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艺术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legebicao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丰子恺可能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子恺漫画”广为流传,在各类书籍多如瀚海的今天,他的画集仍为人们所喜爱而畅销,画作仍不断被各类报刊所登载,一如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子恺漫画”刚刚亮相时,他的友人朱自清所言:“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丰子恺的成就多方面,他集学者、画家与诗人于一身。历年来对丰子恺的各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将其放入中国美术史的范畴,对其人其画做全面深入研究的,当推张斌最近新著《丰子恺诗画》。为萧乾所深深欣赏的张斌(我们都叫她小蝉),是艺术学博士,研究丰子恺多年,我同时知道她也是位诗人和画家,所以这本书她写起来显得那样贴切、自然与精彩。
  《丰子恺诗画》这一书名有其深意,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有意恢复‘子恺漫画’为‘子恺诗画’”。“漫画”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随意、遣兴的小品画,与西方的“卡通”、“讽刺画”意义不同,“子恺漫画”实际上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水墨减笔画。作者纵横古今,娓娓道来,随着把文人画中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出来,也就逐渐将丰子恺在其中的位置凸显出来了,并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方:“丰子恺注意吸取这一路风俗人物画的风格的同时更注重书法用笔,在笔墨精神上类于八大山人理性、内敛,又饱含深情的书写,使笔墨不专为形象服务,而具有独立价值和精神,可以说其对写意人物画发展的意义类于八大山人对写意花鸟画发展的意义。”这可谓语出惊人,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杰出而富有创造性的大家,而丰子恺向来只是被看作是“漫画家”,且时常为美术理论家所忽略。然随着全书论述的展开,随着对丰子恺绘画作品全面细致的赏析和评价,我觉得这个比方自有其道理,而对仅仅将丰子恺列为“漫画家”颇感不平。
  以往大量研究丰子恺的论著中,虽然几乎都提到了其绘画的诗意,却没有把丰子恺的绘画诗意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进行讨论。人们在看画时,也常常会说某某画有诗意,但似乎从未深究过“诗意”为何,此书有意探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诗意,它与通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关又有所不同,用意也不在于论述诗与画的同与不同。关于诗与画的异同,古今中外有过不少的论著,钱钟书就诗与画的不同有过专文论述,他因南宗画与神韵诗在各自领域的不同地位而认为诗画不一律。于此作者凭借多年绘画实践的经验,敢于提出异议,并因循钱说反推出“诗画一律”来,“中国诗歌的语言是汉语语言,绘画的语言则见形见色,较为具象,恰恰是由于中国艺术追求诗意的精神,使得中国画贵在能简,以水墨写意为上。而汉语语言的模糊性、文字的形象化又接近于绘画的水墨语言,中国作诗不仅仅是神韵派讲究‘炼’字,正统派更重于此,杜甫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中国画的以减笔为上,同样是讲究‘炼’”。作者认为诗意的核心是人情。人情就是人之情志,在于人心之所同然,心与心相通,才有同情。而心相通,诗与画则无不相通。中国诗与中国画都贵在见人品和性情,这正是此书所论述诗意的关键。此书妙在通过对富有诗意的丰子恺诗画的深入研究,揭示他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出色的艺术技巧,从而阐明了诗意是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核心内容这一原理,使得画论研究不古板抽象,而是生动活泼,有诗意。
  此书的研究方法也是紧贴“诗意”精神的。正如作者在《结语》中所言:“本书是在‘易’的精神指导下,对‘诗意’进行多方面阐述,即从‘易简’的一个角度——诗意入手,抓住‘不易’(千古不变)的人情,分析‘变易’的诗意类型,进而揭示‘美之大道’;同时得出丰子恺的绘画同样遵循‘易’之道,即‘易简’的题材和笔墨,‘不易’的人情,‘变易’的风格。由此亦可以看出,中国旧的学术传统中研究方法本身即是内容,二者互为阴阳。而书中所用现代学科理论和一些现代学术用语,不过是方便权宜之计,读者不可不辨。可以说这种研究方法恰是一种‘诗意’的方法。”作者认为通过研究丰子恺,体味其人生与绘画的诗意,从而提高自我修养,如果能潜移默化得以从丰子恺到自身的通变,那是真得学问之道。由于丰子恺长期受儒家文化的浸染,他的佛教观、艺术观复归于儒学。他的一生也是他将艺术理想付诸实践的一生,即儒家所言的“知行合一”。他几十年孜孜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目的是以此不断提高人格的修养,艺术家伟大人格的形成又使得艺术的高境界成为可能。这样“艺术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艺术”,而丰子恺自身的事例恰好进一步论证了马一浮与丰子恺都曾探讨过的命题“艺术就是礼”。从儒、释等传统文化淬炼出来的丰子恺的“诗意温柔敦厚的中和精神”,仍使生活于过度西方化时代的我们为之动容。当我们一页页翻阅时,会发现里面学术性表面潜藏着画家的构图与诗人的流动,书里搭配童心极简的丰子恺插画旁,一字一句浮现着的是作者同样素朴直观的文学风格,心气相通的人格与展现的诗意艺术氛围展露了《丰子恺诗画》的特殊风格,我们在阅读中渐渐回到自己的文化与立足点,就从历史里的丰子恺,他的老师李叔同、马一浮开始,多么恬静诗意的午后阅读。
  由于以上我讲的这些原因,张斌的《丰子恺诗画》遂展现了萧乾和我所认识的她画家之外的才华,将绘画的自信,揉合在诗人的细腻笔触和学者论述的严谨之中,这样不可多得的书籍定受读者欢迎,我们由衷赞赏这位后起之秀的成就。
  (《丰子恺诗画》,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其他文献
2008年6月上旬,到上海参加《东方早报》的一个上年度好评论颁奖典礼,我抽空去徐汇区天钥桥看望何满子老师。那时他从医院出来不久,因老年性气喘不能多讲话,他的老伴吴仲华老师说他在家一天要吸几次氧。就是这样,何老还好像心怀歉疚地说,这一年写得少了,等身体好些我再写。一个九十高龄的人,如此勤勉,是心有不甘,还是习惯了写作的生活方式,我没有深究;只是对他的这种精神状态感到欣慰,并钦佩也羡慕老人有这般顽强的
与一次战争、一场疾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甚至一次骚乱相比,书籍一般都难以产生那么大的作用。但是有时候,一本书的确能掀起一场运动,引起社会的改革,甚至重大的改革。就在美国的历史上,出生在英国的美国政论家托马斯·潘恩的一本只有五十页的小册子《常识》,于1776年1月出版后,几个月里即销售五十万册,在独立战争初期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为半年之后通过的《独立宣言》铺平了道路。美国女作家哈里亚特·伊丽莎白·比
高宗武 著 夏侯叙五 整理 注释    我记得我第一次所办的对日具体交涉,比较重要的是对满洲伪国通邮交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封锁对“满洲国”的通信事务,塘沽协定后,中日双方谅解在停战相当期间内,中日两国应开始商谈关于对“满洲国”的交通通信事件。当时黄郛任华北五省政务委员会委员长,这个委员会的成立,可以说是完全对付日本人的。日本在那时候虽然刚拿到东北四省,但第二步就要圈定他在华北的势力
中国西藏地区是郁金香的原产地,此花是世界上最古老且久负盛名的花卉之一。远在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已繁茂生长,其原始化石形态和今日的郁金香极为相似。它属于鳞球茎花科,花姿高雅,叶态优美,色泽艳丽,清香袭人。最初称其作“马逑花”(因其有鳞球状根茎,状若唐代的马逑而得名)。后传入西亚,又被命名为“头巾花”——因其花序由六瓣组成,酷似穆斯林男子钟爱的头巾状。  郁金香花脱胎于野郁金香,至今青藏高原的温带草地还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学生既能够积累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开拓视野,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今天我们所做的教育是服务于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这孩子珍贵也尊贵,让我欲语踌躇,怕我的性格、气质、价值取向,伤害了我自己对他的喜爱甚至敬爱。  “子尤的名字是我起的,取自由的谐音。”妈妈柳红在《谁的青春有我狂》一书的前言中说:“我亲爱的儿子子尤是世界上最美、最真、最善、最有智慧、最有涵养、最有境界、最有趣味、最明事理的好孩子。”在子尤“化作星星飞上天”的二十四小时后,柳红妈妈将这样的文字置于儿子文集的挡头。  评说任何一个人都很难;评价一个孩子
写过《香椿》一文后,很多朋友都这么劝我:你不要守着宝山不识宝呀,像张充和这么一位硕果仅存的世纪老人,一身都是可以入书入画的故事,你可得要逮着空儿就去看看老人家,多听她讲故事。她的那些宝贵记忆,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就是一笔文化财富;毕竟是年过九旬的老人,带走了,就可惜了。  我跟张先生说,她直摇头:“我没有什么值得写的故事。好些年前,就有人说要给我写传记,被我一口回绝了。我不觉得自己是个什么值得立传的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游戏、享乐和哗众取宠的时代,《小团圆》来了,像一朵当季的花非常适时地开了。对于读者来说,已经看过那么多繁花似锦的张氏文字和胡兰成的叙述,这本书的出现是多么的刺激!  最刺激的当然是情事和性事,这本书就是满足了所有张迷对于张爱玲的情事和性事的窥探。书中写了主人公九莉的三段恋情,让读者知道了:原来,张爱玲有那么多的情事,还堕过胎;原来,张爱玲对于胡兰成的感受是这样刻骨缠绵啊;原来,张氏
面对着苍茫的宇宙,人是何等的微不足道。且人类往往不能充分觉知他所生存的境况以及自身的能力,遂使生命陷溺于茫昧的偏执之中,其“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迷,也就会落入“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伤了。然而人生的茫昧不是必然的,在特殊的机缘,诸如生离之哀、死别之恸、贬谪之苦、富贵之幻等生活中突来的激荡下,往往能扯断生命与俗情间的脐带,使自己于天地寥廓、四顾茫然中有重新谛视生命的机会,而一场大梦,乃有醒觉之时。于是
胡适在抗战之前一直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日冲突,一度也参与“低调俱乐部”的活动。对于和平的努力,他认为“无妨一试”,并且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所以也被戴上“主和派”的帽子。但是从“八·一三”沪战后,尤其是1938年9月出任驻美大使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胡适开始由主和转而主战,他到处发表演说,宣扬中国的抗战决心,争取美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他到任后发表的第一篇演说,题目便是《日本侵华之战》(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