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发德育课程,便也成为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要达成德育目标的实施途径和要求包括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其中活动育人是中职德育课程中常用且见效显著的部分。
在课程活动中,老师只能起到主导作用,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设计课程活动是,要从学生的真实状态出发,在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上述方面,才算是做好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具体到德育课程,除了综合分析和把握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共性特征外,教师还应分析学校、班级甚至个体的个性特征,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
本学期,笔者担任某职业高中工艺美术专业高一年级的班主任,班级学生为新入学的高一新生,他们对校园环境、班级同学都还比较陌生,对高中生活充满了好奇和迷茫,并且班上有相当部分同学在家比较娇惯,生活能力较为欠缺,集体意识淡薄,同时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于所学的专业更是有些畏难和无措,因而很不适应高中住宿和学习生活。针对以上班情,笔者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目标明确的德育课程,并在德育课程中尝试了形式各异的育人活动。
本文主要针对笔者在班级德育课程中开展的育人活动情况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让学生成为德育课程活动的主人
学生是德育的对象、课程的主体,德育课程本就是围绕学生而开展,德育课程中的活动,自然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老师开展德育课程活动时,应将舞台交还给学生,不剥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德育课程中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使其在活动中提升自我,展示自我,获得自信。
在组织班级第一次德育课程活动时,老师简要地说明了活动目标,布置了任务,然后放手交由学生组织。在学生组织策划的过程中,老师会跟进和指导,但不会过多干涉,而是将每一个流程和细节暗暗记下。第一次德育课程活动——“庆中秋迎国庆”班级联欢会,由于学生缺乏經验,草草收场。活动后,在那一周的周记里,同学们自由对这一次活动做出了各种评价,老师批阅之后,精选出一部分周记。
这次课程活动结束后,老师召开班委会议,组织班委总结交流本次活动,班委们大多都认为这次活动办得不算成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心中所认为的活动的不足之处。老师和他们分享了部分周记里对这次活动的不足的评价和建议,然后带领班委们一起探讨这次活动不成功的原因:准备过程中没有群策群力、准备时间仓促、活动内容不够吸引人等等。而在班会课上,老师则对德育课程活动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重点对组织活动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动员更多的同学投身到组织者行列中来。
带着对上一次德育课程活动的经验和总结,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第二次活动——班日活动,这次德育课程活动中,同学们吸取经验,改进上次活动的不足之处。班委们提前准备,设计了不少精彩环节,将这次课程活动开展得更有声有色。活动后,老师一如既往对同学们进行鼓励,并再一次总结经验。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老师的点拨,组织的同学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组织德育课程活动前,必须要密切关注同学们的需求,同时,在准备环节中,做好分工,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准备工作中,既可以减轻几位主要组织者的压力,又可以避免因某位同学任务过重而导致疏漏的出现,还可以增加更多同学的参与感,更好地让更多的同学成为活动的主体。
而第三次德育课程活动——元旦联欢会,老师则提前将消息放出,鼓励学生做好活动策划。果然有学生写好了策划方案,有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准备和组织当中。活动后,组织者对这次活动还抱有遗憾,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老师在班会上,分享了部分同学的周记内容,通过同学们的眼睛来看这次活动,将同学们对这一次活动的高度评价展示出来;同时,大力表扬组织活动的同学,在班上宣传这一股正能量。最后,老师提出将这一次活动中未能完成的一些环节,放到其他合适的时间去开展,以不负组织者的一番心血。
这三次德育课程活动的开展,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玩耍、开心,更是为了让学生在达成德育课程本身的目标之外,再进一步增强组织能力、提高组织和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这一系列的德育课程活动,同学们相互之间更加熟悉了解,班级氛围变得更为友好活泼,在策划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这些被父母千娇万宠“小皇帝”“小公主”们,第一次明白了把事情做好的的不容易,体会到了老师和班干部以往组织课程活动的艰难,大家学会了珍惜和感恩,也懂得了付出是一件高尚的事情。
(二)将德育课程活动与传统节日及其他重要节庆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提到“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
笔者本来就是语文教师,出身于中文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特别深沉的情感,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由于离我们年代久远,对于许多人而言都是陌生的。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是新生的一代,从小在电子科技产品的围绕中成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同学没有足够耐心和兴趣去探究。相比于中华传统节日,他们对万圣节、圣诞节这一类洋节更为重视和推崇。
但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可丢弃的珍宝。结合德育大纲和班级学生的情况,怀着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情节,笔者在开展一些德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将其与各大节日相结合,例如中秋、国庆、元旦等,强化学生对于民族传统节日、以及我国其他重要节庆日的认识和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笔者曾专门开展过“中华传统节日”主题系列德育课程活动。
首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通过观看影视资料、学生汇报、诗词大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内涵、习俗等等。 然后,在每一次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老师会带领同学们亲身体验节日的乐趣。端午节,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包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老师布置同学们踏青拍照配古诗、自制青团,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同学们明白了清明节的真正起源;中秋节,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中秋主题诗词大会,让同学们在诗词的优美隽永中,体会月圆之时异乡人思亲之切。
除了传统节日外,其他的一些重要节庆日也可作为德育课程活动的切入点。例如元旦日,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加入到元旦联欢会中,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回顾一年——疫情期间的网课、危险一线的坚守、灾难面前的逆行者,让同学们在视频、小品、游戏等活动中,明白自己肩上之责任,明白少年之奋斗当为国为民。
德育课程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论是什么主题,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则更能润物无声、完美嵌合。并不是所有的德育课程都需要极其严肃地按照特定流程去走,在节日来临时,借助节点的特殊性,赋予德育课程活动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三)紧贴专业特色开展德育课程活动
专业特色是中职学校的名片之一,人们常说“大国工匠”。而我们这泱泱大国,未来建设国家、甚至建设世界的伟大工匠,有许多便出自现在的职业院校学子。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笔者在开展德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会将专业特色融入其中,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笔者所任教班级属于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本学期学习了素描、色彩和速写,但许多同学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的,专业水平还处于入门阶段。因而在德育课程活动中,我融入了美术绘画的一些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认同感,但控制了专业元素的难度,以免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中华传统节日主题的德育课程活动中,老师先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同学们步步深入了解各个节日,在最后,准备了空白书签,让学生在书签上进行“传统节日”主题手绘。关于手绘内容,老师不作除主题外的其他硬性要求,同学们自主选择一种节日,根据自己对节日的了解,运用在专业课上学到的绘画技能在书签上进行绘画。同学们的作品各有特色,甚至有同学绘完后意犹未尽地在书签背面题诗。等同学们完成后,老师给学生下发书签流苏,同学们系上流苏后,看着成品,甚是有成就感。过后,老师还对优秀作品进行拍照留存,在家长会的时候展示家长看,同学们的成果被更多的人所看到,这使得他们的积极性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开展元旦主题的德育课程活动时,老师让学生手绘元旦贺卡,写好祝贺词。然后挑选出优秀作品(占總作品比例较大)进行扫描,做成电子版,交由文印公司制作成元旦贺卡。贺卡制作好后,同学们在贺卡上写上同学和师长们的名字,在元旦联欢会时,发给每一位同学和尊敬的师长,同学们收到贺卡都很开心,尤其是自己的作品被选中制作好送给其他人的那些同学,自信心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样的,这一次贺卡手绘,老师也并没有做过多的限制,给予了同学们极大地自由创作空间,确实涌现了一大批令人眼前一亮的手绘贺卡作品,老师与同学都大为惊喜。
德育课程,是中职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育人,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德育课程的开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笔者在德育工作的实践当中,看到了德育课程与活动育人相结合后,寓教于乐,呈现出的有生机、有活力、有创新的德育景象。在今后的德育课程开展中,笔者将继续探索和尝试,发掘更多的活动契机、更多样的活动形式、更丰富的活动内容,以更好地发挥活动在德育课程中的育人作用。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要达成德育目标的实施途径和要求包括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其中活动育人是中职德育课程中常用且见效显著的部分。
在课程活动中,老师只能起到主导作用,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设计课程活动是,要从学生的真实状态出发,在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上述方面,才算是做好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具体到德育课程,除了综合分析和把握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共性特征外,教师还应分析学校、班级甚至个体的个性特征,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
本学期,笔者担任某职业高中工艺美术专业高一年级的班主任,班级学生为新入学的高一新生,他们对校园环境、班级同学都还比较陌生,对高中生活充满了好奇和迷茫,并且班上有相当部分同学在家比较娇惯,生活能力较为欠缺,集体意识淡薄,同时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于所学的专业更是有些畏难和无措,因而很不适应高中住宿和学习生活。针对以上班情,笔者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目标明确的德育课程,并在德育课程中尝试了形式各异的育人活动。
本文主要针对笔者在班级德育课程中开展的育人活动情况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让学生成为德育课程活动的主人
学生是德育的对象、课程的主体,德育课程本就是围绕学生而开展,德育课程中的活动,自然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老师开展德育课程活动时,应将舞台交还给学生,不剥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德育课程中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使其在活动中提升自我,展示自我,获得自信。
在组织班级第一次德育课程活动时,老师简要地说明了活动目标,布置了任务,然后放手交由学生组织。在学生组织策划的过程中,老师会跟进和指导,但不会过多干涉,而是将每一个流程和细节暗暗记下。第一次德育课程活动——“庆中秋迎国庆”班级联欢会,由于学生缺乏經验,草草收场。活动后,在那一周的周记里,同学们自由对这一次活动做出了各种评价,老师批阅之后,精选出一部分周记。
这次课程活动结束后,老师召开班委会议,组织班委总结交流本次活动,班委们大多都认为这次活动办得不算成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心中所认为的活动的不足之处。老师和他们分享了部分周记里对这次活动的不足的评价和建议,然后带领班委们一起探讨这次活动不成功的原因:准备过程中没有群策群力、准备时间仓促、活动内容不够吸引人等等。而在班会课上,老师则对德育课程活动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重点对组织活动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动员更多的同学投身到组织者行列中来。
带着对上一次德育课程活动的经验和总结,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第二次活动——班日活动,这次德育课程活动中,同学们吸取经验,改进上次活动的不足之处。班委们提前准备,设计了不少精彩环节,将这次课程活动开展得更有声有色。活动后,老师一如既往对同学们进行鼓励,并再一次总结经验。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老师的点拨,组织的同学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组织德育课程活动前,必须要密切关注同学们的需求,同时,在准备环节中,做好分工,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准备工作中,既可以减轻几位主要组织者的压力,又可以避免因某位同学任务过重而导致疏漏的出现,还可以增加更多同学的参与感,更好地让更多的同学成为活动的主体。
而第三次德育课程活动——元旦联欢会,老师则提前将消息放出,鼓励学生做好活动策划。果然有学生写好了策划方案,有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准备和组织当中。活动后,组织者对这次活动还抱有遗憾,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老师在班会上,分享了部分同学的周记内容,通过同学们的眼睛来看这次活动,将同学们对这一次活动的高度评价展示出来;同时,大力表扬组织活动的同学,在班上宣传这一股正能量。最后,老师提出将这一次活动中未能完成的一些环节,放到其他合适的时间去开展,以不负组织者的一番心血。
这三次德育课程活动的开展,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玩耍、开心,更是为了让学生在达成德育课程本身的目标之外,再进一步增强组织能力、提高组织和参与活动的热情。通过这一系列的德育课程活动,同学们相互之间更加熟悉了解,班级氛围变得更为友好活泼,在策划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这些被父母千娇万宠“小皇帝”“小公主”们,第一次明白了把事情做好的的不容易,体会到了老师和班干部以往组织课程活动的艰难,大家学会了珍惜和感恩,也懂得了付出是一件高尚的事情。
(二)将德育课程活动与传统节日及其他重要节庆日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提到“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
笔者本来就是语文教师,出身于中文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特别深沉的情感,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由于离我们年代久远,对于许多人而言都是陌生的。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是新生的一代,从小在电子科技产品的围绕中成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同学没有足够耐心和兴趣去探究。相比于中华传统节日,他们对万圣节、圣诞节这一类洋节更为重视和推崇。
但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可丢弃的珍宝。结合德育大纲和班级学生的情况,怀着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情节,笔者在开展一些德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将其与各大节日相结合,例如中秋、国庆、元旦等,强化学生对于民族传统节日、以及我国其他重要节庆日的认识和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笔者曾专门开展过“中华传统节日”主题系列德育课程活动。
首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通过观看影视资料、学生汇报、诗词大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内涵、习俗等等。 然后,在每一次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老师会带领同学们亲身体验节日的乐趣。端午节,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包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老师布置同学们踏青拍照配古诗、自制青团,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同学们明白了清明节的真正起源;中秋节,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中秋主题诗词大会,让同学们在诗词的优美隽永中,体会月圆之时异乡人思亲之切。
除了传统节日外,其他的一些重要节庆日也可作为德育课程活动的切入点。例如元旦日,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加入到元旦联欢会中,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回顾一年——疫情期间的网课、危险一线的坚守、灾难面前的逆行者,让同学们在视频、小品、游戏等活动中,明白自己肩上之责任,明白少年之奋斗当为国为民。
德育课程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论是什么主题,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则更能润物无声、完美嵌合。并不是所有的德育课程都需要极其严肃地按照特定流程去走,在节日来临时,借助节点的特殊性,赋予德育课程活动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三)紧贴专业特色开展德育课程活动
专业特色是中职学校的名片之一,人们常说“大国工匠”。而我们这泱泱大国,未来建设国家、甚至建设世界的伟大工匠,有许多便出自现在的职业院校学子。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笔者在开展德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会将专业特色融入其中,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笔者所任教班级属于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本学期学习了素描、色彩和速写,但许多同学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的,专业水平还处于入门阶段。因而在德育课程活动中,我融入了美术绘画的一些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认同感,但控制了专业元素的难度,以免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中华传统节日主题的德育课程活动中,老师先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同学们步步深入了解各个节日,在最后,准备了空白书签,让学生在书签上进行“传统节日”主题手绘。关于手绘内容,老师不作除主题外的其他硬性要求,同学们自主选择一种节日,根据自己对节日的了解,运用在专业课上学到的绘画技能在书签上进行绘画。同学们的作品各有特色,甚至有同学绘完后意犹未尽地在书签背面题诗。等同学们完成后,老师给学生下发书签流苏,同学们系上流苏后,看着成品,甚是有成就感。过后,老师还对优秀作品进行拍照留存,在家长会的时候展示家长看,同学们的成果被更多的人所看到,这使得他们的积极性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开展元旦主题的德育课程活动时,老师让学生手绘元旦贺卡,写好祝贺词。然后挑选出优秀作品(占總作品比例较大)进行扫描,做成电子版,交由文印公司制作成元旦贺卡。贺卡制作好后,同学们在贺卡上写上同学和师长们的名字,在元旦联欢会时,发给每一位同学和尊敬的师长,同学们收到贺卡都很开心,尤其是自己的作品被选中制作好送给其他人的那些同学,自信心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样的,这一次贺卡手绘,老师也并没有做过多的限制,给予了同学们极大地自由创作空间,确实涌现了一大批令人眼前一亮的手绘贺卡作品,老师与同学都大为惊喜。
德育课程,是中职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育人,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德育课程的开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笔者在德育工作的实践当中,看到了德育课程与活动育人相结合后,寓教于乐,呈现出的有生机、有活力、有创新的德育景象。在今后的德育课程开展中,笔者将继续探索和尝试,发掘更多的活动契机、更多样的活动形式、更丰富的活动内容,以更好地发挥活动在德育课程中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