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如何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讲解,提升学生认知语文知识的效果,成为困扰教师的问题之一,而“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则为教师进行课改提供了新的路径,因此,笔者从自身践行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出发,浅谈如何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真正有效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提高语文课程的讲解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目标;问题;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学效果的途径,而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如何有效把握三者之间的一性质,对教师实现高品质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开展语文知识的讲解活动中,教师应当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借助问题的形式点燃学生思考的起点,同时创建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引动学生进行改进,让学生在统一的“以生为本”“高效教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下,实现语文知识的高质量讲解。
一、细化目标设计,做好教学准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南,在教学目标当中也会指出学生在课堂将会发生的某种变化,因此,在实际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前,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的內容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从而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让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更有方向性,教师的教学更有原则性,逐步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
例如,在《黄山奇石》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尤”“巨”等生字,正确书写“区”“秀”等;使学生可以进行课本的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让学生可以基于课本知道黄山中有哪些奇石;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理解文本中黄山石的特点,摈弃给体会作者对黄山石的赞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点燃进行黄山石观赏的兴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基础的生字词,到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等多个方面多学生进行了要求,同时指向新课改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教师以上述目标为导向,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安排,从而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问题情境,实现有效教学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思维方面提出了要求,让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也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而问题往往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起点,所以,在实际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也应当抓住问题的特性,发挥问题的价值,基于教学的内容,向学生进行合理地设问,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得学生在思考中能够深化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同时促进思维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红马的故事》中,从文章的内容安排,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让学生理解故事当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基于上述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课本当中主要描写了关于红马的什么故事?”“课本中主人公喜欢美术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方向。随后,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紧接着,教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反馈,并针对学生答案中暴露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难看出,在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认知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创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自主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索中,实现思维的发展。
三、创建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改进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开展评价环节,都是将学生作为评价的客体,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较低,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点评,而在教学评一致性下创建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也参与到评价的环节中,形成多元参与的形式,从而让学生获得来自多方的意见,在改进中逐步提升认知语文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妈妈睡了》中,教师可以先从自身专业性的角度给予学生改进的意见,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内互评,让学生可以获得来自同伴的直接意见;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获得的意见进行反思,并进行及时地改进,为之后更好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其他内容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进行目标的细化、问题情境的构建,以及多元评价的创建等,能够有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促进语文知识的高效讲解,但是,教师也应当意识到真正有效地实现高品质语文课堂的构建,绝不是三两次课堂的教学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依.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16.
[2]徐瑰瑰. 论教—学—评一致性[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小学语文;目标;问题;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学效果的途径,而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如何有效把握三者之间的一性质,对教师实现高品质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开展语文知识的讲解活动中,教师应当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借助问题的形式点燃学生思考的起点,同时创建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引动学生进行改进,让学生在统一的“以生为本”“高效教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下,实现语文知识的高质量讲解。
一、细化目标设计,做好教学准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南,在教学目标当中也会指出学生在课堂将会发生的某种变化,因此,在实际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前,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的內容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从而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让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更有方向性,教师的教学更有原则性,逐步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
例如,在《黄山奇石》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尤”“巨”等生字,正确书写“区”“秀”等;使学生可以进行课本的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让学生可以基于课本知道黄山中有哪些奇石;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理解文本中黄山石的特点,摈弃给体会作者对黄山石的赞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点燃进行黄山石观赏的兴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基础的生字词,到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等多个方面多学生进行了要求,同时指向新课改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教师以上述目标为导向,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安排,从而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问题情境,实现有效教学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学生思维方面提出了要求,让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也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而问题往往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起点,所以,在实际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也应当抓住问题的特性,发挥问题的价值,基于教学的内容,向学生进行合理地设问,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得学生在思考中能够深化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同时促进思维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红马的故事》中,从文章的内容安排,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让学生理解故事当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基于上述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课本当中主要描写了关于红马的什么故事?”“课本中主人公喜欢美术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方向。随后,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想法。紧接着,教师再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反馈,并针对学生答案中暴露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难看出,在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认知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创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自主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索中,实现思维的发展。
三、创建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改进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开展评价环节,都是将学生作为评价的客体,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较低,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点评,而在教学评一致性下创建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也参与到评价的环节中,形成多元参与的形式,从而让学生获得来自多方的意见,在改进中逐步提升认知语文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妈妈睡了》中,教师可以先从自身专业性的角度给予学生改进的意见,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内互评,让学生可以获得来自同伴的直接意见;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获得的意见进行反思,并进行及时地改进,为之后更好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其他内容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进行目标的细化、问题情境的构建,以及多元评价的创建等,能够有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促进语文知识的高效讲解,但是,教师也应当意识到真正有效地实现高品质语文课堂的构建,绝不是三两次课堂的教学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依.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16.
[2]徐瑰瑰. 论教—学—评一致性[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