像。在人物刻画上,李劼人因长期从事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受法国19世纪自然主义文学影响,自然而然地采用了法国小说的技巧。郭沫若曾称赞他道:“凭借着各种的典型人物,把过去了的时代,活鲜鲜地形象化了出来。真真是可以令人羡慕的笔!”
“大河三部曲”几乎每一部都有一个“川辣子”的形象,作为《死水微澜》的主要人物,蔡大嫂这个典型的“川辣子”是李劼人笔下最生动立体、棱角分明的角色,她貌美如花、身材姣美,性格爽朗活泼、肆无忌惮,具有典型的成都女人的“泼辣”。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她身为有夫之妇,毫不忌讳别人的眼光,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与罗歪嘴“公然偷情”,两人间的风流爱情叫人拍案,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疯狂”。李劼人在塑造蔡大嫂这一形象上时,没有带入任何道德视角,他在角色中注入的反传统特质,与五四新文学时期所提倡的“反传统”、“个性解放”相呼应,这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
相比较其他地方而言,巴蜀地区女性的贞操观念没有那么保守,独特的生长环境和人文熏陶,使得“川辣子”们大胆叛逆、敢爱敢恨,就像蔡大嫂一样,她并不囿于闺阁内,而是与袍哥罗歪嘴高谈阔论,当罗歪嘴告诉她洋教势力有多么可怕时,她却不以为然,从她身上表现出的“气魄”使罗歪嘴觉得十分诧异:“这女人倒看不出来,还有这样的气概!并且这样爱问,真不大像乡坝里的婆娘们!” “川辣子”的率性、坦诚、活泼被李劼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有评论称“李劼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激发中对中国男权社会和男权意识的越轨与突破,以及对自身的超越,表现出了宏大的文化视野和广阔的现代意识,重建了女性的‘神话’”[4]。
三、结语
如同老舍的京味小说、贾平凹的陕味小说、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李劼人以其作品浓郁的“川味”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小說既兼了巴蜀地区的风土,又具备了历史背景下人物悲剧命运的种种体现。小小的天回镇本如一潭死水,因为清末政局的动荡、现代文明的侵入而不得不泛起微澜。感谢李劼人的文字带我们回到清末那个风情婆娑的成都,用巴山蜀水的魅力,还原了川西地区的历史风物和世故人情,这部作品亦如一坛陈酿的老酒,经久不衰,历久弥香。
参考文献
[1]李劼人.李劼人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2]张秀熟.忆李劼人[J].四川文学,1963(2).
[3]罗维.论李劼人小说中的民国蜀地匪盗想象[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李彦凤.冲破男权统治的藩篱:论《死水微澜》中蔡大嫂的女性主体意识[J].现代语文,2009(22).
关键词:巴蜀地区;死水微澜;李劼人;成都;人文风貌
李劼人出生于四川成都,其作品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囊括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十余年间的人际悲欢、思潮演进和政治风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这三部巨作奠定了李劼人的文学史地位,又被郭沫若先生称赞为“小说的近代史”[1]。《死水微澜》创作于1935年,刚一出版便轰动一时。
《死水微澜》的地域特色非常明显,小说语言也很生动,与同时期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死水微澜》跃出了传统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藩篱,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将天回镇的浮生百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主线在抽丝剥茧之后才呼之欲出,对市民心理的刻画亦是细致入理、惟妙惟肖。
一、川西风土的展现
(一)老成都的社会风貌
在李劼人的笔下,川西平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历史上,成都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地理位置上,成都“偏安一方、绝于中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成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成都人民“安逸悠闲,贪图享乐”的生活态度便是由此而来。李劼人在《死水微澜》里把上个世纪的成都勾画得十分细腻,读起来引人入胜。作品以距成都二十公里的天回镇为背景,地方色彩浓厚,小说的女主人公蔡大嫂,在还未嫁给天回镇的蔡兴顺蔡掌柜之前,尚是一个农家青涩少女“邓幺姑”,天生要强的她心中充斥着对大城市成都的倾慕与渴望,邓幺姑最喜欢的便是找邻院韩二奶奶讲关于成都的奇闻轶事,从韩二奶奶的摆谈中,一个生动的成都跃然纸上。文殊院、东大街、总府街、湖广馆、青羊宫、百花潭……这些成都人耳熟能详的地标性名称从韩二奶奶的口中娓娓道来,事实上,韩二奶奶口中的成都被她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而正是因为她把成都说得无与伦比,邓幺姑的“成都夢”才会逐渐滋长蔓延开来,对尚未见过世面的邓幺姑来说,成都就是“她将来最好归宿的地方”。
命运的安排没能让邓幺姑实现嫁到成都的梦想,却阴差阳错地到了成都旁边的天回镇。《死水微澜》的故事背景是清朝末年的乱世,以罗歪嘴为代表的袍哥,是中国传统社会势力在巴蜀地区的代表;以顾天成为代表的是教民,是外国势力庇护和扶持下的力量,两种势力相互斗争。官、绅、商、粮户、市井闲杂,各色人物均有描写,李劼人对当年巴蜀风物、特有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地方特产等的描述尤为精到。
李劼人对生活真实的还原使人读起来仿佛置身于市集中一般,他对成都风土人情的高度概括使人不得不佩服其知识的渊博和对小说语言的把控,一张一弛,尽在笔下。
(二)巴蜀美食的呈现
作为一个地道的成都美食家,李劼人曾亲自开过一家名叫“小雅轩”的餐厅,对于川菜的烹饪技术了若指掌。在《死水微澜》里,李劼人写到了天回镇的茶坊、酒店、烟馆、饭铺、小食摊……天回镇居然有三四家红锅饭店,掌瓢厨师大多是郫县人,颇能炒几样菜,但都不及云集栈门前的饭馆有名,云集饭馆蒸炒齐备,就中顶出色的是猪肉片生焖豆腐……
著名作家张秀熟曾评价道:“李写四川真写神了。写成都的猪饲料不同,故成都的白肉片别有一种特殊的生核桃香味。”可见李劼人对四川美食的细心钻研和对生活的深入观察。
(三)妙趣横生的方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李劼人在写作时融入了四川方言,把大量口语词汇运用到人物的言谈之中,好似“摆龙门阵”一样地叙述整个故事,凸显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浓郁的“老成都”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全程带入成都口语,即便不是巴蜀地区的读者,在读到这些文字时,也能被四川话的幽默所折服。
比起其他地方的方言,成都话要易懂得多,所以更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例如《死水微澜》中,罗歪嘴在向其弟兄们谈及蔡大嫂时说道:“蔡傻子,哪个人不晓得是老子的表弟?他的老婆,自是老子的表弟妇。虽是长得伸抖一点,也是各人的福气……”这里的“伸抖”,即形容一个人长相好看、外貌得体。在写作时,李劼人充分地运用了成都口语,小说里,不用“那个女人”而是“那个婆娘”;不用“摸不着火门”而用“摸不着头脑”,显示出巴蜀地区的生活气息,为人物对白平添了一丝俏皮的趣味,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成都。
二、市井小民的多姿多彩
自古以来,成都就是一块富庶的宝地,物产丰富、人民和谐,有一种“安逸”的社会氛围,所以才有人说“少不入蜀”,在这种氛围熏染下的成都人民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你可以说他们好吃懒做、享乐主义、安于现状,也可以说他们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爱耍小聪明,他们是多种特质的综合体,李劼人精准地抓住了川西地区人物的性格特点,秉持着中立的价值态度塑造出许多市井小人物。
(一)义气与匪气并存的袍哥形象
作为巴蜀地区历史悠久而影响巨大的民间社会组织,袍哥在乡村社会里扮演者至关重要而且重大的角色。袍哥又称哥老会,兴起于明朝末年,“是以哥老为胚胎,吸收、融合了天地会、白莲教的某些特点,在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定社会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无业游民组织。”《死水微澜》里的罗歪嘴就是典型的四川袍哥,他在天回镇叱咤风云、呼风唤雨,作为“话事人”,他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气,也有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并未束缚他,他的一生注定不像普通的农民那样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而是波澜壮阔。 虽然罗歪嘴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可他依然有一条自己的底线,对于女人,他所持有的是情欲剥离的态度,即使与蔡大嫂的不伦之恋“酽到彼此都发了狂”,但在仓皇出逃的紧急关头,还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拒绝了蔡大嫂想做“长久夫妻”的要求,走后便了无音讯,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个十足的“负心汉”。“李劼人完全没有停留在简单地对人物的道德划分上,而是刻画出一系列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3] ,罗歪嘴对待情感的态度足以显现出其性格的多面性。
(二)敢爱敢恨的“川辣子”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李劼人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极具特点,颠覆了我们以往“男强女弱”的刻板印象,把女性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些女性率性自然、勇于争取自身幸福、追求自由与平等。除了主要角色蔡大嫂以外,他还塑造了刘三金、韩二奶奶、招弟、春兰等不同身份的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共同交织出一幅四川女性的人物群像。在人物刻画上,李劼人因长期从事法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受法国19世纪自然主义文学影响,自然而然地采用了法国小说的技巧。郭沫若曾称赞他道:“凭借着各种的典型人物,把过去了的时代,活鲜鲜地形象化了出来。真真是可以令人羡慕的笔!”
“大河三部曲”几乎每一部都有一个“川辣子”的形象,作为《死水微澜》的主要人物,蔡大嫂这个典型的“川辣子”是李劼人笔下最生动立体、棱角分明的角色,她貌美如花、身材姣美,性格爽朗活泼、肆无忌惮,具有典型的成都女人的“泼辣”。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她身为有夫之妇,毫不忌讳别人的眼光,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与罗歪嘴“公然偷情”,两人间的风流爱情叫人拍案,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疯狂”。李劼人在塑造蔡大嫂这一形象上时,没有带入任何道德视角,他在角色中注入的反传统特质,与五四新文学时期所提倡的“反传统”、“个性解放”相呼应,这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
相比较其他地方而言,巴蜀地区女性的贞操观念没有那么保守,独特的生长环境和人文熏陶,使得“川辣子”们大胆叛逆、敢爱敢恨,就像蔡大嫂一样,她并不囿于闺阁内,而是与袍哥罗歪嘴高谈阔论,当罗歪嘴告诉她洋教势力有多么可怕时,她却不以为然,从她身上表现出的“气魄”使罗歪嘴觉得十分诧异:“这女人倒看不出来,还有这样的气概!并且这样爱问,真不大像乡坝里的婆娘们!” “川辣子”的率性、坦诚、活泼被李劼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有评论称“李劼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激发中对中国男权社会和男权意识的越轨与突破,以及对自身的超越,表现出了宏大的文化视野和广阔的现代意识,重建了女性的‘神话’”[4]。
三、结语
如同老舍的京味小说、贾平凹的陕味小说、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李劼人以其作品浓郁的“川味”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小說既兼了巴蜀地区的风土,又具备了历史背景下人物悲剧命运的种种体现。小小的天回镇本如一潭死水,因为清末政局的动荡、现代文明的侵入而不得不泛起微澜。感谢李劼人的文字带我们回到清末那个风情婆娑的成都,用巴山蜀水的魅力,还原了川西地区的历史风物和世故人情,这部作品亦如一坛陈酿的老酒,经久不衰,历久弥香。
参考文献
[1]李劼人.李劼人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2]张秀熟.忆李劼人[J].四川文学,1963(2).
[3]罗维.论李劼人小说中的民国蜀地匪盗想象[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李彦凤.冲破男权统治的藩篱:论《死水微澜》中蔡大嫂的女性主体意识[J].现代语文,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