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品社纸笔测试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现。通过纸笔测试,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习得知识的掌握程度,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为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提供了渠道,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通过所学获得良好的品德,为其社会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纸笔测试谈小学品社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品社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纸笔测试;小学品社;教学策略
一、品德课程纸笔测试的重要性
谈起纸笔测试,这一传统的评价方式近年来受到了诸多的批判,认为其考查的是学生有限的陈述性知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教师在纸笔测验的影响下,在教学中机械地讲知识,学生麻木地背知识,教师的教学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全面、辩证地看待,因为纸笔测试对于小学品社课来说,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点,纸笔测试的题型多样,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通过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第二点,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社会生活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他们后续进行更深入学习的基础。基于此,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理念将纸笔测试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更好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纸笔测试的功能。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二、基于纸笔测试谈小学品社教学策略
(一)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品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不高。在新时期纸笔测验下,教师应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更新学生的学习内容、形式,使他们在小学品社的知识天地中能够自由、自主地去学习、感悟,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品德水平。在进行品社纸笔测试时,可从教学大纲和学生兴趣出发,立足于他们的实际生活、拓展教学时空、增强品社学科的魅力,使其通过测试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生活的智慧。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品社三年级《我爱我的家》一课时,在测试题目中就出现了家庭互动题。在该题中,学生需要为自己的家庭建立家庭小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通过建立家庭小档案,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人。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即填写亲情互动卡,主要内容为学生在互动卡中写上自己想要向父母说的话,既可以是自己新的学习计划,也可以是对父母的感恩等,内容不限,字数不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在完成此项内容后,还需要把亲情互动卡带回家中,让父母把家庭档案和亲情互动卡补充完整,最后由学生将其带回课堂,就里面的内容共同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开放性考评来实施开放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它拓展了教学空间,使其将课堂与家庭联合成为一个整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立体的环境,促进了其全面发展,其次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再次在评价时,增加了评价的主体,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样的测试过程,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关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来源于生活,小学品社亦是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品社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纸笔测试时,也应以此为指导方针,通过走进学生生活,还原生活,让他们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体验生活,提高品格。例如在教授《我们的学校》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本学校的认可,采用的纸笔测试为校园文化探秘。让学生化身为“调查员”去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包括创建时间、历史等,并将其写成小报告。报告的主题既可以为“校园文化之我见”,也可以是“最让我骄傲的校园文化”等。
(三)多渠道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品社课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引入一些时事资源,来开拓他们的视野。在进行纸笔测试时,教师可将时事资源巧妙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在孝心献老人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央视新闻联播上的一段画面。画面内容为:2017年11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站在600多名代表中间时,一把拉开前排的椅子,请两位老人到自己身旁坐下,“来!挤挤就行了。”通过习总书记的身体力行,来提倡“尊老敬老”这一永恒主题。
总之,纸笔测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參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课程基于活动作业的作品评价之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5(3).
[2]王海芳.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下低年段品德学科课程建设[J].新课程(小学),2017(10).
编辑 杜元元
关键词:纸笔测试;小学品社;教学策略
一、品德课程纸笔测试的重要性
谈起纸笔测试,这一传统的评价方式近年来受到了诸多的批判,认为其考查的是学生有限的陈述性知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教师在纸笔测验的影响下,在教学中机械地讲知识,学生麻木地背知识,教师的教学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全面、辩证地看待,因为纸笔测试对于小学品社课来说,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点,纸笔测试的题型多样,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通过多种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第二点,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社会生活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他们后续进行更深入学习的基础。基于此,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理念将纸笔测试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更好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纸笔测试的功能。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二、基于纸笔测试谈小学品社教学策略
(一)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品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不高。在新时期纸笔测验下,教师应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更新学生的学习内容、形式,使他们在小学品社的知识天地中能够自由、自主地去学习、感悟,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品德水平。在进行品社纸笔测试时,可从教学大纲和学生兴趣出发,立足于他们的实际生活、拓展教学时空、增强品社学科的魅力,使其通过测试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生活的智慧。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品社三年级《我爱我的家》一课时,在测试题目中就出现了家庭互动题。在该题中,学生需要为自己的家庭建立家庭小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通过建立家庭小档案,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人。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即填写亲情互动卡,主要内容为学生在互动卡中写上自己想要向父母说的话,既可以是自己新的学习计划,也可以是对父母的感恩等,内容不限,字数不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在完成此项内容后,还需要把亲情互动卡带回家中,让父母把家庭档案和亲情互动卡补充完整,最后由学生将其带回课堂,就里面的内容共同进行交流、探讨。通过开放性考评来实施开放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意义,首先它拓展了教学空间,使其将课堂与家庭联合成为一个整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立体的环境,促进了其全面发展,其次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再次在评价时,增加了评价的主体,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样的测试过程,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关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来源于生活,小学品社亦是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品社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纸笔测试时,也应以此为指导方针,通过走进学生生活,还原生活,让他们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体验生活,提高品格。例如在教授《我们的学校》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本学校的认可,采用的纸笔测试为校园文化探秘。让学生化身为“调查员”去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包括创建时间、历史等,并将其写成小报告。报告的主题既可以为“校园文化之我见”,也可以是“最让我骄傲的校园文化”等。
(三)多渠道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品社课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引入一些时事资源,来开拓他们的视野。在进行纸笔测试时,教师可将时事资源巧妙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在孝心献老人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央视新闻联播上的一段画面。画面内容为:2017年11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站在600多名代表中间时,一把拉开前排的椅子,请两位老人到自己身旁坐下,“来!挤挤就行了。”通过习总书记的身体力行,来提倡“尊老敬老”这一永恒主题。
总之,纸笔测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參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课程基于活动作业的作品评价之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5(3).
[2]王海芳.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下低年段品德学科课程建设[J].新课程(小学),2017(10).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