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使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努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点,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教学环节简单,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其基本操作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可以是长效积累的,也可以是即时触发的,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地使用这两种方法,并且要树立这样一种思想:今天的动机和兴趣水平是昨天学习的积累。因此,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化学习的实用性;还要让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爱学作文,爱写作文。就课堂教学而言,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过去的愉悦体验或认知冲突,即时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写一种植物或泥塑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上课前,请学生将课桌排成“U”型,缺口的教桌上用黑布遮放着如下物品:1.月季、吊兰、仙人掌、芦荟、蟹爪兰……2.学生自做的橡皮泥制品(小青蛙、小和尚、小茶壶、老牛……)上课后,我说:“同学们,我们教桌的黑布下,遮盖着许多同学们喜爱的好东西,这堂课我想请同学们从中选取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写,要写清楚自己最喜欢的原因和由这件物品展开的联想,某件物品谁写得最好,谁就可以得到它。”学生顿时欢呼雀跃。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利”诱发学生进入创作的兴奋状态。从而表现了学生的主体意念,激起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充分利用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觉得教师上的课有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了,而且由于教学情境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激起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自我探索,尝试写作
学习可以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地学习。而后者除了可以学到规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包括学习的方法、探索的精神、自信心等;即使就规定的知识、技能而言,其保持的长久性、内在的积极性,也远远高于前者。因此,在作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留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去充分地探索、尝试、发现。同为上例,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去观察、自由联想。如教师揭开盖在教桌上的黑布,露出一盆盆植物,一个个神态各异的泥塑,让学生观察数分钟后,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然后请学生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的外形特点,如写花,可按干、枝、叶、花的顺序;也可按色、味、形状的顺序;写泥塑,可按由整体到部分或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的顺序,学生由看到思,再到论,同时教师指导了写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然后引导学生展开由表及里的联想,说说除了外形特点外自己喜欢某物品的原因,要求展开对比,突出事物。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知识的运用和探索、尝试过程。
三、反思交流,及时应用
在学生个体的自学探究学习活动中,由于受到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生活经历、能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采取的学习策略由优劣之分。教师在此时要发挥指导作用,促进不同学生在不同基础上由一定的提高,并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底线。一方面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我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不仅要说出外形特点,还要进行由表及里的联想。在反思中不断搜寻习得的语言,选择使用,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学生在介绍自己喜欢花的成长过程或泥塑的制作过程,如不明白,可相互讨论或查阅资料。集体进行课堂交流,让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写法、不同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补充、修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培养,然后请学生展开想象,指名说出使自己喜爱的物品变得更美丽的方法,学生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最后请同学们谈自己渴望获得自己喜爱的物品时的心理。评析前面同学的说话练习,将说话精彩的同学评选出来。这样及时反馈、矫正、表扬、肯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交流、选择、判断能力,利于学生构建更深层次的知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交流的内容有同学自己根据反思的结果而确定的。交流的方式是自由的,学生可以对别的同学的发言作出评价,也可以请求帮助。交流的经验是多向的,交流的成果及时固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同学的发言及时修改自己的文章。作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并非十分困难,但是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实践。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着力的并不是指导学生怎样写作文,更重要的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在生活中会运用作文。因此,作文的教学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在实践中学习作文。
(河北省涿州市豆庄学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可以是长效积累的,也可以是即时触发的,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地使用这两种方法,并且要树立这样一种思想:今天的动机和兴趣水平是昨天学习的积累。因此,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化学习的实用性;还要让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爱学作文,爱写作文。就课堂教学而言,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过去的愉悦体验或认知冲突,即时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写一种植物或泥塑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上课前,请学生将课桌排成“U”型,缺口的教桌上用黑布遮放着如下物品:1.月季、吊兰、仙人掌、芦荟、蟹爪兰……2.学生自做的橡皮泥制品(小青蛙、小和尚、小茶壶、老牛……)上课后,我说:“同学们,我们教桌的黑布下,遮盖着许多同学们喜爱的好东西,这堂课我想请同学们从中选取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写,要写清楚自己最喜欢的原因和由这件物品展开的联想,某件物品谁写得最好,谁就可以得到它。”学生顿时欢呼雀跃。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利”诱发学生进入创作的兴奋状态。从而表现了学生的主体意念,激起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充分利用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觉得教师上的课有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了,而且由于教学情境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激起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自我探索,尝试写作
学习可以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地学习。而后者除了可以学到规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包括学习的方法、探索的精神、自信心等;即使就规定的知识、技能而言,其保持的长久性、内在的积极性,也远远高于前者。因此,在作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留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去充分地探索、尝试、发现。同为上例,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去观察、自由联想。如教师揭开盖在教桌上的黑布,露出一盆盆植物,一个个神态各异的泥塑,让学生观察数分钟后,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然后请学生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的外形特点,如写花,可按干、枝、叶、花的顺序;也可按色、味、形状的顺序;写泥塑,可按由整体到部分或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的顺序,学生由看到思,再到论,同时教师指导了写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然后引导学生展开由表及里的联想,说说除了外形特点外自己喜欢某物品的原因,要求展开对比,突出事物。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知识的运用和探索、尝试过程。
三、反思交流,及时应用
在学生个体的自学探究学习活动中,由于受到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生活经历、能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采取的学习策略由优劣之分。教师在此时要发挥指导作用,促进不同学生在不同基础上由一定的提高,并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底线。一方面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我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不仅要说出外形特点,还要进行由表及里的联想。在反思中不断搜寻习得的语言,选择使用,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学生在介绍自己喜欢花的成长过程或泥塑的制作过程,如不明白,可相互讨论或查阅资料。集体进行课堂交流,让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写法、不同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补充、修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培养,然后请学生展开想象,指名说出使自己喜爱的物品变得更美丽的方法,学生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最后请同学们谈自己渴望获得自己喜爱的物品时的心理。评析前面同学的说话练习,将说话精彩的同学评选出来。这样及时反馈、矫正、表扬、肯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交流、选择、判断能力,利于学生构建更深层次的知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交流的内容有同学自己根据反思的结果而确定的。交流的方式是自由的,学生可以对别的同学的发言作出评价,也可以请求帮助。交流的经验是多向的,交流的成果及时固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同学的发言及时修改自己的文章。作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并非十分困难,但是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实践。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着力的并不是指导学生怎样写作文,更重要的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在生活中会运用作文。因此,作文的教学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在实践中学习作文。
(河北省涿州市豆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