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教育活动:“飞”来的痛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l88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高空坠物已成为“城市上空的痛”,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报道。平常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也经常有小朋友将玩具、书本、衣服等随手往楼下扔,他们正处于空间敏感期,大多是游戏的心理,并不了解其行为的危害性。因此,教育幼儿从小养成不乱扔物品的行为习惯很有必要。
  活动目标
  1.了解从楼上向下乱扔瓶子、瓜皮、石块等物品所造成的危害。
  2.实际感受即使很小的物体从高处落下威力也很大。
  3.尝试制作宣传画,巩固已有认识,养成初步的社會责任感。
  活动准备
  1.有关花瓣飘落的视频,从空中往下扔腊肠的新闻报道视频,豆子一篓,头盔每人一个。
  2.楼房背景图,人们可能向楼下扔的物品图片若干,记号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引出话题
  1.观看视频《花瓣飘落》,师: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什么感觉?
  2.了解高空抛物现象。师:花瓣飘落很美,但如果是西瓜皮、烟头、饮料瓶从高空落下,我们还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你看到或者听说过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
  (分析:漂亮的花瓣随着美妙的琵琶乐曲缓缓飘落,给孩子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猜想体验,感知冲击力
  1.第一次猜想。师:昨天老师看到一则新闻,说有一小段腊肠从楼上掉到了一位老奶奶头上。小朋友猜猜,老奶奶的头会被砸伤吗?
  2.游戏“天空落豆子”。师:到底会不会呢?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1)(出示豆子)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豆子很小,落到手上疼吗?(教师将豆子落到小朋友手上)
  (2)师:请小朋友戴上头盔到楼下去,老师从楼上向下撒豆子,你们用手接,感觉豆子落在手上疼不疼,听一听豆子落在头上会发出什么声音。
  3.第二次猜想。师:从楼上落下的豆子打到头盔上、手上是什么感觉呢?小朋友再猜猜一小段香肠从空中落下会不会把老奶奶的头砸伤。
  4.观看新闻报道视频,验证猜想。
  小结。师:东西虽小,从楼上落下来威力也很大。很多小朋友的家和我们的活动室一样,都在楼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分析: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对孩子获得认知非常重要。高空落下的豆子打在孩子的手上有明显的痛感,他们能切身体验到高空落物的冲击力。教师让孩子戴着头盔游戏,既能保护头部不受伤害,又能让幼儿听到豆子落下的声音,增强了对冲击力的感受。在与豆子的接触中,孩子构建起可以内化的新经验。视频的播放,证实了幼儿的猜想,真实展现了高空落物产生的严重后果。两次猜想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孩子的思维,帮助他们架起了已有经验和新认知之间的桥梁)
  三、合作宣传画,巩固认知
  1.讨论。师:现在经常听到高空落物伤人的报道,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制止呢?
  2.师幼合作宣传画。师:我们还很小,有些事情是做不了的,但我们可以制作宣传画提醒大家。(教师在楼房背景图上贴“禁止从高空向下扔东西”警示语,幼儿选择人们可能会向楼下扔的物品图片贴在下面,并用记号笔做上禁止标志)
  3.师幼一起将宣传画挂到走廊的醒目处。
  (分析:师幼合作宣传画,能巩固幼儿对不能向楼下抛物的认知,形成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带着问题“一粒豆子从二楼落下和从十楼落下,威力一样大吗”回家,采取不同的方式寻找答案,第二天来园交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优化、激活了课堂教学。
  1.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自主表达,并采用游戏方式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验证猜想,改变了以往安全教育教师坐而论道、幼儿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
  2.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本次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闻报道等音像视频,将形、声、色融为一体,突破了时空限制。花瓣飘落的精美画面和腊肠砸伤老奶奶的真实场景极大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避免了讲解的单调枯燥和内容的平面静态呈现,轻轻松松突破了活动重点,化解了活动难点。
  3.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本次活动以安全教育为主线,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了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内容,体现了综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执行力相对薄弱,常常制约课程的有效实施。我园立足农村实际,以园本课程“自然教育”为载体,积极探索促进本园健康发展的园长引领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高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一、发挥园长决策导向作用,引领教师在“一制三会”中提升课程执行力  1.完善课程建设制度,为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提供保障。除制定青岛市统一要求的课程制度外,园长还带领课程研究中心成员在广泛征求全体教师、家长
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Child Care and De? velopment Fund)作为继“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 gram)之后美国第二大贫困儿童早期资助项目[1],旨在帮助低收入工薪家庭的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获得保育服务,不断改善儿童保育质量,并扩大家庭的儿童保育供给。对该项目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从中吸取经验,不断改善儿童保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
案例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的代表,文化习俗丰富多彩,那么我们该实施怎样的区域活动呢?也就是说端午节区域课程应该是谁的?由谁来创设?是谁在这里活动?我们在学习叶圣陶“儿童种子观”中认识到:种子般的儿童具有自动生长的潜能,自我生长的节律,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在这样的思考中,我们展开了端午区域课程“我的区域我做主”的实践。  我的调查  很多时候,在一些节日教育活动中,尤其是传统节日,幼儿相
本文将抗菌肽DCD-1L在毕赤酵母SMD1168中表达并优化其表达条件。利用重叠延伸PCR法获得DCD-1L基因并将其重组到质粒pPICZα-A中;将重组质粒pPICZ-A—DCD-1L转化毕赤酵母蛋白酶
一、儿童具有戏剧天性  儿童虽然不是天生的戏剧表演者,但是儿童的戏剧性行为和戏剧精神却是与生俱来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研究都表明,儿童的一些本能表现和行为与戏剧的要素和本质十分契合。  (一)儿童天生具有创造性想象力,创造性想象力是戏剧萌芽  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创造性的想象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类可以通过掌控环境来克服自身头脑、身体以及物质环境的限制。从人类的发展角度来讲,创造性想象力是儿童的天性。著名美
随着人们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力企业在营销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电力营销中的抄核收问题是经营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给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简单
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如何正确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及发展需要,并提供合理的支持与指导,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更是保证游戏质量的关键。基于现实游戏中教师指导出现的问题及种种反思,笔者尝试在创造性游戏中实施“望、闻、问、切”的四诊策略,让教师走进幼儿、了解幼儿,提高游戏的指导能力,切实推进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发展。一、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创造性游戏行为的现状  虞
案例  初见的喜悦  潇晴把自家喂养的小兔子拿到了班级后,孩子们争相观赏,吵着要摸摸小兔子。大家一致决定,在自然角里,给小兔子安个家。小兔子的入住,让自然角里的生命气息一下子盎然起来。老师孩子忙得不亦乐乎,很快,从各处“募捐”而来许多材料,兔笼、兔粮、蔬菜、瓜果,堆了一角。孩子们一有空,就跑来和兔子聊天、给兔子喂食……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小兔子的喜爱。  伤心的离别  小兔子受到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