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来源 :歌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k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于201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凌源皮影是中国皮影戏的优秀代表,有着三百余年的历史,影人、影卷数量丰富,凌源被国务院授予“中国皮影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可谓盛极一时。然而,近年来凌源皮影却遭遇了种种传承困境,面临断代的危机。本文将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凌源皮影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景春进行口述访谈,并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对凌源皮影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传承方式、传承现状及传承困境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凌源皮影;传承人;口述史
  
  
   中国皮影戏源于汉代,发展于唐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时期,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纵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①
   凌源皮影是我国辽宁省凌源市的皮影艺术,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曾盛极一时。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凌源皮影的知名度逐渐下降,其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困境也越来越严重,随时面临着传承断代的情况。
   关于凌源皮影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凌源市文化馆的四部专著——《凌源皮影音乐简介》②《凌源皮影唱腔选》③《凌源皮影艺人小传》④和《凌源皮影》⑤。其中《凌源皮影音乐简介》《凌源皮影唱腔选》《凌源皮影艺人小传》三部著作是韩琢先生潜心四十余年,查阅、参考了自19世纪以来凌源皮影所有可考的从艺人员以及相关的档案资料,详细记载了凌源皮影的起源、历史沿革、唱词、唱腔、常用曲牌、乐谱符号、皮影艺人等内容。而《凌源皮影》一书,是近年来郭乃谦根据韩琢先生的三部著作以及实地考察精编而成,记录了当下凌源皮影的皮影艺人、皮影戏班、演出特点等内容。四部著作对于凌源皮影的记载与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对凌源皮影考察最深入、涵盖内容最广泛的研究莫过于杨雪英的《辽宁凌源皮影调查报告》⑥,作者根据整体的中国皮影文獻记载,对凌源皮影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详细记录了凌源皮影的影人分类、色彩、数量、构成,以及皮影的表演过程、形式和影卷的分类、详细数量、经典曲目、唱词、唱腔、乐器等内容,以最完整、最直观的方式记录了凌源皮影的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其它研究如于艳杰、赵喜章在《古朴而优美的凌源皮影》①一文中,对凌源皮影的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概括和记述;郭绍义、高品、赵伟在《光影与声音的艺术——浅谈凌源皮影》②一文中,对凌源皮影的制作造型、内容特点、影响意义、传承发展几方面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李鑫、刘胜男、王丽伟在《现象和本质: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凌源皮影戏研究》③一文中,对凌源皮影的演出习俗、功能本质两大部分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但关于凌源皮影的研究,总体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对凌源皮影的艺术造型、手工特色、表演形式与特点等方面内容的研究,缺乏对凌源皮影的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探讨的研究;且多数停留在对于凌源皮影的历史、影卷数量等基本内容的简单梳理,而从传承人的记忆与生命历程的角度和方法,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进行互证的研究却是难得一见。本文拟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口述访谈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凌源皮影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传承方式、传承现状及困境等问题进行探讨。
   访谈时间:2020年1月22日、1月27日、3月26日
   访谈地点:辽宁省凌源市文化大厦8楼活动中心办公室
   受访人:刘景春,男,汉族,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二十里堡人,凌源皮影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自小热爱皮影戏,以四弦艺术最为擅长,广采众家之所长,自成一派。
  一、凌源皮影的历史源流及艺术特征
   凌源皮影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已经开始活跃。乾隆年间,已发展兴盛。据《塔子沟纪略》记载:“塔子沟厅初建之时④影戏已大盛气。”⑤然而在清朝后期,这一文化繁荣之地的环境突然恶化,干旱少雨,土地沙化严重,加之受白莲教起义的影响,人口锐减,移民现象屡见不鲜,影戏也遭到了沉重打击,几近毁灭。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乱频仍。但政局动荡、战火纷飞的时代,无法阻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河北省滦州系皮影艺术家们不惧战火洗礼,不畏高山险阻,穿过平原,越过长城,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峰,来到了热河特别区凌源县⑥,即现在的辽宁省凌源市,使得凌源皮影得以重新恢复生机。
  过去有这么个说法,就是以长城、山海关为界,咱们这儿是关外,他们那属于关里。就是那工夫河北省唐山、滦州那边的老皮影艺术家,看咱们关外这儿没有几个影箱,他们就带着班子来表演,慢慢地咱们这儿的戏班子,还有一些爱好者,就开始跟人家学,就是系统地学。⑦
   解放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凌源皮影有了新的发展。1957年,成立县皮影社,入社20多名艺人。艺人佟敏拿线、掌鼓板、唱工样样精通,其掌线技巧在县内无出其右者。他与王盛林等人,先后创作移植《平原枪声》《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等43本现代皮影剧本,并推广到全县影班。自此,凌源皮影开始逐渐复兴、发展。但“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凌源皮影遭受到了重大打击。许多影人、影卷被烧毁,皮影艺术也被认为是旧思想、旧文化,传统落后、守旧色彩浓厚,一度禁止传统影演出,只允许歌颂新中国的现代影的表演。
  “文革”那时候说咱们皮影这是守旧落后啥的,反正就是枪毙了,就不许演传统影。等到“文革”后期以后吧,开始就是演新唱新,在咱们那个三皇庙,当时市委书记叫侯国英,在那儿抓个点儿,那是1972年的时候。演的那个像《红嫂》《智取威虎山》《平原枪声》《海霞》,这都是现代剧。等到1972、1973年的时候就又开始唱传统戏了。①
   “文革”后,在运动夹缝中生存的凌源皮影,在传统戏与现代戏的碰撞交融之中,却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由于皮影艺术在凌源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广大民众呼声高涨,力图恢复凌源皮影曾经的辉煌。皮影艺人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将传统影与现代影相结合,《红云岗》《龙江颂》《打禁门》《火焰山》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原创剧目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国家、省、市、县各类文化展示、竞演中,荣获了诸多奖项。    1980年开始,凌源市文化馆馆长韩琢“万里单骑抢救民族文化瑰宝”,在文化馆无经费、无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他骑自行车奔波三省十余县,搜集到影卷260多部,3000余卷,共计3300多万字,成为了全国影卷数量之首。凌源皮影艺人也开始了忙碌的影卷卷本抄录工作。传承人刘景春在当时也积极参与到了凌源皮影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和抢救的工作中。
  影卷是过去流传到民间的,在八几年的时候通过咱们原文化馆馆长韩琢他们收藏,把民间这些影卷都收回来之后,分散下去又按个儿抄的,重新整理。重新整理的时候都有规定,比如说唱腔怎么抄,道白怎么抄,三赶七怎么抄。过去那个不标准,咱们这比较标准,32开纸都是要求7趟儿,就是7行儿,把它抄完,都给它整理出来。②
   截至2020年6月,凌源市文化馆共收集影卷卷本339部,其中整理完成的有267部,尚待整理的有72部。在数量众多的影卷卷本当中,其题材内容主要是历史故事,如《下沧州》《包公案》《紫荆关》《精忠传》《三国》《智取威虎山》《出师表》《楚汉争》《幽王宠褒姒》等;此外亦有一些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以及根据历史故事、文学作品以及当代英雄人物事迹所改编的曲目,如《燕飞女侠》《九头鸟》《杨家将》《青云剑》《二度梅》《降魔阵》《封神榜》《呼家将》《阴阳镜》等。其中有四个曲目最为经典,广为传唱,一直流传至今。
  咱们凌源皮影在流传当中呢,有四大经典,称为“四大臭”,内容、唱段比较好,《青云剑》《二度梅》《五峰会》,另外一个是《三贤传》。另外经常唱的呢,就是《聚虎山》《昭君出塞》《蕉叶扇》《血书记》《双名传》这些。③
   在这些卷本的演出过程中,凌源皮影的表演以“连台本戏”为特色。“连台本戏”是凌源皮影表演的特殊形式,是指在表演时不停地接连演出一部整本大戏,情节连续、故事节奏平缓、通俗易懂、有文有武、时间跨度长是其主要特征,类似于电视连续剧。如《青云剑》《精忠传》《九更天》《龙凤剑》,这些卷本的演出时间为40个小时左右;《下沧州》《鹰爪王》《九头鸟》的演出时间可达到70个小时。《燕飞女侠》全卷80本,演出时间更是可达到180个小时,即7天半的时间。即使以每天演出4小时来计算,《燕飞女侠》全卷本也要45天方可演出完毕。
   卷本的影词有用于急促焦虑的三赶七,有用来表达忧伤情绪的十字锦,有用于行军作战时的搭拉韵,多为白话。念白一般用小嗓,唱腔属高腔。影词中除了白话外,亦有辙韵规范,有五字言、七字言。其遵循十三道辙韵,包括公升、地西、天仙、堆灰、梭钵、焦梢、加花、人臣、丢羞、抛欧、卜苏、江洋、排怀。唱词的韵是上仄下平为平唱,上平下仄为硬唱。④尤其表现在上场诗和下场诗,特别是传统影戏更是如此。上场诗是角色登场时所念的韵语,其目的是道出故事背景或角色人物的内心情感。如在现代戏《海霞》中,海霞母女被渔霸所害,四处漂泊,暂寄破庙之中。上场诗云:“狂风卷起地下草,暴雨打落顶上灰”,一语道出破庙环境之恶劣,预示着海霞母女难以逃过命运的劫难之悲惨境地。下场诗是角色下场时所念的诗,内容多为全剧总结,引人深思。如《海霞》中,海霞得救,李八十四和刘大伯下场时念道:“展风尽吹驱迷雾,朝霞伴着红日飞。”总结了海霞虽然历尽磨难,但终于逃出生天的故事,同时也预示着海霞即将走向新的生活。
   五字言、七字言的影词辙韵规范,构成了凌源皮影以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为主干的板腔体特色唱腔,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唱腔以板式分类,具体可分为工板、慢板、二板、流水板、快板、散板六大类。至于具体的唱法和曲调,韩琢先生已在其《凌源皮影唱腔选》中做出了详细分析,杨雪英也在《辽宁凌源皮影调查报告》中做了全面考察,故在此不再赘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行当的唱腔中,以旦角的唱腔最为特殊。其唱腔的主旋律多为交替调式进行,如在慢板中的上下句,上句以宫调式出发,然后转动为以徵动宫,形成商调式,经过过门又转回宫调式,形成上句为商调式,下句为宫调式。①此外,旦角的行腔尾音要加“哪”“哇”“呀”,称为“辙字韵”;收腔归韵时采用小三度的上滑音唱法,代表了凌源皮影唱腔的獨特艺术风格。
  二、凌源皮影的传承方式
   传承人习传技艺,是凌源皮影得以继承与发展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也是凌源皮影传承历史的微观表现。凌源皮影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而师徒传承又分为两种:一是有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即在家族内部的传承;二是无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即家族外部的传承。中国皮影艺术由于分布较广,文化交流频繁,因此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凌源皮影也不例外。故在传承过程中,多为两种师徒传承形式的结合,在传承过程中,无论是否具有血缘关系,只要新老艺人之间相互有意,即可拜师传授。
   除此之外,由于皮影戏艺术的开放性和社会性,“自学”也成为了凌源皮影传承的独特方式。“自学”并不是指皮影艺人、爱好者们闭门造车,而是他们“无门无派”,广采众家之所长,自成一派。正如传承人刘景春经常说的那样:“我的师父数不胜数”。刘景春在学艺的过程中就是博采众长,对于皮影艺术的习传,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记忆与情感。
  我的学艺历程呢,你也知道,我主要是拉四弦②,但是最开始我没干这个,原来我是学二胡、板胡、京胡,在样板戏那工夫我就拉京胡,学这个四弦是从“文革”以后。我那工夫在学校教书,当兵的教师。我别的乐器都会,但是没接触过四弦,我一听他们拉四弦,就挺爱好这个,就跟他们学。在学校之前的时候,也就是七几年,那工夫演新唱新,在我家乡宋杖子,他们排一个《杜鹃山》,也让我去了。那时候有个试幕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叫董文。他那工夫教我的,告诉我几个点儿,然后我就去练,就有点印象了。等到他们正常演传统影的时候,我就跟这些老艺人到处去。传统影吧,这些老艺人说的都不一样,也没个准儿。我那个老师是个试幕人,我跟他请教这些东西也挺不方便。后来我们村里有那个大录音机,录下三盘,我回家就归纳出来,写出谱,从那以后才会的。③    “文化大革命”之后,在当时“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全国大搞经济建设,农业、工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农民、工人的职业也被认为是崇高、务实的“营生”,正如当时全国流行的一句口号:“劳动最光荣”。而从事艺术活动的人员,则往往被人忽视,甚至蔑视。这是由于当时国家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较为低下,从事艺术活动无法创造经济价值,无法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甚至会拖累家庭生活。但刘景春的家人们始终鼓励、支持着他,为他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成为了他能够学有所成的重要助力。
  我学习皮影的时候,孩子那工夫小,我一拉,他就去我前面拽我那个弓子,我家里人就把这孩子抱出去,然后我再拉,家里人确实挺支持。包括我买这些四弦,有点余钱我就买弦,做这些个东西。①
   家人们的鼓励与支持,使得刘景春更加有了学习的动力。虽然生活条件并不乐观,但是在家人们的支持下,他更加勤奋刻苦,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一代皮影艺术家。
  学皮影那时候确实也挺不容易,那工夫我们家挺困难,我坐在炕沿儿拉,那个炕沿儿是劈的,不是现在水泥的,又镶瓷砖儿的。我在这儿用脚打拍子,都在这打个坑。我在生产队劳动,早晨起来装粪,就是那时候攒粪往山上装,我负责装车,装车完了之后,这车大约得走一个来小时,完了我就练,那工夫真是很痴迷这东西,不管咋样确实把这个练会了。我从艺之后,咱们凌源那时候成立皮影剧团,原来我没伴奏,我是弹三弦。拉四弦吧,是有个师傅拉,那工夫还中呢,等到这个师傅不拉了,就让我拉,还真是挺累的,就靠自己的毅力,一点儿一点儿地把它学会,克服了不少困难。②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诗歌便是对传承人刘景春一直以来对于皮影艺术的热爱与坚持最生动的总结。传承一门艺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绝非易事,不仅自身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同时还要面临种种社会压力。凌源皮影艺术国家级传承人刘景春,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凭借一腔热爱与坚持,始终为传承、发展凌源皮影艺术而不懈奋斗,用自身的热爱与坚持,守护着家乡皮影艺术文化最深厚的土壤。
  三、凌源皮影的传承现状与困境
   自21世纪以来,辽宁省凌源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但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凌源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仍在全国处于落后的位置。于是为了让本市经济迅速提高,市政府多年来一直采取招商引资、开发房地产的政策,大搞城市建设与改造,使得凌源市许多历史文化建筑遭到破坏甚至毁灭,而凌源皮影也逐步受到冲击。文化资金匮乏、相关条件的缺失、社会宣传力度较低、传承人老龄化、断链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凌源皮影的传承与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资金投入不足
   凌源皮影剧团、戏班以及从艺人员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演出所得的报酬,以及凌源市政府、朝阳市政府所划拨的文化资金。但无论是演出费,还是文化资金,总体数量均较少,整体水平较低。
  咱们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呢,我想你也能够清楚,就包括我这团,在这玩儿的,都是有工资的。没工资的呢,也都是家庭情况比较中了的,到这儿来就是当个爱好,也不是为了传承这个,主要就是咱们没有这个足够的资金支持。在我这还算好的,每年人家找我们去演出的次数还行,我还能给他们点儿钱,但是也就是象征性的,挺少的,也不够人家生活,所以人家也都不愿意来。现在有不少人,人家宁肯上饭店端盘子、洗碗,去当服务生,他也不上这来学这个。学这个东西没有几年的工夫,还学不好。在那饭店打工呢,就能直接挣钱。所以说这方面呢,没有资金,没有吸引力,人家是不会来学的。③
   资金支持不足,数量较少的演出经费,无法满足从艺人员的开支、剧团和戏班的练习场地以及购买和制作影人、乐器、影台、灯具等演出设备的资金需求,也使得凌源皮影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步履维艰。
  (二)相关条件的缺失
   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凌源皮影的演出场地、练习场地以及相关器具均有不足的问题。
   首先,凌源皮影的演出场地问题在市内尤为突出,仅有一个固定场地,即在凌源市政府广场旁边的一条胡同内。在这种演出场地进行演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地理位置相对较远,观众相对较少;二是市政府广场周围大多为老年居民或老年健身活动者,中年以及青少年的活动人数相对较少,故造成观众年龄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凌源皮影艺术。
   其次,凌源皮影的练习场地缺乏。皮影艺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熟能生巧。然而凌源皮影目前只有文化大厦8楼的活动中心一处固定练习场所,空间较小、距市中心较远,无法满足从艺人员以及爱好者的日常练习需求。
   最后,演出及培训的相关设备不足。凌源皮影戏班的演出设备,包括影台、灯具、乐器、影人、影箱、影窗等,大多均需班主及从艺人员自行购买。而演出设备为消耗品,长期的更换消耗了从艺人员大量的资金与精力,故导致演出设备不足的问题。演出设备尚且不足,培训新人更是无从谈起。
  (三)社会宣传力度不足
   有着“中国皮影艺术之乡”荣誉称号的凌源皮影,现存的影卷数量为全国之最,但却鲜有人问津,知名度较低。而河北省唐山皮影、华县皮影,以及北京皮影、湖北云梦皮影等却在全国家喻户晓。造成凌源皮影知名度较低、难以开展传承与保护工作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凌源皮影的相关宣传力度不足。
  咱们这个皮影吧,凌源人,包括周边地方的人,可能是都知道,但是呢,在全国那还是不行。问题是就算人家听说过吧,有点儿了解的人也挺少的。平常呢甭管是在街里演,还是下乡去,人家也就是看个热闹,也没有说想多了解了解那个意思。所以说呢,我覺着咱们凌源皮影真正了解的人不多,人家都不了解这个,更别提来学习了。①
   社会宣传力度的不足,人们无法真正了解凌源皮影文化内涵,老百姓们在观赏皮影表演时仅仅只是一种带有娱乐性的审美感知与体验,而缺乏一种审美理想的感悟,即人们仅仅是为了娱乐而欣赏凌源皮影的表演,却并未从凌源皮影本身真正的文化内涵的角度去思考其传承与发展的问题。这种只是停留在欣赏表演形式本身的娱乐性认知与体验,难以有效地促进凌源皮影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四)传承人老龄化、断链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益腾飞,但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辽宁省凌源市为县级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贫困人口较多。为了生存,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北京市、沈阳市等周边较为发达的地区务工,大量青少年也选择外出读书,造成凌源市人口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而在凌源市从事皮影艺术无法维持生计,故仅剩的一部分年轻人,也由于生活压力,并不关注凌源皮影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我想这个传承情况你多少也都了解,团里挺多都是六七十岁的,岁数都挺大。要传承吧,还得是年轻人。没办法,我必须把传承这个事坚持下去,还要把他们教会,能把它利用上。现在是不能再断档了,再断档就要失传了。现在就比如说我这个拉四弦,就有点失传。像咱们新年活动,我找几个学生到这拉,他们只能拉二胡,不能拉四弦。所以传承要落到实处,虚虚飘飘的,那是办不了的。①
   四弦是凌源皮影表演的重要伴奏乐器,演奏时曲调清脆爽朗而又悠长绵延,它能够同时发出高低二部双声,音色优美而又独特,是二胡、京胡等弦乐器无法取代的,然而四弦艺术在凌源皮影的传承中已经濒临断代。笔者了解到,在凌源皮影的从艺人员之中,目前只有刘景春能够熟练演奏。如果四弦艺术断代,那么皮影表演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这不仅仅是表演形式的改变与缺失,更是凌源皮影艺术文化原生性的破坏。
   四弦艺术濒临断代的现状也仅仅是传承人老龄化、断链化问题的一种表现。其它如影人制作技艺、影卷创作、口技等技艺也正在面临无人传承的局面。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凌源皮影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结语
   凌源皮影虽然历经风雨,已经流传了三百余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也面临着种种传承困境。资金投入的不足、相关条件的缺失、社会宣传力度较低、传承主体老龄化、断链化等问题突出,使得凌源皮影随时面临断代危机。笔者殷切地希望能够得到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更加广泛的社会宣传,更多的青年才俊能够真正了解凌源皮影,参与到传承与保护当中来,则凌源皮影的传承与保护,乃至创新与发展,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你有没有发现,叶绍翁的名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后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句百搭句,不少句子拿它对一下,就算不太工整,也能对得差不多: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枝红杏出墙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枝红杏出墙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枝红杏出墙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枝红杏出墙来;  处处飞花飞处处,一枝红杏出墙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枝红杏出墙
期刊
他每天开着一辆七手的铃木奥拓在大家面前晃悠,别看那是辆破车,木六儿却爱惜得要命。
期刊
瞻观过以下诗词背串的情况,我表示对同学们的思维活跃程度佩服之至;  少小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  红酥手,黄藤酒,两个黄鹂鸣翠柳。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问酒家何处有,姑苏城外寒山寺;  洛阳亲友如相问,轻舟已过万重山;  爷娘闻女来,举身赴清池;阿姐闻妹来,自挂东南枝。小弟闻姐来,琵琶声停欲语迟;  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两岸猿声啼不住,惊起蛙声一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期刊
“他是谁?写下你想说的话。”近日,南京鼓楼区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上一道以“莫言照片”为题的拓展题,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原来,网上贴出的考生答案令不少网友感到很意外,比如,“他是邓小平爷爷”“他是人”等。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应该是2012年全球华人感到荣幸的大事。媒体铺天盖地地反复宣传,使得莫言成为妇孺皆知的公众人物。加之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第21课就是《诺贝尔》,因此,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上的
期刊
预测理由: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下来,活下去,是生活的全部。新课标有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以说是顺应时势,都强调回归生活,注重引导考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赞美生活。这样的题目有:2010年重庆卷“难题”、2011年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等。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期刊
我们对文具的爱,是天生的,从学会拿工具那天开始,直至意识泯灭。  幼年时,我们第一次与文具相遇,它只是一件有趣的新玩具。我们轻轻地拿起它,从此几乎是形影不离地度过了所有读书的时光。在天真烂漫的童年里,它不仅是学习的好帮手,更是引发了我们内心对美好小物最原始的物欲。在毫无逻辑的青春里,它又承担起秘密记录者的责任,记下了那些或喜或悲,或怅然或忧伤的少年心事,所有的词语都那么真挚和华丽。  文具,它就这
期刊
【素材】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王静,1975年出生,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EMBA在读,她是中国攀登8000米级山峰最多的女性,她身高不到1.65米,体重不过50多公斤,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是创业者,也是公益志愿者。在过去的4年里,5次登顶8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别登上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8201米)、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8012米)、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
期刊
如果此刻你还没去电影院看过演员徐铮的导演处女作《泰囧》,或许这才真是一件囧事。  当众多烧钱大片近两年普遍以亏损收场之时,这部投资仅有30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正以黑马之姿刷新国产影片的各种票房纪录。票房与口碑齐飞,很多去电影院买票看《泰囧》的人,恍然间都有春运“一票难求”的错觉。  我更倾向于将《泰囧》的成功,源于喜剧的力量。尽管往年那种全明星阵容、合家欢喜剧的传统贺岁片,在如今的贺岁档早已难觅
期刊
预测理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追求发展,激励创新,鼓励求异思维,将创新内化为一种生命自觉的追求,这些所谓教育目标永远值得探讨。2010年湖北卷材料中列举各类幻想之事皆成现实,暗合创新,当年上海卷“捕鱼的方法”和2012年湖北卷“家书的变化”,都与创新有关。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
期刊
【素材】  郭敬明:少点敬畏之心  2012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专家和网友“咬”上了80后著名作家郭敬明。从他的博客中随机选取了10万字,发现了好几百个错别字。  有一些错误竟让人难以置信。如,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把“自我了结”误写成“自我了解”,把“顶着大雨”误写成“定着大雨”,把“挥了几下”误写成“辉了几下”,把“虚伪”误写成“虚位”,把“下班”误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