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功能区:成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气和希望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47312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成都坚持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密结合,将国家发展战略与成都发展诉求紧密结合,根据成都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目标要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产业功能区这一事关成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面向未来,深入抓好产业功能区建设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完成好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必须回答好的一道历史选题。
  深刻认识产业功能区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对于成都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经济体系也必须强大,必须推动经济体系现代化,而产业功能区正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空间载体。
  产业功能区是一个全新概念,现行教科书上是没有这一概念的,它是在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功能区”和“产业开发区”概念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特征,是对我国丰富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和概念提炼。正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所指出的,产业功能区就是要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
  通过近两年来的成都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建设产业功能区对于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好党中央对成都的战略定位,都具有极其重大意义,有必要强调以下三点:
  (一)建设产业功能区是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效载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本路径有两条:一是推进产业现代化,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推进经济制度现代化,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近两年来的实践表明,成都在建设产业功能区时深度研究产业发展趋势、龙头企业战略动向、新兴企业全球布局、领军人才创新成果等,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引进战略性龙头企业、行业领军型创新人才和国家级科研工程中心上,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六大形态”及其代表性产业,加快构建多元化的“七大应用场景”,努力增强产业创新力、竞争力。
  近两年来,成都还重点建立和完善以协同化为导向的工作推进机制、以专业化为导向的管理运营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以集群化为导向的企业扶持机制和以差异化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努力用更加完善、管用的政策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大变革,为推动我国产业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作出积极有益探索。
  (二)建设产业功能区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国内外新形势而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部署,实践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率的治本之策。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提升,就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保持好我国在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成都建设产业功能区,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引导各类优质要素更加精准向实体经济配置和集聚,正是体现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经济工作主线的要求,将极大地促进成都主导产业和关键生产环节在全国和全球的地位。
  (三)建設产业功能区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人、经济规模超过10000亿元的特大城市,这些特大城市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集中体现,这些特大城市的成长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空间格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力推动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土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发展。
  但是,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大多数特大城市发展普遍存在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大城市病”现象,其主要原因则是城市发展路径上的“三重三轻”,即“重生产发展、轻生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重地理集中、轻产业集聚”。成都建设产业功能区,就是要着力解决产城分离、职住失衡、同质竞争、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努力把产业功能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以“人城产”一体化发展的逻辑思路来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将产业功能区建设成为城市新型社区,这将会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创新发展路径,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大城市病”,为像成都这样的特大城市创造出新的有效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
  准确把握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新阶段的基本特征
  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历经40年改革开放的进步,成都已成为一个管理着20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比肩全球经济体前50强的超大城市。成都之所以能够发生如此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将成都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当中,敢于和善于抓产业发展。2017年7月,成都市在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作出“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的重大决策部署。   经济增长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经济增长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对成都这样的特大城市而言。2018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8.0%,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2019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大城市中稳居第8位。在全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和区域经济增长加速分化的宏观背景下,成都能够取得如此亮丽的经济增长业绩,其主要原因就得益于加强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5+5+1”现代开放型产业体系,打造形成“16+1”产业生态圈战略布局,优化调整66个产业功能区,推动产业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
  近两年来,集中力量聚焦建设产业功能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在成都全市上下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落实,产业功能区建设已经成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工作思路日益明确,工作措施不断强化,建设成效持续显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概括地说,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新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一)高质量发展。透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产业功能区建设已经成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牛鼻子”,成为成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正在使成都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路径越来越清晰,手段越来越有效,效果越来越明显,产业功能区建设正促使成都向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迈进。
  (二)精准化推进。针对近两年来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19年4月成都正式印发了《优化调整后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名单》,其基本政策导向是促使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定位更精准、空间边界更聚焦,对城市主导产业的承载功能更清晰,并分别按行政区划和产业生态圈两个维度对产业功能区进行了梳理。在空间布局上,科学设置了功能区空间边界,推動功能区空间布局与区域总规、城市设计紧密融合,更加精细化规划设置空间边界,在有条件区域推广高新区产业社区理念。
  (三)精细化操作。在对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进行了优化调整后,成都将推动资金资本、土地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等关键要素精准匹配,提升产业功能区产业聚合力。在优化金融资本供给方面,成都将实现每个功能区有一个主办牵头行,每个企业有一个主办银行,做到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加快建立“5+5+1”产业引导基金,持续推进产业基金向产业功能区内项目倾斜。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2019年,成都安排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功能区建设及主导产业发展。将持续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优先保障产业功能区项目用地需求。各产业生态圈为单位,还分别组织有关产业功能区开展协同推介和专业化人才引进系列活动,为产业功能区精细招引专业化实用人才。
  (四)一体化运作。第一是推动各个产业功能区发展的一体化,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各个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定位,聚焦细分领域深化研究,主动在错位基础上实现协同,形成以产业功能区为单元的产业生态圈, 努力实现跨行政区域协作。第二是推动“人城产”布局的一体化,真正将产业功能区建设成为集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型社区。第三是推动产业上下游发展的一体化,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构建符合龙头企业需求的产业链,建立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全景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第四是推动市内外区域发展的一体化,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打破地域约束和行政壁垒,强化产业关联,探索“研发在成都、转化在市(州),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产业互动模式。第五是推动国内外合作的一体化,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吸引更多跨国企业“走进来”、支持更多本土企业“走出去”。
  高质量推进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的三点建议
  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持续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之举,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离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今后,在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总体要求和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处理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产业功能区建设,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必须回答好的大问题。总的来说,在产业的选择和成长过程中,市场的作用必须要得到充分的尊重,至今还没有公认的一地(一国)的主导产业发展成功是政府选择培育的结果这样的结论,深圳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政府也确实不是无所作为的,也不能无所作为,如在空间管制上就需要政府有明确的严格规定,在营商环境改善上也需要政府主动作为。
  (二)处理好国家战略与成都作为的关系。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作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必须充分体现中央的总体要求和国家的战略安排,建设产业功能区,既要成为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也要努力使之与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结合,大城要有大的国家担当,新一线城市要有一线的责任和使命,找准切入点,发挥出成都的力量。
  (三)处理好建设产业功能区与建设世界城市的关系。成都已经确立以世界城市为对标,产业功能区建设要服务于这一新目标。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上,成都要谋得全球的“一席之地”,持续增强城市的硬实力。要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上,系统谋划成都的突破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资源聚焦战略重点,实现强链补链,提升成都的城市、行业和技术的识别度知名度。在文化发展和生活品质提升上,成都要打造成为全球的“向往之地”,持续增强城市的软实力。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天府文化的内涵,积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持续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继续做好成都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这篇大文章。
其他文献
8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总结会。朱志宏参加。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政府党组(扩大)会。  9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唐川平、李仲彬出席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主会场启动仪式。朱志宏、吴凯、谢瑞武、苟正礼、范毅、刘筱柳、刘烈东参加。  ★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会见出席20
期刊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时,对郫都区提出“把乡村振兴这件事做好,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殷切嘱托。围绕郫都区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唐元街道以都市圈为依托,以现代农业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唐元路径。  以都市圈为依托,做好乡村振兴顶层设计  乡村振兴要以人为中心。唐元街道既要立足本辖区10村24平方公里、2.4万人做文章,又要连接19公里外的成都市区,以
期刊
2017年7月以来,成都布局规划了66个产业功能区,涵盖一二三产业。两年多以来,这些功能区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各具特色,逐步影响和改变着城市招商秩序和产业布局,推动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新区  策划先行、规划引领、项目落地,建设多元化新经济产业社区  在新经济活力区,聚焦新经济企业成长规律梯度布局产业社区,规划瞪羚谷、骑龙湾、AI创新中心、中国—欧洲中心、新川创新科技园、天府软件园六个
期刊
12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深情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对于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
期刊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重大要求。围绕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和宜居性,2017年7月,成都明确了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的产业功能区。过去的两年间,全市上下坚持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理念建设产业功能区,积极转变要素资源投入模式,产业功能区建设各项工作积极有序推进,成为推动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变革、促进成
期刊
实施“培训培训者工程”是蒲江县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蒲江形成先行先试优势,助推蒲江党员干部成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开拓者、探索者、推动者。  第一,多渠道挖掘干部培训新专题,既坚持问题导向,又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训前收集学员在工作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并将问题反馈专家教授,确保培训课题能聚焦一线困惑、解答一线问题、提炼一线经验,为学员深入基层开展
期刊
杨添财,一名蒲江的残疾小伙。为了实现人生价值,2015年,他注册了成都百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线上销售蒲江特色农产品,开始了艰难的电商创业之路。2018年,他与另一位残疾人吴云的电商企业合并经营,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注册了“一起走吧”残疾人电商品牌,企业实现了线上销售突破4000万元的骄人业绩,并成为20个受表彰的县优秀民营企业之一。如今,公司建立了专业化的管理运营模式,安置残疾人5名,以水果销
期刊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大旗,顶层设计、系统集成,用全局观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推进改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把握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年,
期刊
为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探索内陆与沿海沿江协同开放的高效模式,成都自贸区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国际投资贸易平台建设,致力于在国际产业链重构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未来应借鉴伦敦、新加坡的成功经验,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贸易发展,建设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挥金融在自贸区建设中的加速器作用。  四川自贸区是内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7年第三批自贸区在陕西、四川、重庆、湖
期刊
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每个人都有情怀,君子坦荡,小人戚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說的都是情怀。作为个体,不同的心情和胸怀,让世界丰富多彩;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我们却应该树立一种共同的情怀,那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期刊